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創業之路(二)商業模式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圖片來自 Timusic Photographs

前言

2019 年,我和我的團隊夥伴們「被創業」,於是我們走上創業之路,因為是「被創業」,我們有著與眾不同的心路歷程與辛酸,這些點滴會在這系列分享。

現在是 2021 年,剛好是個很適合回顧過去兩年來我們的成長、挫折與衝突的時刻。
在確立了以接案來維持收入的路線之後,我就開始我的業務生涯,此時的我們是資訊接案產業的新進者,手上沒有任何的客戶,只能透過接案平台來找新的客戶,原始的構想很單純(現在看來很天真),只要有機會的都接,手機 app,接、形象網站,接、系統整合,接、客製系統,接,這樣經歷了幾個月之後,我逐漸認為我們的組織或文化並不適合接案的商業模式,這樣的想法萌芽之後讓我與同事們在下半年產生了巨大的路線衝突,這點後面會再提到。
在談我為什麼認為我們不適合接案前,先談談接案這塊業務。
除了自己從接案平台陌生開發,我們當然也想著讓客戶主動發現我們,於是在最紅海的形象網站、購物網站這塊,我們另外成立了一個專屬於它的品牌網站,並且為它投放網路與紙本廣告,還請了一位全職的寫手做內容行銷,但最終這塊業務是失敗的,最終只獲得三家客戶,而且其中一家還是同事介紹的,關於它的失敗,在公司內當然很容易歸咎於戰犯就是我,因為我是業務,但過往的 ISO 教育給我的體悟是應該要從系統面來看失效模式,因此如果把這塊業務視為一個系統,並且把問題的層次拉高到「為什麼業務人員無法全力拓展業務」這個系統性的問題上,就會獲得一個完全不同方向的結論…。
除了自行開發,也有從大股東與朋友方面介紹來的客戶,這些來自各路的案子,規模小至一萬,大至兩百多萬,不論錢的多寡,這部份的業務在我看來也是失敗的,當然每個個案都有自己的故事,顧慮到隱私,不會在此透露個案細節,但同樣的,我們把思考的維度拉高到系統面,把接案的商業模式視為一個系統,可以把問題歸納成下面幾點。

High Cost

成本高這個問題由兩個因素構成,一是薪資,二是交期。在 high cost 的情況下就會有一種畸形的賠本交易發生,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這句話不完全對,因為又有種商業模式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但很遺憾的,敝公司的賠錢做是真的賠錢做…,曾經有個賠錢做的個案是想把該個案的系統在以後變成我們可以對外經營的業務之一,所以認為沒賺甚至小虧一點也可以,當做客戶幫我們負擔研發費用,但這條路看起來也走不下去,這與後面的其它問題有關…。
軟體業薪資高不是新聞,但考慮到我們公司的量體、規模、資本、知名度,我認為在其中一項沒有改善前都避免不了高成本的問題。
說到量體大、規模大、資本大、知名度大,國內有精誠、國外有MicroFocus,當然它們現在都已不是單純的接案公司,但客製系統還是它們主要的服務項目,它們的客戶也都是 top 100 級的企業或政府機構。另一種量體較小的典型像是新芽,它們都是可以做到即便人力薪資高,公司也還是能賺錢的境界,看起來很美好,也是我最常在公司內聽見的夢幻粉紅色泡泡,但回歸務實,試想它們只有五個人老闆兼工友的時期呢?過的又是怎樣的生活?領的又是怎樣的薪水?辦公室也像形象圖那樣朝氣蓬勃嗎?

