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1/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不能「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用對方法讓自己成為職涯勝利組 -- 《人生的長尾效應》

知名人類文化學家瑪麗・貝特森提出,當人類越來越長壽,意味的並不是老年期延長,而是在老年期之前人生又多了一個「完整的階段」,她把50歲到85歲視為人類全新的機會與人生里程階段,將之稱為「活躍智慧 active wisdom」--身體狀態維持良好,又有豐富的歷練。這個新的階段的生活模式沒有前例可以依循,唯一能確定的是,人類如在這個階段希望能夠善加發揮,除了需要發展出新的心態與生活模式外,也必須仰賴在之前的階段的累積與準備。
《人生的長尾效應 25, 35, 45的生涯落點》一書要探討的是,既然人類一生之中,花在工作的時間比睡眠或是與心愛的人相處的時間還長,可以算是影響生活的幸福品質最深的活動。但是因為外在環境隨著科技的進展,變動越趨巨大與快速,新的職涯革命已經來臨:
  • 勞資互信關係瓦解:企業與工作者過往的長期關係受到科技與對人才的需求變化而影響
  • 退休年齡延後:因為少子化造成的人口老化現象
  • 漫長的退休後生活:人類壽命延長,活到百歲已經可以預期
  • 新興職業興起:新的產業,分享經濟,各種非既有的工作機會崛起
不同世代都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以及未來的發展與應該採取的策略。中年人在既有的成績已經到達其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維持生活在不大幅變動的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在失去原有生活的重心—工作的情況下,又該如何調整因應?作者指出,許多人看待職涯的方式類似「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考量的是短期的表現,但忽略了就長期而言不同階段應採取的策略與在意的事也各不相同。

職涯發展三大階段:

職涯出乎意料的長久,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每一段大約各15年:
  • 第一階段:厚植實力,踏出穩健的第一步,其間「學習」遠比「成功」來的重要
  • 第二階段:專注於自身的優勢與熱情,大展身手,創造事業高峰
  • 第三階段:面對新挑戰,發揮深遠的影響力與傳承,除了在企業內部傳承之外,顧問或諮詢、創業、教學與回饋都是可行的作法。

職涯發展的「動力」關乎於你寄託的信念

職涯的動力,並非受虛華的外在價值如職稱、升遷、高薪、辦公室大小、獎項等所驅動,而是真正能夠讓工作者持續維持高水準工作品質的內在力量,內在的動力可分成三種基本樣貌

一、共通能力
是一切專業能力的基礎,尤其是現在平均每個人的工作生涯可以更換12~15個工作崗位。不論你從事什麼工作,在哪家公司任職,都能持續累積並能有所助益,包括: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具說服力的溝通方式
  • 完成任務的經驗
  • 成為「人才吸鐵」
  • 能「給予與尋求」幫助
  • 好的情緒智商(EQ)

二、極具意義的經驗:
  • 人生裡的重要事件:旅行、外派、志工服務、長期興趣或嗜好、面臨過的挑戰
  • 是否有從零開始創建過什麼的經驗
  • 成功拓展業務顯著成長的經驗
  • 扭轉事業危機的經驗
作者特別提出,如果可以發展數位轉型、電子商務的相關經驗,不管是在品牌建立、行銷、推廣方面的「軟實力」,或是對技術、數據分析、供應鏈營運等「硬實力」,都能有所了解,是值得嘗試的領域。

三、穩固而長久的關係:
包括和你的主管、客戶與顧客、商業合作夥伴、身旁的人才,自己的團隊。可以分成不同的層次:
  • 聯絡人:社群平台上連結、產業團體、現職或之前工作的員工社群等
  • 專家社群:在各種專業領域可以諮詢的對象
  • 關鍵同僚:公司中對你的職涯有一定程度影響力的5~10位同事
  • 支持者:包括你的導師與擁護者,重要時刻可以給你支持的少數人

每年替自己做一次年度職涯效益評估

每年除了訂定新的目標外,也可以回過頭檢視過往一年,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 是否有持續學習成長?
  • 是否有對他人或公司,甚至整個社會帶來影響?
  • 有從工作中得到樂趣嗎?
  • 是否有得到合理的報酬?
《人生的長尾效應 25, 35, 45的生涯落點》書中提供了將以上四個不同面向的效益,透過自己設定加權比重的方式做評估的做法,讓你更全面地檢視自己在職涯上的收穫,進而發展下一步。

職涯必須做有智慧的時間投資

時間就是無法替代的資產,生涯的不同時期,對於時間的運用規劃也會不同,大略計算,每週應該有100小時左右清醒的時間,你是怎麼運用這些時間的呢?作者分享了他個人在30歲與50歲的時間運用比例:
作者30歲左右時的時間規劃(如下圖)
以工作為重心
以工作為重心
作者50歲左右時的時間規劃(如下圖)
工作的比重下降,因為人生階段角色不同了
不同階段的時間運用方式明顯的不同,因為要扮演的角色與追求的事物也不同了。
為了追求成就,想把時間放在工作多一點?下面這張圖精簡了某些項目,讓工作的比重增加,但是卻很可能導致工作倦怠,無法持續維持這樣的狀態,甚至會因而崩潰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才能恢復理想的工作狀態。
無法長期持續,容易導致工作倦怠的時間規劃

職涯的發展軌跡並非是單一的,可預測的

職涯發展的過程會面對各種選擇:該去念書進修嗎?要接受另一家公司的挖角?轉換跑道會不會太過冒險?一般人也許會比較的是實質上的差異像是對薪水、職稱、福利的影響,但是作者提醒必須評估自己的現況,對照目前在前文所提到職涯發展三大階段的進展,針對自己還需要發展或培養的經驗與能力,綜合地作出評估。《人生的長尾效應 25, 35, 45的生涯落點》書中提供了以下的表格(P.93)作為指引:
規劃自己的職涯目標與路徑
作者還建議,在做出決定前,可以和你的主管、人力資源部,以及你可以信賴的同事先討論一下(當然,我相信前提是你所處的企業有正向的人才運用觀念),因為有一些醞釀中的變革與新的職務機會也許並不在你原有的資訊裡。

逆境中如何不提早出局

雖然我們都希望職涯發展一路順利,但也難免可能會遇到被資遣、錯過加薪或升遷的機會、覺得自己在原地打轉、被迫提早退休...,要如何重新回到軌道上,繼續下一階段的挑戰,作者提出了4R策略:
  • Reframe 更新技能:接受一些必要的新技能的訓練,讓你的能力不止是停在過去。
  • Refresh 重新改造:把你過去的經驗讓它可以連結到未來的職涯,研究你的目標產業,瞭解你所具有的能力目前在產業上的運用方式甚至是用語,讓目標的雇主不至於誤解或低估了你。
  • Reconnect 重啟職涯關係:記得前文提到的「穩固而長久的關係」裡的不同連結對象嗎?你必須重啟新的連結。
  • Reboot 重新振作:提起自信,,和認識你且了解你的人聊聊,回顧自己的長處與過往的貢獻,鼓起勇氣。
對於個人職涯該如何發展,《人生的長尾效應 25, 35, 45的生涯落點》書中有蠻實際的案例與策略建議,對於身在不同階段的工作者也很直得參考。人生真的很長,對大部分人來說工作也的確是人生的重心。如何用明智的策略去發展自己的職涯,值得你投注時間去思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