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雄電影節:吉光片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1高雄電影節(來源:高雄電影節FB)
雖然我是高雄人,但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我是到了台北唸大學之後才開始看影展,而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高雄電影節。這次在高雄電影節看了一些有趣的作品,想要挑幾部來談談。
《賣場風雲》(來源:高雄電影節官網)
改編自大潤發真人真事《#賣場風雲》,是個精巧的作品。《賣場風雲》講述懷孕的賣場員工因賣場政策必須久站(而這是不符法規的),最終導致流產。電影中有兩個主要的場景,一是賣場員工休息室、二是賣場的收銀區。休息室是傳統的電影佈景,而收銀區則是劇場舞台式佈置。收銀區場景中只有擔任收銀員的女性演員,應對隱形的排隊客人。演員們以類似啞劇的、無道具表演的方式與空氣互動,乍看是荒誕、非寫實的演出,但搬演的卻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悲劇,是一種反諷式的以假擬真。而近年另一部在形式上也同樣運用多種媒介進行調度的電影,還有今年奇幻影展上映的《#戀戀貝魯特》。《戀戀貝魯特》的混種元素多,但劇本能夠給予的空間稍嫌不足,導致各項操作雖皆有發揮,卻效果發散。《賣場風雲》很有意識地、節制地講述這個故事,使形式上的創意能夠與內容貼合,讓整部電影達成平衡。
而《賣場風雲》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員工休息區的廊道盡頭有一面鏡子,上頭寫著「我今天是否為顧客盡心盡力?」究竟怎樣才算是盡心盡力?這件事能被無限上綱嗎?而這面鏡子也穿透般的對觀眾提出詰問:我們是否要求過度的服務?會不會就是我們手持剃刀,不留情且催眠自己無知地剜去她腹內的胎兒?他們是暴雨顛沛的海上孤舟,我們能否替他們牽起舵繩?
《為妳寫上喬治亞》(來源:高雄電影節官網)
#為妳寫上喬治亞》與《賣場風雲》屬同一單元,也是我的心頭好。主角夫妻的女兒因受集體性侵而選擇揮別大好前程,結束自己的生命。警方一直不願重啟調查,讓夫妻兩人決定製作布條抗議。因女兒生前最大的夢想,就是去美國喬治亞州設計學院就讀,讓妻子堅決在布條上使用喬治亞字型。然而,喬治亞體不支援韓文,只能拼寫出空洞的方格。
《為妳寫上喬治亞》營造出一種「失語」的狀態,像是妻子因中風而不能正常言語,偶爾會發出旁人不懂、只有丈夫才懂的的奇怪音節,這時字幕為了配合這種情境,也顯示「□□」,觀眾要等丈夫翻譯,才能知道妻子說了什麼;最後夫妻兩人在警局前拉起用喬治亞體寫成的抗議布條,上頭的文字也是「□□」。失語的情境是底層社會的寫照,沒有權勢也沒有財富的人身陷深淵,發出的言語沒有人可以(或說沒有人願意)傾聽與解讀,他們遭遇的危難與不公,最終只被當作一陣無意義的亂碼,被處於更上層階級的人按下刪除鍵,一一消失。像一開始就不存在,亦無人過問。《為你寫上喬治亞》是憤怒亦是憐憫,盼著那一聲聲從空穴深處發出的寂靜怒吼,終能被聽見。
《隔離丁尼短片集》之〈懸日與掛月〉(來源:高雄電影節官網)
#懸日與掛月〉講述文和與俊佑兩個男孩的友情,如何因階級生變。但比起階級,我或許更想形容成劃分異己、「我們不是同一國」一類的心思。故事發生的當下台灣疫情仍不嚴重,鄉下地方並不是每個人都戴口罩。口罩因此成為一種階級區分的象徵——自國外返台的文和隨時都戴著口罩,戴上口罩就與外界隔絕,但文和卻只讓俊佑看見他的臉孔。不只是城鄉貧富的鴻溝壁壘分明,存在於小村中的內庄外庄也是衝突頻仍。這本當是大人之間的地緣與情感政治,但大人的生活,小孩都看著。然而,小孩子哪能懂得這麼複雜的事情呢?於是他們只能拙劣的模仿,自動將上一代的異己意識嫁接到自己身上,一副理直氣壯地找文和麻煩,但應對聰明的文和,又說不出太有道理的話來反駁(片中小孩群戲偶爾有種尷尬感,私以為是符合情境的,因為他們從來只是有樣學樣,一知半解)。
最終文和家投資的開發案糾紛波及到俊佑家,俊佑也成為受到欺負的對象,兩人就此決裂。文和最後淡淡地說了一句「你們活該」,多倔強而不服輸,卻又脆弱而心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真空的,那我們該如何保有純真?總歸是因為兩人之外的原因,讓他們各自成為懸日與掛月,孤懸在日夜交錯迴身的黃昏清晨,不屬於日也不屬於夜。
