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有像喬治亞・歐姬芙(Georgio O’Keeffe)、克勞德・奧斯卡・莫內(Claude Oscar Monet)、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羅梅爾・貝爾登(Romare Bearden)和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這些偉大的人物,在二十世紀中期,這些藝術家打破了單一藝術「技巧」定義的傳統。我所提到的藝術家,大都曾受過古典的繪畫訓練,他們與其他無數的藝術家一起創作出打破傳統精準具象的繪畫和素描的創作模式,並發展出新的流派,諸如印象派、抽象風格及立體的觀念作品。他們都為新的風格披荊斬棘,並且擴展了我們對技巧熟練的藝術家之定義。我們對素人藝術(由主流文化外未經訓練的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愈發欣賞,這也進一步說明了藝術技巧的全新定義。
作家及插畫家瑟琳娜・艾爾珂(Selina Alko)屢次獲獎,她目前致力於結合文字與複合媒材藝術,也就不太讓人意外了。瑟琳娜透過創作傳達帶有希望和鼓舞人心的故事以及她的另類觀點。瑟琳娜在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長大,父親是會說七種語言的土耳其人,平時教授繪畫,母親則在其家族的百年金屬回收事業工作。因此,她自然而然地被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字和故事所包圍,自小即在多元的世界觀下滋養成長。在她的作品中,也不難發現這些特點;像是她和丈夫西恩・奎羅斯(Sean Qualls)合著的《相愛的理由:為異國婚姻而奮鬥》(The Case for Loving: The Fight for Interracial Marriage)、由佩吉・布里特撰寫,瑟琳娜與西恩共同繪製插畫的《我為何是我?》(Why Am I Me?),以及由瑟琳娜撰寫並繪製插圖的《布魯克林》(B Is for Brooklyn)。
在布魯克林工作的西恩・奎羅斯是位複合媒材拼貼藝術家、童書作者及插畫家,曾為數本得獎兒童讀物繪製插畫。他的靈感來自電影、兒時記憶、老建築、自然、民間藝術、童話故事、黑人紀念品、素人藝術、洞穴繪畫、復古廣告插圖、心理學、神話、歷史、音樂和文學等一系列的影響。近來的創作包含與妻子瑟琳娜・艾爾珂合作插圖創作的《我為何是我?》、《相愛的理由》,以及由辛琪・曼德拉(Zindzi Mandela)撰寫的《祖父曼德拉》(Grandad Mandela)。西恩目前正撰寫《音樂和群眾》(The Music, the People)並為此書繪製插圖。除了寫書和創作外,他偶爾也兼做音樂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