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己的時區,過自己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時候偶爾出去旅遊在旅館的大廳裡,都會一直盯著接待櫃檯後方的世界城市時鐘看,墨爾本快台北三小時、東京快台北一小時、倫敦慢台北七小時、紐約慢台北十二小時,這種同在一個地球上的不同時間感,總讓人有種時間跟空間錯置的奇異感覺。
高中一年級的暑假,自己第一次且一個人隻身到美國,記得在達拉斯機場要轉機到聖荷西時,我因為忘了中部時間跟太平洋時間的時差,在偌大的達拉斯機場的不同航廈之間慢慢移動,一直要到登機櫃台我才知道自己已經錯過飛機。幸好,在地勤人員協助下順利劃位到下一班飛機,即便稍有延遲仍順利抵達目的地。
其實,職涯跟人生,也好比世界時間一樣,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時區裡。有人早慧,在求學期間不斷跳級,或許高中的年紀就完成了其他人要到30歲才拿得到的學位;有人慢飛,在求學期間或許在制式教育的標準下成績不突出,但出了社會後靠著自己的適應力和應變能力,在不以分數論成敗的社會立下自己的戰功。有人早熟,在孩子的年紀,可能就開始面對成人世界的離別聚散或是金錢感情糾葛;有人慢熟,像個永恆少年一直受著家庭的庇蔭,過著只管追求自己夢想的人生。
然而,這些不同的人生進程,就好比世界上不同的時區,有人快、有人慢,但終究我們都是過著一天24小時的人生;而不同的人生路徑,也好像飛機不同的航道,如果知道目的地在哪裡,中間經過幾次轉機或是停留,甚至趕不上飛機,也只是旅途中的插曲,至少心裡仍懷抱著能抵達目的地的希望。
英國作家與哲學家Alain de Botton在其所著《我愛身份地位》一書中,點出了生在前所未有富足年代的我們,對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以及「身份地位」的焦慮。想著那些需要在他人面前展現自我的場合,無論是逢年過節的親友聚會、同學會、婚禮等場合,我們希望自己看起來得體、體面甚至讓他人覺得我們過得很好,無論這些看到我們的人是一年只見一次的親戚,或是十年不見的同學,而往往我們比較的對象,也不會是比我們高上好幾階級的人,就像是我們可能比較會嫉妒自己的鄰居或同事買了新車或升官,而不會去嫉妒英國女王。
這樣因為渴望獲得外在肯定的自我追求,可以是驅策我們向前的的驅力,也有可能成為日日啃食內心的焦慮。然而,就像是多變的氣象或是我們在旅行途中可能會遭遇到的各種意外,飛機、火車誤點、氣象不佳飛機被迫迫降、下錯站、上錯車、錢包被偷被搶、旅館訂房被取消,每個人的「成功」都需要排除或克服許多變因,才是「成功」看起來的樣子;而每一個人的「成功」又該長得一樣嗎?
如果人生是趟旅程,而我們彼此又都活在屬於的時區裡,目的地不同,抵達目的地的路徑跟方式以及所需時間也可能大不相同。就像是我們不會跟生活在墨爾本、東京的人比較誰的時間走得比較快;如果目的地不同,我們身處自己的航道上,跟他人比較在旅途中所經歷的一切,彷彿也只是刻舟求劍般的不切實際。
如果我們都能真正觀照自己所處的時區與當下,確認自己的目的地,或是即便在目的地有不同時,即時切換導航路徑,是不是能夠更自在地去觀察自己所經歷過的一切,以及中途看過或因意外而發現的風景?而不是去走其他人已踩點,把人生成就當作清單代辦一一勾選的人生。
Photo by Luis Cortes on Unsplash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104 履歷診療室服務的經驗中,無論是職場新鮮人或是有工作經驗的轉職者,他們很常提出的問題是:「我投履歷都沒回應,是不是要有xxx證照、學歷才有機會?」這種「資格」類的問題,往往也是受限於我們的求學時的生命經驗,那種「別人有什麼我也要有」,如果有我要不到的東西,肯定是因為「我的沒有」所造成的心態。
自從五月中的三級警戒以來,在家工作時間正式邁入三個月,從一開始的上下班界線無法明確劃分、容易超時工作,一直到現在,無論是身體和心靈好像也養成了一套新的習慣。 當那些以前的「不得不」都空出了自己的位子,我們再也沒有藉口去推託,那些以前說沒時間,或是因為人情而沒有留給自己的時間。
一個人的飲食習慣與偏好,受原生家庭影響甚深,就像是個影子一樣在之後的人生亦步亦趨。我自然也不例外。除了不喜吃芹菜、薑、蔥、蒜等辛香料外,也不愛吃煮到軟爛或黏稠的食物,像是秋葵、山藥、茄子等食物,總覺得那樣的粘膩感覺,好像有點太不乾不脆。長大後,才知道挑食是父母親給的寵溺的自由。
前兩天因為台灣新冠肺炎本土案例數目攀升,一個週末彷彿隔出了兩個世界,一個是一年多以來相較於世界其他各國,彷彿是平行時空的正常生活樣態,另一個是超市貨架跟街道同樣空蕩,焦慮和不安滿溢的世界。
身為家中接受正式教育時間最短,工作年資最長的她,從「做小姐」時,就開始工作了。因為家中食指浩繁,她的父親要她放棄本來可以考上的師專,改唸高職商科,這樣畢業後比較好找工作,有時她提起這件事,好像在講某此旅行錯過的某班車一樣,她也無從想像,沒上那班車的她,如果搭上了,會前往怎樣的目的地呢?
