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拜、有求才會有保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是修心,不是修外相。『人兩手空空地來,也光光地回去』,身上結緣品戴的愈多,保佑不會愈多,而是干擾愈多。」
「修行不是修表相,也不是看哪個道場華麗和人氣高,就認為是正法。現在是紀元轉換時期,寺廟宮觀容易被非正法入侵,故不要隨便拿結緣品,因為自己無法判斷是否為正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家裡專修誦經,身上結緣品越少越好,『罣礙越少,包袱越輕』」。
小時候,奶奶經常帶我去宮廟燒香,磕頭拜拜,還會從宮廟拿一些手飾、項鍊或繩子之類的結緣品,給家裡的孩子們戴上,告訴我們戴上可以保佑平安。我也認為「有拜才會有保佑」,所以很積極地常跑宮廟,拜神佛求保佑,因為每拜一次,都感覺祂們一定會保佑我。
自從遇到精舍學佛修行之後,看了很多跑宮廟被干擾的文章,才有了正知正見,也明白什麼是外道宮廟。末法時期的宮廟,人心若是偏差(貪嗔癡重),正神就會遠離,而後會被外靈入侵,變成外道宮廟。心外求法即是外道,因果才是最究竟的,求神拜佛並不能保佑你,自性自度,自業要自消,亂戴結緣品也不會保佑平安。反之,若是戴上有外靈入侵的結緣品,可能還會有很多的干擾,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要自己修,不要只看表相,去拜是向外求,有求即有貪嗔癡,就會讓無形的有機可趁。修行是要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人有『德』則會召感平安,上天自然會幫忙,讓生活平安穩定,並非外求可得,可自己在家裡修,誦經讓心裡清淨下來,並且將佛法運用在生活當中,做個佛門的好榜樣。」
我上學時認識一位同學,同學告訴我:「他爸爸學佛也唸經,他也有接觸佛法。」我和他有很多共同話題。有一次同學告訴我:「他和爸爸跑到00了,去拜什麼00上師,又是摸頭、又是聽上師開示的,還送給他一些結緣品。」我聽到這些就感覺像是外道,當時我勸同學:「要多唸經消業障,不要亂跑宮廟、亂求、亂拜,末法時期外道很多,若是被抽福報就慘兮兮了。」但同學不相信這些,也不願意唸經。
有一次同學又對我說:「我們不要上學了,一起去跟00師父拜吧,他已經從某某地方拜了很遠了,走幾步就拜一下,而且還有很多人跟著他一起拜。」聽到同學的話,感覺很荒唐,還以為同學在開玩笑。他告訴我:「是他爸爸的意思,希望我們兩個去跟隨那個師父,一直拜,一定有好處的。」我心想:「不上學去跟著師父拜?跟著師父拜,對修行好像沒用吧!」
看了阿伯的話與精舍部落格的文章,讓我有了很多正知正見,我知道在家誦經消業障才是最安全的,心外求援,外道不遠,所以我拒絕了同學,並告訴他:「我們應該上學,要多唸經消業障,不要亂求、亂拜。」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凡事反求諸己,才能修正自己的惡習。末法時期的外道非常多,若沒有明師指導,自己盲目亂跑、亂拜,會很容易入外道。能遇見精舍真的很幸運,在家誦經消業障就能解因果,勤消業障、外道願、魔性,要自求多福,自性自度,自業自消。
(分享完畢)
以前的社會,民風純樸善良,人們出門不用特別緊閉門窗,只要跟鄰居打個招呼,左右鄰居都會很熱心幫忙注意。雖說當時的生活環境不富裕,家中沒什麼值錢東西可拿,但追根究柢,還是世人心中有道德良知,世人心裡存在著道德約束。當世人害怕有因果報應,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自然行為處事就能自我提醒,不會踰越禮儀,因此人心普遍向善,社會一片寧靜祥和。當人心安定,各地方皆有護法善神護佑,不須特別擔憂宮廟被外靈入侵。
曾幾何時,物質生活富饒的今天,也同時養大了世人的貪嗔癡,人們為了眼前的利益,能違背良心、顛倒黑白,能將人性中純良的秉性擺放一邊,為所欲為、強取豪奪。如此的貪嗔癡漫溢橫行,人心亂,造成現在絕大部分的宮廟護法善神遠離,換來邪魔外道進駐。本該是心靈信仰的純淨場所,卻淪為有心人斂財、顛倒是非、操控人心的工具。
阿伯說:「任何『求』的事情,千萬不要碰,因為『求』,非正當正法。」綜觀民間的信仰,大都建立在「貪求」上,人們向神明祈求升官發財、幸福安康、平安順遂,說穿了,這是求神明滿足自己的「貪」。世人無明,不明白神明乃是有德之鬼,正神也要明辦是非、不能違背因果倫常。各人吃飯各人飽,神明也需要利益眾生,才能為自己積累福報往上進階。尚且需要積攢福報的神明,又如何會平白無故送福、賜福給世人?
