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的日子 (2) l 對質性量性研究的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至少我身邊多數的同學都是這樣生出論文題目的。因為大家的統計不好,所以打從一開始,大家都不打算做量化研究。然後以質性研究方法作為出發,延伸自己感興趣的研究主題。

我的狀況恰好相反。因為大學時期就開始做研究,也發表過幾篇論文,都以量化為主,所以在思考我的碩士論文題目的時候,是抱持著想挑戰自我的心態,嘗試一個不是自己拿手的研究方法,所以決定做質性研究。

聽起來蠻高傲的。沒錯,我就是被自己的高傲給弄得很慘。

當然我的高傲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大部分是自己對於研究方法的理解存在著很大的迷思。但經歷過這段研究的歷程,我發現有些迷思可能不如我當初所想像的那樣。整理一下自己過去對於研究(撇開自然科學,以社會科學研究為主)的迷思,也許也幫助自己看清楚自己是怎麼去思考「研究」這回事的。

raw-image

迷思一:質性比量化有更豐富的脈絡?

我起初認為,雖然量化因為有較大的樣本數,所以能將研究結果推論到比較廣泛的層面。但我覺得量化研究去除掉太多的變項了,以至於產出的結果,可能跟真實世界有很大的落差。相反的,雖然質性研究的取樣可能就區區的幾個受訪者,但它更重視脈絡,更能全面呈現某一個現象的整體。

舉例好了。我曾經想過要研究網路交友的議題,了解使用者從網路上聊天到見面歷程的經驗與感受。如果是用量化的邏輯,可能就要設定幾個變項,如:人格特質、使用行為等等,去看這些變項如何影響我想要研究的特定的歷程(如:見面次數)。可是這樣就忽略了其它的變項。但質性研究並沒有事先預設我要探討的變項,所以從受訪者身上,可以理解到這段歷程很豐富的內容,它可能不只是見面次數的探討,還包括受訪者內心的心路歷程,也可能會聽到很多的糾結、矛盾、擺盪等等的感受。

但我後來發現,量化其實也可以拉出很多變項,就端看你的統計能力有沒有辦法處理。而且就算量化研究去掉了一些變項,但如果可以在某一個變項做更仔細的施測和討論,其實它的深度不會比質性來得弱。量化其實也能夠去解釋某些歷程和現象。我曾經看過一些有關生命歷程的研究。他們是用長期的資料,去看一個人成長的變化過程。而且這些資料可能更精準,因為這些資料是長期持續在搜集的。相反的,質性雖然有它的豐富度,但如果訪談者沒有辦法從龐雜中的資料,全都拿來分析的話,其實很多被訪談出來的東西,最後都還是要捨棄掉的。

迷思二:質性比較有彈性?

量化和質性的思考邏輯和哲學觀是大不相同的。量化更相信世界有一個「真理」,所以研究者會設定很多研究的假設,透過統計去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成立。相反的,質性相信「真實」是被建構出來的,所以即便研究者有自己的假設,但還是會透過跟受訪者的互動,會慢慢建構出我們對於某些現象的理解。過去我會覺得,量化似乎比較沒有彈性,就是一個YES OR NO的概念,相反的,質性比較有彈性,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回到網路交友的例子來看。量化的邏輯,可能會事先預設「人格特質」會影響「見面次數」,然後去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成立。基本上有達到統計的顯著性,就可以說假設成立,反之則不。質性研究的話,雖然研究者可能會預設人格特質是關鍵,但透過訪談,可以去理解人格特質「如何」影響見面次數,過程的來回是如何的?為什麼人格特質會影響?可以看到不同受訪者,他們的內心世界或是生命經歷,這些脈絡如何影響他們經驗到網路交友的世界。

我後來理解到所謂的「假設成立」並不表示一篇論文驗證了某一個假設,該事件在現實中,就必然會如同該研究結果般前進,因為統計這件事情,講的也只是概率的問題,所以假設成立,不等於百分百會發生,所以它也不必然如此的「篤定」。然後質性也不必然就是有「彈性」。如果沒有辦法描述清楚整個過程和脈絡,訪談品質不佳的話,它也可能就淪為一篇寫得很籠統的文章。我曾經看過有人用訪談的方式,詢問問卷上的內容,然後就標榜自己在做質性研究,但這充其量是在掛羊頭賣狗肉而已。

