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閱讀時間 ‧ 約 14 分鐘

給中學生的人生啟示:宗教故事裡的智慧文學。

『宗教是文學創作的思想源泉,文學是宗教傳播的通路橋樑。』
定義:
何謂「宗教」(Religion)?
宗教是人對神的絕對依賴感。(士萊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拉丁語「Religio」一詞用於表達人對神聖的信仰、義務和崇拜,以及神、人之間的結合與修好。(貶義詞為「Paganism」,意指:異教)
跟「信仰」(Faith)的不同?
信仰為一種強烈的信念,通常表現對缺乏足夠證據、無法說服每一個理性客觀者的事物之固執和信任,不單指宗教(考夫曼,Walter Arnold Kaufmann);在有證據的地方,沒有人會說到「信仰」二字。我們不會說「2加2等於4」是信仰,也不可能說「地球是圓的」是信仰,我們只在希望用情感代替證據時才談到信仰。(羅素,Bertrand Russell)
「宗教」的內容:
1. 宗教的思想觀念及感情體驗(教義)
2. 宗教的崇拜行為及禮儀規範(教儀)
3. 宗教的教職制度及社會組織(教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lam#/media/File:FirstSurahKoran_(fragment).jpg
從古至今,文學從來就沒有離開宗教的範疇,文學的誕生更和宗教信仰緊密結合著,甚至人類文學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毫無疑問就是展現在各個宗教文學(經文或著述)之上。而且宗教文學在描繪人物時,幾乎都會直觀(對準)作品人物的靈魂深處或是潛在秘密,包括了善心、罪行、惡德(念頭)等。然而宗教文學與一般通俗作品不同的是,在揭發人類隱藏於內心不明處的罪惡同時,一定會有一道奇異的光芒將此罪惡淨化(或昇華),而作家(讀者們)亦成為這道神聖光芒的見證人。
西元2020年的普查資料,泛基督教信仰(含天主教)有23.82億人(佔地球人口的31.11%)、伊斯蘭教有19.07億人(佔地球人口的24.9%)、印度教有11.61億人(佔地球人口的15.16%)、佛教有5.06億人、中國民間宗教(含道教)有3.94億人等,足以彰顯出宗教信仰對世界運作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dgement_of_Solomon#/media/File:Gaspar_de_Crayer_-_The_judgement_of_Solomon.jpg
1.〈所羅門的審判〉(The Judgement of Solomon)源於《聖經》,是西方社會家喻戶曉的諺語之一,指使用計謀來智慧地判斷出事實真相,哄騙當事人暴露自己最真實的情感。法官(或上位者)假裝要毀壞具爭議的主題,而不是允許任一當事方在損害另一方的情況下獲勝。
故事記載在《舊約聖經:列王記上》三章16-28節:
一日,有兩個女人來,站在王面前。
一個說:我主啊,我和這婦人同住一房;他在房中的時候,我生了一個男孩。
我生孩子後第三日,這婦人也生了孩子。我們是同住的,除了我們二人之外,房中再沒有別人。
夜間,這婦人睡著的時候,壓死了他的孩子。
他半夜起來,趁我睡著,從我旁邊把我的孩子抱去,放在他懷裡,將他的死孩子放在我懷裡。
天要亮的時候,我起來要給我的孩子吃奶,不料,孩子死了;及至天亮,我細細地察看,不是我所生的孩子。
那婦人說:不然,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
這婦人說: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
他們在王面前如此爭論。
王說:這婦人說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那婦人說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
就吩咐說:拿刀來!人就拿刀來。
王說:將活孩子劈成兩半,一半給那婦人,一半給這婦人。
活孩子的母親為自己的孩子心裡急痛,就說:求我主將活孩子給那婦人吧,萬不可殺他!那婦人說:這孩子也不歸我,也不歸你,把他劈了吧!
王說:將活孩子給這婦人,萬不可殺他;這婦人實在是他的母親。
以色列眾人聽見王這樣判斷,就都敬畏他;因為見他心裡有神的智慧,能以斷案。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dgement_of_Solomon#/media/File:William_Blake_-_The_Judgment_of_Solomon.jpg
a.讀完〈所羅門的審判〉,你的感想是甚麼?
b.在早期古希臘哲學賢者的認知中,智慧之人所強調的是對宇宙(世界)的知識,但位處中東的以色列,人們所重視的則是處人處事的智慧。你認為那一種比較重要呢?
