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列寧格勒圍城戰,兼談蕭士塔高維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八十年前的今天,列寧格勒(今天的聖彼得堡)長達2年4個月2個星期又5天的圍城開始了。
這是二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納粹動員了坦克和重兵,將列寧格勒團團包圍。在這期間,列寧格勒被切斷了一切的食物和飲水,各種物資只能沿著艱險的冰封湖面輸入,並且不時還要承受納粹軍隊的炮擊。事後根據蘇聯官方的統計,列寧格勒光是餓死的,就有六十萬人。
對古典樂迷來說,今天也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列寧格勒被圍時,蘇聯最重要的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就在列寧格勒。
被困在列寧格勒的蕭士塔高維奇,在做些什麼呢?答案是:他正在寫作生命中的第七號交響曲。
圍城後的第二個星期,蕭士塔高維奇上電台宣布他正在寫作《第七號交響曲》的消息。他說:「我希望收音機前的聽眾知道,我們這座城市的生活還在正常進行。」
隔年3月,這首曲子完成了。先是在後方城市古比雪夫首演,後來到了莫斯科首演,到了8月份,終於在列寧格勒首演。
拖了5個月才在列寧格勒演出,是因為這座城市已經湊不齊一支交響樂團了。迫不得已,樂團向大眾公開招募「懂得演奏樂器的人」,排練幾次之後,就在列寧格勒大劇院首演了。
列寧格勒的市民忍受著飢餓,還是爭相來到首演現場。場外的砲聲清晰可聞,骨瘦如柴的指揮奮力揮動指揮棒,演奏者們也彷彿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般地演出。演出結束後,不少樂手都被人用擔架抬出了劇院。
這次傳奇性的首演,沒有留下錄音,但根據某些現存的回憶紀錄,即便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當時那場演出仍然堪稱完美。
《第七號交響曲》的總譜經過拍照後,由蘇聯的飛機載運到了美國,隨後由托斯卡尼尼指揮紐約愛樂交響樂團演出,並且錄製成電台版本,向全世界播放。很快地,《第七號交響曲》成為了全球反法西斯陣營共同的音樂。
在這首四樂章交響曲的第一樂章,蕭士塔高維奇寫了一段極其恐怖的音樂。小鼓不斷敲出一個固定的、急促的節奏,聽起來就像是不斷進逼的槍聲。在這個節奏之上,蕭士塔高維奇讓一段令人不安的、沉重的旋律不停反覆、不停反覆。這段旋律完全沒有發展,完全沒有變化,唯一的變化只在於開始的時候,只有少數的樂器在演奏,後來不同的配器慢慢加入,於是原本隱隱的、幽微的不安,到最後變成森嚴的、令人透不過氣的龐大不安。
很多人都說,這段音樂象徵的是步步進逼的納粹軍隊。但,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在史達林死去之後,晚年的蕭士塔高維奇曾說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戰爭為蘇聯人民帶來了痛苦,卻也意外帶來了訴說痛苦的權利。」
意思是,在史達林統治之下,人民是沒有訴說痛苦的權利的。一旦訴說痛苦,也就意味著蘇聯的統治不夠好,那也就意味著你批評政府。批評政府,那就意味著你站到了人民的敵人那一方。
在蕭士塔高維奇三十歲那一年,史達林本人出席觀看他的歌劇。對早在音樂路上一帆風順的蕭士塔高維奇來說,這原本是又一次出風頭的機會,但隔天《真理報》卻刊出一篇樂評,將蕭士塔高維奇批得體無完膚,甚至稱蕭士塔高維奇「已經選擇向資產階級品味靠攏」。
這篇評論沒有署名,但一般認為是遵照(或揣摩)史達林的意見寫就的 —— 史達林不喜歡這齣歌劇的風格。
樂評刊出之後,蕭士塔高維奇發現,平常會和他打招呼的鄰居都不再理他了,他的朋友也對他避之惟恐不及。人人都都怕和這位《真理報》上點名批判的對象扯上關係。劇院將他的作品緊急下架,一時之間再也找不到人請他寫曲。
在這段時間裡,蕭士塔高維奇在自家門口放了一口皮箱,裡頭裝著他的隨身物品和換洗衣物,為的就是有一天,有人要來帶走他的時候,他不必讓老婆小孩看到自己狼狽的樣子,而是拎了皮箱就可以走了。
在政治環境的脅迫之下,蕭士塔高維奇當然是低頭了。他數次道歉認錯,數次更改自己的音樂風格,為的就是避免再度被列為「人民的敵人」。
隔年,蕭士塔高維奇交出了他的《第五號交響曲》,而這也是他第一次改變風格後的交響曲。在這首作品中,蕭士塔高維奇一改過去作品中常有的曖昧、複雜、不和諧,而是寫下了許多悅耳動聽、昂揚輝煌的段落。但,蕭士塔高維奇明明才剛經歷了一生中前所未有的低潮時期!