從質性來看,研究者本身就是分析工具,所以它更仰賴研究者的視角,而且不同的人看同一份逐字稿,也一定會有不同的理解。言下之意就是,沒辦法找人教你怎麼詮釋這些資料,頂多找協同分析者一起討論。而且有些質性的研究方法「彈性」到根本就沒有一套明確可以依循的步驟,這就是最讓我痛苦的部分。雖然自由度高,但也更要交代清楚地自己為何會選擇採用某些步驟去分析,而且還要說服讀者,自己選擇的步驟是符合邏輯的。相比之下,統計有一套相對清楚的分析邏輯,如果教授要求不高的話,甚至還有一些分析的「公式」可以套用。如果統計不好,還可以在完全不懂統計的情況下,付錢找人來分析,甚至教你去詮釋分析結果。

每個方法都有它的價值

當然,每個研究方法都是它們各自理解這些世界的方式,有其各自的優劣,不該有任何的研究方法,能夠凌駕於另一個之上。我的感想是,其實研究論文的產出,是給讀者提供一個看待問題的視角,但不一定就要相信它就是「真理」,或是立馬否定掉其他的觀點,因為每一份研究的產出過程,都會影響到研究結果的產出。也許了解知識產出的過程,才是更關鍵的。

但我自己得出的一個心得是,如果是真的想要儘速畢業的話,量化真的會比較快。但如果是有充裕的時間,又對質性有興趣的話,它仍然是一個很棒的研究取向。

我之前確實覺得質性的挑戰性比較高,所以才選擇了質性。但在準備計劃口試的階段,就開始後悔莫及,因為我在釐清研究方法的時候,就開始覺得接下來的分析會非常茫然。訪談後,逐字稿打得非常痛苦,因為一個小時的訪談,可能就要花五到七小時謄寫,我連在搭公車的時候,都在打逐字稿,但還是覺得打不完。加上謄稿的當下聽到自己問的各種爛問題,以及受訪者有時候答非所問,而訪談當下卻沒有拉回正軌,就想說自己到底在幹嘛。分析過程看不出資料有什麼有趣、值得被提取的內容的時候,就會一直責問自己幹嘛要做質化。

