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1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我從小喜歡大海,旅遊行程如有渡海項目,絕不錯過。念初中時一位賀姓同學,輟學投考海軍士校,我羨慕的不得了,曾衝動地想跟進;中年以後成家立業,雖擁有不錯的教職,卻長期承受來自家庭的煩惱。我每月總要驅車台北探望雙親兩、三回,往往在歸途刻意轉入西濱公路的小漁港,獨坐岸邊,眺望大海,直到日落方歸。總覺得大海蘊涵無限能量,使人莫名嚮往;大海神奇的撫慰力量,只需短暫觸撫,即可使人心情轉好。
來到香港兩個多月,發現香港其實也是多島嶼的都會,海洋資源真是豐富極了。香港有亞洲最繁忙的陸、空交通系統,也有舉世聞名的渡輪航運系統。從中環出發,有十個碼頭可以登船,其中七個停靠各式大小渡輪,都是往來離島及各主要海灣。其船班之密集,也超乎想像。由於詠恩也是愛海的孩子,這下太好了!幾乎從九月初登上香港,我們就展開頻繁的離島行程。
為了熟悉香港渡輪的狀況,我們多次捨近求遠,自荃灣碼頭搭船赴珀麗灣,再由珀麗灣轉中環碼頭,沿途飽覽海景。我們在香港日常花費最多的項目,竟然是渡輪費用。至今我們已經暢遊長洲島、南ㄚ島、坪洲島、大嶼島;多次往來的碼頭有:荃灣、珀麗灣、長洲、榕樹灣、索罟灣、梅窩、東涌、坪洲、屯門、香港仔;造訪過的海濱地區還包括:北角、觀塘、赤柱等地;這恐怕已是短期居港遊客之最了。有這樣的機遇,使我感到非常開心!
早在2010年春天就曾與香港的大海相接觸,當時是來珠海學院參加「第一屆漢學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順便到太平山頂眺望維多利亞港。由於搭乘H1或H2無頂觀光巴士、轉乘山頂纜車,是訪港遊客必走的行程,所以當時曾在白天登上太平山頂,看到的是維多利亞港晝間景象;那種居高望遠、一切皆在衽席之下的感覺,使我難以遺忘。
今年九月初重訪山頂,終於有機會眺望到維多利亞港夜景。感謝主!當晚天氣晴朗,遊客眾多,觀景台上異常擁擠,我還是順利搶到有利觀賞位置。視野所及,一幢幢巨廈,造型各殊,幻化不定的霓虹光影、大小船隻亮著燈火緩緩而行、岸邊公路有如流火的景象,都使我目不轉睛,如醉如癡;霸著觀賞台,一刻都不想退讓。
到了十月初,我們首度登上長洲島。當時適逢大陸十一國慶及黃金週假期。整個長洲新興海傍街、北社海傍路無論是海鮮店、紀念品小攤或精品屋都擠滿了遊客;我們在東灣泳灘附近的舊市區隨意行走,見到長洲教堂路古老的天主堂、造型素樸的鄉事委員會(即鄉公所)以及漁會舊址。當地人立了不少竹牌,上面張貼著五顏六色卻俗不可耐的愛國標語,滿街都是慶祝國慶的旗幟;由大興堤路望向海面,港灣停泊著大小漁船,很類似臺灣西部濱海地區的景觀,非常壯觀;尤其船上都張掛五星旗,更是氣勢驚人;頓時回神,這是回歸之後的香港,可不是尋常可見的臺灣漁港。
我們造訪了「張保仔館」,那是一間葡式餐廳;業主姓蘇,還珍藏著張保仔的官服及不少相關文物,但是我們當天並沒去海盜張保仔藏寶洞。直到第三次赴長洲,我們才真正領略到為何這麼多遊客喜歡長洲?原來從長洲西堤轉張保仔路,可以登上長洲山區。沿著蜿蜒的長洲山頂道,可以居高臨下、飽覽鯆魚灣、五行石等美景。這段路程的景色實在雄偉壯麗、氣象萬千。沿著長洲山頂道向西而行,還可以覽望森林,並沿山道繞回長洲碼頭。長洲人普遍有「天后信仰」,其祀奉天后的「太平清醮」活動,極具特色;再者,他們也利用海盜張保仔(1786年-1822年)收藏寶物的「藏寶洞」作為賣點,極力行銷,也使這個漁村頓時有了「歷史文化」的風情。
