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線上,合唱上線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科技改變了「以樂會友」的方式,數位科技、手機軟體、網際網路成為新世代的媒體寵兒,再加上網速與智能設備迅速提升,降低了硬體操作技術與製作成本的門檻,因此傳播的速度更為暢通無阻,資訊的流通量自然也不斷激增。兩千年前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理想,終於在21世紀用科技實踐的更徹底。
合唱藝術在邁入21世紀以後,似乎也漸漸開始從實體的佈局移師到線上的陣營,在真實與虛擬的相互激盪,藝術與科技的彼此融合,實體音樂會不再只是展演的唯一途徑,同時,人們對時間與空間的看法也逐漸轉變。
台北愛樂合唱團線上排練
但,值得思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線上拉近了,卻又像是隔著一道牆,音樂的感性價值是否如同科幻片的佈局,幻化於虛擬的四度空間裡呢?
原本具有實驗精神的虛擬合唱團,面對疫情的巨大衝擊,恐已轉而成為「被動接招」的替代方案,虛擬演出順勢成為參與藝術展現的最佳平台,除了一些現場演出開放線上直播,虛擬合唱與合奏的呈現,反倒成了一種所費不眥的權宜之計。譬如在國內,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前一陣子就推出了「虛擬合唱團系列」,分別為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所演唱艾森瓦茲 (Ēriks Ešenvalds, b.1977)《永恆之光》(Lux Aeterna),以及兩支「台北愛樂與永真教育基金會一起FUN聲高歌」系列影片《你在煩惱什麼》、《掌聲響起、感恩的心》,雖說只是權宜之計,但藉由網路的便利性,適時的將音樂化為祝福,直送給所有的觀賞者,透過鏡頭前與螢幕前的情感交流,雖然少了實體演出的現場溫度,但仍在表演藝術界的景氣寒冬裡,增添了一絲暖意。
去年 (2020年) 適逢貝多芬250週年,當各地都在用不同的形式向這位偉大的樂聖致敬之時,不論是虛擬的或是實體的展演,皆展現了誠意十足的心意。像是今年盛夏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就破天荒的推出「節慶虛擬合唱團」,演出《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選段,廣邀世界各國「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的舊雨新知,錄製影音檔,由每年音樂節閉幕音樂會擔任指揮的匈牙利指揮家嘉保•豪勒隆(Gábor Hollerung) 來指揮節慶虛擬合唱團,讓音樂節年復一年、無縫接軌的持續進行,也是用最難忘、最無遠弗屆的方式歡慶「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堂堂邁入「弱冠之年」。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線上記者會
非常謝謝我的老朋友育仲老師、莊馥鴻、Regina的分享,面對疫情的巨大衝擊,網路科技與虛擬合唱團這些事,恐怕成為「被動接招」的替代方案,我想值得思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線上拉近了,卻又像是隔著一道牆,但或許這道牆,將來有一天,會成為所有合唱人的共同回憶,反而事後回味,增添了讓人會心一笑的溫度啊!
延伸閱讀: 《樂覽》第201期 〈雲端訴衷曲,天涯共此聲—是合唱藝術? 還是影像技術?〉(撰文: 劉馬利)
avatar-img
10會員
15內容數
「音樂再進化」系列報導,在疫情下測量我們與科技的距離,與世界的脈動。 從遠古以來,藝術也用獨特的方式表述時代的脈動與文化的進程,不論是作品本身與展演形式,也是與當下的社會氛圍緊密相扣。進入21世紀,無論生態文明是如何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節奏不斷更新,藝術又是如何的與之相伴共舞、與時俱進呢? 這是一個未完待續的重要課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傳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根據地質年代記錄,地球上曾發生過五次的大滅絕,每次滅絕後,生物又繁衍起來。根據《聖經•創世記》的記載,挪亞方舟就是為了躲避一場大洪水災難而建造的,花了幾十年才完工,為了讓挪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得以避難,這似乎也在數千年後呼應「居家隔離」的意義。
5G技術,就像是一張魔毯,用高頻寬、低延遲、大連結的特質,勾勒出我們對藝術的想像,也能讓在遠端的觀眾置身於沉浸式場域中,看見一部作品的各種視角,產生不同的觀點。 疫情是一時的,經典是永遠的,藝術是為永恆而存在的,何等的慶幸我們能用各種形式來參與藝術的不同面向啊!
