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連結
雷卡爾健康推廣工作室
煦煦如聲 ∞ 𝑪𝒍𝒂𝒓𝒂
雷卡爾健康推廣工作室
煦煦如聲 ∞ 𝑪𝒍𝒂𝒓𝒂
Top 5
1
【頌缽課|大道至簡】
2
【聲音日記|聆聽泛音詠唱】
3
【日常|音樂的對頻】
4
【覺察筆記|說話的停看聽】
5
【2023日本札記-3】輕井澤
1
【頌缽課|大道至簡】
2
【聲音日記|聆聽泛音詠唱】
3
【日常|音樂的對頻】
4
【覺察筆記|說話的停看聽】
5
【2023日本札記-3】輕井澤
聲音療癒
【聲音日記|期待的鬆綁】
這陣子因某些議題時不時陷入覺得自己亂糟糟的低落狀態,但今天因客人的暖心及真誠回饋,似乎有了更多的勇氣與動力。 也突然讓我發現,不只是客人會抱持著期待,連我自己,是不是也對對方抱有既定期待呢? 期待很正常,也激勵著自己持續調整修正,但過度期待,容易放大了挫敗的感受,或看不清事件的真相;
2025/03/28
【聲音日記|換個觀點換個世界】
「走過來的路上,發現四周沒那麼多高樓,瞬間有種搭一下下火車就能來到不那麼都市的地方的感覺⋯⋯在市區捷運都很近很方便,也很少有機會這樣走走路曬曬太陽。」 飛飛來工作室的那天,這段話其實讓我十分深刻。(我用字描述可能沒那麼精準,但大概是這個意思) 怎麼說呢?大概是因為平常如果朋友來拜訪,
2025/03/28
【聲音日記|聆聽泛音詠唱】
參加了一場泛音詠唱的表演,整場我幾乎大多時間都閉著眼睛聆聽,彷彿透過聲音去到了不同地方。 關掉了視覺的感官,聲音有時候會出現不同的形狀和畫面。當專注在「個人」的聲音時,某些聲音就像一個具有彈性的圓,一圈又一圈;而當加入了其他人的聲調,就延展成了更大的畫面,其中有一段,我浮現了河邊的畫面
2025/03/28
1
【聲音日記|定錨】
第一次幫好友L做多缽音療體驗。 聽缽的時間大概是半小時,L幾乎全程清醒(快要入睡但仍有意識),事後回饋覺得身體鬆鬆軟軟的,腦袋有浮現一些畫面與想法,卻像白雲一樣,就只是一直飄過去,它們的存在並不會令人感到煩躁。
2025/03/21
【聲音日記|無聲勝有聲】
無聲,是醞釀、是休憩、是讓餘韻得以迴盪的空間。如果在所有的時間都塞滿了聲音,就好像不斷地被無形聲波轟炸,反而沒辦法讓人放鬆。
2025/03/16
【頌缽課|邀請聲音】
No Rhythm, No Life. Know Rhythm, Know Life. (生命之道在於周而復始的循環與節奏。)
2021/09/05
3
【頌缽課|自我覺察】
在為他人敲缽的當下,也要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狀態:是否身體哪裡過度施力、過度緊繃?是否某些姿勢造成自己的不舒服?是否有更省力的狀態?
