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這條路,怎麼走才會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五月的下半月明顯忙碌,常常有時間不夠用的感覺。近日阿伯提點我要修「不動心與清淨心」,反思自己的情況發現:每當有事要忙就想趕緊把事做好,心急了就容易發脾氣,雖然還是可以專心做事,但卻處於不穩定、不願意被打擾的心態,若有人打擾,情緒就會不穩定。目前是防疫期間,孩子整天都在家,我要煮三餐,也要陪上課、複習、評量、閱讀……等等;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時間,一忙起來被孩子打擾,脾氣就來了。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是因為正值防疫期間,要整天陪伴孩子我才起情緒的嗎?反省之後我發現,自己只是希望在忙碌時不被打擾,但因定力不足、內心不清淨,事情一多就覺得煩躁,思緒也跟著混亂,情緒和脾氣也就來了。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唸經,經過您的嘴、腦、心識,業主菩薩得到的是功德,而自己得到的是智慧。」
「要去淨土,就要好好修,每日都要有誦經的定課,每日都要懺悔並靜坐,不間斷。心識若能清淨一塵不染,對佛法的信願行俱足,意志力堅定,心性提升,業障銷除,並發願要生生世世依循正法,永不退轉,如此方能修回淨土;否則,墮在六道輪迴中,一世比一世還辛苦。」
淨空法師說:「供佛最重要的是一杯水,不是給佛看的,是給自己看的。這一杯水就是表心,心要乾淨,不能有污染。這杯水不但要乾淨,而且不動,水平面不起波浪,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它能照見外面的境界。供一杯水代表這個意思,我的心要像這杯水一樣乾淨平等,有能力照見。心染污了,心不平了,小小的波浪就起心動念了。怎麼樣才能讓心平等、讓心清淨?這是真修行。
大乘經上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子?就是真心迷了,迷了的時候產生變化,他有起心動念。真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真心。我們今天見色聞聲,立刻就起心動念;境界一現前,馬上就迷了。這個我喜歡看,那個我不喜歡看;這個我喜歡聽,那個不喜歡聽,你就墮落在七情五欲裡頭。七情五欲把你的清淨平等心染污了,讓你不清淨,讓你不平等,這就錯了。修行怎麼個修法?六根在六塵境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
六祖惠能大師告訴無盡藏比丘尼,成佛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無盡藏比丘尼讀《涅槃經》,他在旁邊聽;人家唸完之後,他就告訴她,妳剛才唸的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講給她聽。她聽了非常驚訝,講得太好了,捧著經本來向他請教。惠能大師告訴她,我不認識字,不要拿經本給我看。不認識字,沒有學過經教,為什麼你能講得這麼好?他說這個與學不學,與認識字不認識字不相干。與什麼相干?與清淨平等相關。清淨心現前,平等現前,照見了。她在唸,惠能在聽,惠能是用清淨平等心在聽,所以他完全明瞭。無盡藏比丘尼在唸,唸的時候心不清淨、不平等,只唸了文字,不曉得意思。這個道理要懂,不懂你不知道怎麼修法。
真修的人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修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引用完畢)
看完了淨空法師的開示,與阿伯說的「不動心、清淨心」是一樣的,但我到目前為止還是沒做到。要更加努力用「心」修行,反省檢討、修正改進,要向內修,不是向外求,才能恢復本來面目,本自俱足的自性。
(分享完畢)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每個人本自具有清淨心,但若沒持續修行,精神愈發渙散,清心不再,染上塵垢後事情會很多,很多兇神惡煞會找上門;相由心生,要開始修行,靠自己將過去的錯誤修正,並永不再犯。」