2.〈天堂和地獄〉,佛教白隱慧鶴禪師(HakuinEkaku,1686-1769)的智慧與禪機。
白隱慧鶴禪師是日本江戶時期臨濟宗(與台灣中台禪寺、佛光山系出同門)的僧人,他不僅是著名的禪宗高僧,也是一位禪畫家。
某日,一名武士向白隱禪師問佛學之道。
武士問:
天堂和地獄有什麼區別?
白隱反問: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隱聽後不禁笑道:憑你粗魯之人也配向我問道?
武士勃然大怒,隨手抽出佩劍就朝白隱砍去:
可惡!竟敢輕視我,看我一刀宰了你!
眼看佩劍就要落在白隱頭上,白隱卻不慌不忙輕聲說道:此乃地獄
武士猛然一驚,若有所悟,連忙丟棄佩劍,雙手合十,低頭跪拜:多謝師傅指點,請原諒弟子剛才的無知與魯莽。
白隱依然維持微笑,緩緩說道:此乃天堂
a.讀完〈天堂和地獄〉,你的感想是甚麼?
b.真實的天堂和地獄差別在哪裡?
c.『這個世界,或許是另外一個星球的地獄!』,這句話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旗手阿道斯.赫胥黎的經典名言,你認同嗎?
https://www.isons.com/shop/fruit-trees/apple-trees/stayman-winesap-apple-tree/
3.〈一個蘋果帶來的幸運〉,悔過的青年贏得美人歸,來自於中東阿拉伯世界《古蘭經》(Quran)的古老智慧;《古蘭經》為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經典,伊斯蘭教信徒(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上帝)的啟示,今日更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經典及文學作品。
→《阿拉丁神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辛巴達的冒險故事》,這三則我們相當熟悉的中東民間故事(或傳說),其實均為西方(歐洲人)渲染並改編的。
伊(斯蘭)曆一世紀時,有位專注求學(道)的青年,某日飢餓發慌,家裡無充飢之食,便離家尋找食物,走到一個蘋果樹成蔭的果園旁,當時一棵蘋果樹枝恰好垂到路邊,他於是想摘個蘋果來充飢,反正四下無人,一個蘋果也減損不了這個果園。
他偷偷摘了一個蘋果來吃,飢餓感終於消除了。但返家之後良心卻開始自責起來:這種偷竊行為還能算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信徒)嗎?經過一夜的思考與反省,他決定親自去找果園的主人道歉。
青年對主人說:『大叔啊!昨天我飢餓難忍,在您不知情的情況下,我吃了一個屬於您果園裡的蘋果,今日我特地來向您道歉。』
主人生氣地說:
『哼!我對著真主發誓,絕不原諒你,末日來臨之時,在真主那裡我一定要和你論理!』
青年哭喪懇求主人的原諒,他說我準備為你做任何事,只要你肯原諒我。他苦苦哀求果園主人的諒解,但主人越想越生氣,獨自撂下他便離去了。
青年窮追不捨,直到主人家。年輕人持續守在門口,等候著主人外出進行晡禮(午間禮拜)。當果園主再次出來時,他發現這個青年還在等著他的原諒;青年對主人說:『大叔,在我剩下的餘年中,我願意在果園裡為您效勞,不要任何報酬,或者您說任何事都可以,但唯一的條件是您得真正原諒我。』
『孩子,我準備原諒你了,但條件是…』
青年的喜悅溢於言表,馬上接著說:『主人,您就說吧!什麼條件都行!』
『我的條件是,你要和我女兒結婚。』
此刻青年可說是目瞪口呆,難以置信。但果園主還沒有說完,他緊接著說:
『但是,孩子,你得知道我女兒是個...瞎子、聾子、啞巴,而且是半身不遂,一段時間不能走路了。我一直在替她尋覓個值得放心、也肯接受她殘缺的丈夫,包括我說的這些特徵;如果你同意,我就馬上原諒你!』
再一次,青年又被如此的「災難性噩耗」給震驚了,這是何等的重擔跟累贅啊?瞎子、聾子、啞巴,加上半身不遂,該怎麼處理日常事務?該怎麼照管家庭?甚至連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有問題了!
想了想,青年不由得承認道,在今世就忍耐地接受主人的女兒吧!我有錯在先,得要贖罪,擺脫一顆蘋果帶來的窘境與報應!