2021/09/05
2
【頌缽課|大道至簡】
「老老實實地敲缽,安安靜靜地磨缽。」 大道至簡和感恩練習,是我在 缽樂多-頌缽聲波能量療癒工作室凱文老師的課堂上印象特別深刻的。 記得在每次課程一開始閒聊完後,老師會帶著我們一起做感恩練習。感謝宇宙讓我們有這個機會相遇學習,感謝自己願意花時間好好照顧身體,
2021/09/02
2
【頌缽課|溫柔沉穩】
第一次聽到及體驗頌缽,是藉由2020年參加的生涯設計工作坊的講師蘊心介紹。因為她的姊姊剛好就是一位頌缽師,在10月有開了一場分享會,於是我便拉著男友去報名。
2021/08/30
3
【頌缽課|在與頌缽相遇之前】
在認識頌缽之前,其實我是先從「聲音療癒」的探索開始的。去年的我參加了一門生涯設計工作坊,在心智圖與人生歷程工具的探索下,發現過往的自己和「聲音」及「療癒」有所連結,加上有買過相關的書籍,只是遲遲沒有看完,於是當時自己設定的結業資格之一,便是要閱讀完一本很久以前買的《人聲,奇蹟的治癒力》。 說來也奇妙
2021/08/29
3
查看更多
【聲音日記|期待的鬆綁】
這陣子因某些議題時不時陷入覺得自己亂糟糟的低落狀態,但今天因客人的暖心及真誠回饋,似乎有了更多的勇氣與動力。 也突然讓我發現,不只是客人會抱持著期待,連我自己,是不是也對對方抱有既定期待呢? 期待很正常,也激勵著自己持續調整修正,但過度期待,容易放大了挫敗的感受,或看不清事件的真相;
2025/03/28
【聲音日記|換個觀點換個世界】
「走過來的路上,發現四周沒那麼多高樓,瞬間有種搭一下下火車就能來到不那麼都市的地方的感覺⋯⋯在市區捷運都很近很方便,也很少有機會這樣走走路曬曬太陽。」 飛飛來工作室的那天,這段話其實讓我十分深刻。(我用字描述可能沒那麼精準,但大概是這個意思) 怎麼說呢?大概是因為平常如果朋友來拜訪,
2025/03/28
【聲音日記|聆聽泛音詠唱】
參加了一場泛音詠唱的表演,整場我幾乎大多時間都閉著眼睛聆聽,彷彿透過聲音去到了不同地方。 關掉了視覺的感官,聲音有時候會出現不同的形狀和畫面。當專注在「個人」的聲音時,某些聲音就像一個具有彈性的圓,一圈又一圈;而當加入了其他人的聲調,就延展成了更大的畫面,其中有一段,我浮現了河邊的畫面
2025/03/28
1
【聲音日記|定錨】
第一次幫好友L做多缽音療體驗。 聽缽的時間大概是半小時,L幾乎全程清醒(快要入睡但仍有意識),事後回饋覺得身體鬆鬆軟軟的,腦袋有浮現一些畫面與想法,卻像白雲一樣,就只是一直飄過去,它們的存在並不會令人感到煩躁。
2025/03/21
【聲音日記|無聲勝有聲】
無聲,是醞釀、是休憩、是讓餘韻得以迴盪的空間。如果在所有的時間都塞滿了聲音,就好像不斷地被無形聲波轟炸,反而沒辦法讓人放鬆。
2025/03/16
【頌缽課|邀請聲音】
No Rhythm, No Life. Know Rhythm, Know Life. (生命之道在於周而復始的循環與節奏。)
2021/09/05
3
【頌缽課|自我覺察】
在為他人敲缽的當下,也要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狀態:是否身體哪裡過度施力、過度緊繃?是否某些姿勢造成自己的不舒服?是否有更省力的狀態?