清淨心每一個人都有,本自俱足。每一個眾生原本都是清淨、平等的,但身在五濁惡世中,因業力牽引、心性墮落、無明習氣增長、貪嗔痴膨脹,導致自性漸漸蒙塵,清淨、平等不再,就會生起無明執著、迷惑顛倒,煩惱與痛苦也就隨之而來。
阿伯說:「缺點,係自己性格的缺陷;盲點,則是自己沒注意到的缺點。要找出盲點,改正缺點。」每一個人來到這世間都有自己的功課,也就是人生會遇到的挫折和磨難,這些逆境都是要驅使我們往前走,也是讓我們得以成長的養分。要學著去體會逆境中隱含的真義,才能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修練清淨平等的心,磨練成熟圓融的智慧。
人生,遇到事情會起心動念、會煩惱、會痛苦是正常的,那是因為執心還沒放下,才會迷惑在這世間諸多的一合相中。要如何才能放下?修行,唯有堅持修行,契入佛法,才能將心中的無明塵垢一點一滴滌淨,將染污的心一點一點地恢復清淨。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磨難是成長的養分,人沒有經過磨難,對事物相常常離不開,放不下,心花難開;有了磨難,方能漸漸看清這人世的真相,懂得放下,到時不叫心花開,它照樣一朵朵地綻放開來;由磨難到成長,需要時間的訓練與熟成。」
「修行要得力,則要用心修、認真修;每天做定課,才不會慌亂無章,無所適從。」
修行,要「修」更要「行」。如何修?依照大乘經典來修,例如《金剛經》、《六祖壇經》、《藥師經》、《地藏經》……等等。大乘經典是佛菩薩所說的話、做過的事,一字一句、一言一行皆是大智慧。依照經典來修正自身的盲點和缺失,就像照鏡子一樣,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與經典不相符,就需要轉念、降伏、止息、反省、修正,一步一步地將偏差的行為導正,將墮落的心性提升,用慈悲心、卑下心、歡喜心去善待每一個眾生,圓滿每一段緣分,感恩每一次歷練,這就是真修行,也就是修清淨心、平等心和不動心。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挫折與磨難,但靜下心來細細體會,每一回的逆境都是一次考試,要考我們的心性有沒有提升?要考我們的智慧有沒有成熟?要考我們的待人處事有沒有圓融?要考我們能不能與眾生圓滿?考過了,境界就會提升,考不過,就會繼續考、不斷地考,直到考過為止。歷練的過程是艱辛的,考試的過程是痛苦的,人要蛻變成長,就得要受得了痛,吃得了苦,耐得住煎熬,才能安得住心。
人生這條路上,無論您遇見過多少人,到最後還是會剩下您一個人。世間就是一合相,來來去去,皆是因緣。因此,凡事隨緣,不須強求;凡事感恩,心安自在。每個人都要修行,要把握時間,不要虛度光陰,多誦經,多行善,多做些利人利己的事,生命才會有意義、有內涵、有光采。
人生處處都是考驗,日常生活、行住坐臥、遇到的人事物,都可以是一場歷練、一次考試。考得過,心性就能隨之提升;考不過,就得繼續考,直到考過為止。人的執心剛強、貪嗔痴慢疑深重,這就是痛苦的根源,若自己不改,痛苦的永遠都是自己,不是別人。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不能改變痛苦的現狀,您一定要振作起來,努力修、認真修,從「心」去修正,人生才能跟著改變,命運也才能轉變。「佛助自助者」,想要佛菩薩幫助您,還需您伸出雙手,佛菩薩才能拉您一把,助您一臂之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人是肉體和靈體的結合,心要清淨才能定,但人世吵雜,心不定,則身心靈難清寧;如同一條溪一直流,很難看清水中的物質,但當水放入杯中,靜置後,原本看不見的東西反倒可一覽無遺。平日可多唸《金剛經》,並每天靜坐,可沉澱雜亂的心識,使頭腦清晰;尤其是還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學業成績不理想,要銷業障,智慧開了,老師說的話才聽得懂。」我個人有深深的體會,從小唸書常常處於態度認真,但是成績總是不理想的狀態。   自己在理解別人說話或人際互動上,常會有卡住的點,面對這些卡住的點,不論是爸媽教導或是同學相勸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年前,我與先生買了一艘一直很想要的獨木舟,興沖沖地搬上車頂,就在我們準備好要出發旅遊時,旁邊的車主對我們說:「你們的快樂就要開始囉!」是的!我們開始到處遊玩、探險,那時的生活真的很快樂。但好景不常,過沒多久,家人們和我就陸陸續續病倒了,我有近兩年不斷地進出醫院,身體狀況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直以來腦袋裡都有幻聽,會告訴我去死、去死、去死,或者一天到晚對我不斷地罵髒話、嘲笑等等。我看了很多心理醫生,花了數十萬,都沒有辦法根治這些問題。我告訴醫生,我很想去自殺,最後被醫生判斷是精神分裂症,領到一本身心障礙手冊,每天過著痛苦的生活。   原以為我的人生再也沒有任
