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導演艾普特找了14位不同階層的孩子,希望紀錄「階級」在孩子身上產生的影響。他認為"給我小孩7歲前的樣子,我就能知道他一輩子的模樣"。基於這個假設,他每七年都將這些孩子聚集起來做訪問,希望驗證「七歲看一生」這個假設是否正確,而2019年導演也將這幾位孩童召回,拍了系列的最後一部「63 UP」。這系列也紀錄了這些人由7歲到63歲的真實模樣,而這些人是否有驗證導演的假設「七歲看一生」呢?
就世間認可的成就來看,的確7歲大致可以看到他們的一輩子,14位孩童大多都延續了原生家庭的軌跡,只有一位農村兒童(尼可)達成了階層向上流動(大學教授)。
上層階級的孩子因為耳濡目染,想法談吐上的確優秀許多,而且家庭又能為他們提供好的學習環境,只要肯學習相信成績都不會太差。而中學到大學又是職涯發展的基礎,自然他們出社會後的成就也比較高。但"自然"不等於"必然",即使有較好的起跑點,他們同樣要和其它相同條件同儕競爭,還是要非常努力才能進入頂尖大學。他們的成功是自身條件加努力才換來的結果,並非躺平就能成為人生勝利組。
不過雖然從7歲看他們是人生贏家,但如果從最後一部「63 UP」的63歲回看所有人,人生的光景又會不同。
工人家庭出身的托尼,從小就不愛讀書,立志成為馬術師。雖然後來因發展不如意做了許多荒唐事,連導演都認為他會進監獄 。但他後來定下心來去做另一件有興趣的工作:計程車司機。這個工作讓他做得很開心,還養活了一家人。另外他對人生也充滿熱情,只要是有興趣的事他都會去嘗試,之後他做過臨時演員,後來還搬到西班牙買別墅享受人生 (還是開車維生)。雖然他成就不高,但即使生活困難他都樂觀以對。他有豐富的生活、有愛他的家人,他的人生可說毫無遺憾。
另一位工人家庭出身的西蒙,條件就更困難了,因為父母離異,所以寄住在育幼院。也因為家庭的問題,讓他從小就自我懷疑,不愛學習,工作也順其自然,做了很多年的肉廠工人,退休前是位堆高車司機。如果從一般的角來度看,他就是一個完全的普通人。但在他第二段婚姻後,他與妻子開始做寄養父母,照顧了許多沒有家庭的孩子。因為懂沒有父母的痛,所以給了他們更多的愛,多年來這些孩子心裡都對西蒙父婦由衷的感謝。雖然西蒙工作普通,依然自我懷疑,但多年善心讓他外表年輕,眼神也充滿篤定,而且還有6個孩子,加上孫子可以說是兒孫滿堂。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是蘇珊,普通家庭出身,文法學校畢業後停止升學。她本人非常樂觀且充滿活力,一開始在旅遊公司工作,後來做兼職,因為後悔求學時沒好好努力,後來努力向上,也成為倫敦大學的主管,平時也在業餘的劇團表演。
縱觀所有這些一開始看起來似乎沒這麼順利的孩童,有些還有許多問題,除了上述三位,其他的幾位也都有個算是不錯的人生(只有一位例外),甚至如果和四位富家子弟相比,從最一次的訪談來看,他們的幸福感還更高。
所以從這些平凡,甚至有點困難的人來看,決定人生是否能向正向結果發展,不是家裡有不有錢、學歷好不好、工作是否體面來決定。從他們的歷練,可以歸結出幾個影響人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1.想信自己
前面提到的托尼,出身最差,身材也最矮的,但當他面對其他高富帥的孩子,表現依然從容自信。即使後來生活遭受幾次打擊,他都能不被擊倒,而且願意多方面的嘗試,最後也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同樣的是蘇珊,即使只有學歷只有中學畢業,畢業後也只能做兼職,但她樂觀自信,不斷努力,最後還當到倫敦大學專案主管,中學畢業的她能向眾多大學生發表演說。
另一位女性傑姬,即使因為關節炎無法工作,但她保持樂觀,想信只要勇敢面對,生活一定會更好。所以即使她後來要靠子女接濟才能生活,但她還是過的非常開心。