至於南丫島則是到10月1日晚間,維多利亞海灣發生香港有史以來最大撞船海難,才引發我們的注意。我們是三週之後,即10月22日下午從中環第四號碼頭,搭上港九小輪,經30分鐘船程,抵達南ㄚ島榕樹灣。李嘉誠在南ㄚ島上經營了一家電力公司—名為香港電燈公司。我們一下渡船就看到三根巨大的電廠煙囪立在榕樹灣後,顯得十分突兀。我們在榕樹灣大街閒逛,兩旁都是具有南國風情的小店面,販售著些土產紀念品。此地外國居民很多,隨處可見;在榕樹灣大街,我們居然遇見一位身形瘦削的洋乞丐,使用英文向我們乞討。詠恩動了同情心,將來港前所帶來的一百多元人民幣都施捨給這位洋乞丐。
南ㄚ島最好玩的行程是從榕樹灣穿過菱角山到索罟灣,沿途有天后廟、觀景臺、蘆鬚城泳灘、再沿南ㄚ島家樂徑到索罟灣碼頭。步行山徑大約90分鐘,依山面海,氣象萬千。尤其是從山頂望向榕樹灣,海天相連,景觀十分遼闊;唯一缺點是發電廠三支巨型煙囪大大破壞了榕樹灣的景觀。我們在南ㄚ島登山途中,就曾遇到一位傅先生,他十幾年前從臺灣輔仁大學畢業回港,目前定居在島上。他數落李嘉誠在南ㄚ建發電廠,破壞環境,損傷古蹟的種種罪行(據說:南ㄚ島也有張保仔構造獨特、五層深度的藏寶洞,但是已被電燈公司毀壞。)李嘉誠事後雖然對當地作了不少補償性的捐贈與建設,比如說島登山道的石板路,便是香港電燈公司鋪設的。但是南ㄚ島人一點都不領情,因為自然環境一旦破壞,就永遠彌補不了。「真是太可惡了!」他氣憤難平地說。
南ㄚ島的素樸、寧靜令人印象深刻。這裡雖也有不少海產店,夜間也很熱鬧,但畢竟規模較小,遊人更少。從索罟灣到香港仔的渡船,噸位小得很多。坪洲島的情況,與此類似。這類島嶼,可以登山,可以望海,非常適合人居。難怪我們看到不少外國移民定居在此,他們輕鬆自在地在飲食店喝酒、聊天,許多商店還展售專供外國人使用的物品,形成一種特殊景觀。
我對於香港離島的印象最深的還是大嶼山島,此島應是香港最大的離島。島上有高聳入雲的大嶼山、山上還有「中英租界界碑」古蹟、東涌塞城砲台古蹟。還有迪斯耐樂園、昂坪纜車遊樂區、島上的東涌Outlet據說是全港最大的「過期精品專賣商場」。大嶼山還與赤鬣角島機場相連,另有著名的大澳漁村,村民以「棚屋」為居,仍保有傳統水鄉風貌。
我們曾由青衣地鐵站搭車到東涌,然後轉搭11路巴士赴大澳;回程從大澳乘公車往梅窩,刻意由梅窩搭渡輪回中環。印象最深的是從東涌巴士站往大澳時,必須穿越大嶼山區,全程大約50分鐘。山路崎嶇,蜿蜒而上;到了最高點,再轉折而下。我不知大嶼山究竟多高?但是,這座山與臺灣處處可見的千尺高山相比,實在不相上下。載滿遊客的11號大巴,居然在路上舉步維艱,令人捏把冷汗。我不時從車窗外望見高山深水的自然景觀。從大嶼山上望向大海,氣勢之偉、景觀之雄,真難以形容。
看到大澳的棚屋,令人連想起岜里島、東馬來西亞沙巴邦的「高腳棚屋」。大澳雖然歷史悠久,但衰敗之相處處可見。尤其居民的棚屋大多十分窄小,用舊鐵皮或鋁金屬搭建。棚屋夾著類似海溝的狹小水道,供遊人搭船往來;遊客也可以搭船出海觀看海豚,從海面遠觀大嶼山,氣象與其他離島大不相同。有些介紹香港的旅遊書籍戲稱大澳為「香港的威尼斯」,實有過譽之虞。然而大澳位於邊陲,遠離塵囂,儘管破舊衰敗,卻別有一種風情。
就我的粗淺觀察,香港離島交通十分便捷,卻遠離都會喧囂;既可享用現代基礎設施,卻無港島地區的擁擠湫隘。除了大嶼山島東涌地區還有高樓大廈,其他各島都保有鄉間風情。難怪大批外國移民,願意移居離島。離島的外籍居民除了歐美族裔,我還看到不少印巴族裔;我在渡輪上看到不少外國人手牽著讀小學的孩子從中環回坪洲住家,他家所在社區,既樸實又寧靜,門前就是大海,海堤又設置得很好,這麼好的居住環境,哪裡去找?我在大嶼山間的小巴士站,看到外國小孩搭上巴士,口稱「唔該」(按:此為廣式謝語,意如:「勞駕,感恩!」)往往會心一笑,想來她們在香港受教育,早已入鄉隨俗,充分「香港化」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