《六祖壇經》云:「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佈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惟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人間福報會消耗殆盡,只能為一時所用;而心性提升、良好習性的養成,必能世世跟隨。凡事有因才有果,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要得善果,必先種善因;要想收穫好果實,必先付出勞力、辛勤耕耘,絕對不會有不用付出努力,就有意外之財或好運莫名降臨。心中若沒有貪,便不會輕易踏入外道陷阱,誤入外道的可怕,請參閱精舍諸多相關文章:2-6外靈(沖犯、外道)
末法時期,雖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然而是否為邪魔外道並非全然不著痕跡,只要細細觀察,都是有跡可循。如有緣人分享,同學父子誤入外道,致使心性偏差、觀念錯誤,以為該上學的不用上學、該工作的不需工作,只要跟著師父一路拜、一路求,一定會有好處降臨。這種不需經過任何努力,只是一味地向外求、向外攀緣、「無中生有」的錯誤觀念,只要稍有因果常識、稍具正見的人,都能立馬看出破綻。
阿伯說:「對正法要深入研究,心性要定,若缺乏正知正見及心性不定,如水上浮木,隨緣漂流;遇正法心性就好,遇非正法心性就偏執,故,人對佛法應有大樹般地紮根深入,才能對非正法之邪見如如不動。」福報大的人往往更肆無忌憚,容易造業,因此福報消耗更快。有智慧、覺知的人,不會將自己侷限在修有漏的人間福報,而是向上提升,口唸經、心思惟、身力行,解行並重、福慧雙修。
南懷瑾先生:「佈施不一定是金錢,一個當公務員的,多花一分鐘,多說兩句好話,人家來辦公事,你多花點時間告訴他帶身分證、帶圖章、帶什麼的,免得人家三番兩次地跑;要不然就是承辦人員今天請假,明天不上班,害得人家徒勞往返,那不是造業嗎?什麼是佈施?處處給人方便。嘴巴上、手邊上,順便幫人家一點忙,這就是佈施,也是供養啊!」(引用完畢)
現今外道橫行,只因人心墮落、道德淪喪。行善佈施不用花大錢,嘴巴上、手邊上,處處給人方便就是佈施。時時留意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也許是扶人一把;也許是起身讓座;也許是禮讓別人先行;也許是鼓勵的微笑……。每個人只要一點點發自內心的善心、善行,便能為世間帶來無窮盡的正能量,為人間挹注源源不斷的希望。不要小看自己的一念之善,小小兵也能成就大善行,當光明勝過黑暗時,屆時外道退散,人間淨土再現!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上個月丈夫因為猛爆性肺炎入院治療兩星期,他對我說暫時不能工作,因為他不能拿重的東西,要把工作辭退,另外再找適合工作,但是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或者過一段日子,等身體回復正常,再做回本行職業。   我本來聽到他說要轉換別的工作後滿心歡喜,因為他就不用再當餐館廚師了,雖然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前些時日流行疾病嚴峻,如同生命中的無常考驗般,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然而「同島一命是共業,也是自己的業障總清」。   加入精舍跟著師兄姐們一起修行也幾年了,總記得蔡阿伯一直耳提面命提醒著大家,因紀元轉換,累世業障要趕快消,修行需往死裡唸經,因時日無多,無常總是不期而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個月前,依照慣例到醫院追蹤肝臟腫瘤大小,躺在超音波檢查室的病床上,邊持咒邊等待醫生來照超音波。這時,耳邊傳來醫生對前一位患者解釋病情:「腫瘤兩顆,約2公分大小,目前肝硬化。」病患詢問:「肝硬化是什麼狀況?」醫生簡單回覆:「再來的進程是演變成肝癌。」說完後便拉上病床隔簾記
