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先熟悉的領域轉換跑道,是什麼理由促使你做出改變?」
苗栗長大的宜錦,在台北的景觀設計公司待了七年後,發現相比為「不確定的對象」設計,他更享受深入社區、實際接觸在地居民的過程。雖然不是社會工作背景出身,反而是這樣的「特殊性」讓他思考自己能為社區,甚至是居民帶來什麼價值?
相信世代四月的 ESG 青年學校課程,邀請到目前正在花蓮芥菜總會投入社會設計相關工作的宜錦,分享他從景觀設計專業背景轉而投入社會福利組織,運用社會設計思維為社區帶來新氣象的心路歷程。一起來看看吧!
🧑🏻🦰 找到渴望投入的領域,從自己的專業出發
宜錦任職的地方-「花蓮習藝所」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北埔村,五、六十年前這裡是專門培育原住民一技之長的學校。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如今這個空間以貫徹習藝所「為社區中的需要者創造工作機會」的服務宗旨,提供了更多不同的需求。有鑑於此,宜錦以「培力」精神核心為基礎,認為可以從自己最拿手的專業「空間設計」出發,尋找一個適當的媒介來發揮價值。
☕️ 創造社會價值,成立一個50+的社群咖啡館
有了運用「空間設計」概念的發想,下一步便是思考「以什麼方式」來進行才能真正帶來長遠的影響。在投入社區營造的過程,從居民訪問到社區資源盤點等等,都讓宜錦對於這塊土地人文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經過一系列的案例研究、訪談、討論的過程,團隊從《開一間鼓勵交流的社群咖啡館!》這本書中獲得許多靈感,思考著或許「創造一個讓有需要的居民可以學習新技能,甚至從過程獲得成就感的場域」是一個合適的進行方式。
宜錦和團隊夥伴一起將閒置的場域、空間重新打造,除了透過景觀設計的專業進行升級改造,更舉辦「用咖啡換故事」等的活動進行社區調查,以此更了解居民們的需求,進而從中調整動線規劃、佈置方式等等空間配置。「從規劃到執行,都將使用者放在第一位」,設身處地為這些長者們著想。
🗺️ 對未來藍圖的想像:建立社區居民間更緊密的連結
宜錦表示,因為在前台服務的這些「銀賓員」們都是已經超過 50 歲的長者,品項設定上無法太過繁雜,在服務和餐飲的品質上也需要因應長輩的狀況進行調整。像是在門口擺上鈴鐺,只要有人進出都可以留意到、將餐點製作的 SOP 詳細紀錄,並將字體特別放大貼在牆上等等,盡量將所有動作化繁為簡,降低長者銀賓員們服務上的負擔。
在這個邁向超高齡化的社會,「夢想50+coffee咖啡館」的成立不僅是為了提供長者獲得培力的機會,宜錦也表示,希望這家咖啡館未來能成為建立社區連結的重要場所,有源源不斷的客人光顧,且不僅局限於長者,更包括社區中各個大大小小年齡層的人們。
要從自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在投入社區時思考居民真正的需要,都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雖然想法看似簡單,但實際上要付諸行動卻相當困難,需要重新思考並投入更多心力去應對新的變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挑戰。
「做正確的事,而不是輕鬆的事。」
不管是轉職的勇氣,或者為地方發展所投入的心力,宜錦都用他的行動為我們展示了勇於去追求心中覺得「真正重要的事物」的重要性。
💡 歡迎加入相信世代 ESG 青年學校,與我們一起展開學習的旅程:https://binnextgen.org/esg_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