來源:新芽

來源:新芽
沒有,新芽的 Alex 和夥伴窩在小辦公室做著僅能剛好讓自己不會餓肚子的案子,但至少這很務實,但敝公司從出生的第一天就必須背負著 high cost 的問題,但與 high cost 必須同時具備的量體、規模、資本、知名度卻付之闕如。這導致了業務在報價時的困境,報高難成交,報低會虧錢,在幾番衝突之後,政策還是決定報高,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量體、規模、資本、知名度的前面三點,都不是自己能掌控的(除非有富爸爸幫打雞血),唯有第四點是可以被努力經營的,知名度並非狹義的知名度,我把知名度三個字解讀為「品牌」、「形象」、「傳播」三者的綜合,也因此我在去年忙完某個個案後,第四季開始在公司內不斷提出(咆嘯)重構公司品牌、形象與強化對外傳播的路線,但也不意外的沒有獲得熱烈的迴響,不支持、不反對、不幫忙、偶爾扯一下後腿,當然最後獲得的就是散沙一盤。
第二個 high cost 的因素,交期,這其實和高薪資是互為因果的問題,因為薪資高,我們有機會拿到百萬級案件當然是勢在必得,但我們的團隊規模與能力其實是無法在期限內把成品交付,這導致了專案工期的延長,當然最終就是導致成本的上升,而身為業務,在評估階段我也只能相信工程團隊的預估,不過一年下來的經驗證明,他們花兩天預估的準度和我用二十分鐘通靈式預估的準度差不了多少…。

Long Pick Up Time

伴隨著 high cost 而來的是 long pick up time,對接案團隊來說,每個個案都有他們的 domain knowledge,這些 domain knowledge 帶給我們的就是 long pick up time,每個個案從了解需求到報價之間都充滿著許多不確定性,並且耗費時間,零售、保險、出版、課程、製造等等,每個產業的每個客戶都有他們的需求,在滿足客戶的需求之前必須先滿足內部對成本的估算,這樣耗費時間的工作,加上前面提到的 high cost,導致時間不僅長,成本又高,並且即使洽談了,也未必會成交,原因還是因為 high cost 導致的高報價,而洽談那段短則一週,長則一個月的時間,也都紮紮實實的浪費並支出掉了。
同樣的,對 long pick up time 的問題,可以有兩種層次的看法,淺碟式的想法,只會說出「就努力做啊,創業不就是這樣」的空話。另一種系統面的思考,把 high cost 與 long pick up time 這兩個互為因果的問題放在一起思考,就會得到與我類似的結論,接案這樣的商業模式並不適合我們,要嘛改變公司的體質,要嘛改變商業模式,在我得出這兩項結論後,也試圖對內傳達,最後的結果如同上一節所說的,不支持、不反對、不幫忙、偶爾扯一下後腿。第三種想法就更有創意,「解決掉提出問題的人,就沒有問題了 😄」。

