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1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面對「線上」的無力感:釀的工作小誌

昨天的課程裡,蘇大哥分享自己畫了黃昏的顏色。
昨天的課程裡,蘇大哥分享自己畫了黃昏的顏色。
離第一次展開線上創作課,已經隔了一個多月。在這之間我們一起經歷了5次課程。從第二次課程「疫情後,我想做的事」之後,課程主題逐漸聚焦在「自己」與「此刻的生活」。從「如果我是一棵很有生命力的大樹」到「最近生活中吃到好吃的東西」,還有「想握在掌心,此刻珍惜的事」,這樣的主題變化,似乎也跟隨著我的心境變化而流動。

暫停鍵按下去,並不會爆炸

我自己的狀態隨著生活中多元的轉變而起伏,工作從在剝皮寮內外忙碌轉為待在我的桌子前、心情從一開始的焦慮轉為放心並平靜,中間經歷了一次感冒、一次月經、一次突然發燒(然後奔去篩檢)(還有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經前症候群),兩次貓咪生病看醫生。防疫生活對我來說是一個休息與潛心觀察身心靈狀態的機會。5/14當天,我們被迫停下忙碌的北車圍籬計畫,也停下正進行到重要階段的故事採集課。我自己也放下了研究所的課業(決定休學竟然也是5/14當天),本來以為非做不可的事,真的也沒有那樣非做不可啊?5/14那天停止運轉,原本以為嚴重的要命,一切會來不及然後完蛋,但其實也沒有怎麼樣(可能解封就會怎麼樣了哈哈哈再等一下(?))。
「沒有緊急的事可以做」,在五月中那時候變成生活中最需要面對的事。因為太習慣萬事萬物都緊急又緊張,突然暫停竟無所適從。不過本質是軟爛動物的我,很快就習慣新的步調,也重新拉期程、重新盤點可以做的事,然後跟宜潔開始討論轉線上上課的可能性。
故事採集課一開始做的小作品,以前每週都會看見他們,現在真的好久不見了。

需要消化的團體掌控慾

其實轉線上並不比實際見面上課還要輕鬆。或說輕鬆的部分大大的不同。累積到現在,我覺得輕鬆的部分應該就是「不用準備媒材」「不用整理空間」還有「不用出門搭公車到協會」、「不用開課程後會議」,大概就醬。是體力上的輕鬆(但看螢幕眼睛會很累)。
線上課程能順利進展到今天,都要歸功於團體的信任感,讓大家可以忍受有人網路突然很爛啦(像我每次進聊天室,都要進進出出好幾回網路才會穩),有人住的地方在施工很吵啦、有人突然解析度爆低啦⋯⋯。團體一起的耐心還有對彼此的愛如果沒有那麼多,我應該會很早就覺得這不可行,然後問宜潔我們要不要改成兩週一次或是一個月一次就好。但這個起心動念直到今天都沒有發生,甚至在課程中,在解析度很爛、聲音聽不清楚、延遲很嚴重等等的狀態下,還可以快樂的激盪出有趣的話題,開開年齡的玩笑(畢竟我們年齡跨度很大,素材很棒不開白不開(?)),也能夠分享比較難過、傷心的話題,細緻的傳遞對彼此的關心。
線上課程不輕鬆的地方在於上述的所有狀況。技術性問題總是突如其來,如果不排除,有時候會無法進行下去。螢幕扁平化大家的存在,也扁平了我的身體還有我的語言與非語言訊息,以往團體動力要維持,除了靠大家的相處之外,我也靠自己的非語言動作、姿勢、我在空間中位於「有權力」的位置(我站在類似講台的地方)來掌握整個團體的進度與節奏,透過掌握團體的節奏與每個人的狀態讓我自己感到安心、穩定,更能清晰的知道我可以怎麼做。
只要我是穩定的,我相信大家感受得到,整個團體氣氛也會比較安心,我們就可以一起用適合團體的方式來前進。我可以在空間中遊走,將團體的焦點轉移到不同的學員身上,讓大家適時的獲得被看見、被聽見的感覺,也可以在發現有人需要的時候,走過去跟他講講話,而不干擾大團體。僅管在實體空間中,我需要張開更多感官去接收四面八方的訊息,但是我「可以接收」也「可以即時回應」(並且我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回應),比起線上「即使接收到訊息」「也不一定可以回應」的綁手綁腳狀態,來的更舒適一些。(例如A學員網路斷線,那我除了等他回來、請宜潔幫忙聯絡他以外,也不能做什麼QQ)
線上上課的突發狀況其實不少,每個人處在的環境不同,有幾個人,我們就有幾種需要一起面對的環境狀況。網路、噪音、同住家人、光線等等,都會是干擾的因子,也會是我需要寬心面對、輕鬆看待的元素。
課程只在螢幕裡,相對於每個人所處空間的比例實在很低,跟手機螢幕比起來,如果同個空間中還有電視、電腦,那更大的螢幕就是很可能是分心的來源,「成員可能分心」以及「專注時間減少」也是我需要放寬心看待的其中一個「狀態」(而非需要處理的「狀況」),也需要降低對每次課程的期待標準(雖然常常都是超越期待的),畢竟「連結」才是課程最重要的目的,並不是「產出什麼作品」。
即使課程總是能順利推展,但在這之間我需要常常告訴我自己放鬆再放鬆,放下控制的慾望,因為很多事情即使我想掌控也做不到,放下掌控,專注在每一個人說的話、每個人畫的圖上面,好好跟大家相處,透過小框框好好見面。給團體更多的相信。
但還是有有趣地方,像是可以轉播做菜?(?)

