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看了2020的台劇《黑喵知情》,是一部講述寵物溝通的劇,裡面有揣摩寵物溝通師看到的所謂的”畫面”,透過這些畫面,再由寵物溝通師去聯想寵物想講的可能是什麼(若你喜歡看狗狗貓貓演戲的話,這裡面的寵物演員都很厲害唷)。
會從這部戲切入是因為
設計師完全就是”客戶溝通師”啊!
不管是自己接案的設計師還是在各個公司上班的設計師,”感應”的能力也是基本配備,除非你是那種很制式的設計工作吧,不然只要跟人有關,你真的就是在猜他不喜歡、不定案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透過對話的蛛絲馬跡去分析,到底是哪裡不對味。
品牌設計接案初體驗
最近的我因為換了一個新工作(先不談論工作內容本身如何),這份工作居然可以讓我”準時下班”!
準時下班其實不是我找工作的先決條件,我只在意我喜不喜歡我的工作內容、會不會有成就感,而我喜歡的工作內容通常都不可能會準時下班,就算有也是一週一兩天,或是可能有一小小段時間可以享受準時下班的生活(PS.準時下班不是先決條件但也不追求無限加班的日子)。
所以!我現在有多餘的心力可以嘗試在下班後打開設計軟體了!
其實會有案子是因為我開設計工作室的朋友,他的小幫手離職,又剛好得知我新工作可以讓我有很多下班後的時間,所以讓我嘗試看看我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品牌設計」(就算我在品牌工作,但我還是只擅長活動視覺設計,我認為沒有足夠的實務經驗都不算擅長),於是我就踏上了類似斜槓接案的路了,我不用面對客戶,只要跟我朋友一起討論新案子的設計走向,並產出設計。
當拿到一個新案子-需要設計LOGO及標準字,他會先跟我說客戶的需求和客戶有提及過想要的風格,然後我們就搜集相關資料,先用參考圖片去聚焦,然後分析客戶對每張圖片的反應(有沒有fu、是好感還是反感),接著準備提案,然後再微調我這邊就可以結案了。
這個過程超像寵物溝通師的啊!
用圖片感應,然後再產生分析的結果。
至於in house設計師呢?
其實也是喔!只是有些公司文化你不能先用參考照片去問你的主管或老闆想要什麼風格,你只能透過經驗去知道他們通常要什麼、不要什麼,只能用設計後的稿子去提案,然後再被打槍、再提案,如此重複循環;畢竟我總笑說in house設計師是”設計吃到飽專案”,當然不是每件事都需要走過好幾遍輪迴,只是輪迴是設計日常,業界總笑說最後會回到第一版,但我的經驗似乎不是回到第一版,而是番外篇,可能原本要去東方的,最後航道會直接開到西方。
而且有些時候設計稿在到老闆面前,你可能會經過企劃、設計主管、企劃主管等人的意見揣摩,這又是另一種日常了,我的經驗是我會提一版他們可怕的揣摩,對照我感應的修改版本,直接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威力。
感應的功力
如果聽到要活潑一點
我會嘗試改配色、線條由直改波浪、旋轉歪斜等
如果聽到主題不明顯
我會嘗試放大、加陰影、加層次等強調主題 我近期平靜的日子只先想到兩個,還有好多族繁不及備載的意見和我會對應的方式,也有很多情況你怎麼改都改不好,對方也逐漸越來越講不出個所以然,很多時候就是砍掉重練的時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