Engineering First

前面兩個問題都是系統層面的問題,如果再深入探索更內在的問題,我認為會是 engineering first,或是從人的角度看則是 engineer first。
我曾經以書籍產品舉例,在 engineering first 的角度,書寫完了(打字打完了)就等於產品做完了,但站在出版業者看,書寫完了相當於只完成 1/3 的產品,另外 1/3 是找人寫序、編輯、校稿、美術、排版、印刷、包裝、通路等基本作業,最後的 1/3 是輔宣物與行銷,包括海報、網站、作者包裝、訪談、送樣書給書評、簽書會等一系列的活動,而且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而我們家的工程師(兼老闆)們一直以來都堅信「只要有好的內容,印在 A4 紙也能當黃金賣」的天真思想,並且要求敝業務憑一張嘴向外兜售「超棒的內容」,為什麼要憑一張嘴呢?因為這些「超棒的內容」,有部份敝業務從來沒有機會試用,有部份只停留在耳聞的階段,有部份敝人有幸參與得以一窺全貌,並且因為 high cost 的關係,這印在 A4 紙上的內容,得必須賣很貴才能打平成本。
在我在內部會議提出上面的譬喻之後,也得到一個很有趣的回應:「J·K·羅琳也是靠機運成功的啊」,這個有趣的回應不僅為對話增添了風趣也有效的迴避了我的問題 :),或許我們該把公司的資本都拿去包牌買樂透不是嗎?
Engineering first 的另一個問題是產品的企劃面,或許是看了太多老外工程師車庫創業成功的故事,我們家的工程師(兼老闆)們也是創意四射,並且對他們自己的新企劃充滿熱情,但很遺憾的,這樣的熱情也只有三分鐘,幾次往復下來我們產生了許多的「半成品」,這些半成品就相當於只打完字的書(有的還沒打完,只寫到一半),並且自信心爆棚的認為只要有人買單,就會把產品做完,真的把自己當「已成名的 J·K·羅琳」,敝業務光是在和他們爭執「成品」和「半成品」的定義就去掉了大半個月。
而自信心爆棚的熱血工程師(兼老闆)們,在我提出對他們眼中的「產品」可以在功能面和行銷面進一步完善以便我對外推廣時,卻又被拒絕(或是得到三不一扯後腿),堅定的認為他們手中既有的「產品」(我認為只是半成品)已經是可以賣了,即便我手上沒有任何的武器,沒有 demo、沒有網頁、沒有傳單、有的連截圖都沒有、沒有定價方案、沒有預估工時、沒有成功案例,只有我的舌燦蓮花。
與 engineering first 相對應的當然就是 the ohters last,在下無業績(抱歉我真的不會賣天書)的小業務當然也只能算是 the others 的一員,雖然無業績,但自認對客戶或用戶的心態還是能掌握的,所以一再挑戰他們眼中的「產品」的問題,我的挑戰可以歸納為產品定位、競品比較、行銷三個面向,當然這三者本身就是環環相扣的部份,但無奈往往得不到有意義的回應(三不一扯後腿),久了也只能學會閉嘴。