所以,面對這些好聽的音樂,曾經指揮過《第五號交響曲》的指揮家 Michael Tilson Thomas 的感受是:「我覺得那就像是有人拿著鞭子抽打你,但你還是必須說:『我好快樂!我好快樂!』」
回顧了蕭士塔高維奇的人生故事之後,重新再聽《第七號交響曲》第一樂章,那個不斷重複的可怕段落,很可能會向我們透顯出不一樣的意義。
有人說,這段音樂是早在列寧格勒被圍以前就構想好了的,因此它所象徵的,不是納粹向列寧格勒進攻的砲火,而是蕭士塔高維奇藉著戰爭,終於可以寫出自己在史達林政權下,不斷感受到的壓抑與驚惶。
「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槍決。」據說蕭士塔高維奇在他晚年,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今天聆聽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似乎不可能不去回顧當時的政治環境,也不可能不去揣想在史達林的統治底下,蕭士塔高維奇透過他的音樂,到底在向我們訴說著什麼。
.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有關音樂家的故事,歡迎你點擊收聽「衣櫥裡的讀者」Podcast 第 24 集:寫作者可以從作曲家身上學到什麼?|《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疫情之下,不宜出門,不如來讀書吧! 每個星期,我會和你分享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古希臘人來說,運動員裸體上陣,是如此理所當然的事情,彷彿不需要解釋。在古代文獻中,我們也找不到誰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換個角度問 ── 後來的運動員,為什麼不再裸體了?
19 世紀初歐洲人對視覺的興趣,早已不再是「如何透過眼睛觀看現實之物」,而是「如何利用眼球的生理特性,製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幻象」。
茨威格的自殺,無關乎戰爭的勝敗。從精神上來說,他早已經是一個活在昨日世界的人。
從去年開始,因為封城的關係,許多人失去了正常的社交生活。如何面對孤單一人的自我?這個問題瞬間成為了全世界的課題,「孤獨」也成為網路書店的熱門詞彙。
臨終者的孤寂,不僅僅在於死亡的地點抽離開了家庭,也不僅在於死亡之事成為了一項嚴謹的專業。在現代化過程中,「死亡」本身成為了非日常的場景。
我們今天會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感到孤獨、會在喧鬧歡騰的派對裡感到孤獨,這些都不存在於 18 世紀。在 18 世紀,我們甚至找不到一個詞彙相當於現代意義的孤獨。
對古希臘人來說,運動員裸體上陣,是如此理所當然的事情,彷彿不需要解釋。在古代文獻中,我們也找不到誰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換個角度問 ── 後來的運動員,為什麼不再裸體了?
