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有好多網路課程可以參加。前陣子參加網路舉辦的希爾思獸醫繼續教育課程 (Hill’s Asia Vet CE)講跟貓咪相關的議題、討論貓咪的生活、飲食以及討論慢性腎病滿有趣的。每次講到跟貓咪營養相關的議題比如之前提到的貓咪飲食到底需不需要
碳水化合物 ,都會引發爭論、十分有趣!所以決定告訴大家 (?)
餵貓的前提是要攝取足夠的熱量、均衡的營養,而討論到貓咪的均衡營養勢必要先講到蛋白質。蛋白質在動物體內處於動態平衡,此消彼長,貓咪每天流失約12g的蛋白質,需藉由飲食補充維持平衡。而且不像脂肪組織儲存脂質、肝醣儲存碳水化合物,動物體內沒有儲存蛋白質或胺基酸的器官,沒有利用的蛋白質就會被燒成熱量或是脂肪堆積。所以一定要吃夠!也因此歐盟寵物食品造協會 (European Pet Food Industry Federation, FEDIAF)和美國飼料管理協會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Feed Control Officials, AAFCO)規定貓食的蛋白至少要在25-26%以上。而除了蛋白含量之外,蛋白的品質、是否容易消化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攝取動植物裡的必需胺基酸也是獲得蛋白的手段。
那麼要如何檢測蛋白是否過度流失?世界小動物獸醫協會 (World Small Animal Veterinary Association, WSAVA)建議用肌肉狀況分數 (muscle condition score, MCS),也就是藉由觸診與視診顱骨、肩胛骨、腰椎、骨盆位置是否因為肌肉流失而特別突出、明顯,可以分成正常、輕度肌肉流失、中等程度肌肉流失與嚴重肌肉流失的程度。此外,檢測白蛋白的指數也可作為評估是否有過度流失蛋白問題的方法。最後雞婆地提醒一下,肥胖的動物比較容易忽略掉肌肉的流失,而蛋白減少除了攝取過少之外、從尿液或消化道的流失、合成的減少、疾病的過度消耗都可能是元兇,必須審慎地找到兇手。
蛋白質很重要,許多人也因為這個道理、而希望讓自己的貓咪吃很多肉、甚至生肉。那麼首先研究顯示飲食中有23%的蛋白質就能維持肌肉量的穩定,攝取過多的蛋白質那些蛋白質也就被燒掉或是作為脂肪囤積起來,沒辦法保留。所以吃太多的蛋白並不會長一堆肌肉,反而是吃進一堆磷。那麼攝取很多磷的時候就可能因為影響副甲狀腺的平衡而導致低血鈣、也就是佝僂病的狀況。研討會中講師有分享一隻骨密度很低的小貓,懷疑跟這個狀況有關,而在調整飲食後骨密度就慢慢恢復成正常。臨床上偶爾也會遇到這個情形,前陣子一隻轉診來的小貓,主訴是突然無法好好走路。問診才發現小貓咪營養非常不均衡、只吃副食罐,進而影響鈣磷平衡、導致骨密度降低而病理性骨折,滿可憐的。所幸調整飲食之後小貓又能恢復跑跑跳跳。此外只吃肉、骨頭可能缺乏牛磺酸缺乏,進而影響發育甚至有心臟病。最後提到
生食的食安風險 可不只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各種可怕的人畜共通傳染病,有興趣的可以連結到生食相關的延伸閱讀,還甚至有發現養在家裡吃生食的貓咪感染結核桿菌的文獻。