結語

歸納下來,我們的工程師(兼老闆)們,有人兩年來都持續活在新芽的夢幻粉紅泡泡內,有人拿公司資金去炒股炒匯賺零用金,有人用虛假的計畫申請 SBIR、有人只想繼續無腦式的接案,有人不斷的提出商業點子卻只想到功能面沒想到市場面,有人把公司的存活寄望於「命運」之上,而我則苦於沒有人願意正視我提出的問題,儘管他們也都各自試圖解決現金流問題,卻也都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前面提到的 high cost 問題,裡面的任一個環節沒有被改變的情況下,high cost 就永遠是個問題。
最近聽到專訪 Fourdesire 創辦人 Taco 陳威帆的 podcast,Taco 分享一個他從書上看到的一個觀點:「錢就像空氣,沒有它你會窒息,但你不是為了空氣而活」,回頭審視我任職的公司,去年第四季我開始提出系統性的問題,如果那時有人願意正視並且開始改變,或許上週的會議就不會為錢所苦,可惜沒如果。
這篇文章內充斥著許多衝突的情節,但也不只有這樣,這些教訓帶給我許多啟示,既然經歷過錯的,那也許下次就會往更對的方向走去。
下一集:〈被創業之路(三)可惜沒如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64內容數
Where I go and what I ge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e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9 年,我和我的團隊夥伴們「被創業」,於是我們走上創業之路。
產業升級,經營產業的思維也要升級,建立品牌營造思維對中小企業主來說是邁向升級必須經歷的門檻,品牌形象是唯一能為我們的產品帶來溢價的可能性的重要資產,在這裡我們分享對於品牌經營的觀點。
蘋果的「隱藏我的電子郵件」把 email 別名應用普及化,email 別名不僅能保護我們的隱私,其他家的 email 別名服務還可以讓初創的小型品牌用更簡單的方式做到以自己的域名收發 email 的能力。
「總目標發大財」然後呢?創業在設定目標之後,該如何設定通往目標的策略?利基市場的設定是創業家對自身與外在環境的策略性評估,這裡分享我們對利基市場的觀點。
80/20 法則告訴我們僅有 20% 的變因操縱著 80% 的局面,在軟體的產品設計上,也可以利用 80/20 法則來對 UI 與 UX 做優化,這篇文章分享了 80/20 法則在別人產品的應用,以及對於我們自己開發產品時 80/20 法則的實踐。
iPad 除了體驗順暢之外,週邊的支援卻是個問題,除了 iPad 之外的選擇也各有優勢,在挑選之前先看看它們的異同。
2019 年,我和我的團隊夥伴們「被創業」,於是我們走上創業之路。
產業升級,經營產業的思維也要升級,建立品牌營造思維對中小企業主來說是邁向升級必須經歷的門檻,品牌形象是唯一能為我們的產品帶來溢價的可能性的重要資產,在這裡我們分享對於品牌經營的觀點。
蘋果的「隱藏我的電子郵件」把 email 別名應用普及化,email 別名不僅能保護我們的隱私,其他家的 email 別名服務還可以讓初創的小型品牌用更簡單的方式做到以自己的域名收發 email 的能力。
「總目標發大財」然後呢?創業在設定目標之後,該如何設定通往目標的策略?利基市場的設定是創業家對自身與外在環境的策略性評估,這裡分享我們對利基市場的觀點。
80/20 法則告訴我們僅有 20% 的變因操縱著 80% 的局面,在軟體的產品設計上,也可以利用 80/20 法則來對 UI 與 UX 做優化,這篇文章分享了 80/20 法則在別人產品的應用,以及對於我們自己開發產品時 80/20 法則的實踐。
iPad 除了體驗順暢之外,週邊的支援卻是個問題,除了 iPad 之外的選擇也各有優勢,在挑選之前先看看它們的異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對於沒有行銷背景的小品牌和沒有實權的大企業行銷部專員,本文提供了和客戶談預算的對話範例,幫助自由工作者更好地瞭解如何處理不同情境下的預算談判。
Thumbnail
#### 廠商 創業初期,數量和成本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兩個方面。反覆檢閱和思考我們所設定的目標,確保數量和成本在可控範圍內。在創業初期,成本支出過多是大忌,因為成本一不小心就會迅速增加,甚至超出我們的承受範圍。 站在廠商的立場,他們會想各種方法讓你增加成本支出。並不是說所有廠商或業務都不可信賴,
Thumbnail
創業是一種創建和經營新企業或項目的活動。想知道創業背後的機遇及挑戰,什麼是創業的真相? 有哪些主要挑戰? 這篇文章會為你一一解答。
Thumbnail
設計師在臺灣面臨著許多挑戰,這篇文章從我個人經驗出發,討論了獨立接案對設計師的影響,包括時間管理、薪水不穩定、自我探索、生存的挑戰等。同時,也探討了獨立接案後自我的提升和成長,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提供了設計師在獨立接案中所面臨的挑戰,並就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心得建議。
Thumbnail
新創品牌在決定是否開設實體店舖時,需充分掌握經營成本、營運策略等因素。本文分享了一位品牌經營者的經驗,從實體店與電商的互補關係、實體店轉型策略、店鋪經營要點等方面提出建議。此外,也指出開店需重視營運內容、店舖活力等關鍵因素。對於新創品牌而言,值得深思的經營之道。