2021/09/05
2
【頌缽課|大道至簡】
「老老實實地敲缽,安安靜靜地磨缽。」 大道至簡和感恩練習,是我在 缽樂多-頌缽聲波能量療癒工作室凱文老師的課堂上印象特別深刻的。 記得在每次課程一開始閒聊完後,老師會帶著我們一起做感恩練習。感謝宇宙讓我們有這個機會相遇學習,感謝自己願意花時間好好照顧身體,
2021/09/02
2
【頌缽課|溫柔沉穩】
第一次聽到及體驗頌缽,是藉由2020年參加的生涯設計工作坊的講師蘊心介紹。因為她的姊姊剛好就是一位頌缽師,在10月有開了一場分享會,於是我便拉著男友去報名。
2021/08/30
3
【頌缽課|在與頌缽相遇之前】
在認識頌缽之前,其實我是先從「聲音療癒」的探索開始的。去年的我參加了一門生涯設計工作坊,在心智圖與人生歷程工具的探索下,發現過往的自己和「聲音」及「療癒」有所連結,加上有買過相關的書籍,只是遲遲沒有看完,於是當時自己設定的結業資格之一,便是要閱讀完一本很久以前買的《人聲,奇蹟的治癒力》。 說來也奇妙
2021/08/29
3
查看更多
閱讀記錄
【文學小說|《騎驢少年》】
「人生常常被比喻成一場旅行,一場追求夢想的奧德賽:我們計畫路線,面對暴風雨,有時會失去方向。但夢想並非只是個目的地,而是由願望、愛和經歷交織而成,且不斷發展、演變的織錦。」 我好喜歡「織錦」這個比喻。
2024/07/28
【時間管理|《點時成金的五色時間管理》】
書中提到彼得.杜拉克說了一句滿振奮人心的話:「認識你自己,也許很難,但是認識你的時間卻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 記錄的方式,除了傳統紙筆方式,也可以利用一些手機app(像是「時間塊」),記錄一段時間後,能回顧裡頭生成的統計分析,藉此參考調整時間使用的方式。
2024/07/27
3
【文學小說|《騎驢少年》】
「人生常常被比喻成一場旅行,一場追求夢想的奧德賽:我們計畫路線,面對暴風雨,有時會失去方向。但夢想並非只是個目的地,而是由願望、愛和經歷交織而成,且不斷發展、演變的織錦。」 我好喜歡「織錦」這個比喻。
2024/07/28
【時間管理|《點時成金的五色時間管理》】
書中提到彼得.杜拉克說了一句滿振奮人心的話:「認識你自己,也許很難,但是認識你的時間卻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 記錄的方式,除了傳統紙筆方式,也可以利用一些手機app(像是「時間塊」),記錄一段時間後,能回顧裡頭生成的統計分析,藉此參考調整時間使用的方式。
2024/07/27
3
旅遊雜記
【2023日本札記-6】日本巴士之旅—阿智村與惠那市
遊覽車之旅 和家人們從東京出發,展開了兩天一夜的日本遊覽車行程,第一個晚上抵達岐阜縣的惠那市(發現離名古屋好近!)。 已經有好一陣子沒有跟團了,很感謝阿姨姨丈辛苦帶隊。日本的遊覽車行程其實和台灣也滿類似,上車通常就是瘋狂睡覺,下車就開始找廁所。可能是因為目的地較遙遠,整體而言每個點停留的
2024/08/30
【2023日本札記-5】上野恩賜公園 & 阿美橫町
這次有幾天住在上野隔壁的鶯谷車站附近,Landabout旅店小而巧,有浴缸可以泡泡澡就很棒。 今天是東京廣域周遊券使用效期第三天(最後一天),本來預計要去日光,但前兩天的奔波,加上先生的感冒還沒好,今天我們臨時決定不趕行程,先讓身體好好休息(整個睡到退房)。 下午去了上野恩賜
2024/08/08
5
【2023日本札記-4】河口湖 & 富士山
六點起床,在車站買了三明治當作早餐,也在販賣機嘗試了很特別的飲料—應該是螃蟹湯之類的東西。原本怕腥味很重,讓先生先買一罐我喝一口看看,結果一試後意外發現居然可以接受(很像柴魚火鍋高湯),於是也買了一罐來喝,冷冷的清晨喝,就像在喝熱湯一樣溫暖。 從上野到河口湖大概兩個多小時,先搭地鐵到新
2024/08/08
1
【2023日本札記-3】輕井澤
