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南聲讀後|《書評職人:失憶時代的點書》范銘如

  從第一篇文章發表之始,至今為止這支帳號做出的最大改變是,重新省思自己每讀過一本書所寫下的文字是「心得」而非「書評」。字詞使用上的精準除了落實自身作為到底負擔著什麼責任,更促使我事前預習在研究生活中,必須以多麼嚴謹地態度面對手邊正在處理的材料,作為證明自身智識提升的總結。
  由衷感謝「歪文系」歪編不吝分享,彙整范銘如教授刊登各大文學報章或網絡平台的評論與文學觀測感想一集《書評職人》。一本外表看似兩千年的產物,竟是2019出版,歷時不算久遠(不過收錄文章倒是未必),使我獲益良多,入選心頭好讀物名單之一的上乘之作。三章節架構分別為「文學評論」、「文壇時態之觀察」、「至於空間裡的文學論述」,不管是任一章節,藉由范教授洗鍊真摯文句,字字句句如醍醐灌頂,深刻扣入我荒蕪思想中,種下不容小覷,必須反覆耕耘的學術種籽。可以說,因為這本而被范教授圈粉,一點也不言過其實。
  這本書評集並非介紹書評者養成SOP,而是告訴讀者書評的本意應建立在:熟悉被評作者重點著作(如果能爬梳一遍所有創作甚是為佳),並根據被評作,以同類型作品根據時代性演變中,進而歸納出該作的「獨特性」是什麼。光是必須達到上述兩點,你我便可知道,要撐起「書評」一詞之作為,事前得花費多少心力與時間,才得以完成一篇合格的評稿。
  在書寫任一篇心得時,我會遇到幾種窘境,而這也是我之所以會跟歪編討論,並獲得這本書推薦緣由。經營這個帳號最初我僅是想分享我看過後的感想,如是簡單,與多數閱讀帳號並無二致。然而隨著意識到身份轉換必須以更嚴謹的目光去分析一本書,加上考量觸及率的高低這類急迫性的因由,我逐漸受到「想看的書」跟「分享一本書」這兩項念頭拉扯。前者是我的初衷,之所以持續這生最久的興趣「閱讀」的本質;後者則是基於那些我壓根兒看不到人,不知道經由自身攢出的文字到底觸及多少人的表象數字,使我接受了一些根本不是我會看的閱讀種類,以至於我急欲想要解決這項與出版社合作,在時間限制下,而寫出不知所云抑或愧對出版社希望提升書籍宣傳效用的「東西」,同時也浪費了我可以讀我真正想看的書。這是很沈重也羞恥的自白,歸咎於自己的魯莽抉擇,心態的不成熟,但是,「誠實待己」是我至今為止,作為淋漓盡致的品德實踐,面對心中糾葛,經已在文學圈打滾的前輩推薦拜讀這本為我問題打開一束光,依稀找到前進路徑,更從中累積不少新知的體驗美好地堪比解封。當我選擇讀的不是被市場給制約的小眾書種時,我已經給自己打好預防針,迎合終究不是我會做的事,不要因此對我有所期望。
  談完對書評一章的看法後,范教授從她那輩總結對學術圈、對文化圈、對出版圈的觀察,也讓身為八年級生的我,如走捷徑般的方式,巧妙地藉由類野史的角度,重新認識台灣文壇的風雲變色。我不敢確定但又妄自想像,前一章書評女作家篇幅多於男性,加上這章范教授特別提出對五六年級女作家的討論,是不是在期望能有更多同落入女性身份標籤,並以女性觀點紀錄的文本可以再創這一明知份量極重,卻容易被忽視的「群體」更為顯觀的世界?而其中,我特別標記起的是范教授在學術圈所做的短期總結,這篇〈在知識體系的更迭中〉范教授指出台灣文學研究生面臨著大量西方理論灌輸,還「學不會走,就急著想飛」的越級打怪學習節奏。這點正好一槍斃命在面臨學科身份轉換上,對文學學術大量空白的我,不禁擔憂著會不會在課堂間跟不上已在這個圈子打混有些成績的文學院師生們。為了彌補這份焦慮,我又是尋找近期發表論文最被廣為引用的專有名詞關鍵字,並按圖索驥找到相關文本研讀,顧此失彼,當我與他人聊及台灣文學時,真正讀過的作品創作年代實在說不上深具代表性,多為近期與我出生背景可產生共鳴的新銳作家為主,真正講得出可呼應的大概只有王藍的《藍與黑》與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好在范教授廣博閱讀的深厚底子,於書中推薦的幾名作家和其作品,將成為短期讓我累積些許墨水的指標。
  最後一章特別提到一個長期困惑我,意外在此獲得解答的討論。在這彈丸大小的台灣,地區性鑑別度不明顯,都市與都市間光景無意,如何寫出真正的「鄉土文學」,更能順利在各縣市所舉辦的文學競賽中展露頭角,成為書寫者最具考驗的部分。范教授將這個問題以兩種方式進而處理,關於個人生命經歷與地區街景一角的景憶結合,深刻化故事性,拉長社群情誼與在地文化變遷所沈澱其中的情感累積;另一種則是著重在地歷史,追溯時光洪流中逐漸被遺忘或大或小政經、文化、民生史料。後面范教授也提到,覺得廣增文學獎可能讓得獎作品逐漸失焦,稀釋了獲獎者被深刻探究的關注度,但用我這輩被稱I世代成長的觀點來看,更多的獎項競爭是提供實驗性文體突破單一創作路徑——迎合獎項招牌或評審定型口味——被挖掘受一般大眾願意拾起紙本重新閱讀的可能性。無論任一輩人,勢必會隨著時代的流行做出對應的創作行徑與書寫策略,終有一天我現在在談的流行也會成為下一代的過時,這沒什麼不好,更能凸顯該年代的特色,不也是一種歸納文學演變的必然過程嗎?
  總地來說,這是一本也是低調到被茫茫書海錯過的好書,我發現是不是聯開頭的出版社都有這樣的特殊能力啊?當然,這是一句典型的朱氏幹話,認真你就輸了,同時致敬范教授用字遣詞實在是妙語如珠,值得後輩效法,能把一篇易傷感情的書評文寫得讓人意猶未盡,可學術可大眾,我想范銘如這名字足以被稱作招牌了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