緊張時,先鬆身體

線上課程幽微的無力感需要適應、需要我更放輕鬆的去面對。在第四次課程前,我發現我自己很緊張,大約在前一天晚上就開始覺得有點緊繃,當天早上處於不太能做什麼的狀態,做任何與創作課無關的事,都會讓我覺得很焦躁。我想我應該從「放鬆」的角度來處理及面對,而不是跟著我的焦慮去做更多會放大焦慮的事,進入一個自亂陣腳的無限迴圈(畢竟我很擅長自亂陣腳)。我也想到最近在讀「正念」的書,書裡說到,我們常常忘記自己的「身、心、靈」是相連的,有時候情緒很多、很緊張,可以從放鬆身體開始。身體開始動,心也會跟著轉變。
那天早上我做了個不錯的決定,我決定放下工作先去做瑜伽。好好做瑜伽半小時,然後練習呼吸覺察10分鐘。跟著影片裡的老師一起做,讓當下無所適從的我有一個可以跟隨的對象,感到安心以外,身體被拉鬆、被延展、凹折,我把目光從焦慮的大腦雜音放到我的腳、我的腰、我的手臂、脖子、背⋯⋯,啊,順著滴下來的汗我的焦慮雜音好像也流走了,透過身體的運動我把自己拉回到「此時此刻」的當下,當下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即使在線上創作課中,我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不擔心。」我告訴自己。在呼吸覺察的練習以後,我竟然還能平靜地睡一會。
那次以後,我每一次的課程前還是會緊張。這也很正常,畢竟從小我就是緊張大師,被媽媽發現還會被罵說:「不要緊張!」然後我就更緊張(真是個地獄輪迴)。但我已經找到一個對我來說很有用的切入點:「從身體開始。」
接下來每週五的早上,我都留更多的瑜伽時間給自己,至少半小時的安靜瑜伽時光,只跟電腦裡面的瑜伽老師相處,跟著老師溫柔的語氣拉我超緊繃的大腿,感覺大腿後側很酸,左邊大腿、右邊大腿,還有我的髖、我的肩膀。把身體拉一拉,好像也是把心拉一拉,告訴自己說:「你看,你很有彈性啊,你的腳竟然可以折成這樣誒?你的心也是一樣很有彈性的。」
貓竟然可以鬆成這樣?要向妹妹貓學習。
累積幾次課前瑜伽的經驗,我發現我慢慢地把「上創作課」跟「做瑜伽」的身體感受結合在一起了。現在我緊張的時間變得更短一些,也更不猶豫地展開瑜伽墊了。原來很多時候要調整的不是外在環境、要調整的不是別人,而是我自己啊。
還是不錯,即使我仍然覺得螢幕有很多限制,也想念實體空間見面的真實感,但在疫情期間,我還可以再享受一下不用移動、不用整理空間的懶散快樂,在這之間把該做的事做好做完,安心的期待見面那一天。希望我能這樣就好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