我很常跟身邊的人抱怨,懊悔自己當初為何不選擇量化。但我也知道於事無補,只能繼續往前、繼續寫。然後不斷奉勸那些還沒開始寫論文的同學或學弟妹,要提早畢業,就別做質性研究。雖然有這樣的想法,真的還蠻不OK的,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先生的沙龍
8會員
81內容數
Z先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01
找房子的過程經歷了些許波折,卻比我想像還要快結束。
Thumbnail
2022/10/01
找房子的過程經歷了些許波折,卻比我想像還要快結束。
Thumbnail
2022/09/18
事隔不到一年,我又再度搬家。這次不僅僅只是搬家,還搬到了另一座對我而言,是很陌生的城市——新竹。
Thumbnail
2022/09/18
事隔不到一年,我又再度搬家。這次不僅僅只是搬家,還搬到了另一座對我而言,是很陌生的城市——新竹。
Thumbnail
2022/07/13
最近失業、找工作不順利,已經讓我很煩心了。但剛剛遇到怪人,完全破壞了我一整天的心情。
Thumbnail
2022/07/13
最近失業、找工作不順利,已經讓我很煩心了。但剛剛遇到怪人,完全破壞了我一整天的心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研究者應該要依據研究題目與「當下的自己」作為考量,選擇適合的研究方法。當然研究方法可以不只用一種,所以都試試看也沒什麼不好。但我想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個性、專長、人脈,都可能影響到使用各種研究方法的適合度和效果。 這篇主要分享文本分析、論述分析、訪談、參與式觀察四種質性研究方法。
Thumbnail
研究者應該要依據研究題目與「當下的自己」作為考量,選擇適合的研究方法。當然研究方法可以不只用一種,所以都試試看也沒什麼不好。但我想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個性、專長、人脈,都可能影響到使用各種研究方法的適合度和效果。 這篇主要分享文本分析、論述分析、訪談、參與式觀察四種質性研究方法。
Thumbnail
盡可能避免「先射箭後畫靶」的命題。研究很忌諱還沒有開始做就先預設了問題的答案,然後套用研究方法、對於文獻做符合預設的解讀,回答一個「還沒做研究就得到答案」的問題。此外,也盡量不要以yes/no的問句來作問題意識。人們通常對於議題都有其源自個人立場產生的觀點,不會只是純粹的非黑即白、二選一的意見表態。
Thumbnail
盡可能避免「先射箭後畫靶」的命題。研究很忌諱還沒有開始做就先預設了問題的答案,然後套用研究方法、對於文獻做符合預設的解讀,回答一個「還沒做研究就得到答案」的問題。此外,也盡量不要以yes/no的問句來作問題意識。人們通常對於議題都有其源自個人立場產生的觀點,不會只是純粹的非黑即白、二選一的意見表態。
Thumbnail
  在跑統計前的二三事─量化研究常見迷思 當中提到了一些量化研究的常見迷思,這篇想要簡單提一下跟統計有關的方法學子領域。   為什麼要提這個呢?因為有時候看起來像是統計的問題,其實在統計學裡面不一定能找到答案。如果不知道這類型的問題屬於哪個領域,就會連怎麼找資料都做不到。
Thumbnail
  在跑統計前的二三事─量化研究常見迷思 當中提到了一些量化研究的常見迷思,這篇想要簡單提一下跟統計有關的方法學子領域。   為什麼要提這個呢?因為有時候看起來像是統計的問題,其實在統計學裡面不一定能找到答案。如果不知道這類型的問題屬於哪個領域,就會連怎麼找資料都做不到。
Thumbnail
你可以不懂統計,但不能不知道統計思維,尤其在這個大數據時代。​這能讓你更好地解讀身邊的資訊,運用這些資訊來做出更好的決定與判斷。
Thumbnail
你可以不懂統計,但不能不知道統計思維,尤其在這個大數據時代。​這能讓你更好地解讀身邊的資訊,運用這些資訊來做出更好的決定與判斷。
Thumbnail
目前論述鋪陳&結論等整體架構大致上出來了,但文獻回顧、論證的撰寫都還是不完整,最後一哩路還要一大段呢!當指導說我較擅長挖掘新穎觀點、做出開創嘗試,但文獻讀得太少是我的弱項,會讓論述基礎不穩時,心裡實在有種糾結和不甘! 希望最終能掌握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因應其中那些困難的狀況 ~"~
Thumbnail
目前論述鋪陳&結論等整體架構大致上出來了,但文獻回顧、論證的撰寫都還是不完整,最後一哩路還要一大段呢!當指導說我較擅長挖掘新穎觀點、做出開創嘗試,但文獻讀得太少是我的弱項,會讓論述基礎不穩時,心裡實在有種糾結和不甘! 希望最終能掌握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因應其中那些困難的狀況 ~"~
Thumbnail
雖然在研究上是一張白紙,但不知哪來的自信,我一直都對自己的學位論文產出有很高的期待:不僅是做自己有興趣的題目、在研究過程中成長,畢業後的自己對於這個領域的理解與熟悉,也要足以對別人侃侃而談……但這些美好想望同時給發想題目時的我莫大的壓力。
Thumbnail
雖然在研究上是一張白紙,但不知哪來的自信,我一直都對自己的學位論文產出有很高的期待:不僅是做自己有興趣的題目、在研究過程中成長,畢業後的自己對於這個領域的理解與熟悉,也要足以對別人侃侃而談……但這些美好想望同時給發想題目時的我莫大的壓力。
Thumbnail
小心「誘導統計數據」的陷阱。問題不在於指標本身,而在於過度執著於指標——也就是過度評估和不適當的評估方式。
Thumbnail
小心「誘導統計數據」的陷阱。問題不在於指標本身,而在於過度執著於指標——也就是過度評估和不適當的評估方式。
Thumbnail
經歷過這段研究的歷程,我發現有些迷思可能不如我當初所想像的那樣。整理一下自己過去對於研究的迷思,也許也幫助自己看清楚自己是怎麼去思考「研究」這回事的。
Thumbnail
經歷過這段研究的歷程,我發現有些迷思可能不如我當初所想像的那樣。整理一下自己過去對於研究的迷思,也許也幫助自己看清楚自己是怎麼去思考「研究」這回事的。
Thumbnail
價值投資又可依對公司瞭解的方向分成[量化]跟[質化]2種,以下為簡單說明:
Thumbnail
價值投資又可依對公司瞭解的方向分成[量化]跟[質化]2種,以下為簡單說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