所以從他們的例子來看,自信、樂觀、堅強、正能量,的確能讓人們在劣勢時面對挑戰,突破困難,將人生引領到更好的方向。而這種生命歴練出的勇氣,一帆風順的人反而是體會不到。
2.伴侶很重要
這幾位工人出生的男孩,年輕時是對未來感到迷惘的,他們有千百個理由變壞。而最後人生沒有失速,很重要的是他們都有感情很好的另一半。因為另一半讓他們穩定,給他們支撐和力量,才有最後的兒孫滿堂。另一位富家女蘇西,同樣也因為較有主見,加上父母離婚差點走偏,後來因為有個非常優秀且愛她的丈夫,之後生活也是很幸福。難怪巴菲特會說人生最重要的決定是找到合適的另一半。
3.健康是拼搏的本錢
有句話說「所謂的天才,其實就是生命力量豐盛的展現」,上面提到三位出身平平最後反轉的人,背後其實都有良好的生命素質作支撐。去看三人的訪談,都能感受他們的活力和底氣,而身體和精神兩者息息相關,這也是他們能展現出樂觀自信生命力量的原因。另一位60歲去世的琳恩,就是因為長期受腦靜脈問題困擾,在她多年的訪談中都顯得鬱鬱寡歡,想信身體的問題多少影響她心裡的狀態。所以能不被生活中的困難擊倒,有一個提供源源不絕活力的健康身體其實也很重要。
4. 適時與現實妥協
人的能力有限,只有少數人可以達到理想中的生活。但生活不是只有理想,還有其它更重要的事值得珍惜,穩紮穩打把自己過好,先安身立命,未來還是有其它的可能。工人階級出身的西蒙、保羅一輩子都只是工人,但他們組成了美滿的家庭,終其一生都算圓滿。另一位工人家庭的托尼,20歲前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到馬術,但當他被判定在馬術上無法有成就後,沒有低潮太久,後來轉向其它有興趣的工作(計程車),還做得不錯,曾經馬術的夢,則化成他後來養馬的興趣,最後人生還是過很精采。中學畢業的蘇珊,因為學歷不高,開始只能兼職,但經過持續努力的學習,最後也做到大學生管。即使階級讓他們的起步很平凡,但這也和他們人生最後能否幸福完全無關。
5、教育是翻轉人生的關鍵
這14位孩童中,單從事業的成就來看,不論階級高低,最後幾乎與學業的成就一致。農村出身的尼可,最後能階級跨越(大學教授),就是因為優異的學業成績,讓他出社會後有個好的開始。而其他學業表現中下的人,出社會後的工作到最後幾乎可說是平平。所以一個普通人,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向上爬升,最好、最有可能時機是在學生時期。出社會後除了中樂透或是碰到貴人,靠一己之力是很難扭轉未來。
1964年導演艾普特一個偶然的想法,竟完成了橫跨56年的人生紀錄,14位由幼至老的經歷,讓我們對人生這個課題有更好的認識。教育是一生最重要的投資,家庭決定人生是否幸福;只要充滿愛與自信,加上努力不懈,這樣子的人生最後都不會太差。成就不是評定人生的唯一標準,只要有愛幸福就離自己不遠。
這個研究是以二次大戰後社會的孩童作為樣本,那時社會開始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制度也較健全,所以那時即使出身貧寒,只要努力工作幾乎都會有好的生活。但錢還是一切生活的基礎,現在貧富分布有兩極化的驅勢,相比過去需花更多努力才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很難說這些相同的人放到這個世代,結果是否還會依樣的正面。不過至少透過這些真實的紀錄,可以鼓舞後人不對生活灰心,能保有那珍貴的樂觀和希望。
以下分享片中拍攝主角的人生紀錄
富人組-查爾斯
富人組-約翰
富人組-安德魯
富人組-蘇西(女)
平民組-布魯斯
平民組-尼爾
平民組-彼得
平民組-傑姬(女)
平民組-蘇珊(女)
平民組-琳恩(女)
工農組-托尼
工農組-保羅
工農組-西蒙
工農組-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