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與藝術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5G技術,就像是一張魔毯,用高頻寬、低延遲、大連結的特質,勾勒出我們對藝術的想像,也能讓在遠端的觀眾置身於沉浸式場域中,看見一部作品的各種視角,產生不同的觀點。
科技與藝術相結合,就是人文思想的與時俱進,能與時代產生共鳴。網路的張力,就像是一股隱形的力量,推動著文明的進程,讓藝術在新世代的路徑上走的更遠、更快、更穩。

文明,是存在藝術裡的科技

科技講求的是創新,藝術著眼的是創作,兩者以既有的架構為基礎,過去的經驗為方針,未來的想像為藍圖,同步邁進,共同尋求前瞻性的突破。來到21世紀,藝術不再只局限於場館的框架裡,而是用科技外推藝術的力道,讓藝術真實的發生在社會的脈絡裡。總希望在跨領域的最小公倍數裡,尋求更多的可能性,看見更宏觀的複數視野。
最傳統的展演方式是現場演出,能觀眾直接互動,產生當下性,然而當科技「粉墨登場」之後,鏡頭語言勢必會成為演出當下的「台詞」或「台步」。舞台表演與銀幕呈現的訴求全然不同,鏡頭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成為兩面刃,可以是觀眾與演員的溝通橋樑,但也可能形成一道牆。這些因素都考驗著藝術的能量,能否即時而傳神的直送到異地的觀眾眼前,而不會有所稀釋。
行動通訊進化史 (製表: 劉馬利)

