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盡成灰 —胡春惠教授紀錄的調景嶺口述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12/10/23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民國67年至69年(1978至1980),我還在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唸碩士班,曾修讀趙滋蕃教授的現代文學研究課程,有一天趙教授突然提及自己的長篇小說《半下流社會》是:「苦熬五十八個通晚」,「一口氣逼成」的;目的在為「一個交織著希望和失望,糾纏著新生和滅亡的時代」作文學的記實。這部小說在民國50年代風行一時,也是現代香港文學的經典之作。

raw-image

我立即在圖書館找到香港亞洲出版社的最新版本,讀後深受震撼。對所謂的「半下流社會」,也就是當年流落香港調景嶺難民營人物,在國破家亡、風雨飄搖之際,奮力求生的故事,印象特別深刻。30多年過去了,我並未追隨趙滋蕃教授作現代文學研究,而是一直留在唐代文學領域努力,也早已把調景嶺難民營裡的故事,忘得一乾二淨。

民國99年(2010年)1月下旬,我應聘到香港珠海學院擔任文史研究所博士學位口試委員,23日下午,我有大半天空閒,於是我買了一張八達通卡,獨自在香港各地鐵站鑽來鑽去,結果竟來到「調景嶺站」,這個車站喚起了昔日修課的記憶。


raw-image
raw-image

我興沖沖地出站,想看看調景嶺究竟是個怎樣的地方。結果在調景嶺地鐵站外詢問了很多人,沒人知道昔日的「調景嶺難民營」究竟在什麼地方。我只好用攝影角架自拍了幾張相片留念,怏然離開調景嶺地鐵站。

今年10月某日,有幸與珠海學院文學院長胡春惠教授同桌用餐,席間提到調景嶺,胡教授說:他有一本口述歷史,正是紀錄調景嶺的史料。兩三天後,我就在胡教授的辦公室看到《香港調景嶺的誕生與消失—張寒松等先生訪談錄》一書。該書是[中華民國國史館口述叢書]第12種,由國史館在民國86年12月正式出版。

raw-image

全書294頁,附32張寶貴的彩色相片。從內容來看,是由胡春惠教授主訪、李谷城、陳慧麗記錄整理。胡教授一共訪談了張寒松、張世傑、王國儀、陳寶善、郝次航、蹇敦善等六位曾在調景嶺營區生活與工作過的調景嶺菁英份子。除了訪談錄,還有三篇文章,詳述了調景嶺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調景嶺難民營的建立經過、香港政府及中華民國政府之長期救濟過程。此外,還記錄了可敬的挪威教士司務道教士創建「基督教靈實醫院」的故事。

raw-image

我花了十幾天閱讀,終於對調景嶺難民營的緣起與緣滅,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調景嶺的難民菁英,已不再是漂浮的「小說角色」,而是生猛有力地抗拒逆境、令人打從心中敬佩的「真實人物」!

「調景嶺」原名「吊頸嶺」,早年有位加拿大人Albert Herberet Rennie在九龍魔鬼山脈東側照鏡環山東麓山坡經營麵粉廠,不幸事業失敗,Rennie在此吊頸並投海自殺。1941年日軍攻佔香港,也曾利用調景嶺為基地;二次大戰之後,香港重回英國殖民政府。1949年月大陸易幟,大批內地難民逃奔香港,初期難民在市區街道、大樓樓梯口、山間、石縫雜亂搭建棲身之所。1950年6月27日香港政府將大批內地難民由摩星嶺集中移置到調景嶺,前後將近半世紀。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前夕,所謂「調景嶺難民營」才被拆除。

raw-image

大約1949年初期,難民救濟工作就由「東華三院」展開;其後港九各界組成「救濟調景嶺難民委員會」,集中各界力量救助難民。接受救濟的難民,大約在10000人左右。而實際在難民營領有飯票的也有6921人。東華醫院每日施飯兩次。難民以帳幕、草蓆、竹木支架、破布、油布一切能用之物資,搭建臨時住居。或者住在香港政府構築之大型「葵棚屋」之中。

其後中華民國災胞救濟總會介入救濟工作,並擔負起大量經費,嶺上居民一度達到兩萬人之眾。谷正綱、馬鶴年(即馬英九總統之父馬鶴凌)來接任港九救濟業務。調景嶺也有了粗具規模的自治組織。像張寒松先生,先是在調景嶺辦學校,其後進入香港時報、兼任「中國文化協會」工作。將「中國文化協會」辦成一個接引內地文化人的重要社團。如丁文淵、左舜生、錢穆、許孝炎、王元龍、唐君毅、劉百閔、張丕介等學術文化界人士來港,由此協會接待;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三大師之畫展,也曾由此協會承辦,一時蔚為盛事。

受訪人張世傑先生曾協助信義會顧承榮牧師(挪威人)辦信義中學,其後接任校長,先後在信義中學培育了不少人才;例如曾任台視公司新聞部經理的盧治楚、曾任政大教育研究所教授兼主任的劉興漢、核子工程師陳威志、著名建築師黃為安,夏威夷大學圖書館長伍幼瑩都是出身調景嶺信義中學。還有不少畢業生後來當了牧師、教師、中小校長。