以下為一位師兄分享:   若遇到家人不唸經、不信佛法,別氣餒,我一開始也一樣。自己要堅持下去,努力自度,轉變心性,並找機會為他們種下菩提種子,待因緣俱足,一定會發芽。等大家都看到你越來越好的時候,漸漸地,他們也會想跟著轉變。   家中是信奉「觀世音菩薩」,但父母、家人對真正的修行和正法仍一無所知。我
以下為兩則分享   分享一   所謂的外道願是指過去世曾修偏加入外道的業力,現在新聞中以宗教詐騙斂財的很多,外道願就是加入這種團體修行的意思!消外道願的契約和印記干擾很多,我已經撞牆很久了,一直很想突破瓶頸,我想到改唸《六祖壇經》也許是個好方法,經請示佛菩薩,扣除已經唸的經文還要《六祖壇經》700遍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有一位長輩,晚年過得很淒苦。錢財、土地都被小兒子拐走,生活落入窘迫之境,非常地艱難。大兒子提出可以接她到北部一起住,長輩雖然心動,但又覺得未來充滿變數:大兒媳會樂意接受她嗎?不同的生活習慣能和諧相處嗎?未來會不會被送去養老院?自己的兄弟姊妹到時候會願意收留,能依附他們嗎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上個月丈夫因為猛爆性肺炎入院治療兩星期,他對我說暫時不能工作,因為他不能拿重的東西,要把工作辭退,另外再找適合工作,但是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或者過一段日子,等身體回復正常,再做回本行職業。   我本來聽到他說要轉換別的工作後滿心歡喜,因為他就不用再當餐館廚師了,雖然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前些時日流行疾病嚴峻,如同生命中的無常考驗般,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然而「同島一命是共業,也是自己的業障總清」。   加入精舍跟著師兄姐們一起修行也幾年了,總記得蔡阿伯一直耳提面命提醒著大家,因紀元轉換,累世業障要趕快消,修行需往死裡唸經,因時日無多,無常總是不期而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個月前,依照慣例到醫院追蹤肝臟腫瘤大小,躺在超音波檢查室的病床上,邊持咒邊等待醫生來照超音波。這時,耳邊傳來醫生對前一位患者解釋病情:「腫瘤兩顆,約2公分大小,目前肝硬化。」病患詢問:「肝硬化是什麼狀況?」醫生簡單回覆:「再來的進程是演變成肝癌。」說完後便拉上病床隔簾記
以下為一位師兄分享:   若遇到家人不唸經、不信佛法,別氣餒,我一開始也一樣。自己要堅持下去,努力自度,轉變心性,並找機會為他們種下菩提種子,待因緣俱足,一定會發芽。等大家都看到你越來越好的時候,漸漸地,他們也會想跟著轉變。   家中是信奉「觀世音菩薩」,但父母、家人對真正的修行和正法仍一無所知。我
以下為兩則分享   分享一   所謂的外道願是指過去世曾修偏加入外道的業力,現在新聞中以宗教詐騙斂財的很多,外道願就是加入這種團體修行的意思!消外道願的契約和印記干擾很多,我已經撞牆很久了,一直很想突破瓶頸,我想到改唸《六祖壇經》也許是個好方法,經請示佛菩薩,扣除已經唸的經文還要《六祖壇經》700遍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有一位長輩,晚年過得很淒苦。錢財、土地都被小兒子拐走,生活落入窘迫之境,非常地艱難。大兒子提出可以接她到北部一起住,長輩雖然心動,但又覺得未來充滿變數:大兒媳會樂意接受她嗎?不同的生活習慣能和諧相處嗎?未來會不會被送去養老院?自己的兄弟姊妹到時候會願意收留,能依附他們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時候,進廟裡拜拜,長輩是這樣教導的,先求風調雨順,再求國泰民安,然後才能求自己的事。 多高深的學問,都比不上這樣的教育方式。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有位年輕人跟我說,他好想過上八加九的日子,出門有好車開,身邊有選不完的女人,而知書達禮,忠孝節義卻成了束縛他的東西! 