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冬天的故事》與《夏天的故事》:男與女

2021/08/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冬天的故事》劇照(來源:奇摩電影)
艾力侯麥的四季四部曲分別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故事,用季節環境與氣氛與片中人物的感情、心理狀態互相呼應。其中1992年《冬天的故事》與1996年《夏天的故事》是一組頗有趣味的對照。
《冬天的故事》講述一位女子費麗絲在兩位男人之中選擇,但仍然癡心等待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相會的真愛。《夏天的故事》則是一位男孩賈斯伯來到女友所在的小島等待她回來,但同時又被其他兩位女孩吸引。兩則故事的主人翁有著相似的處境,但心境上有微妙的差異。身邊的女生朋友似乎都比較喜歡《冬天的故事》,男生則偏好《夏天的故事》。作為男生,我也是《夏天的故事》一派。
《冬天的故事》的確也是很優秀的作品,但我的觀影過程中卻一直對費麗絲有著隱隱的不耐。我真的很想知道為什麼我會不認同《冬天的故事》,卻能夠投射《夏天的故事》。畢竟兩者乍看之下只是性別視角的不同,但對我來說真的如此嗎(我想應該也不是因為布列塔尼島夏日風光比冬日陰鬱巴黎更明媚吧,雖然我很容易被美景收買)?
我想了很久,覺得應該是角色主動性的差異。《冬天》的費麗絲在兩個備胎之間的周旋裡始終是握有主導權的,她能決定她今天跟誰走或是什麼時候要離開,她也能任性地要求別人替她禱告。她可以說愛就愛,說不愛就不愛;她可以今天愛你的肉體多一些,到了明天就全心愛他的智慧;她可以在與母親的爭論中比較出兩方男性孰優孰劣,直接說她其實不愛其中一個,即便她早前還說她真的愛他。被拋下的男人只能說「我愛妳並不只是因為妳美」,如此卑微的姿態,像低到塵埃裡,卻開不出花來。費麗絲最後終於等到她心目中的真愛,電影最後仍給了她一個浪漫的結局。但我仍然在想,結局之後呢?他們畢竟沒有一起生活過,他們能戰勝愛情中的醜惡嗎?
《夏天的故事》劇照(來源:奇摩電影)
《夏天》的賈斯柏卻是全然被動的,每個女人都逼他做出選擇,但他的選擇權其實是握在最初的女友手裡。她快樂時他才能選擇,但選項只能有她。賈斯柏無法違抗她,他無法背叛他的愛,除非另一方先背叛。他的愛建立在承諾的信守,甚至可說是忠貞的愛——雖然其他的愛仍然存在、仍然是為每個女孩量身打造,但都不比最初的愛崇高。但那最初的愛顯然並不真的愛賈斯柏,那他的愛最後要去哪呢?只能逃。他決定不和誰去威松島,他終於做出一次自發性的、出於自己內心的選擇。是的,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這兩部電影裡,女性的能動性都高於男性,男性的行動始終受女性左右。費麗絲與賈斯柏的第一個女友可說是同一類人了。主動的費麗絲與被動的賈斯柏,在我看來總是被動的那一方更可憐一點、更值得同理吧——我的同理似乎不關乎性別,而是關乎他有沒有選擇的自由。
由我一個男性闡述這樣的論點用膝蓋想也知道有多不討喜,然而我也完全能理解為何兩部電影會各有擁護者。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這兩部電影各自代表了傳統的社會架構下,女人與男人情感上的終極理型——美麗的費麗絲在任何事上都能保持理性,把浪漫的感性留給真正的愛情。她有try error的餘裕,能夠拒絕選擇的後果。她不做任何關係裡的奴隸、不服從於他人,她主宰自己。賈斯柏帥氣又才華洋溢,不必付出太多就能受到女孩青睞,他永遠是貪玩、調皮的男孩,可以到處留情,卻又保持專情。他看到苗頭不對還能拔腿就跑,把爛攤子留在背後。無法選擇就乾脆不選,一種「反正我就爛」的心態哲學,卻還是能獲得原諒。
理清楚這些思緒之後,第一個想法還是「果然男人與女人永遠無法互相理解」。雖然在現代視角下,這樣的性別二分法已經十分過時了。然而我覺得每個人發展出各自的感情觀,無關對錯,只求無愧於己。況且感情是兩個人之間的角力,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要愛上費麗絲或賈斯柏都隨便你,但你要愛上了,就必須先接受他給予愛的方式。別妄想改變或教化他,那只是自討苦吃。
男人與女人說到底還是彼此彼此,各自可愛也各自可惡。但我還是比較愛《夏天的故事》,這題基本上已經無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泰賀
泰賀
會的東西很少,喜歡書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