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被創業之路(一)被創業

本文原刊於個人網站〈被創業之路(一)被創業

圖片來自 《King of the Hill》
圖片來自 《King of the Hill》

前言

2019 年,我和我的團隊夥伴們「被創業」,於是我們走上創業之路,因為是「被創業」,我們有著與眾不同的心路歷程與辛酸,這些點滴會在這系列分享。

2017 年我透過同學的介紹,入職絆腳石,早在我到職的初期,就已經聽說,我們這個部門,未來會是一間獨立的公司,這是大頭家的規劃。
當時沒有人認真看待,公司成立計畫完全只在嘴上談兵階段,連紙上談兵都不算,並且,依照大頭家家族的慣例,旗下有多間公司已是常態,我們也以為又是一間為了做帳需求成立的紙上公司罷了。
時間快轉到 2018 年,成立公司的話題從年初到年中不斷的被有意的提起,我們終於意識到,頭家應該是說真的了,並且令人意外的(或者換個角度也可說毫不意外的)頭家要求我們也入股,經過一番的討價還價,總算把各自的出資與股權談定,開始進行一連串的行政作業,一直到 2019 年中,公司正式成立。
在 2018 年中,藉由大頭家強力要求我們入股的態度下,我們也終於意識到兩件事—1. 公司的成立,代表著原公司人力成本的遞減,大頭家認為我們太貴,他不想養。2. 大頭家心態上認為,一個四百人的公司不需要養看似後勤的資訊團隊,外包即可。這兩點談到成本與產值的問題,在當時來看非常正確,不過大頭家忽略了一些潛在的風險,這部份以後再來驗證。
2018 年秋季,即使我們全部人都清楚明白認知到,成立公司並且自負盈虧已經是箭在弦上,但我們依舊為公司內的專案忙碌著,對於新公司的規劃,還是在紙上談兵,講了很多不著邊際的可能性,我稱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粉紅色泡泡」。
可能是我的雞歪個性使然,終於在某段時間不停對內開砲,那時我用了當時流行的佛系圖來對內比喻當時的現況:
來源:《King of the Hill》
搭配這張圖的標題寫著「佛系經營?」,下方丟出一堆圍繞著如何自力更生活下去的問題。這麼雞歪的內部簡報,最後還能活著走出會議室,感謝同事的寬容。
最後團隊內部對於公司的營收來源,聚焦於兩個方向,內部專案商品化與接案,同時也確定了內部專案商品化需要人力與時間,卻無法帶來營收,因此需要以外部接案的營收來維持收入,並同時由我—開發力最弱的人,來從事接案的接觸,也就是業務,至此,我的業務人生與衝突正式展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