科技實現藝術的想像

科技的基礎,是一串串數據的計算,一道道方程式與函數的演算,一次次實驗過程的推斷,之後再以真空狀態、理性的歸納出完整的結論。但再怎麼高端的技術,一旦進入真實的場域,就可能會產生變數,畢竟實驗室不是表演廳,科技與人性必然面對理性與感性的兩造拔河。但不論是古典藝術藉由科技來支持創作,或是科技使用古典藝術來進行研發,兩者早已共融為互為表裡的生命體了。
5G為我們寫下展演的新定義,帶來具有觸感的新視野,也是現場演出的未來境地。但,不論科技再怎麼進步,影音傳送的速率再如何的低延遲、高畫質,藝術的呈現又是多麼的千變萬化。科技與藝術,就像是一個個互相齧合傳動的齒輪,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維繫,就是推動文明進化齒輪的恆久能量。
延伸閱讀: 《樂覽》208期 2021 August〈5 G,21世紀的情感網絡〉(撰文:劉馬利)
avatar-img
10會員
15內容數
「音樂再進化」系列報導,在疫情下測量我們與科技的距離,與世界的脈動。 從遠古以來,藝術也用獨特的方式表述時代的脈動與文化的進程,不論是作品本身與展演形式,也是與當下的社會氛圍緊密相扣。進入21世紀,無論生態文明是如何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節奏不斷更新,藝術又是如何的與之相伴共舞、與時俱進呢? 這是一個未完待續的重要課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傳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2020年3月至4月,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更頻繁地收聽podcast,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裡,全球podcast的消費量增長了42%。根據臺灣Hosting平台Firstory的整理分析,2020上半年臺灣的podcast頻道數量激增,中文節目數量足足增加了2100%,成為臺灣的podcast元年
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的當下,目前誰也無法準確預測,這場全球流行病,最終會造成多久的冰河期,新媒體反而成為表演藝術的安身立命之處,網路成為非常時期的一帖解藥,一場及時雨,於是,網路把這些平時活躍於表演舞台上的藝術,全都送上了雲端,觀眾們用按讚表現支持,以留言代替掌聲。我想這應該是
去年 (2020年) 三月初鬧的沸沸揚揚的澳洲音樂家布萊特•狄恩 (Brett Dean) 確診新冠肺炎一事,不只牽動了與國家交響樂團,也在音樂界掀起一波風浪,除了疾病為人們帶來的恐慌之外,媒體扮演居中角色,也為這一起事件徒增了無數節外生枝的可能。
俗話說:「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但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供需市場,單單只有一技在身,恐不敷使用。可以思考以原有的一技之長為基礎,再衍生出第二專長,甚至第三專長。讓自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也行,有著三頭六臂的超級執行力也罷,就是要殺出一條血路,或許你就是一個被本業耽誤的斜槓超人。
從2020年3月至4月,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更頻繁地收聽podcast,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裡,全球podcast的消費量增長了42%。根據臺灣Hosting平台Firstory的整理分析,2020上半年臺灣的podcast頻道數量激增,中文節目數量足足增加了2100%,成為臺灣的podcast元年
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的當下,目前誰也無法準確預測,這場全球流行病,最終會造成多久的冰河期,新媒體反而成為表演藝術的安身立命之處,網路成為非常時期的一帖解藥,一場及時雨,於是,網路把這些平時活躍於表演舞台上的藝術,全都送上了雲端,觀眾們用按讚表現支持,以留言代替掌聲。我想這應該是
去年 (2020年) 三月初鬧的沸沸揚揚的澳洲音樂家布萊特•狄恩 (Brett Dean) 確診新冠肺炎一事,不只牽動了與國家交響樂團,也在音樂界掀起一波風浪,除了疾病為人們帶來的恐慌之外,媒體扮演居中角色,也為這一起事件徒增了無數節外生枝的可能。
俗話說:「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但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供需市場,單單只有一技在身,恐不敷使用。可以思考以原有的一技之長為基礎,再衍生出第二專長,甚至第三專長。讓自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也行,有著三頭六臂的超級執行力也罷,就是要殺出一條血路,或許你就是一個被本業耽誤的斜槓超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飛躍進步,各行各業再次地站在新一波工業革命的門檻上:從人工智慧驅動的創意過程到區塊鏈技術重新定義的集資方式,再到虛擬實境和數位建模為視覺設計帶來的無限可能,影視製作也將徹底改頭換面。本次就來深入探索這些變革如何為觀眾帶來更加沈浸、互動和個性化的觀影體驗。
5G,即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是繼4G之後的最新一代無線網路技術。自2019年開始商用以來,5G正在迅速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遲 5G最顯著的特點是其驚人的速度和低延遲。理論上,5G的下載速度可達到20Gbps,比4G快出100倍。這意味著您可以在幾秒鐘內下載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Thumbnail
  在下一個時代裡,漫長的、畫技上的訓練之重要性會被降低,但文化積累的週期一點也不會因此縮短。那種積累的過程曾被鐵路、飛機與網路縮短過一些,但終究要一個人花費他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才能夠一點一滴達到。那是一種瀰漫式的技藝,在工具與時代的不斷推演之間,始終在藝術裡面扮演著特別重要的環節。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藝術形式,通常是指在特定空間中創作出的三維藝術作品, 其目的是與觀眾互動,引起他們的思考和感觸。 這些作品可以採用各種材料和媒介, 包括金屬、木材、塑料、布料、玻璃、聲音、影像等, 通常是為了創造一種具有獨特氛圍和情感的體驗。 裝置藝術與傳統的雕塑或平面藝術有所不同,
Thumbnail
多年前曾被學生問的一個問題, 如何用一句話來說明「藝術」是什麼? 猶記得當時自己無語, 近期聽到一些有創意的答案, 在此分享(回應)! 藝術是什麼? 藝術它是一個在有限的框架裡面最高的自由。 例如一幅畫, 你可以透過畫框,去感受裡面的故事、情緒。 例如一段表演、一首歌, 它的
新的一年到來,世界漸漸的平和下來,科技的發展也在重新調整方向。希望未來邁向如同文藝復興時代一樣,聚焦於全人的觀點與人性的價值,讓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運動家等,都能在科技的幫助之下,持續創作與競爭,創造美好的作品。希望未來科技去成就的是全人的美麗和豐富,以及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飛躍進步,各行各業再次地站在新一波工業革命的門檻上:從人工智慧驅動的創意過程到區塊鏈技術重新定義的集資方式,再到虛擬實境和數位建模為視覺設計帶來的無限可能,影視製作也將徹底改頭換面。本次就來深入探索這些變革如何為觀眾帶來更加沈浸、互動和個性化的觀影體驗。
5G,即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是繼4G之後的最新一代無線網路技術。自2019年開始商用以來,5G正在迅速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遲 5G最顯著的特點是其驚人的速度和低延遲。理論上,5G的下載速度可達到20Gbps,比4G快出100倍。這意味著您可以在幾秒鐘內下載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Thumbnail
  在下一個時代裡,漫長的、畫技上的訓練之重要性會被降低,但文化積累的週期一點也不會因此縮短。那種積累的過程曾被鐵路、飛機與網路縮短過一些,但終究要一個人花費他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才能夠一點一滴達到。那是一種瀰漫式的技藝,在工具與時代的不斷推演之間,始終在藝術裡面扮演著特別重要的環節。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藝術形式,通常是指在特定空間中創作出的三維藝術作品, 其目的是與觀眾互動,引起他們的思考和感觸。 這些作品可以採用各種材料和媒介, 包括金屬、木材、塑料、布料、玻璃、聲音、影像等, 通常是為了創造一種具有獨特氛圍和情感的體驗。 裝置藝術與傳統的雕塑或平面藝術有所不同,
Thumbnail
多年前曾被學生問的一個問題, 如何用一句話來說明「藝術」是什麼? 猶記得當時自己無語, 近期聽到一些有創意的答案, 在此分享(回應)! 藝術是什麼? 藝術它是一個在有限的框架裡面最高的自由。 例如一幅畫, 你可以透過畫框,去感受裡面的故事、情緒。 例如一段表演、一首歌, 它的
新的一年到來,世界漸漸的平和下來,科技的發展也在重新調整方向。希望未來邁向如同文藝復興時代一樣,聚焦於全人的觀點與人性的價值,讓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運動家等,都能在科技的幫助之下,持續創作與競爭,創造美好的作品。希望未來科技去成就的是全人的美麗和豐富,以及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