他年輕到我無法告訴他,心安理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我以前也不會拜拜,創業後諸事不順,老師建議我去拜拜。當時,我發現自己不懂拜拜的流程,不懂神明。了解財神爺的故事後,我發現他喜歡孝順和行善的人。因此,具體、真誠並帶有相等付出的願望更容易實現,這樣才能得到財神爺的庇佑。這篇文章會詳細說明怎麼拜財神爺?為什麼這樣拜?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很多人想做普施、做施食,但是很多人因為在國外,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信仰,還有傳統都有很多不同。所以,想要在國外做普施成就這個功德、跟當地的鬼神結善緣,或用佛法來利益他,這是可以的。重點是要有一個「虔誠心」,虔誠心就是應該無所求。心完全沒有半點所求,這麼樣地清淨很難做到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Thumbnail
也在閒暇時,走進更多的廟宇,道教的、佛教的云云,跪在佛前緊閉著眼直到世界安靜而恍惚;或者試著走進更多自己,盤腿冥想或者呼吸,理解我的身體、我的智識和本我;但好像依然無所謂神,只是我在體驗世間種種,而我有所感動。
Thumbnail
我必須要說,我對其他宗教絕對沒有歧見,能勸人向善的就是好宗教。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健全的宗教是不會對其他外來宗教保持敵意的。 我是命玄,一個道師,參加過佛教的夏令營、帶過團契和導唱,連清真寺的儀式、藏傳的盂蘭盆、四面佛的參拜,我全部都參與過,但今天我要說的故事,距離新店全程通勤需要將近6個小時,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時候,進廟裡拜拜,長輩是這樣教導的,先求風調雨順,再求國泰民安,然後才能求自己的事。 多高深的學問,都比不上這樣的教育方式。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有位年輕人跟我說,他好想過上八加九的日子,出門有好車開,身邊有選不完的女人,而知書達禮,忠孝節義卻成了束縛他的東西! 他年輕到我無法告訴他,心安理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我以前也不會拜拜,創業後諸事不順,老師建議我去拜拜。當時,我發現自己不懂拜拜的流程,不懂神明。了解財神爺的故事後,我發現他喜歡孝順和行善的人。因此,具體、真誠並帶有相等付出的願望更容易實現,這樣才能得到財神爺的庇佑。這篇文章會詳細說明怎麼拜財神爺?為什麼這樣拜?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很多人想做普施、做施食,但是很多人因為在國外,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信仰,還有傳統都有很多不同。所以,想要在國外做普施成就這個功德、跟當地的鬼神結善緣,或用佛法來利益他,這是可以的。重點是要有一個「虔誠心」,虔誠心就是應該無所求。心完全沒有半點所求,這麼樣地清淨很難做到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Thumbnail
也在閒暇時,走進更多的廟宇,道教的、佛教的云云,跪在佛前緊閉著眼直到世界安靜而恍惚;或者試著走進更多自己,盤腿冥想或者呼吸,理解我的身體、我的智識和本我;但好像依然無所謂神,只是我在體驗世間種種,而我有所感動。
Thumbnail
我必須要說,我對其他宗教絕對沒有歧見,能勸人向善的就是好宗教。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健全的宗教是不會對其他外來宗教保持敵意的。 我是命玄,一個道師,參加過佛教的夏令營、帶過團契和導唱,連清真寺的儀式、藏傳的盂蘭盆、四面佛的參拜,我全部都參與過,但今天我要說的故事,距離新店全程通勤需要將近6個小時,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