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投資金律:投資前要搞懂的事

    一般而言事情總是會有因與果的關係,舉個例子:
    1. 果農想在春節期間有草莓給遊客摘,那他必須在前年10月之前種下果苗。
    2. 上班族想要每個月按時領到薪資,那他必須每天準時上下班,並且完成老闆交付的任務。
    那想要投資理財的人,必須要先完成那些事,才能走在正確的投資大道上呢?努力工作當然是第一步,好的工作自然會有好的收入,年收入40萬跟100萬的起跑點肯定不一樣。
    那第二步呢?找個好理專?拜個好老師?搞懂股市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自行選股?或是搞懂共同基金的4433法則?以上這些事情,其實都不太重要也不需要去學,在投資之前我們要先搞懂的是『投資的本資』。
    在William Bernstein所著『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在第一章中描述何謂投資的本資:

    『節制眼前的消費,以換取未來的收入』

    關於投資的因與果,這句話描述的再明確不過了。自古以來最受肯定的一種創造財富的方式,就是花費必須比收入少,並且用兩者的差額做聰明的投資。
    說的簡單做起來卻一點都不容易,我以102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家庭消費支出的分類統計表來看:
    我們在基礎日常生活開銷上的 ABCD類是逐年降低,連G休閒文化與教育類別也都下降,但是我們在E醫療、F交通與通訊、H餐廳旅館類連年上升,尤其是E醫療保健的漲幅更是所有類別之最。
    關於E醫療保健增加快速,應該跟近年流行購買保險有關,這點可以輕易的找到數據支持:

    台灣人平均保費支出11萬

    作者:陳竫詒2013/09/17 國人愛買保險的程度,全球第一。
    去年,台灣平均每人保費支出為11萬元,相較於十年前,翻倍成長。在台灣,每個人都同時有好幾張保單,根據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公佈的統計資料,有效契約件數相對於人口數的投保率,已經達到223%。
    台灣的保險滲透度(保費與GDP相比)是全世界最高,保費規模相當於GDP的18.2%,全球第一。
    每人平均保費,則是瑞士最高,一年花上約22.5萬台幣買保險。(陳竫詒)
    而運輸交通與通訊,則與近年大家都已習慣汽車代步,從每戶一輛車到每戶兩輛車都是很常見的現像,而通訊費則與人人隨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有關。
    根據台灣綜合研究院一份日常生活費用調查報告統計,汽油、電話費、與運輸費用分別佔支出排名的前五名內,在幾十年前是沒有這樣的支出比例的,最後餐飲與旅館類就更不用提了,每週末固定外食聚餐已是常態,方便的汽車更是帶動國內旅遊與民宿的蓬勃發展。
    看到這樣的消費力的展現,仔細想想,如果我們不能在儲蓄和消費之間求得平衡,所有跟投資有關的大事,對我們都不會有太大實質意義,更遑論好處。
    投資的第一件事,是在於節制當前的消費,我們確實是有賺錢的,不再需要為了日常三餐與教育費用支出而煩惱,可支配所得緩慢上昇,但是平均儲蓄金額從83年之後就持平了,90年之後還出現下降的情況!
    收入減去基本開銷後的餘額,我們是怎樣的利用它?我們真的無力於儲蓄嗎?我們消費是真的都必要嗎?有注意過這樣的新聞嗎?你確實知道買保險的意義嗎?

    業務員不會賣給你的好保單

    根據保險發展中心數字顯示,2013年國人的壽險投保率在230% 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擁有2.3張的壽險保單,但強調死亡保障的壽險額度,卻少的可憐,平均每張僅有53萬元左右。
    若以每人擁有2.3張壽險保單, 再乘上53萬元的保額,每人壽險保障約是121.9萬元,而壽險投保族群主要集中在20歲至50歲左右,約佔總人口的一半,合理推估每人的壽險保額是 243.8萬元。
    你的日常開銷中是否都是合理必要的支出,還是只是因為商人的行銷,讓你迷失在滑阿滑的手機網路費用無底坑中?更別提滿街跑的汽車了。
    太多人無法分辨什麼是他們需要的,什麼是想要的,以至於我們無法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在你打算開始投資之前,或許應該先搞懂一件事,你的錢就是你的錢,當別人希望你從口袋中掏錢出來給他們時,你應該好好想想:
    『我真的需要嗎?』 『我真的消費對了嗎?』
    仔細的檢討一下自己的收入與支出,請記住,搞懂投資前,請先搞懂如何節制你的消費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