19 世紀初歐洲人對視覺的興趣,早已不再是「如何透過眼睛觀看現實之物」,而是「如何利用眼球的生理特性,製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幻象」。
茨威格的自殺,無關乎戰爭的勝敗。從精神上來說,他早已經是一個活在昨日世界的人。
從去年開始,因為封城的關係,許多人失去了正常的社交生活。如何面對孤單一人的自我?這個問題瞬間成為了全世界的課題,「孤獨」也成為網路書店的熱門詞彙。
臨終者的孤寂,不僅僅在於死亡的地點抽離開了家庭,也不僅在於死亡之事成為了一項嚴謹的專業。在現代化過程中,「死亡」本身成為了非日常的場景。
我們今天會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感到孤獨、會在喧鬧歡騰的派對裡感到孤獨,這些都不存在於 18 世紀。在 18 世紀,我們甚至找不到一個詞彙相當於現代意義的孤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屋外的動亂引得人心惶惶。孩子們討論起斯芬克斯的謎題。
Thumbnail
困難到翻天的《戰爭安魂曲》終於完成。在排練過程中,我一直有如墮五里霧中的感覺,但與呂紹嘉和國家交響樂團 (NSO) 的首次合作,仍是令人難忘的一次經驗......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看到這個題目,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以年份入標題的 TCHAIKOVSKY Overture Solennelle, “1812” 1812序曲 這曲的小號段落耳熟能詳,是很常被公開演奏的曲目,尤其在戶外公演時會搭配真正的砲聲一起演出,是柴可夫斯基1880年創作的管弦樂作品,創作緣由是為了紀念1812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Thumbnail
橫山幸雄曾連續 24 小時演奏蕭邦作品,持續挑戰自我極限。充滿愛心的音樂家,擁有溫柔的心,解放了古典音樂的框架,也遇見了盲人學生辻井伸行,在疫情解封後,將來臺再次演出,為大家帶來多首音樂作品。
Thumbnail
近期北韓舉辦電影觀影會,播放了1944年的蘇聯紀錄片《列寧格勒的偉大勝利》,藉以加強北韓和俄羅斯的友誼。這裡指出兩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孤立,以列寧格勒戰役為例,探討了兩國可能透過相互支援來渡過難關。最後,兩國在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的緊密合作,俄羅斯也可能再次訪問北韓,也強調了北韓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
Thumbnail
  朋友们,新年快乐。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期间,还有比斯大林格勒更激烈更惨的战争吗?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勒热夫战役。勒热夫战役是1942年激烈程度不亚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一场战争。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就是苏联当年发起的天王星行动(斯大林格勒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屋外的動亂引得人心惶惶。孩子們討論起斯芬克斯的謎題。
Thumbnail
困難到翻天的《戰爭安魂曲》終於完成。在排練過程中,我一直有如墮五里霧中的感覺,但與呂紹嘉和國家交響樂團 (NSO) 的首次合作,仍是令人難忘的一次經驗......
Thumbnail
親聆蕭邦演奏是不可能的夢幻,幸而,如歌似夢的夜曲的錄音也是唾手可得。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看到這個題目,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以年份入標題的 TCHAIKOVSKY Overture Solennelle, “1812” 1812序曲 這曲的小號段落耳熟能詳,是很常被公開演奏的曲目,尤其在戶外公演時會搭配真正的砲聲一起演出,是柴可夫斯基1880年創作的管弦樂作品,創作緣由是為了紀念1812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Thumbnail
橫山幸雄曾連續 24 小時演奏蕭邦作品,持續挑戰自我極限。充滿愛心的音樂家,擁有溫柔的心,解放了古典音樂的框架,也遇見了盲人學生辻井伸行,在疫情解封後,將來臺再次演出,為大家帶來多首音樂作品。
Thumbnail
近期北韓舉辦電影觀影會,播放了1944年的蘇聯紀錄片《列寧格勒的偉大勝利》,藉以加強北韓和俄羅斯的友誼。這裡指出兩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孤立,以列寧格勒戰役為例,探討了兩國可能透過相互支援來渡過難關。最後,兩國在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的緊密合作,俄羅斯也可能再次訪問北韓,也強調了北韓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
Thumbnail
  朋友们,新年快乐。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期间,还有比斯大林格勒更激烈更惨的战争吗?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勒热夫战役。勒热夫战役是1942年激烈程度不亚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一场战争。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就是苏联当年发起的天王星行动(斯大林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