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0/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寫論文的日子 (3) l 我想寫有價值的研究主題

做研究,沒有任何一個步驟是簡單的。光是一開始要找到一個研究主題,就耗掉不少的時間。
在進入研究所之前,我就開始思考研究方向。到了碩一,研究主題有了大致的雛形(就是上一篇提到的,從網路上交友到實際見面的歷程經驗)。但是到了碩二的時候,因為開始累積了一些閱讀與實習的經驗後,開始拓展我對於某些議題的好奇。因此,我內心又開始有了擺盪,想嘗試其他不同的研究主題。
Photo by on

我想做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主題!
在思考研究主題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幾個很真實的感受:一來,很想要做一個很屌的主題,那種根本就沒有人想過的主題;二來,想做那種大家會覺得很有共鳴的題目,就是光是看到題目,就會讓很多人想要翻閱的論文;三來,想要做一個很有貢獻的研究,就是未來會引發很多人引用和關注的主題。尤其我目前沒打算念博士班,碩士畢業之後大概也沒心力再去做研究了,所以想要在可能是最後一次接觸研究的情況下,寫出一篇有價值的文章。
從某些角度來理解,這確實是一種滿足虛榮心的體現,因為就是期待自己的論文可以擄獲大家的心,引起大家的關注。但這也可以解讀為一種企圖心,我並不否定這種企圖心。但是我後來的心得是,並不一定要是「很屌、很令人產生共鳴、看起來超級有貢獻」的研究主題,才是有價值的論文。而且論文的組成不是只有「題目」,文獻探討、研究的方法、結果,都是彰顯一個研究價值很重要的部分。
而且也要很務實的去思考,那些看似很「有價值」的題目,以目前的時間、心力、經費等資源,是否有辦法完成?否則想了一個能力範圍之外的研究題目,很可能自己負荷不來,到最後也搞到沒辦法準時畢業。

怎樣才算是有價值的研究主題?
那怎樣才是有價值的研究主題?具體的操作方式,我也還在學習的歷程。但是經過這次的研究經驗,我覺得可以抱持的一個思考態度是:研究就是從日常很瑣碎、很理所當然的事情中,拓展新的觀點。只要抱持好奇心,所以生活中到處都是有價值的研究議題。
我研究與學校輔導制度相關的主題,原本我是想要訪談學校的輔導老師怎麼去看某些輔導制度的。但後來我發現有人做過類似的主題,而且也是從老師的角度切入。但學校輔導這種老掉牙的題目,要拓展新的觀點的話,確實會有一些挑戰。之後,我就想到為何不去訪談學生呢?因為學生就是制度下的「體驗者」,尤其學校輔導的存在,主要也是為了幫助學生,但他們的觀點和感受卻沒有人去研究過。於是,轉換個研究對象,又有了新的觀點出來了,而且也有研究的必要性。
當然,也曾出現過這樣的想法是,如果現在不去思考一個超屌的研究主題,會不會做到一半,就失去了動力?確實學校輔導的議題,不是我當初最想做的,也不是我覺得超屌的研究主題。我也確實在寫不到一半的時候,就覺得很沒動力繼續寫下去。因為會覺得,這種老掉牙的題目,似乎也不會有人看。而且,原本我想要走一個批判的路線,但後來跟指導教授討論後,發現原來的方向,可能會讓我論文難產。可是抽離了批判的角度,我再也感受不到我的論文有趣的地方。
但即便找不到樂趣了,好像也只能往前走,沒回頭路了。最後抱持的一個心態就是,把一切交給受訪者。由他們的訪談內容,來決定我可以分析出什麼東西,接著就是讓論文帶著我,走到哪裡就去哪裡。但後來寫著寫著,發現好像有那麼一丁點有趣的東西被挖掘出來了。學者耐著性子,真的是寫作很重要的歷程。因為論文的價值,或許真的要等到後來,才會慢慢被發掘出來。
當然,「價值」這回事,也不是自己說了算,或許別人的想法也是關鍵的。不少同學會跟我說,我的論文題目很有意義。但真正讓我有一絲覺得自己的論文有些許的價值的時候,是我從受訪者身上聽到,他們想要透過這篇論文來發聲。我不敢說自己必定能夠「幫助」他們發聲,但至少會覺得,原來一篇碩士論文,可以是某些人表達自我,可以是某些人用來發聲的管道。這是在我進入研究之前,不曾思考過的。
這也顛覆我對於「有價值的論文」的思考,在於「價值」這件事情不只是我的觀點而已,或也不是只有很酷炫的題目,才是成就論文「價值」的唯一標準。而且論文的價值,有的時候是要經過深入的探索後,才會慢慢體會到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