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大門的陳萬林萬

開始注意到住家大門的那塊小牌子,應該還未上幼稚園,不識字,只看得懂國語日報四格漫畫「小亨利」。家裡租屋在台南東門城邊的巷子底,巷子大約只容得下兩部摩托車的寬度,偶爾會有推車進來賣豆花或雞蛋冰,也有「蹦米香」的三輪車。因為垃圾車進不來,幾乎每戶人家都在院子挖坑燒垃圾。還沒什麼環保意識的年代。
我家院子沒有磚牆,而是竹籬笆,加上不是自己的房子,也就沒在大門上掛著小牌子。巷子裡有三戶連棟的兩層樓房,大門漆成紅白條紋,大約在門框往下幾公分的位置,釘一個長方形木板,木板是原色紋路,寫兩個字,幾乎都是楷書的黑色字體。
後來上了幼稚園,只管在學校吃點心玩耍,注音符號跟識字都是將來上小學才有的課程。我那時常跟鄰居玩伴走出巷子去柑仔店買泡泡糖,還會從巷子岔路走到彌陀寺,最遠去到鐵道附近的日光麵包店。巷子兩側住家大門上,幾乎都有那兩個字的小牌子,橫寫或直寫不拘。雖不識字,但「陳」「林」「李」「王」這幾個字,還不成問題。那一路走著,用路邊拾到的樹枝刮著兩旁住家的磚牆,跟玩伴大聲喊著「陳萬」「林萬」「李萬」「王萬」……比較調皮的人會去偷按電鈴,那些從陳萬林萬李萬王萬走出來的大人氣急敗壞開罵時,我們就穿著夾腳拖鞋在巷子裡狂奔。
後來家裡終於有能力在東門城外買地蓋房子,新房子有磚牆,大門也照例是紅底白線條,也有了自家姓氏的小牌子,不是木頭材質,而是金屬。那時已經小學三年級了,知道那兩個字不是「陳萬」,而是「陳寓」。
那是個日本時代遺留下來的火柴工廠舊址,新蓋的房子幾乎都是兩層樓獨棟住家。行走其中,照例又看著兩側住家大門的小牌子,一路暗記,「李萬」「蔡萬」「王萬」……理智上就算知道不是「萬」,但情感上還是對「萬」字很執著。
爾後在日本旅行,發現日本住家大門的小牌子,除了書寫姓氏,有些也標示家庭成員姓名,木頭或金屬材質之外,也有講究的石板。只是在台灣,除非是獨棟的老房子,否則新建住家已經看不到陳萬林萬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