『主人,我接受您的女兒了,祈求真主照我的意念回賜我吧!』
『好,好,好孩子!你的婚宴日期就安排在下個星期四,我為你辦個筵席。』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ltan_Ahmed_Mosque#/media/File:Blue_Mosque_Courtyard_Dusk_Wikimedia_Commons.jpg
婚禮當天,青年步履沉重、憂心忡忡地來到主人家。當然,他不可能像一般新郎迎親那樣地興高采烈。他無力敲了門後,主人為青年打開了大門,笑著說:
『孩子,進去見你的妻子吧!願真主祝福你們!讓你們永結同心!』
主人領著青年到了女兒的閨房外,推開房門…怎麼是個比月亮還美的無瑕少女,如銀絲一般的頭髮垂到肩上。她站起來,纖細的步伐緩緩走到他跟前,向青年說:『願真主祝福吾愛!我的丈夫!』
青年一動也不動,彷若站在一個從天堂下凡的仙女面前,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知道發生何事?為什麼她的父親會那樣說?
他的妻子親吻他的手,說道:
『我是瞎子,沒有看過非法之物;我是啞巴,沒有說過非法之言;我是聾子,沒有聽過非法之語;我是半身不遂,是我的雙腳不會向非法之地邁前一步。
多年以來,父親不斷為我尋找一個善良、正直的夫君,當你為一顆蘋果向他誠心道歉,為一顆蘋果深深苦惱時,父親對我說:誰能為吃一個對他不合法的蘋果而自責、害怕時,他肯定也是一位害怕真主、持守真理的人。因此對我而言,你就是最好的夫婿人選。』
一年後,少女為青年生下了一位男孩,也就是伊斯蘭世界大伊瑪目(The Imam;領袖、表率)之一的艾布·哈尼法(Abu Hanifa),西元八世紀的法學泰斗。
a.讀完〈一個蘋果帶來的幸運〉之後,你的感想是甚麼?一個蘋果真的帶來了無比的幸運嗎?
b.你曾想像過中東文化所蘊含的智慧與教導嗎?還是只有聽過「阿拉丁」?
https://np.cpami.gov.tw/%E5%85%AC%E5%9C%92%E9%A2%A8%E6%83%85/%E8%97%9D%E5%BB%8A/image/164-.html
4.高雄左營的〈半屏山傳奇〉:半屏山一詞源自閩南(台)語「半爿」(punn-pîng),就是「半邊」的意思,後來雅化成同音義的「半屏」。
『變啊!快變成一顆顆好吃的湯圓喔!』八仙之一的漢鍾離(有一說是呂洞賓)拿著扇子對山不斷揮舞說。
忽然,從山上掉落下來的泥土全都變成湯圓,漢鍾離於是喬裝成白髮的老爺爺,推著攤子在街上大喊:『來喔!又大又好吃的湯圓,一粒一文錢、兩粒兩文錢、吃三粒不用錢!快來啊!』
『一次吃三粒就不用錢耶!那我一定要多吃幾次。』
『太好了!有免費的湯圓可以吃。』
來往的路人全都圍著攤子,等候著鍋子裡滾燙的湯圓,可一連過了好幾天,漢鍾離遇到的都是想吃免費湯圓的人。
正當他想放棄時,有位書生對他說:
『老爺爺,不好意思,請給我一粒湯圓,謝謝。』
吃完後,書生給了漢鍾離一文錢,接著卻又說:『請您再給我一粒好了,這個湯圓嘗起來真好吃。』吃完同樣再付一文錢。
漢鍾離疑惑地問他:『年輕人,你怎麼不和其他人一樣,吃三粒就可以免費啊?』
書生回答:『老爺爺您年紀這麼大,又大老遠來這裡做生意,總不能讓您虧本啊!』就這樣,書生連續吃了五粒湯圓,也連續付了五文錢。
漢鍾離聽完心想:『太好了,這個書生本性善良,正是我心目中想收的徒弟。』他便向書生和圍觀的民眾說明自己的真實身分,並告訴書生:『我想收你為徒,請和我一起走(成仙)吧!』書生二話不說,答應了漢鍾離的請求,成為他的徒弟。
當兩人準備要離開凡間,前往仙境修練時,徒弟詢問有關免費湯圓的由來,漢鍾離笑著告訴他:
『湯圓都是用前方那座山的泥土做成的,因為人們的貪心,使山只剩下一半。』
從此大家就稱呼這座被削過的山為「半屏山」。
a.你一定聽過〈半屏山與湯圓〉,但感想或心得是甚麼呢?
b.動腦想一下,民間傳說的寓意或價值究竟為何?
回家作業:請找出一(或多)則源自於各國宗教文學的故事,簡述內容,並分享心得(文長600-700字為宜)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lig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it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dgement_of_Solom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lam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7%99%BD%E9%9A%A0%E6%85%A7%E9%B6%B4
https://academic.logos.com/writing-a-biblical-theology-you-need-to-discuss-these-reference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生的万華鏡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