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表態「武統台灣」,中美會否再起波瀾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6月16日,拜登(Joe Biden)訪歐行程迎來新高潮,美俄元首峰會的大幕在瑞士日內瓦緩緩升起。
早在此次會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便已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專訪,專訪內容由克里姆林宮於6月14日在網上公佈,訪談基調雖是為「拜普會」預熱,卻包裹了不少中國相關問題,從中國航母、新疆人權、中俄結盟到武統台灣,媒體顯然有意探詢這位強人在中美競爭中的戰略意向。
其中涉及「武統台灣」的內容,引發了大陸與台灣媒體的共同關注。面對記者提問:「如果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臺灣採取行動,俄羅斯將如何回應」,普京先是以「什麼?你知道中國要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台灣問題?我什麼都不知道」、「我認為這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這還沒有發生」等語句,緩衝了話題的嚴肅性,避免與尖銳提問直接對撞。
接著,其以對局勢的陳述緩緩作結,「多年來,中國一直在發展與台灣的關係。對於局勢,有不同的評估,中國有自己的評估,美國有不同的評估,台灣可能對形勢也有不同的評估。但幸運的是,還沒有發生軍事衝突」,巧妙繞過了涉及戰略同盟的話語陷阱。
如此問答往返,既透露普京的戰略取向,也側寫了後冷戰年代下,變動不斷的中美俄三國志。
美俄仍有互動必要
當「武統台灣」被當作話題拋出,所謂「台俄關係」的實質影響力,便可幾乎忽略不計。取而代之的,則是中俄關系與美俄關係的拮抗博弈。
論及美俄關係,普京上任後的兩次「武統」皆與其密切相關。自2000年擔任總統起,普京先是以強硬手段,趕搭911事件後的國際反恐潮,「武統」了實質獨立多年的車臣,掃蕩動盪不安的北高加索地區;又在2014年烏克蘭選舉騷亂之際,趁勢「武統」克里米亞,截斷北約東擴的最後可能。
綜觀兩次武統事發經過,除有普京的眼光精準、手段迅猛外,其對美俄關係的分析亦至關重要:車臣戰爭時,美俄關係相對和諧,美國亦視極端伊斯蘭勢力為心頭大患,俄方此時大力掃蕩車臣,招致的國際掣肘、人權譴責必然較少;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美俄關係已然惡化,但在阻止北約東擴的戰略原則上,普京只能犧牲前者,以保住蘇聯遺下不多的戰略空間。
回顧冷戰後的美俄互動史,避免美國製造純然的單極世界、全然侵吞後蘇聯空間,是俄羅斯的戰略底線,但在此之上,美俄並非全無合作可能。例如在《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太空計畫等領域,美俄依舊攜手前行,正如普京在專訪中被問及「俄羅斯是否要脫離美國的太空計畫而與中國合作」時,其嚴正反駁:「不,為什麼要這樣?我們已準備好與美國在太空方面進行合作。我記得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負責人說過,他無法想象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合作,太空項目的發展會是怎樣。我們歡迎這一聲明並重視它」。
而由美國一方立場觀之,拜登上任之初,美俄關係一度受東烏克蘭衝突、俄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入獄、東歐各國召回駐俄大使等事件擾動,驟降至近年低點;但在拜登的戰略藍圖裡,操作反俄情緒更多是政治氛圍所需,以攏絡因川普(Donald Trump)而離心的歐洲盟友。眼下真正令其芒刺在背的,並非俄羅斯依舊驚人的核彈頭數,而是正在崛起的中國。
如此考慮下,美俄關係縱使持續惡化,也已逼近觸底反彈時機。從G7到北約峰會,拜登確定了對華政策基調:以價值外交、同盟外交撐起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印太戰略同盟兩支柱,在各方領域全面圍堵中國。接續其後的拜普會,反是對美俄關係的止跌回升。
結伴不結盟的中俄關系
然而所謂「關係的轉折點」,不僅可用以描述當下的美俄互動,亦可形容如今的中俄往來。
在美國戰略重心急速「向華移轉」的過程中,美俄關係多了回暖空間,中俄關系更是急速升溫。一來,中美低盪的速度畢竟快過美俄修好,故中俄仍可在某種程度上「同病相憐」,共抵地緣政治壓力;二來,在中美俄三國關係中,中俄潛意識間,皆將彼此的親好當作對美的心理戰籌碼,利用西方長期對「中俄結盟」的恐懼,牽制美國的圍堵力道。由普京口出「中俄現在不結盟,但今後可以發揮想象力」、王毅表示「中俄合作不封頂」後,西方湧現的大量「中俄修正主義軸心」討論,便可見此般恐懼之深遂幽遠。
然而中俄之間不僅有合作橋樑,也橫亙著隱形的地緣競爭導火索。蘇聯崩解後,俄羅斯經歷了一番痛苦掙扎,忍痛割捨不少地緣空間,將有限資源「物盡其用」,這才從北約與歐美手中,保下了眼前江山。然而伴隨中國的經貿發展,其商品市佔率逐漸侵奪俄羅斯在中亞等地的商業市場,「一帶一路」計畫亦深入不少俄羅斯勢力所及的歐亞腹地,儘管中國無意對俄羅斯構成安全威脅,雙方的勢力消長仍不免要引發摩擦。
在台海問題上,俄羅斯並不如某些台灣網友想象的,「欲趁武統台灣之際,偷襲中國東北」,但普京顯然極力避免在此留下承諾話柄。對其而言,在蘇聯輝煌遠去的今日,比起縱情彈跳出擊,俄羅斯更需有彈性的地緣深蹲,過度明顯的選邊,將讓外交政策在彈性疲乏後,付出斷裂的反噬代價。掌政20餘年,這位強人雖慣以「硬漢」形象示人,卻在外交政策上佈局深遠、能屈能伸。
眼下面對「武統台灣」的地緣難題,普京以「隔山觀虎鬥」的氣定神閒,保留了美俄回暖的空間,也持續為中俄親善的主旋律加溫。然而綜觀中美俄所處的權力格局,便宛如高聳的金字塔之巔,三國互動模式難以固定,也不會有永久的合作與結盟。在此脈絡下,「顧全大局、且行且珍惜」,或許才是眼下中俄關系的最佳腳註。
原文發表於2021/6/17《多維新聞》:
普京表態「武統台灣」 中美會否再起波瀾|多維新聞