受訪人王國儀先生,來港時還是小學生,在調景嶺受中學教育。其後曾任香港西貢區區議會議員。受訪人陳寶善先生,抗日之後,原本返回老家廣東增城。後來參加徐蚌會戰,已是少校營長。來港之初期,先在西環工作,至1975年之後才進調景嶺,從事學生宿舍事務。後來也在營內辦「廣東逸仙中學」。當時調景嶺最盛時期,共有鳴遠中學、信義中學、調景嶺中學、宣道小學、聖約翰小學、觀音小學及逸仙小學。這些興辦學校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難民菁英份子。

受訪人郝次航先生,來港之後,先是在西環街頭露宿一年半,然後進入調景嶺。其後改行開起電器行,調景嶺上所有中學的電器,都由他安裝供應。調景嶺自治辦公室成立之後,擔任段長發揮糾察功能。受訪人蹇敦善,由廣西來港時,才十幾歲。先是在九龍賣報。1951年入調景嶺天主堂中學(其後稱鳴遠中學),讀完中五,到臺灣政治大學讀書,奠立一生的學識基礎。這些受訪人,都各有一段調景嶺的生活經驗,也各自發揮所長,貢獻難民社區。

在調景嶺難民營工作的人,除了工商各業人士,還有來自信義會、道宣會、神召會、天主教、佛教的宗教人士。救濟、醫療、傳教是他們的三大事業。其中信義會、天主教、都辦起中學;其中以女教士司務道教士(Sister Annie Skou Berntsen1911-1992),為調景嶺獻身20年,最為可敬。司務道教士早年在陝南傳教,1953年元月來港,立即進入調景嶺。二十年間,在調景嶺創立「基督教靈實肺病療養院」、「恩光護幼院」、「堅樂牧師紀念中學」、「堅樂教會」。靈實醫院創立超過55年,目前還在將軍澳寶琳南路上,成為香港政府監督管理之重要醫療院。

從這些人的訪談內容與生平行事,不難看到一種堅苦卓絕的生命精神。他們剛開始奮力掙扎,或許僅是為了求得一己的生存;一旦行有餘力,便奉獻難民社區;將一座荒山野地,建構成可以安身命的地區,垂半世紀之久。他們不懼風雨、不改忠義的高尚情操,實在不容湮沒無聞。

回想調景嶺難民營成立於1950年6月27日,而我是1950年4月出生的,當時我才兩個月大。62年來已無多少人願意關注這一段歷史。今天走出調景嶺地鐵站,穿梭在櫛次林比的高樓大廈之間,誰知這裡有過一段用血淚鋪成的滄桑史?若非客座珠海學院的因緣,我也大概只能停留在先師趙茲蕃教授《半下流社會》的文學情境裡。