輕井澤白天的氣溫大概只有7-11度,傍晚直落2度,沒帶手套是失策,凍到嘴角僵硬手指不靈活。但楓葉很美,配上陽光更美。 雲場池 和先生在車站附近的大白貓租了電動腳踏車,在附近吃完午餐後一路騎到雲場池。雲場池的湖就像鏡子一般,很寧靜透徹,映倒著藍藍綠綠黃黃紅紅。 在湖邊的一
2024/08/07
6
【2023日本札記-2】TeamLab Planets & 銀座UNIQL
TeamLab Plantes 有時候讓人回到身體、放大感官,有時候又有點像進入奇幻世界的五感體驗。展覽有好幾個場域,除了光影變化、背景音樂或聲響,加上全程需赤腳,可以難得用雙腳去感知踩踏的質地、溫度的變化,有些場域伴隨著香氣的嗅覺刺激。 本來有點擔心分享出來會不會破壞驚喜感,但後來想
2024/08/07
2
【2023日本札記-1】抵達東京
流水帳速記 1)在飛機上往往捨不得睡覺,喜歡盯著窗外。但這次讓對旅程充滿期待的先生坐窗邊,我拍了幾張照片後便選了部電影來看:《下一站,托斯卡尼》,雖然步調偏慢,但故事裡的小鎮風景、情感表達與頗具深意的台詞頗喜歡。 2)時隔七八年重新踏上日本,這次算是第一次對日本的交通住宿及景點等
2024/08/07
1
【2023日本札記-6】日本巴士之旅—阿智村與惠那市
遊覽車之旅 和家人們從東京出發,展開了兩天一夜的日本遊覽車行程,第一個晚上抵達岐阜縣的惠那市(發現離名古屋好近!)。 已經有好一陣子沒有跟團了,很感謝阿姨姨丈辛苦帶隊。日本的遊覽車行程其實和台灣也滿類似,上車通常就是瘋狂睡覺,下車就開始找廁所。可能是因為目的地較遙遠,整體而言每個點停留的
2024/08/30
【2023日本札記-5】上野恩賜公園 & 阿美橫町
這次有幾天住在上野隔壁的鶯谷車站附近,Landabout旅店小而巧,有浴缸可以泡泡澡就很棒。 今天是東京廣域周遊券使用效期第三天(最後一天),本來預計要去日光,但前兩天的奔波,加上先生的感冒還沒好,今天我們臨時決定不趕行程,先讓身體好好休息(整個睡到退房)。 下午去了上野恩賜
2024/08/08
5
【2023日本札記-4】河口湖 & 富士山
六點起床,在車站買了三明治當作早餐,也在販賣機嘗試了很特別的飲料—應該是螃蟹湯之類的東西。原本怕腥味很重,讓先生先買一罐我喝一口看看,結果一試後意外發現居然可以接受(很像柴魚火鍋高湯),於是也買了一罐來喝,冷冷的清晨喝,就像在喝熱湯一樣溫暖。 從上野到河口湖大概兩個多小時,先搭地鐵到新
2024/08/08
1
【2023日本札記-3】輕井澤
輕井澤白天的氣溫大概只有7-11度,傍晚直落2度,沒帶手套是失策,凍到嘴角僵硬手指不靈活。但楓葉很美,配上陽光更美。 雲場池 和先生在車站附近的大白貓租了電動腳踏車,在附近吃完午餐後一路騎到雲場池。雲場池的湖就像鏡子一般,很寧靜透徹,映倒著藍藍綠綠黃黃紅紅。 在湖邊的一
2024/08/07
6
【2023日本札記-2】TeamLab Planets & 銀座UNIQL
TeamLab Plantes 有時候讓人回到身體、放大感官,有時候又有點像進入奇幻世界的五感體驗。展覽有好幾個場域,除了光影變化、背景音樂或聲響,加上全程需赤腳,可以難得用雙腳去感知踩踏的質地、溫度的變化,有些場域伴隨著香氣的嗅覺刺激。 本來有點擔心分享出來會不會破壞驚喜感,但後來想
2024/08/07
2
【2023日本札記-1】抵達東京
流水帳速記 1)在飛機上往往捨不得睡覺,喜歡盯著窗外。但這次讓對旅程充滿期待的先生坐窗邊,我拍了幾張照片後便選了部電影來看:《下一站,托斯卡尼》,雖然步調偏慢,但故事裡的小鎮風景、情感表達與頗具深意的台詞頗喜歡。 2)時隔七八年重新踏上日本,這次算是第一次對日本的交通住宿及景點等
2024/08/07
1
日常札記
【身心說明書|你吃什麼,就是什麼】
「你吃什麼,就是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 這句話是近期看了一則有關於「專注力」的Youtube影片,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 影片作者Jibreal Khan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專注時間,大概只有12分鐘(且這12分鐘內,大腦還有很多思緒
