【橫山者們!!!】農村技藝保存者-葉雲派、葉萌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圖/橫山喜市 陳致中、林祐德

竹編為早期農家傳統必備生活技能之一 斗笠、茶簍、竹籃、竹篩等

竹編為早期農家傳統必備生活技能之一 斗笠、茶簍、竹籃、竹篩等

打底的基礎編法,自製打底工具

打底的基礎編法,自製打底工具

竹編為早期農家傳統必備生活技能之一,小到一般竹籃編織,大至各式生活家具,可看見各式各樣的竹製用品,顯示傳統務農生活與竹子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本次特地前往拜訪位在大山背內的兩位竹編老師,一位是葉雲派老師傅與她的女兒葉萌珠老師學習竹編技術,我們跳過了選竹、剖竹等比較危險的步驟,從編底開始學起,光起底就分成三角編、六角編、十字編、人字編等各式編法,要讓六條寬約1公分的竹片,在不使用任何接著劑的情形下能夠完全搭接在一起,俗話說萬事起頭難,這一步就耗費了我們需多的腦容量。

挑幾放幾是簡單技法卻怎麼樣都會搞亂

挑幾放幾是簡單技法卻怎麼樣都會搞亂

老師傅邊聊天邊剖竹篾,他說這是最費工也最難學的步驟

老師傅邊聊天邊剖竹篾,他說這是最費工也最難學的步驟

一邊做一邊與老師傅聊天,87歲的老師傅說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爸爸在大山背草寮種番庄茶,15歲時那年爸爸生病就扛起家計包辦農活,當兵時因為力氣大反應快,被選為醫護兵在823炮戰時,援救了不少傷患,退伍後以較好賺的粗工維生,協助搬大石堆駁崁,速度是快又準,常常配合的怪手都來不及挖給葉大哥砌,直至80歲還有外面老闆指定要幫忙,這幾年是被孩子勸阻,才沒有再繼續。

信手拈來就可以編出不同的用具

信手拈來就可以編出不同的用具

身體硬朗力大無窮的葉大哥,編起竹編心思卻又十分細膩,他說以前務農的時候下雨天沒辦法工作,就會與爸爸坐在門前學習怎麼做農活,不是為了販售,就看家裡缺什麼就做什麼,缺籃子就編一個籃子、缺掃把就去山邊撿芒草用竹片綁成掃把、竹編對他而言不是一項工藝,就只是他的生活日常,編底完成後就要立邊、編體,開始塑形容器外觀與大小,但可能我們底沒有編得很好,比例上看起來就是怪怪的,這次竹編選用1~2年生的黑葉竹,黑葉竹竹節節距比較長,製作竹編外型也比較好看,且選用1~2年生的竹子,竹子本生水分含量較高可塑性也高,超過2年生的竹子缺乏彈性容易損壞,而在剖竹片時帶皮面的硬度又更高,常會用於竹籃這種會裝載重物的容器使用,最後就是收編的環節,師父說被竹子扎到可是非常痛的,所以收編收的好才能好好使用它。

到屋旁竹林學習辨認不同種的竹子,不用花錢就能取得材料,又可回歸山林

到屋旁竹林學習辨認不同種的竹子,不用花錢就能取得材料,又可回歸山林

師傅們很仔細地說明著每一個步驟,與這個步驟的意涵,竹子是天然的環保素材,在農村內取之不盡,這是先人重要的農村傳統生活智慧,近年葉大哥也常作公益推廣教育,曾到新瓦屋客家園區作「秧批仔」教學,也參與相關社區竹藝美學「竹編小火車」以及「竹編奉茶寮」大型創作,這門技術雖然從昔日的日常生活,升級成富有文化價值的傳統工藝,但這也代表著這門技術傳承斷層與文化流失的議題日趨嚴重,老師們認為若有機會能將這道工藝重新讓大家認識發現傳統工藝之美,只要多一人接觸就多一個機會就能將技術傳承下去。