又一年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葉永鋕都在提醒著大家,回頭望向過去,無論是21年前的屏東大樹,或是21年後經過新冠肺炎肆虐一年後疫情仍未停歇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否有變得更為平等,是否更為包容了呢?
在104 履歷診療室服務的經驗中,無論是職場新鮮人或是有工作經驗的轉職者,他們很常提出的問題是:「我投履歷都沒回應,是不是要有xxx證照、學歷才有機會?」這種「資格」類的問題,往往也是受限於我們的求學時的生命經驗,那種「別人有什麼我也要有」,如果有我要不到的東西,肯定是因為「我的沒有」所造成的心態。
自從五月中的三級警戒以來,在家工作時間正式邁入三個月,從一開始的上下班界線無法明確劃分、容易超時工作,一直到現在,無論是身體和心靈好像也養成了一套新的習慣。 當那些以前的「不得不」都空出了自己的位子,我們再也沒有藉口去推託,那些以前說沒時間,或是因為人情而沒有留給自己的時間。
一個人的飲食習慣與偏好,受原生家庭影響甚深,就像是個影子一樣在之後的人生亦步亦趨。我自然也不例外。除了不喜吃芹菜、薑、蔥、蒜等辛香料外,也不愛吃煮到軟爛或黏稠的食物,像是秋葵、山藥、茄子等食物,總覺得那樣的粘膩感覺,好像有點太不乾不脆。長大後,才知道挑食是父母親給的寵溺的自由。
前兩天因為台灣新冠肺炎本土案例數目攀升,一個週末彷彿隔出了兩個世界,一個是一年多以來相較於世界其他各國,彷彿是平行時空的正常生活樣態,另一個是超市貨架跟街道同樣空蕩,焦慮和不安滿溢的世界。
身為家中接受正式教育時間最短,工作年資最長的她,從「做小姐」時,就開始工作了。因為家中食指浩繁,她的父親要她放棄本來可以考上的師專,改唸高職商科,這樣畢業後比較好找工作,有時她提起這件事,好像在講某此旅行錯過的某班車一樣,她也無從想像,沒上那班車的她,如果搭上了,會前往怎樣的目的地呢?
又一年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葉永鋕都在提醒著大家,回頭望向過去,無論是21年前的屏東大樹,或是21年後經過新冠肺炎肆虐一年後疫情仍未停歇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否有變得更為平等,是否更為包容了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Thumbnail
7/26 11:40起飛—7/26 7:40pm落地 這是孩子們第一次來到美國,對於飛了這麼久居然回到過去的時間,以及八點了天還這麼亮,覺得非常新奇,討論起太陽照射、公轉、自轉以及換日線。這是為什麼我很喜歡旅行,我是一個記過又忘的人,但如果是與生活中體驗連動的記憶往往深刻許多,透過旅行,是一個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時間線中的迷惑和尋找迷幻的感受。文章提到了對於深度和廣度的對比,以及對於世界與自己之間的關係。透過解剖事物,作者試圖找出自己存在的地方,並追求動態的平衡。在時間的尖端,作者認為自己的真實自我存在,沒有人類社會中的低維元素,沒有追求與惋惜,也沒有過去和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臺灣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很忙耶!哪有那些美國時間?」等到來到美國之後,我才發現我忙到真的沒有那些「美國時間」。美國生活注重獨處、與大自然對話,讓自己感到更自在與自由。本文討論了在美國的生活方式與臺灣的不同之處。
  當我們從一種生活方式旅居到另一種生活方式之中時,「時差」出現,扭曲了我們尋常的時空知覺。怎麼一下子就這麼晚了、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一天就過去、怎麼睡不著、怎麼好像無法清醒。當我們進入一個群體,我們重新感受小時候從老師那裡聽到的荒謬言論「你浪費五分鐘,全班就浪費了一個多小時」。
Thumbnail
可曾想過自己人生中最精采的時光是發生在什麼時候? 想要將自己的不理想生活變成理想生活,首先第一步是意識到「這不適合我」這樣的想法背後,隱藏著什麼? 「人無法控制自己所處的環境都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樣子」 「但人可以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否是他想要的樣子」 「就需要運氣吧」 「還有一點勇氣」...
