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2|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出櫃是一門哲學,也是一門藝術。

關於現代社會的性取向,有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例如阿爾弗萊德·查爾斯·金賽Alfred Charles Kinsey所提出的金賽量表,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同性戀/雙性戀傾向,只是程度高低之分(在金賽量表中,0代表絕對異性戀、6代表絕對同性戀、另外還有無性戀的存在)。這還只是單純討論個人的性偏好,若是把文化族群、社會性別與生理性別、角色自我認同…等等因素都考量進來,還有,如果你戀愛的對象不是人呢?總而言之,你有難以說出口,很明確擔心自己可能不被接受的一段關係,需要說出口,希望獲得理解,使得往後你可以更自在地去分享你的生活跟心情,才有了出櫃這樣一個難關,必須要去跨越。
因為這個議題實在難解,誰說情感不能理性?我們就用管理學老生常談的技術6W2H來提供一個完善的出櫃步驟。
What首先定義一下何謂#出櫃
得先有一個櫃子,然後才有出櫃這個動作。而櫃子是本來就在的?還是你讓它出現的?顧名思義,你在櫃子裡,而這個櫃子把你框住了。它框住你的思想、限制你的行動範圍、言論自由,因為影響了生活,所以他是個不好的存在,出櫃不是單指走出櫃子,其實更重要的是擺脫這個櫃子。
#Question1:你的櫃子是由那些要素組成的?
Why追根究柢,要先了解,為什麼會有這個櫃子?又為什麼你會在裡面?為什麼你需要#出櫃?
通常難以出櫃的阻礙來自家庭背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社會規範…想要成功跨出這個櫃子,就得挑戰這些既定成俗的觀念,而這些觀念從你出生就跟著你,甚至它是你生活中的信念,挑戰這些信念等同挑戰你的生命,當然會是相當需要勇氣的決定,需要從長計議。
#Question2:出櫃的必要理由是甚麼?
Who請問你要向誰出櫃?正確的問法是,請問你需要向誰出櫃?
家人:若是與家人同住,更容易遇到被關心、詢問感情生活的情況,若是仍然難以啟齒,就會常常備受質疑,良好的關心互動,卻因無法坦白而形成壓力,跟家人的相處變得越來越疏遠。
朋友:朋友聚會都在聊戀情,我卻只能假裝單身…。我都能感受他們說的心跳、臉紅、亢奮,可是擔心他們不能懂我、用異樣眼光看我,只好憋住不說,朋友也越來越覺得我是怪人。
同事:尤其過了3字頭的年齡,同事話題就是相親對象、結婚戒指、曬小孩、保姆托嬰、溢奶擠奶、露營旅遊…公司聚餐我也想帶伴侶出席,還有一些重要場合,想要分享我的成功時刻,但伴侶卻只能在台下默默幫我拍照,主管問到感情問題,回答單身就會一直被介紹對象,回答伴侶沒空,就會被質疑伴侶帶不出場,兩面不是人。
配偶:不少案例顯示異性戀結婚多年後,其中一人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同性,其實兩人還相愛,只是像家人了,有時相愛時分手的理由更殘忍,不是你不好,而是另一個性別更吸引我。
自己:捫心自問,真的認同你自己的性取向/性偏好嗎?在這段關係中,你是否真的感到愉悅、無比自由,感到自己真實的存在感,那是你不需要獲得其他人認同也能存在的身分。
#Question3:請問你真正需要向誰出櫃?
How專家建議出櫃的好方法
出櫃是一門哲學,當你心中沒有這個櫃子,就沒有出櫃的必要。讓你自己走出這個櫃子,而不是等待別人張開手臂,你才能離開櫃子,重見天日。櫃子外,其實並沒有不包容你的地方,大多數,是你把自己鎖在櫃子裡了,習慣性在感覺不被理解的時刻,待在櫃子裡,當成一個安全、隱密的角落。真的要出櫃了,還是要做足準備,因為事情不會像連續劇一樣照劇本發展,更多是會出乎意料、必須即興演出,失敗的風險有可能無法承擔。
Where出櫃地點建議:
  1. 可以跟要出櫃的對象單獨相處的地方(別讓其他人有機會插嘴或旁聽)
  2. 不吵鬧的地方(別讓對方聽錯你的意思,或必須大聲嚷嚷的出櫃也不是好事)
  3. 沒有武器的地方(萬一,只是說萬一,雙方有了一些情緒,可千萬別在媽媽切菜時出櫃)
  4. 別安排高檔餐廳(如果尷尬跟不愉快影響了食慾,那一餐就可惜了~)
  5. 別安排正規的諮詢室(出櫃計畫不是一定要成功的,如果發現對方可能無法接受,可以推場在擬定下一份出櫃計畫,總要有備案,別搞的兩敗俱傷。因此正規的諮詢室,例如單調的房間,會讓你無法離題,難以退場,實在不建議。)
When出櫃時間建議:
  1. 單身,這時候出櫃,不需要特別交代或說明關係的狀態,也不用擔憂伴侶是否會被接受的問題,可以很單純的說明自己的想法。
  2. 有一段非常幸福想公開分享的關係,當然,將美味的食物與重要的人分享後,可以獲得的就不只是食物的美味記憶,還增添了許多歡笑與美好,一段能獲得眾人支持與讚賞的關係,也會讓彼此的幸福感更聚焦。
  3. 心中有焦慮已經影響生活作息,這是必須透過自我覺察的時刻,例如與家人的關係已經開始疏遠,感覺在家裡不是自在的事,因而常外出或想搬離,又或者影響了工作情境,同事與主管間產生嫌隙,感覺不被組織接納或融合,這都是一些危機徵兆。
Whom協助出櫃的第三方:
這可能是你的伴侶、一個能幫忙圓場的親友(已經事先知情)、也可能是電視(有朋友帶著父母看同志遊行的新聞順勢出櫃)、一本書/雜誌、聊聊知名的明星緋聞…這個第三方是一個媒介,幫你做開頭、討論、示範,還能在中途決定不出櫃時,很好轉移話題的工具。
# Question4:真的需要出櫃嗎?先擬個小小企劃吧。
How much可不是要你估計真正的金錢花費,而是請先有心理準備,出櫃後可能要付出的代價。
*挑戰家族文化是否會造成血緣關係破滅?
*父母是否會自責,反將過錯往身上攬?
*主管/同事過於保守,表面接受,日後出現小動作?
# Question5:出櫃後可能要付出的代價/生活改變,我能承擔多少?
出櫃是一門哲學,也是一門藝術。它其實不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而是必須去檢視自己是否真的有需要把它放大、增加問題的嚴重性。它可以透過我我省察就化解掉(先向自己出櫃),甚至連問題都不會形成,完美的出櫃也可以變成生活中更美好的一部份,增加你生活中的藝術價值,因為它會讓你的生活與眾不同、讓你自己與跟你相處的人都感到驕傲。最棒的是,讓我們消滅出櫃這個名詞吧!
| 加入官方line一對一諮詢,搜尋ID:@sh.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