以下兩篇文章,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要認真的學佛、修行,心開意解,說話才不會處處尖銳,傷人傷己。若家人彼此之間係來了結因果,則要力求圓滿,如同學習考試及格了,累積足夠的學分,就可以畢業。」   星期五回家探視父母,母親原本都是看完電視後,約晚上十時三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無形的記金簿就是福德資糧,福德資糧不足做任何事都會不順。多誦經、多行善,平常就要做,累積自己的福德資糧,若福德資糧不足,賺的錢也會有限。不論有沒有錢都要佈施,不要等有錢才佈施。」   自己在未學佛修行前,完全沒有佈施的概念,我認為只要努力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人是肉體和靈體的結合,心要清淨才能定,但人世吵雜,心不定,則身心靈難清寧;如同一條溪一直流,很難看清水中的物質,但當水放入杯中,靜置後,原本看不見的東西反倒可一覽無遺。平日可多唸《金剛經》,並每天靜坐,可沉澱雜亂的心識,使頭腦清晰;尤其是還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學業成績不理想,要銷業障,智慧開了,老師說的話才聽得懂。」我個人有深深的體會,從小唸書常常處於態度認真,但是成績總是不理想的狀態。   自己在理解別人說話或人際互動上,常會有卡住的點,面對這些卡住的點,不論是爸媽教導或是同學相勸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年前,我與先生買了一艘一直很想要的獨木舟,興沖沖地搬上車頂,就在我們準備好要出發旅遊時,旁邊的車主對我們說:「你們的快樂就要開始囉!」是的!我們開始到處遊玩、探險,那時的生活真的很快樂。但好景不常,過沒多久,家人們和我就陸陸續續病倒了,我有近兩年不斷地進出醫院,身體狀況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直以來腦袋裡都有幻聽,會告訴我去死、去死、去死,或者一天到晚對我不斷地罵髒話、嘲笑等等。我看了很多心理醫生,花了數十萬,都沒有辦法根治這些問題。我告訴醫生,我很想去自殺,最後被醫生判斷是精神分裂症,領到一本身心障礙手冊,每天過著痛苦的生活。   原以為我的人生再也沒有任
以下兩篇文章,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要認真的學佛、修行,心開意解,說話才不會處處尖銳,傷人傷己。若家人彼此之間係來了結因果,則要力求圓滿,如同學習考試及格了,累積足夠的學分,就可以畢業。」   星期五回家探視父母,母親原本都是看完電視後,約晚上十時三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無形的記金簿就是福德資糧,福德資糧不足做任何事都會不順。多誦經、多行善,平常就要做,累積自己的福德資糧,若福德資糧不足,賺的錢也會有限。不論有沒有錢都要佈施,不要等有錢才佈施。」   自己在未學佛修行前,完全沒有佈施的概念,我認為只要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各位,修行不是說,我們有空再來修行,不是說我身體健康才來禮佛,我健康才去幫助別人,不是這樣。看,真正的修行,她能克服萬難,她能夠調適她的心。像這樣的人生,你看,這麼粗重的煩惱,在她一個人的身上,她能去掃除這些粗重的煩惱,得到輕安自在,我想,這是真功夫。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各位,修行不是說,我們有空再來修行,不是說我身體健康才來禮佛,我健康才去幫助別人,不是這樣。看,真正的修行,她能克服萬難,她能夠調適她的心。像這樣的人生,你看,這麼粗重的煩惱,在她一個人的身上,她能去掃除這些粗重的煩惱,得到輕安自在,我想,這是真功夫。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