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來做頭城的好厝邊
「早在知道『地方創生』、『關係人口』這些詞彙之前,我們就一直默默在做。」回想起返鄉種種,彭仁鴻分享,比起創立大家熟知的「金魚。厝邊」,其實早在他服替代役期間,就已經吸納了許多養份、認真面對每一個在地夥伴的需求,成為後來創業的扎實基礎。
如同「金魚。厝邊」這個名字一樣,仁鴻希望繼承邱金魚老鎮長的精神,好好地說出頭城故事,也和大家做好鄰居。「金魚。厝邊」一開始定位就是社區交流空間、借問站,第一年仁鴻用替代役下班與假日時間做企劃,揉合在地職人故事與頭城家商餐飲科的創意,規劃一系列五感體驗活動。經過仁鴻巧心穿針引線,人們能在頭城老街南門段的亭仔腳參與餐桌計畫,享用海鮮墨魚麵的同時搭配詩詞吟唱、現場揮毫, 讓許多人重新認識頭城的書藝文化。
一晃眼,「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今年已經 7 歲了!仁鴻認為藝術節就是每一年關於「在地生活發現」的小型成果展,每個人都能從不同角度、不同議題去切入,凝聚、發現有趣的人事物。除此之外,團隊也做了不少「沒有 KPI」的行動,去年他遇上希望移居到頭城、想落地生根的金曲阿根廷籍藝術家明馬丁夫妻,他也兩肋插刀為他們辦身分證、找搬家公司, 後續延伸出今年 3 月份國際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在頭城舉辦,「我從不侷限我的服務範圍,而是從生活圈的建構慢慢延伸出去」仁鴻如是說。
走過的路徑都是養份
仁鴻分享,在縣政府服兵役就像參與「地域振興協力隊」,帶給他最大的收穫,是密集的實務工作讓他能把產、官、學串在一起。「只要有人投訴觀光行銷相關的事情到縣長信箱,我就要回信,腦海中要很快拆解這是哪個處室的業務?和公部門要和誰對話?不過因為我不算是政務性質, 所以能跟大家打成一片,和基層的科員都很要好!」不同於平常人服役總是每天「數饅頭」,滿心期待退伍日到來;仁鴻被分發到大家評價為「最操」的工商旅遊處觀光行銷科,除了協助辦理活動之外,每天更要像海綿一般拼命的吸收知識和第一線情形,並轉譯為政策語言。
不過,仁鴻也不忘在百忙中「偷學幾招」, 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就有許多精神是受到過去宜蘭地區文化活動的啟發。例如已十分具有品牌知名度的「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最初構想來自於游錫堃擔任宜蘭縣長時曾參考過日本愛知萬國博覽會,但務實思考過落地執行可能性之後,他們擘劃出一系列取徑,包含先辦理「全國文藝季」,書寫、盤點軟實力與練兵,再針對弱項請社區夥伴們加以優化。接著找到天主教蘭陽青年會的秘克琳神父,用天主教網絡去邀請國際的青年來到宜蘭。最後, 用鄉下人辦喜事的心情,迎接各地貴賓的到來,因此童玩節是社區總體營造集合的成果。辦童玩節不只是一個活動,背後的價值是發揮母雞帶小雞、帶動發展的精神,因為人來了之後,有吃、住的需求, 開枝散葉出屬於各個鄉鎮的特色活動,可以讓大家多留在宜蘭久一點,創造出更大的文化、經濟價值。從環境整備打下基礎, 到發展軟體、串聯軟硬體。種種蘭陽經驗都讓仁鴻很有啟發,因此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同樣也請國際藝術家駐村、帶動關懷宜蘭的人一同動起來,並希望能「承古展新」,有脈絡地創新。
和地方共同呼吸成長
金魚。厝邊成立之初,就辦理藝術季積極媒合青年與在地藝術家共同合作,傳承、再造頭城的記憶與文化,其中有許多令人驚豔的作品。仁鴻分享,他去拜訪有「蘭陽第一筆」美稱的書法世家康家時,吃了幾次閉門羹;也曾聽過地方軼聞,傳言第三代康懷老師不為五斗米折腰,曾有企業家拿了二十萬的支票,要老師書寫「有錢真好」,老師直接把對方轟了出去。最初,康老師在藝術季中配對到要與一位影像紀錄專長的美國藝術家合作,兩位創作者在討論要怎麼創作時,康老師覺得寫書法下面一定要墊毯子,美籍導演則想從桌面下用透明玻璃拍出運筆的力道,康老師皺眉直呼不行啦、會暈開呀!「幸好對上不同國籍的藝術家,老師有一種國家的榮譽感,覺得要去克服這個挑戰」,仁鴻笑著分享細節。自從那場戰役之後,康老師就開始覺得這位年輕人打破他的刻板印象,也順利展開許多合作。
就這樣,康家成了藝術季的常駐夥伴。到了第三屆藝術季,康老師的兒子康潤之出現了、第五屆藝術季則以父子聯展的方式呈現。在一次偶然的情境下,康潤之和仁鴻分享到,這個藝術季不只改變了頭城, 也改善了他們家父與子的親子關係、促進交流;不但找到在地自信,也找回了家族的時代精神。今年康懷工作坊更參與經濟部「在地青年創育坊」的培訓課程,在計畫主持人仁鴻的陪伴下,他們開始思考書法怎麼做二創、青創,包含書道體驗、製作轉印貼紙……等,「某種程度我們是一起前進的,會一起思考每個階段可以有什麼突破點」。
具有永續思維的創生
「我回來頭城之後,很多人問說你為什麼不去參加社區發展協會?這樣的行動某種程度回應我們為什麼要走另一條路。」仁鴻話鋒一轉,提及多數的青年在地方發展的樣態,其生涯發展藍圖往往沒有被好好考慮;另一部份的蹲點真實面是面對派系鬥爭時成為夾心餅乾,或被迫選邊站。種種的考量,讓仁鴻決定要用合作的方式從事社區事務,同時可以做自己,又有一個溝通的平臺和橋梁。「不要喧賓奪主,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友善關係,避免資源排擠、關係不融洽」,仁鴻認為地方創生可以用事業單位提案,開出了從事在地事務的新突破點。
雖然出版《地方創生戰鬥論》的木下齊曾說:「補助金是包裹著糖衣的毒藥」,對此,仁鴻認為若青年很清楚知道每一支計畫要怎麼用,前期把它當成研究、建置內容的養份,會是很好的資源。只是,需要把補助金視為公部門對你的投資,要謹慎看待投入與產出是否合理。不過,仁鴻也鼓勵青年們量力而為,選擇適合自己的補助計畫來執行。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2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金魚。厝邊創辦人 彭仁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