Thumbnail
踏入接案後碰到第一個難關就是推銷,一開始天真的我以為網站做好了,或是上接案平台投個履歷,應該就有生意上門了吧。沒錯!對於一個沒做過生意的人來說,買賣世界就是這麼單純。但在一個多月乏人問津了之後,我這顆單純的腦袋總算發現不對了。我發現被動等案子完全不可行,可得主動進攻吸引客戶,但如何進攻找到能合作
Thumbnail
相較於接案公司,說到自有軟體產品的企業,普遍大家會自動套上粉紅濾鏡,覺得產品公司就是比較好,不像接案毛利低、又常常有時程壓力。 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文章告訴你接案公司的各種地獄故事,覺得如果有選擇的話,可以做產品就不要接案,就連以前的我也都有一顆產品夢。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第一個案子已經接近尾聲,來總結一下這個案子的幾個重點。 在踏入外包領域的第一個案子中,經歷了許多挑戰和反思。這個案子深刻體會到接案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需要技術、經驗和耐心的工作。 專案的價格 首先,對於專案的評估和時薪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在這個案子中,發現對專案規模和難度的估計是非常困難的
Thumbnail
先來幫大家複習一下我的轉職歷程,簡短來說,我是先到了一間軟體公司負責軟體的中英翻譯、行銷,讓我對打造軟體產品起了濃厚的興趣。 轉職前端後,我在台灣北部知名的接案公司待了一年半,後續開啟我的自有產品開發之路,以撰寫文章當下的現狀來說,我在一間台灣知名老牌的財經平台寫了八個月的軟體產品後,投入到⋯⋯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對於沒有行銷背景的小品牌和沒有實權的大企業行銷部專員,本文提供了和客戶談預算的對話範例,幫助自由工作者更好地瞭解如何處理不同情境下的預算談判。
Thumbnail
#### 廠商 創業初期,數量和成本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兩個方面。反覆檢閱和思考我們所設定的目標,確保數量和成本在可控範圍內。在創業初期,成本支出過多是大忌,因為成本一不小心就會迅速增加,甚至超出我們的承受範圍。 站在廠商的立場,他們會想各種方法讓你增加成本支出。並不是說所有廠商或業務都不可信賴,
Thumbnail
創業是一種創建和經營新企業或項目的活動。想知道創業背後的機遇及挑戰,什麼是創業的真相? 有哪些主要挑戰? 這篇文章會為你一一解答。
Thumbnail
設計師在臺灣面臨著許多挑戰,這篇文章從我個人經驗出發,討論了獨立接案對設計師的影響,包括時間管理、薪水不穩定、自我探索、生存的挑戰等。同時,也探討了獨立接案後自我的提升和成長,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提供了設計師在獨立接案中所面臨的挑戰,並就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心得建議。
Thumbnail
新創品牌在決定是否開設實體店舖時,需充分掌握經營成本、營運策略等因素。本文分享了一位品牌經營者的經驗,從實體店與電商的互補關係、實體店轉型策略、店鋪經營要點等方面提出建議。此外,也指出開店需重視營運內容、店舖活力等關鍵因素。對於新創品牌而言,值得深思的經營之道。
Thumbnail
踏入接案後碰到第一個難關就是推銷,一開始天真的我以為網站做好了,或是上接案平台投個履歷,應該就有生意上門了吧。沒錯!對於一個沒做過生意的人來說,買賣世界就是這麼單純。但在一個多月乏人問津了之後,我這顆單純的腦袋總算發現不對了。我發現被動等案子完全不可行,可得主動進攻吸引客戶,但如何進攻找到能合作
Thumbnail
相較於接案公司,說到自有軟體產品的企業,普遍大家會自動套上粉紅濾鏡,覺得產品公司就是比較好,不像接案毛利低、又常常有時程壓力。 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文章告訴你接案公司的各種地獄故事,覺得如果有選擇的話,可以做產品就不要接案,就連以前的我也都有一顆產品夢。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第一個案子已經接近尾聲,來總結一下這個案子的幾個重點。 在踏入外包領域的第一個案子中,經歷了許多挑戰和反思。這個案子深刻體會到接案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需要技術、經驗和耐心的工作。 專案的價格 首先,對於專案的評估和時薪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在這個案子中,發現對專案規模和難度的估計是非常困難的
Thumbnail
先來幫大家複習一下我的轉職歷程,簡短來說,我是先到了一間軟體公司負責軟體的中英翻譯、行銷,讓我對打造軟體產品起了濃厚的興趣。 轉職前端後,我在台灣北部知名的接案公司待了一年半,後續開啟我的自有產品開發之路,以撰寫文章當下的現狀來說,我在一間台灣知名老牌的財經平台寫了八個月的軟體產品後,投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