從2020年3月至4月,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更頻繁地收聽podcast,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裡,全球podcast的消費量增長了42%。根據臺灣Hosting平台Firstory的整理分析,2020上半年臺灣的podcast頻道數量激增,中文節目數量足足增加了2100%,成為臺灣的podcast元年
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的當下,目前誰也無法準確預測,這場全球流行病,最終會造成多久的冰河期,新媒體反而成為表演藝術的安身立命之處,網路成為非常時期的一帖解藥,一場及時雨,於是,網路把這些平時活躍於表演舞台上的藝術,全都送上了雲端,觀眾們用按讚表現支持,以留言代替掌聲。我想這應該是
去年 (2020年) 三月初鬧的沸沸揚揚的澳洲音樂家布萊特•狄恩 (Brett Dean) 確診新冠肺炎一事,不只牽動了與國家交響樂團,也在音樂界掀起一波風浪,除了疾病為人們帶來的恐慌之外,媒體扮演居中角色,也為這一起事件徒增了無數節外生枝的可能。
俗話說:「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但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供需市場,單單只有一技在身,恐不敷使用。可以思考以原有的一技之長為基礎,再衍生出第二專長,甚至第三專長。讓自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也行,有著三頭六臂的超級執行力也罷,就是要殺出一條血路,或許你就是一個被本業耽誤的斜槓超人。
根據地質年代記錄,地球上曾發生過五次的大滅絕,每次滅絕後,生物又繁衍起來。根據《聖經•創世記》的記載,挪亞方舟就是為了躲避一場大洪水災難而建造的,花了幾十年才完工,為了讓挪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得以避難,這似乎也在數千年後呼應「居家隔離」的意義。
5G技術,就像是一張魔毯,用高頻寬、低延遲、大連結的特質,勾勒出我們對藝術的想像,也能讓在遠端的觀眾置身於沉浸式場域中,看見一部作品的各種視角,產生不同的觀點。 疫情是一時的,經典是永遠的,藝術是為永恆而存在的,何等的慶幸我們能用各種形式來參與藝術的不同面向啊!
從2020年3月至4月,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更頻繁地收聽podcast,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裡,全球podcast的消費量增長了42%。根據臺灣Hosting平台Firstory的整理分析,2020上半年臺灣的podcast頻道數量激增,中文節目數量足足增加了2100%,成為臺灣的podcast元年
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的當下,目前誰也無法準確預測,這場全球流行病,最終會造成多久的冰河期,新媒體反而成為表演藝術的安身立命之處,網路成為非常時期的一帖解藥,一場及時雨,於是,網路把這些平時活躍於表演舞台上的藝術,全都送上了雲端,觀眾們用按讚表現支持,以留言代替掌聲。我想這應該是
去年 (2020年) 三月初鬧的沸沸揚揚的澳洲音樂家布萊特•狄恩 (Brett Dean) 確診新冠肺炎一事,不只牽動了與國家交響樂團,也在音樂界掀起一波風浪,除了疾病為人們帶來的恐慌之外,媒體扮演居中角色,也為這一起事件徒增了無數節外生枝的可能。
俗話說:「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但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供需市場,單單只有一技在身,恐不敷使用。可以思考以原有的一技之長為基礎,再衍生出第二專長,甚至第三專長。讓自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也行,有著三頭六臂的超級執行力也罷,就是要殺出一條血路,或許你就是一個被本業耽誤的斜槓超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 年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台北愛樂合唱團與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將與客席指揮楊書涵合作,為樂迷呈現布魯克納的兩首經文歌與《感恩頌歌》(Te Deum)。這些曲子乍看篇幅不長,但實際排練時才發現並不輕鬆......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又來了!這個台灣合唱界的盛會創辦於 1996 年,想當年我才剛升上高一而已,真是時光飛逝啊!我在學生時代沒有想過要去報名參加,因此從來沒有體驗過當學員的感覺,現在想想有點可惜......
Thumbnail
每年暑假的重頭戲,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台北愛樂大團將演唱開幕音樂會和閉幕音樂會!我會唱開幕音樂會的布魯克納《感恩頌歌》......
Thumbnail
桃園市民合唱團固定在每年夏季和冬季舉辦音樂會,今年夏天仍然採取與桃園市民管樂團合演的型態,上半場有純管樂的兩首曲目,以及合唱團搭配鋼琴的四首歌曲,下半場則先由管樂團演出三首曲子,最後是合唱團與管樂團一起,呈現兩首膾炙人口又熱鬧的歌曲......