Thumbnail
<我們的目標不一樣,所以步調不一致。--走自己的步伐,快慢都很好,到達目的地了,再來看時間為你留下了誰。> 前幾天下樓幫家人開門,轉開門鎖我就咻咻咻的往樓上跑。 「啊你不等我喔?」 「等你幹麼?你要去二樓吃飯,我要去三樓工作!」 人生哲學來自生活大小事。
不論未來充滿未知,我依然是自己人生道路的主宰者,我能努力把現在的每一天過好,認真學習每一天的功課,讓自己在每一天的經歷中逐步成長。在看向遠方的時候繼續腳踏實地的前進,是對自己的一份期許。
Thumbnail
每個人所在的時區及配速不同,人生終點站卻是相同,以終局視角看待自己的人生,你希望遇到怎樣的人,就去成為那樣的人?思考終點站的記憶是名聲、財富還是助人恩澤;同時探討外在成就與內在成就的關係,提出實踐內在成就的方法,以及征服與臣服的不同觀點。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Thumbnail
7/26 11:40起飛—7/26 7:40pm落地 這是孩子們第一次來到美國,對於飛了這麼久居然回到過去的時間,以及八點了天還這麼亮,覺得非常新奇,討論起太陽照射、公轉、自轉以及換日線。這是為什麼我很喜歡旅行,我是一個記過又忘的人,但如果是與生活中體驗連動的記憶往往深刻許多,透過旅行,是一個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時間線中的迷惑和尋找迷幻的感受。文章提到了對於深度和廣度的對比,以及對於世界與自己之間的關係。透過解剖事物,作者試圖找出自己存在的地方,並追求動態的平衡。在時間的尖端,作者認為自己的真實自我存在,沒有人類社會中的低維元素,沒有追求與惋惜,也沒有過去和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臺灣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很忙耶!哪有那些美國時間?」等到來到美國之後,我才發現我忙到真的沒有那些「美國時間」。美國生活注重獨處、與大自然對話,讓自己感到更自在與自由。本文討論了在美國的生活方式與臺灣的不同之處。
  當我們從一種生活方式旅居到另一種生活方式之中時,「時差」出現,扭曲了我們尋常的時空知覺。怎麼一下子就這麼晚了、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一天就過去、怎麼睡不著、怎麼好像無法清醒。當我們進入一個群體,我們重新感受小時候從老師那裡聽到的荒謬言論「你浪費五分鐘,全班就浪費了一個多小時」。
Thumbnail
可曾想過自己人生中最精采的時光是發生在什麼時候? 想要將自己的不理想生活變成理想生活,首先第一步是意識到「這不適合我」這樣的想法背後,隱藏著什麼? 「人無法控制自己所處的環境都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樣子」 「但人可以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否是他想要的樣子」 「就需要運氣吧」 「還有一點勇氣」...
Thumbnail
<我們的目標不一樣,所以步調不一致。--走自己的步伐,快慢都很好,到達目的地了,再來看時間為你留下了誰。> 前幾天下樓幫家人開門,轉開門鎖我就咻咻咻的往樓上跑。 「啊你不等我喔?」 「等你幹麼?你要去二樓吃飯,我要去三樓工作!」 人生哲學來自生活大小事。
不論未來充滿未知,我依然是自己人生道路的主宰者,我能努力把現在的每一天過好,認真學習每一天的功課,讓自己在每一天的經歷中逐步成長。在看向遠方的時候繼續腳踏實地的前進,是對自己的一份期許。
Thumbnail
每個人所在的時區及配速不同,人生終點站卻是相同,以終局視角看待自己的人生,你希望遇到怎樣的人,就去成為那樣的人?思考終點站的記憶是名聲、財富還是助人恩澤;同時探討外在成就與內在成就的關係,提出實踐內在成就的方法,以及征服與臣服的不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