2025/03/28
1
【課程講座|懂得的陪伴】
在曹中瑋老師《懂得的陪伴》深度導讀講座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有關於常見的問句—「為什麼?」 在很多事件發生、情緒爆發的當下,我們常常會很直覺地問他人、問自己:「為什麼?」 大腦總渴望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好讓發生在生活中的內外在事件能夠「一個蘿蔔一個坑」,讓困擾或難題得以快速解決。
2025/03/28
1
【日常|就是它了!】
好的事物值得等待。 整理環境、整理自己的另一個收穫是:發現找到合拍的人、事、物是需要時間的。這裡對好的定義,是指貼近自己的喜好、需求與能力。 在這之前,不免有頗多不那麼令人滿意的嘗試。(當下往往容易覺得是一種失敗或浪費,現在回顧,覺得何不詮釋為嘗試就好呢)
2025/03/28
【日常|整理環境,整理自己】
現在居住的環境是我所喜歡的嗎?擁有的物品能夠帶給我慰藉、力量或意義嗎?(或真的有那個需求嗎?)還是看著心情就好呢? 因著以上的問題,我用了一整天的時間(大概快11個小時),展開了房間的大整理—將近五坪的空間,我和先生的物品逐漸愈堆愈多,也愈顯雜亂。
2025/03/28
【覺察筆記|來自身體的訊息】
「感謝我擁有健康。」 自從九月確診後已經有好一陣子沒有去跑步運動,這幾天感受到身體開始在釋出訊息:快讓我動一動吧!! 有些莫名的痠與緊,於是想到了 @yoga_with_kassandra 在YT上也有30天的15分鐘晚間瑜珈挑戰,於是心血來潮立馬打開電腦跟著伸展一下。
2025/03/28
【覺察筆記|沒感覺也是一種感覺】
在療癒音樂會當中,最後大家圍坐成一個圓的分享圈,我被場域內流動與真誠的情感深深觸動。其中一位參與者Anne的分享,讓我很有共鳴。 一直以來,在一些活動中,每當看到其他人手舞足蹈地分享內心的某些悸動、情緒滿溢地分享體驗到的感受,或是敏銳地敘述某些感官的細微變化,我都會不禁覺得:
2025/03/28
1
【日常|被喚起的青春記憶】
一直以來,都不敢隨便追劇。其實不是不愛看,而是因為知道,自己往往會無法控制地陷入劇情,甚至被劇中所帶出的情緒過度渲染。 我仍舊印象深刻,在大學的一堂民族課裡,老師播放了韓國光州事件改編的電影。那部電影悲傷與無力的情緒之強烈,導致我下課後躲到廁所裡繼續哭,久久無法回神。
2025/03/28
【日常|為自己發聲】
「勇敢為自己發聲。」 「自我表達」對我來說一直是個不容易的課題。我始終能憶起求學階段不懂得如何拒絕,不敢為自己發聲的那種無力感受。 有趣的是,我愈是不敢,就愈會吸引那些讓我不舒服的情境(也可能正是因為是挑戰,所以印象總特別深刻)
2025/03/24
1
【日常|生活與死亡】
「和罹患癌症的臨終病人密切工作長達十年下來,我發現他們大多數不會麻木絕望,反而常常做出正面而劇烈的改變。他們重新安排生活的輕重緩急,把瑣事看得無關緊要。他們掌握選擇的權力,不去做他們打從心底不想做的事。」
2025/03/18
1
【日常|放棄與選擇】
這兩三週以來持續在整理房間的東西,雖然目前進度大概是60%,但看著空間一點一點的騰出來,著實有不小的成就感。 這個讓空間代謝循環的過程,我覺得跟身體的改善、自我的重整很類似,都有可能經過一段比原本更雜亂、更不舒服的過程。因為要把所有藏起來的東西拿出來重新檢視、分類、丟棄或重新收納
2025/03/18
查看更多
【身心說明書|你吃什麼,就是什麼】