《隔離丁尼短片集》之〈居家防疫日記〉(來源:高雄電影節官網)
#居家防疫日記〉紀錄了短片劇組被迫停拍的八週日常。這是一部很精簡的作品,但是在導演林亞佑的旁白及剪輯帶領之下,在這些人的生命切片裡,我看見了煦暖的光。即便大疫當前,他們仍舊是熱切而純粹地活著,哭與笑、看或聽、吃食及睏覺,每一分秒都是如此真摯,因而動人。
〈居家防疫日記〉想說的其實很簡單,不過是生活的無常。而他們眼裡的無常是這樣的:我每天照看的一巢鳥兒某天少了一隻、我感受著我未換的乳牙慢慢鬆動、我陪伴著我衰老的貓,慢慢走向牠生命的終點。又或者無常只是這樣的: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牽起我愛人的手了——無常是,依附於物事的小小變化而來的悵然若失。
無常指向事無恆常,布爾喬亞式想像中的悲劇性災難如是,突出於生活慣常軌跡的一個小小的曲角,亦如是。無常是日常不斷變換形狀之下的稜線崎嶇,如常的日常,即是無常。或許我們總習慣忽略一些過於微小的無常,以至於當無法扭轉的碩大無常降臨時,我們才發現自己還只是第一次面對世界的嬰雛。於是當導演在片中的其中一段旁白說道,「我把自己關在老家的三樓剪片,連要幫我爸買東西都忘了」,他將自己的自省引導至觀者的自省:日常無常,我們應當要好好感受的、我們應當要好好愛人的。我們應當要活著,像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那樣,好好地活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25內容數
容納電影記憶的館藏有限,必須書寫,以防亡佚。 櫃上的記憶歡迎取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泰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手塚治虫之大都會》脫胎自德國經典科幻默片《大都會》(下稱《Metropolis》)《大都會》誕生於千禧世代的開端,那時剛跨過一個世紀,一切都還懷惴不安。進步繁榮與茫然停滯共存,飛躍與傾頹同時發生(如同片頭劃破鼎沸歡聲的那一響槍)。《大都會》因而像一則警世的預言,卻又像是一種充滿希望的溫柔期許。
受到高度關注的迪士尼真人化重製電影《時尚惡女:庫伊拉》,在受疫情影響而歷經延檔、撤檔,終於於八月底在臺灣的串流平臺上架。而繼《黑魔女:沉睡魔咒》、《黑魔女2》後,迪士尼再度將焦點放在高人氣的經典反派角色上,講述《101忠狗》系列中反派女魔頭庫伊拉的崛起。
藉著這趟瑪莉娜與她的作品返家的旅程,《凝視瑪莉娜2》逐漸解開、描繪出瑪莉娜對家的記憶與想像、拒絕與接受。「回家」在這部電影中有多重意義,不只是瑪莉娜身體上、心態上的歸鄉,更是她作品與概念的一次回溯,兼探她的創作與人生。她由何而來?又將向何而去?
EVA充滿各種神話、宗教、意識流及其他種種的象徵與符號,既陰鬱又晦澀難解,在此之上,或許也能說EVA是個要求觀者必須獨自進行解讀的作品。有太多關於EVA的討論,但沒有任何一種說法可以完美地詮釋整個故事,沒有人能夠真正看懂它。相反的,你看見什麼,那就是什麼。
《中央車站》是華特薩勒斯執導的作品,不僅當年連獲多項國際大獎,更被視為公路電影的經典之作。《中央車站》有著濃厚的宗教象徵意味,但宗教在本片中成為愛——或可說是希望、救贖、和解之類——的其中一種形式。
艾力侯麥的四季四部曲分別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故事,用季節環境與氣氛與片中人物的感情、心理狀態互相呼應。其中1992年《冬天的故事》與1996年《夏天的故事》是一組頗有趣味的對照。
《手塚治虫之大都會》脫胎自德國經典科幻默片《大都會》(下稱《Metropolis》)《大都會》誕生於千禧世代的開端,那時剛跨過一個世紀,一切都還懷惴不安。進步繁榮與茫然停滯共存,飛躍與傾頹同時發生(如同片頭劃破鼎沸歡聲的那一響槍)。《大都會》因而像一則警世的預言,卻又像是一種充滿希望的溫柔期許。
受到高度關注的迪士尼真人化重製電影《時尚惡女:庫伊拉》,在受疫情影響而歷經延檔、撤檔,終於於八月底在臺灣的串流平臺上架。而繼《黑魔女:沉睡魔咒》、《黑魔女2》後,迪士尼再度將焦點放在高人氣的經典反派角色上,講述《101忠狗》系列中反派女魔頭庫伊拉的崛起。
藉著這趟瑪莉娜與她的作品返家的旅程,《凝視瑪莉娜2》逐漸解開、描繪出瑪莉娜對家的記憶與想像、拒絕與接受。「回家」在這部電影中有多重意義,不只是瑪莉娜身體上、心態上的歸鄉,更是她作品與概念的一次回溯,兼探她的創作與人生。她由何而來?又將向何而去?