6月16日,拜登(Joe Biden)访欧行程迎来新高潮,美俄元首峰会的大幕在瑞士日内瓦缓缓升起。 早在此次会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www.dwnews.com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湾久未经乱,除却偶发的台风、地震等天灾,以及2003年的SARS外,此次新冠疫情可谓近年最大安全危机。 然早在此前,台湾社会便长期盛传一种无形“威胁”,其有时受国际形势催发,有时因岛内政治氛围而起,选举或治理危机迸现时尤其严重,无数台湾政客与网络侧翼对此夸夸其谈、极尽渲染,其目的并非避免或解决此
近期的台海上空风声萧萧,既有针对区域冲突的警告,更有各式立场的交锋。 4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出版最新一期刊物,以台湾雷达图为封面,标题写着:“地球上最危险地区”,暗指中美对台的战略性模糊难以持久,摊牌时刻恐将到来。倘若美国无法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则世界各国或将认为
当地时间5月8日,台湾“青平台基金会”举行“台湾.下一步.永续民主”论坛,青平台董事长郑丽君、新竹市长林智坚、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唐凤、民进党副秘书长林飞帆、“壮阔台湾”计划发起人吴怡农、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吴介民等出席讨论。 其中吴介民在“台湾如何以民主面对中国威胁与世界变局”议程中提到,
4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出版最新一期刊物,以台湾雷达图为封面,左右分为中美国旗,旗后军舰、军机光点密布,标题则写着斗大几字:“地球上最危险地区”,意指中美对台的战略性模糊难以久系,摊牌时刻恐将到来。而在此前,台湾将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 平心而论,《经济学人》的预测
台湾久未经乱,除却偶发的台风、地震等天灾,以及2003年的SARS外,此次新冠疫情可谓近年最大安全危机。 然早在此前,台湾社会便长期盛传一种无形“威胁”,其有时受国际形势催发,有时因岛内政治氛围而起,选举或治理危机迸现时尤其严重,无数台湾政客与网络侧翼对此夸夸其谈、极尽渲染,其目的并非避免或解决此
近期的台海上空风声萧萧,既有针对区域冲突的警告,更有各式立场的交锋。 4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出版最新一期刊物,以台湾雷达图为封面,标题写着:“地球上最危险地区”,暗指中美对台的战略性模糊难以持久,摊牌时刻恐将到来。倘若美国无法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则世界各国或将认为
当地时间5月8日,台湾“青平台基金会”举行“台湾.下一步.永续民主”论坛,青平台董事长郑丽君、新竹市长林智坚、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唐凤、民进党副秘书长林飞帆、“壮阔台湾”计划发起人吴怡农、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吴介民等出席讨论。 其中吴介民在“台湾如何以民主面对中国威胁与世界变局”议程中提到,
4月30日,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出版最新一期刊物,以台湾雷达图为封面,左右分为中美国旗,旗后军舰、军机光点密布,标题则写着斗大几字:“地球上最危险地区”,意指中美对台的战略性模糊难以久系,摊牌时刻恐将到来。而在此前,台湾将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 平心而论,《经济学人》的预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Thumbnail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人好像不太關心俄烏衝突了?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4/2/15 對葉爾欽與普京深有影響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金(Solzhenitsyn)堅持俄羅斯受蘇聯體制所害,應解散蘇聯、保留「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為歷史核心」的主張。英國前首相強生批判普京只是維基百科水準,大概不知維基多數陳述偏袒西方,難以達到古拉格群島鑄造的深度。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Thumbnail
2021/05/29 根據會後釋出的厚重公報,外長會的議題依序區分為俄羅斯、烏克蘭、中國、白俄羅斯、印度太平洋地區、北韓、東海與南海等項目。儘管拜登就職以來多次說中國是美國本世紀最重要的競爭者,公報卻把「俄羅斯」放在首章,中國則排在第六章。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Thumbnail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人好像不太關心俄烏衝突了?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4/2/15 對葉爾欽與普京深有影響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金(Solzhenitsyn)堅持俄羅斯受蘇聯體制所害,應解散蘇聯、保留「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為歷史核心」的主張。英國前首相強生批判普京只是維基百科水準,大概不知維基多數陳述偏袒西方,難以達到古拉格群島鑄造的深度。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Thumbnail
2021/05/29 根據會後釋出的厚重公報,外長會的議題依序區分為俄羅斯、烏克蘭、中國、白俄羅斯、印度太平洋地區、北韓、東海與南海等項目。儘管拜登就職以來多次說中國是美國本世紀最重要的競爭者,公報卻把「俄羅斯」放在首章,中國則排在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