如今,在拜讀了胡春惠教授所記錄的調景嶺難民口述歷史,得以遨遊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中。時可移,勢可遷,歷史卻不容磨滅成灰。這或許就是胡春惠教授將調景嶺的誕生與消失,作了完整記錄的最大動機吧?(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8.8K會員
1.0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4/02/23
塔門古稱「佛塔」, 是惠潮與廣州府海路交通的一個中途補給站。明朝.萬曆年間所編的《粵大記》就有相關記錄。塔門居民多以捕魚為業,但隨著近 海漁業式微,年輕人大半到市區另找工作,兒童亦往市區就讀,以致島上學校最終也停辦。
Thumbnail
2024/02/23
塔門古稱「佛塔」, 是惠潮與廣州府海路交通的一個中途補給站。明朝.萬曆年間所編的《粵大記》就有相關記錄。塔門居民多以捕魚為業,但隨著近 海漁業式微,年輕人大半到市區另找工作,兒童亦往市區就讀,以致島上學校最終也停辦。
Thumbnail
2021/08/04
李立信教授序   李建崑教授在本系客座期間,將其所見所聞,撰為《珠海雜記》一書,囑我為序。認識建崑兄至少二十年以上了,他的勤勉及治學之勤、著述之豐,一直是我十分欽佩的;而他為人之篤厚、待人之誠懇,更讓我以擁有這樣一位朋友為榮。   為了使本系學生有更寬廣的視野,所以我們和臺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簽訂了學術
2021/08/04
李立信教授序   李建崑教授在本系客座期間,將其所見所聞,撰為《珠海雜記》一書,囑我為序。認識建崑兄至少二十年以上了,他的勤勉及治學之勤、著述之豐,一直是我十分欽佩的;而他為人之篤厚、待人之誠懇,更讓我以擁有這樣一位朋友為榮。   為了使本系學生有更寬廣的視野,所以我們和臺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簽訂了學術
2021/08/04
2012/12/15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2012年12月10至11日,港台兩地不約而同舉辦有關兩岸政經發展的研討會。一項是由臺灣大學張亞東教授擔任理事長的「兩岸統合學會」主辦,主題為「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的〔台北會談〕,另一項是由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與香港中山學會聯合舉
Thumbnail
2021/08/04
2012/12/15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2012年12月10至11日,港台兩地不約而同舉辦有關兩岸政經發展的研討會。一項是由臺灣大學張亞東教授擔任理事長的「兩岸統合學會」主辦,主題為「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的〔台北會談〕,另一項是由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與香港中山學會聯合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上大學後,才開始接觸真正的台灣歷史,碰觸到那些被惡意抹煞掉的歷史,走進那間被燒毀的編輯室、行過所有已被遺忘的不義遺址,我開始感覺到更龐大的憤怒,那是出自於身體裡、靈魂裡、記憶裡的,永遠渴望自由,並且維護自由的憤怒。
Thumbnail
上大學後,才開始接觸真正的台灣歷史,碰觸到那些被惡意抹煞掉的歷史,走進那間被燒毀的編輯室、行過所有已被遺忘的不義遺址,我開始感覺到更龐大的憤怒,那是出自於身體裡、靈魂裡、記憶裡的,永遠渴望自由,並且維護自由的憤怒。
Thumbnail
《憂鬱場域》系列是洪政任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它的由來是長年以攝影紀錄高雄紅毛港的洪政任、楊順發等人,陪伴居民近二十個年頭見證遷村議題帶來的不甘、不捨與矛盾,面臨著拆遷定案,聚落消逝之際,在2007年由楊順發作為召集共38位藝術家參與的「彩庄紅毛港」行動,洪政任為參與創作者之一,在這漫長背景之下誕生的
Thumbnail
《憂鬱場域》系列是洪政任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它的由來是長年以攝影紀錄高雄紅毛港的洪政任、楊順發等人,陪伴居民近二十個年頭見證遷村議題帶來的不甘、不捨與矛盾,面臨著拆遷定案,聚落消逝之際,在2007年由楊順發作為召集共38位藝術家參與的「彩庄紅毛港」行動,洪政任為參與創作者之一,在這漫長背景之下誕生的
Thumbnail
「無賴」,或「崁頂村的無賴漢」,是洪醒夫未曾完成的小說。年方三十的他,三年後死於一起颱風天的車禍。四十年後,「無賴」中的崁頂村風光,有些不在了;有些依舊,卻同樣令人憂傷。
Thumbnail
「無賴」,或「崁頂村的無賴漢」,是洪醒夫未曾完成的小說。年方三十的他,三年後死於一起颱風天的車禍。四十年後,「無賴」中的崁頂村風光,有些不在了;有些依舊,卻同樣令人憂傷。
Thumbnail
     2012/10/23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民國67年至69年(1978至1980),我還在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唸碩士班,曾修讀趙滋蕃教授的現代文學研究課程,有一天趙教授突然提及自己的長篇小說《半下流社會》是:「苦熬五十八個通晚」,「一口氣逼成」的;目的在為「一個交織著希望和失望,糾纏
Thumbnail
     2012/10/23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民國67年至69年(1978至1980),我還在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唸碩士班,曾修讀趙滋蕃教授的現代文學研究課程,有一天趙教授突然提及自己的長篇小說《半下流社會》是:「苦熬五十八個通晚」,「一口氣逼成」的;目的在為「一個交織著希望和失望,糾纏
Thumbnail
明柔佑、謝雋曄、陳天浩編著:《香江舊聞:十九世紀香港人的生活點滴》,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14年。
Thumbnail
明柔佑、謝雋曄、陳天浩編著:《香江舊聞:十九世紀香港人的生活點滴》,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14年。
Thumbnail
慚愧前幾天才知道台灣文史專家莊永明已於今年8月7日過世,九月這個雨後的下午,我決定走一趟台北大稻埕。 乘北捷在大橋頭站下車,抱歉了,沒吃飯想先去賣麵炎仔填飽肚子,果然太晚了店家已在洗刷收拾乾淨了,這時剛好遇上廟會隊伍。 今天要繞大稻埕一圈,大稻埕狹義的範圍是淡水河忠孝西路重慶北路與民權西路圍成的區域
Thumbnail
慚愧前幾天才知道台灣文史專家莊永明已於今年8月7日過世,九月這個雨後的下午,我決定走一趟台北大稻埕。 乘北捷在大橋頭站下車,抱歉了,沒吃飯想先去賣麵炎仔填飽肚子,果然太晚了店家已在洗刷收拾乾淨了,這時剛好遇上廟會隊伍。 今天要繞大稻埕一圈,大稻埕狹義的範圍是淡水河忠孝西路重慶北路與民權西路圍成的區域
Thumbnail
南庄老街有一個桂花巷,是南庄鄉的人氣景點,桂花飄香巷子內,到底巷內有怎樣的光景?而桂花巷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看下去吧!
Thumbnail
南庄老街有一個桂花巷,是南庄鄉的人氣景點,桂花飄香巷子內,到底巷內有怎樣的光景?而桂花巷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看下去吧!
Thumbnail
活動結束後 重點與心得整理
Thumbnail
活動結束後 重點與心得整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