最近幾年在對岸的選秀節目大行其道,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夢想的聲音」等,從素人到專業歌手的比賽,營造出一片華語樂壇百花齊放的「繁榮現象」 因為短影音的盛行,許多素人也因為網路上的流量爆發,一夕之間成為網紅歌手,不論是詞曲創作還是歌唱作品,都以從前數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在更新迭代
Thumbnail
我幸運考上了台北愛樂合唱團,展開與 H 一起練唱的日子。由於有共通的興趣和目標,我們的感情更親密了。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旗下有許多不同的表演團體,合唱團的團員大約有 80 到 100 多名,因此稱為大團......
Thumbnail
國內兩波疫情延燒,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整整兩個月後,終於看見本土案例降至個位數眾人已發展出各式各様的居家休閒模式,音樂也聽了、劇也追了,運動也做了,也嘗試過下廚,不禁讓人想問,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再進一步了解的?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點在疫情期間,國際與國內發展出的幾種創作樣態。
Thumbnail
聲音療癒這幾年蔚為風潮且走進人們的日常,許多人也會將各種聲音療癒樂器帶進自己的生活裡,像是水晶砵、頌缽、銅鑼或手碟,作為轉換身心壓力的紓壓方法。2024年丹麥靈魂男聲安德斯與伴侶卡西娜將再次透過線上課程的方式,帶領我們唱出最真實的自己,並且憶起那些我們所遺忘的愛與美好。
Thumbnail
爵士音樂家邁爾斯·戴維斯曾經說過:"不要演奏樂譜上有的東西,要演奏上面沒有的東西。" 沒有人確切知道真正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我們該如何與AI攜手共創未來多元社會? 目錄 多元共榮社會可能的樣貌? 人相較AI可能的優勢? 可控或不可控的未來? 如何與未來共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 年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台北愛樂合唱團與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將與客席指揮楊書涵合作,為樂迷呈現布魯克納的兩首經文歌與《感恩頌歌》(Te Deum)。這些曲子乍看篇幅不長,但實際排練時才發現並不輕鬆......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又來了!這個台灣合唱界的盛會創辦於 1996 年,想當年我才剛升上高一而已,真是時光飛逝啊!我在學生時代沒有想過要去報名參加,因此從來沒有體驗過當學員的感覺,現在想想有點可惜......
Thumbnail
每年暑假的重頭戲,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台北愛樂大團將演唱開幕音樂會和閉幕音樂會!我會唱開幕音樂會的布魯克納《感恩頌歌》......
Thumbnail
桃園市民合唱團固定在每年夏季和冬季舉辦音樂會,今年夏天仍然採取與桃園市民管樂團合演的型態,上半場有純管樂的兩首曲目,以及合唱團搭配鋼琴的四首歌曲,下半場則先由管樂團演出三首曲子,最後是合唱團與管樂團一起,呈現兩首膾炙人口又熱鬧的歌曲......
最近幾年在對岸的選秀節目大行其道,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夢想的聲音」等,從素人到專業歌手的比賽,營造出一片華語樂壇百花齊放的「繁榮現象」 因為短影音的盛行,許多素人也因為網路上的流量爆發,一夕之間成為網紅歌手,不論是詞曲創作還是歌唱作品,都以從前數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在更新迭代
Thumbnail
我幸運考上了台北愛樂合唱團,展開與 H 一起練唱的日子。由於有共通的興趣和目標,我們的感情更親密了。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旗下有許多不同的表演團體,合唱團的團員大約有 80 到 100 多名,因此稱為大團......
Thumbnail
國內兩波疫情延燒,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整整兩個月後,終於看見本土案例降至個位數眾人已發展出各式各様的居家休閒模式,音樂也聽了、劇也追了,運動也做了,也嘗試過下廚,不禁讓人想問,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再進一步了解的?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點在疫情期間,國際與國內發展出的幾種創作樣態。
Thumbnail
聲音療癒這幾年蔚為風潮且走進人們的日常,許多人也會將各種聲音療癒樂器帶進自己的生活裡,像是水晶砵、頌缽、銅鑼或手碟,作為轉換身心壓力的紓壓方法。2024年丹麥靈魂男聲安德斯與伴侶卡西娜將再次透過線上課程的方式,帶領我們唱出最真實的自己,並且憶起那些我們所遺忘的愛與美好。
Thumbnail
爵士音樂家邁爾斯·戴維斯曾經說過:"不要演奏樂譜上有的東西,要演奏上面沒有的東西。" 沒有人確切知道真正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我們該如何與AI攜手共創未來多元社會? 目錄 多元共榮社會可能的樣貌? 人相較AI可能的優勢? 可控或不可控的未來? 如何與未來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