EVA充滿各種神話、宗教、意識流及其他種種的象徵與符號,既陰鬱又晦澀難解,在此之上,或許也能說EVA是個要求觀者必須獨自進行解讀的作品。有太多關於EVA的討論,但沒有任何一種說法可以完美地詮釋整個故事,沒有人能夠真正看懂它。相反的,你看見什麼,那就是什麼。
《中央車站》是華特薩勒斯執導的作品,不僅當年連獲多項國際大獎,更被視為公路電影的經典之作。《中央車站》有著濃厚的宗教象徵意味,但宗教在本片中成為愛——或可說是希望、救贖、和解之類——的其中一種形式。
艾力侯麥的四季四部曲分別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故事,用季節環境與氣氛與片中人物的感情、心理狀態互相呼應。其中1992年《冬天的故事》與1996年《夏天的故事》是一組頗有趣味的對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參加臺北電影節六部影片放映的觀影心得,藉由對每部影片的描述和感想,探討了臺北電影節的各種電影類型和主題。從西班牙到日本,每部電影都有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意義。
圖說:由文策院舉辦的星光發佈會(台灣影視作品發布會),包括「婚內失戀」、「租屋怪談」、「完全省錢戀愛手冊」三組劇組演員鳳小岳(右一)、林子閎(左一)、郭書瑤(左二)、李庭妮(左三)、李杏(右三)出席活動。(照片提供/台北影音公會) 【李婉如/ 報導】 第28屆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今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Thumbnail
推薦度:★★★☆以時事為本的一齣戲,劇本的鋪陳卻不如角色設定精細,偏離真實、過於卡通,使本劇劇情顯得薄弱、站不住腳。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前就決定要做兩件事, 一件是去台北找朋友喝酒, 一件就是要去看兩部電影。 今天就先來說「富都青年」。 在2023年的東京影展, 吳慷仁演出的「但願人長久」就有出品, 但畢竟影展排片都是平日外, 那時候對吳慷仁還沒那麼熟悉(雖然現在也不熟), 而且那時我東京影展的第一首選片
不太看台灣電影。 台灣得獎的電影,劇本肯定寫得很好,演員也一定是演技很細膩,並非否定台灣電影的創作與質感,而是發現那些台灣「好看」的電影,幾乎都會我深感痛苦⋯ 原生家庭、病痛、絕望、無能為力、憤怒、相愛又相殺、放下一切遠行出走⋯等等,發生在自己身上或週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即視感,太真實⋯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參加臺北電影節六部影片放映的觀影心得,藉由對每部影片的描述和感想,探討了臺北電影節的各種電影類型和主題。從西班牙到日本,每部電影都有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意義。
圖說:由文策院舉辦的星光發佈會(台灣影視作品發布會),包括「婚內失戀」、「租屋怪談」、「完全省錢戀愛手冊」三組劇組演員鳳小岳(右一)、林子閎(左一)、郭書瑤(左二)、李庭妮(左三)、李杏(右三)出席活動。(照片提供/台北影音公會) 【李婉如/ 報導】 第28屆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今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Thumbnail
推薦度:★★★☆以時事為本的一齣戲,劇本的鋪陳卻不如角色設定精細,偏離真實、過於卡通,使本劇劇情顯得薄弱、站不住腳。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前就決定要做兩件事, 一件是去台北找朋友喝酒, 一件就是要去看兩部電影。 今天就先來說「富都青年」。 在2023年的東京影展, 吳慷仁演出的「但願人長久」就有出品, 但畢竟影展排片都是平日外, 那時候對吳慷仁還沒那麼熟悉(雖然現在也不熟), 而且那時我東京影展的第一首選片
不太看台灣電影。 台灣得獎的電影,劇本肯定寫得很好,演員也一定是演技很細膩,並非否定台灣電影的創作與質感,而是發現那些台灣「好看」的電影,幾乎都會我深感痛苦⋯ 原生家庭、病痛、絕望、無能為力、憤怒、相愛又相殺、放下一切遠行出走⋯等等,發生在自己身上或週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即視感,太真實⋯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