短短不到二十分鐘就完成了簡易竹籃

短短不到二十分鐘就完成了簡易竹籃

台三線上內還有許多農業達人喔!橫山喜市希望能陸續為大家介紹,這些在地默默耕耘、辛勤努力的小故事與分享台三線上品質優良的農特產品給大家。

想更認識我們歡迎搜尋 橫山喜市FB粉絲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橫山喜市的沙龍
0會員
10內容數
橫山喜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23
文圖/ 橫山喜市 林祐德
Thumbnail
2022/05/23
文圖/ 橫山喜市 林祐德
Thumbnail
2022/05/11
文圖/ 橫山喜市 林祐德 我問大哥你不怕嗎? 夏季也即將到來,在從事戶外休閒活動時,大家除了享受大自然的芬多精外,還是要注意觀察聆聽四週狀況,亦有發現相關虎頭蜂蹤跡,先停下觀察再競速遠離現場,若已被蜂群攻擊應快跑離開並保護頭部避免叮咬。
Thumbnail
2022/05/11
文圖/ 橫山喜市 林祐德 我問大哥你不怕嗎? 夏季也即將到來,在從事戶外休閒活動時,大家除了享受大自然的芬多精外,還是要注意觀察聆聽四週狀況,亦有發現相關虎頭蜂蹤跡,先停下觀察再競速遠離現場,若已被蜂群攻擊應快跑離開並保護頭部避免叮咬。
Thumbnail
2021/08/11
育有4個嘴饞又食量大的孩子,邱曉慧為了滿足自己和家人挑嘴的味蕾,而開始自己的烘焙之路,由於甜點通常都需要高糖高油脂,無法了解他的原物料來源以及是否健康,因此,曉慧便開始試著自學製作既美味又安心的甜食,依著這份心意,也透過教學帶著偏鄉孩子多元試探,希望以「窩甜食」溫暖甜蜜滋味滋養更多孩子健康快樂長大。
Thumbnail
2021/08/11
育有4個嘴饞又食量大的孩子,邱曉慧為了滿足自己和家人挑嘴的味蕾,而開始自己的烘焙之路,由於甜點通常都需要高糖高油脂,無法了解他的原物料來源以及是否健康,因此,曉慧便開始試著自學製作既美味又安心的甜食,依著這份心意,也透過教學帶著偏鄉孩子多元試探,希望以「窩甜食」溫暖甜蜜滋味滋養更多孩子健康快樂長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休息日,恰好我有機會探訪地方技藝,向74歲的稻草工藝師李龍學習製作日本神道信仰祭祀道具「注連繩」(しめなわ)。
Thumbnail
休息日,恰好我有機會探訪地方技藝,向74歲的稻草工藝師李龍學習製作日本神道信仰祭祀道具「注連繩」(しめなわ)。
Thumbnail
2012年成立的「竹生活文化促進協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組織,許多協會都是由單一行業或相關產業所組成,但「竹生活」的成員有醫師、老師、藝術家、企業家、生態環保解說員……,一群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唯一的共通點是:有感於竹山的竹產業沒落,想為地方做點事。
Thumbnail
2012年成立的「竹生活文化促進協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組織,許多協會都是由單一行業或相關產業所組成,但「竹生活」的成員有醫師、老師、藝術家、企業家、生態環保解說員……,一群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唯一的共通點是:有感於竹山的竹產業沒落,想為地方做點事。
Thumbnail
和許多為了討生活離鄉背井的竹山人一樣,黃建達在年輕時成了北漂族。七年前,某一次他回竹山參加社區營造的志工活動,一待就是一個多月,許是勾起年少的生活記憶,年過50的他,有了倦鳥回鄉的念頭。喜愛藝術的他,因為鄉下生活放慢了步調,回鄉第二年,開始慢慢拾起創作的樂趣,真正去認識竹藝,踏入了工藝創作的領域。
Thumbnail
和許多為了討生活離鄉背井的竹山人一樣,黃建達在年輕時成了北漂族。七年前,某一次他回竹山參加社區營造的志工活動,一待就是一個多月,許是勾起年少的生活記憶,年過50的他,有了倦鳥回鄉的念頭。喜愛藝術的他,因為鄉下生活放慢了步調,回鄉第二年,開始慢慢拾起創作的樂趣,真正去認識竹藝,踏入了工藝創作的領域。
Thumbnail
日本人對花的感受是很深的,所謂的「花道」是他們數百年的文化傳統。進入Group也一陣子的我,自然也無法閃躲,早就被通知要去上插花課了。但當時的我心裡真覺得這個Group怎麼那麼囉嗦啊,酒店就酒店,我只是來陪喝酒的,幹嘛又要盤頭又要插花?
Thumbnail
日本人對花的感受是很深的,所謂的「花道」是他們數百年的文化傳統。進入Group也一陣子的我,自然也無法閃躲,早就被通知要去上插花課了。但當時的我心裡真覺得這個Group怎麼那麼囉嗦啊,酒店就酒店,我只是來陪喝酒的,幹嘛又要盤頭又要插花?
Thumbnail
莊金水先生是三重埔著名莊屋耆老,也是碩果僅存的民具竹編人,在他身上可見到早年家家戶戶編製民生日用品的常民生活。和老人家仳鄰耕種,常有眼福欣賞莊金水先生神乎其技的竹編技藝。
Thumbnail
莊金水先生是三重埔著名莊屋耆老,也是碩果僅存的民具竹編人,在他身上可見到早年家家戶戶編製民生日用品的常民生活。和老人家仳鄰耕種,常有眼福欣賞莊金水先生神乎其技的竹編技藝。
Thumbnail
文圖/橫山喜市 陳致中、林祐德 竹編為早期農家傳統必備生活技能之一 斗笠、茶簍、竹籃、竹篩等  打底的基礎編法,自製打底工具 竹編為早期農家傳統必備生活技能之一,小到一般竹籃編織,大至各式生活家具,可看見各式各樣的竹製用品,顯示傳統務農生活與竹子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Thumbnail
文圖/橫山喜市 陳致中、林祐德 竹編為早期農家傳統必備生活技能之一 斗笠、茶簍、竹籃、竹篩等  打底的基礎編法,自製打底工具 竹編為早期農家傳統必備生活技能之一,小到一般竹籃編織,大至各式生活家具,可看見各式各樣的竹製用品,顯示傳統務農生活與竹子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