蛋白質很重要這個應該沒什麼爭議,那碳水化合物呢?碳水化合物是不是只是個能量來源,那燒蛋白質、燒脂肪也會有能量阿,我們到底幹嘛吃碳水化合物?其實除了作為能量來源外,碳水化合物可以作為酐糖儲存、以備能量不時之需,同時也是纖維、纖維素、必需脂肪酸、胺基酸以及植物蛋白的來源之一,除了有相當的營養價值之外,味道還很好吃。有個研究給貓咪各種不同組成的飲食 (適口性相同),最後大多貓咪挑選的不是純高蛋白飲食、也不是高油脂飲食,而是高蛋白與碳水化合物飲食,實在是居家旅行、強身健體,必備良料 (?)近年來有許多貓咪的食物都標榜無穀飲食,但為什麼要強調無穀其實我也搞不清楚,講師也秉持類似的觀點,不曉得幹嘛不吃點穀類、畢竟無穀貓食的好處目前沒有任何文獻證實,穀類來源的碳水化合物跟其他根本沒差、甚至穀類的營養價值很高,無穀飲食相對比較容易營養不均。
就像先前提過的,有許多文獻顯示碳水化合物飲食與肥胖、糖尿病並沒有因果關係。反而室內飼養、攝取熱量太高、脂肪含量太高的食物較容易引起肥胖以及糖尿病風險。就連糖尿病相關的文獻也建議一般貓咪飲食可以一半乾飼料、一半濕食,重點是要控制好熱量、多運動避免肥胖。雖說如此,我的糖尿病病患裡也有一些緩解 (不需要胰島素)的病患只吃主食罐就控制的不錯,某一天不小心吃到乾飼料、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物血糖又升高的案例。我覺得健康的動物的營養應以均衡為主,而當貓咪有一些狀況就如上面提及的糖尿病 (很廢的貝塔細胞)的情形時,才需要特別避免飯後高血糖、進而控制以高蛋白、低碳水、低脂飲食。另外要特別留意的是貓咪吃飯很挑剔,從小沒吃過罐頭的貓咪長大突然要他開始吃濕食,多半是不願接受。因此從小練習吃各種食物,或許也是為順遂未來鋪路的方法之一。
吃飯很重要,喝水也很重要!雖然貓咪的身體構造特殊、濃縮尿液的功能超強能夠耐受很久不喝水的脫水狀態,但你為難腎臟改天就換他來為難你。常見因為長期脫水引起的問題之一就是泌尿道相關的各種疾病包括下泌尿道症候群、慢性腎病、結石等等。貓咪一天所需的水量大概在每公斤40-60mL左右,2019年有個有趣的研究顯示當我們把食物含水量增加時,貓咪喝水的量就會減少,甚至當我們給貓吃含水量75%以上的食物時基本上他們就不太會喝水了。直到當飲食的含水量高於75%、每天攝取水量才會明顯增加。因此如果想要降低尿比重改善下泌尿道或是結石的問題、或是試圖減重,至少要吃到含水量75%以上的食物。顧名思義,那些灑一點水到乾飼料裡的作法基本上效果不彰還會讓貓很不爽(?)另外有研究發現只要讓貓咪吃飯習慣變成少量多餐,就能夠增加水分的攝取量。除此之外,增加水分攝取量的一些小撇步還包括放各種不同質地的水碗在各個角落,讓貓不會忘記要喝水;水碗要時常保持滿溢(是也不用到溢、滿就可以);在水裡面加肉汁、加冰塊讓水變得好喝;增加濕食的量等等都是很不錯的做法。
最後的最後,定期追蹤貓咪的各項指數,當腎臟指數的趨勢向上或超出參考範圍時,應該先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並且搭配定期的檢驗(血檢與尿檢)與理學檢查 (包括血壓、體重等等)來控制。腎臟處方飼料或許是相對簡單的作法,他提供低磷、低鈉、足量又好消化的優質蛋白以及胺基酸來維持均衡營養。講師在課堂中說如果你的貓不吃腎處方飼料,那他很可能根本什麼都不想吃齁!根本開地圖砲挑釁腎貓們(真是喵喵喵喵喵喵!)。的確有可能是這個狀況拉,畢竟腎病的狀態下很可能導致貓咪身體不舒服而使得食慾下降,因此控制腎病的各種症狀以及
食慾促進藥物 的使用會是腎貓飲食的重要環節。但也有些例外拉比如我家的腎貓真的超討厭吃k/d乾飼料,不過我想希爾思一定也有想到這步棋,所以出了各種有的沒的腎處方乾濕食,現在他老人家只吃小罐的k/d罐(對沒錯大罐的不吃)。總之只能認命地因材施教、做各種嘗試吧。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