「你吃什麼,就是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 這句話是近期看了一則有關於「專注力」的Youtube影片,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 影片作者Jibreal Khan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專注時間,大概只有12分鐘(且這12分鐘內,大腦還有很多思緒
2025/03/28
1
【課程講座|懂得的陪伴】
在曹中瑋老師《懂得的陪伴》深度導讀講座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有關於常見的問句—「為什麼?」 在很多事件發生、情緒爆發的當下,我們常常會很直覺地問他人、問自己:「為什麼?」 大腦總渴望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好讓發生在生活中的內外在事件能夠「一個蘿蔔一個坑」,讓困擾或難題得以快速解決。
2025/03/28
1
【日常|就是它了!】
好的事物值得等待。 整理環境、整理自己的另一個收穫是:發現找到合拍的人、事、物是需要時間的。這裡對好的定義,是指貼近自己的喜好、需求與能力。 在這之前,不免有頗多不那麼令人滿意的嘗試。(當下往往容易覺得是一種失敗或浪費,現在回顧,覺得何不詮釋為嘗試就好呢)
2025/03/28
【日常|整理環境,整理自己】
現在居住的環境是我所喜歡的嗎?擁有的物品能夠帶給我慰藉、力量或意義嗎?(或真的有那個需求嗎?)還是看著心情就好呢? 因著以上的問題,我用了一整天的時間(大概快11個小時),展開了房間的大整理—將近五坪的空間,我和先生的物品逐漸愈堆愈多,也愈顯雜亂。
2025/03/28
【覺察筆記|來自身體的訊息】
「感謝我擁有健康。」 自從九月確診後已經有好一陣子沒有去跑步運動,這幾天感受到身體開始在釋出訊息:快讓我動一動吧!! 有些莫名的痠與緊,於是想到了 @yoga_with_kassandra 在YT上也有30天的15分鐘晚間瑜珈挑戰,於是心血來潮立馬打開電腦跟著伸展一下。
2025/03/28
【覺察筆記|沒感覺也是一種感覺】
在療癒音樂會當中,最後大家圍坐成一個圓的分享圈,我被場域內流動與真誠的情感深深觸動。其中一位參與者Anne的分享,讓我很有共鳴。 一直以來,在一些活動中,每當看到其他人手舞足蹈地分享內心的某些悸動、情緒滿溢地分享體驗到的感受,或是敏銳地敘述某些感官的細微變化,我都會不禁覺得:
2025/03/28
1
【日常|被喚起的青春記憶】
一直以來,都不敢隨便追劇。其實不是不愛看,而是因為知道,自己往往會無法控制地陷入劇情,甚至被劇中所帶出的情緒過度渲染。 我仍舊印象深刻,在大學的一堂民族課裡,老師播放了韓國光州事件改編的電影。那部電影悲傷與無力的情緒之強烈,導致我下課後躲到廁所裡繼續哭,久久無法回神。
2025/03/28
【日常|為自己發聲】
「勇敢為自己發聲。」 「自我表達」對我來說一直是個不容易的課題。我始終能憶起求學階段不懂得如何拒絕,不敢為自己發聲的那種無力感受。 有趣的是,我愈是不敢,就愈會吸引那些讓我不舒服的情境(也可能正是因為是挑戰,所以印象總特別深刻)
2025/03/24
1
【日常|生活與死亡】
「和罹患癌症的臨終病人密切工作長達十年下來,我發現他們大多數不會麻木絕望,反而常常做出正面而劇烈的改變。他們重新安排生活的輕重緩急,把瑣事看得無關緊要。他們掌握選擇的權力,不去做他們打從心底不想做的事。」
2025/03/18
1
【日常|放棄與選擇】
這兩三週以來持續在整理房間的東西,雖然目前進度大概是60%,但看著空間一點一點的騰出來,著實有不小的成就感。 這個讓空間代謝循環的過程,我覺得跟身體的改善、自我的重整很類似,都有可能經過一段比原本更雜亂、更不舒服的過程。因為要把所有藏起來的東西拿出來重新檢視、分類、丟棄或重新收納
2025/03/18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