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Rhythm, No Life. Know Rhythm, Know Life.
(生命之道在於周而復始的循環與節奏。)
Hans老師的課程講義其中一頁的開頭寫了上面這段話,起初我其實不太能體會這句話與頌缽之間的連結。
記得在還沒上課前,我參加了老師的春季聲藏音樂會,不算大卻溫馨的客廳裡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樂器,除了大大小小的頌缽,還有銅鑼、非洲鼓、海浪鼓、風鈴……。
在演奏過程中,Hans老師和另一位表演呼麥的藝術家Unid時而交互呼應般地演奏及歌唱,時而彼此合作同步構成一段旋律。
但誠實地說,我其實對於這些旋律的音調抑或是主題性是記不太得的。一來是老師們的演奏架構並不像是流行樂有個不斷重複的記憶點,二來是我當時非常放鬆,早已進入到非睡非醒的休息狀態。
從我第一次接觸頌缽,到後來上課和同學的互相練習、甚至是參加數次的頌缽一對一療癒抑或是音樂會形式,每次只要缽音一開始在耳邊迴盪,我幾乎十分鐘內就會進入到意識模糊然後身體開始充電的狀態,醒來都覺得一掃疲憊。
所以每當頌缽結束後被問及剛剛體驗的細節或感受時,我往往很難完整地回憶整段過程,只有一開始的記憶比較清晰。
這些聲音之所以療癒我,是因為它們創造出了一個被純粹音場環繞擁抱的空間,讓人和自己好好獨處,腦中的思緒也能隨著溫柔浪濤般的缽音漸漸消散,進入一種全然寧靜放空的狀態,而缽放在身上的振動感又是另一種層次的感受。
▴▴▴
Hans老師常說,「邀請聲音,缽是主角,頌缽師就像是隱形的。」在課程中除了技巧與流程之外,感動及體悟最大的是老師體現的謙卑、樂觀、及細膩溫暖。
技巧固然重要,但態度與敲缽時的心念是更重要的磨練。因為頌缽師的狀態,是會藉由自己敲的每一個音、執行的每一個動作傳遞到個案的身上的。
我們並非要「矯正」些什麼,而是帶著敬意陪伴對方聆聽自己的感受。在這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當下,身心的療癒(放鬆)或轉變會在最適當的時刻發生。
這五天的課程,老師對個案的細膩度真的讓我驚嘆,有次看著老師示範時專注而敬業的側影,還差點讓我感動落淚,尤其是處在同學們一致靜默而專心觀看的氛圍。
雖然之前已經有上過其他的頌缽課程,但帶著好奇心與歸零的心態來,這些內在的觸動真的是始料未及。
▴▴▴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段話,我後來的體悟是:老師傳授及分享的節奏技巧開拓了我對缽音原先的想像與侷限-當頌缽有了適當而不同的節奏,整個過程會變得更豐富及有生命力。(對某些人來說也更放鬆及好睡,哈)
也或許就像生命一樣,外境起起伏伏,但我們其實都活在某些循環及模式中。而我們,是否能從這些自己的節奏(模式)中,觀察到自己的狀態?有些困境,是源於僵固的節奏,一旦被發現、被打破,也許結局便有所不同。
在我的記憶中,Hans老師似乎並沒有明確說出他對那段話的定義,但我相信不同階段的我、每個人的感受都會有所不同,很值得細細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