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虫之大都會》:機械人也會流眼淚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手塚治虫之大都會》劇照(來源:奇摩電影)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想先回憶一下我的童年。在我的童年裡有兩部意義非凡的電影。其一是迪士尼的動畫電影《星銀島》,那是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看的電影。我小時候住的鎮子沒有電影院,我媽帶著當時應該只有5歲左右的我「進城去」(這用詞聽起來有點浮誇,但確實是這樣)電影院看電影,那時候我只記得我好喜歡魔飛,我媽還買了個魔飛的小枕頭給我(好像快離題,關於《星銀島》之於我,或許之後有機會再談)。
由於那時候看電影實在是不太方便,後來我爸媽常帶我到DVD出租店,在片架中拾金。雖然我爸會租像是《倩影刺客》、《追殺比爾》等好萊塢片,但當時小小的我,還是只看動畫的。印象中在出租店租過《蝴蝶夢》、《森林大帝》、《龍龍與忠狗》等。有一部電影是我一直想看的,那就是《手塚治虫之大都會》。我每次去店裡都會拿起它,端詳好一陣子,然而最後還是打算下次再租,就這樣重複一次又一次(寫到這裡突然想到,原來我囤積待看片單的陋習從小就養成⋯⋯)。後來出租店關了,我也搬了家,生活被其他事物填滿。再接著串流的時代風風火火地展開,於是我沒有機會再與《大都會》見面。我一直沒能一親芳澤的、夢一般的《大都會》像是小小的我心口上的硃砂痣,心心念念,一直到我長大。我從沒看過,但它卻成了我童年另一部意義非凡的電影,是我童年觀影記憶的象徵。我不愛《新天堂樂園》,托納多雷的電影院不是我的電影院,那並非我的回憶膠卷。但容我挪用《新天堂樂園》一片在影迷文化脈絡中的象徵意義,我想這麼說——《大都會》就是我的新天堂樂園。而近20年後,我終於有機會看這部電影。
《手塚治虫之大都會》劇照(來源:奇摩電影)
《手塚治虫之大都會》脫胎自德國經典科幻默片《大都會》(下稱《Metropolis》),而兩部《大都會》都揭示了一種世紀末的華麗,繁華轉身後的蒼涼。電影中的朝代迭替或能跟現實世界的時間對照:《Metropolis》問世時的1927年,正是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橫空出世的年代;而《大都會》誕生於千禧世代的開端,那時剛跨過一個世紀,一切都還懷惴不安。進步繁榮與茫然停滯共存,飛躍與傾頹同時發生(如同片頭劃破鼎沸歡聲的那一響槍)。《大都會》因而像一則警世的預言,卻又像是一種充滿希望的溫柔期許。
《大都會》受《Metropolis》影響之深,自然不用多說。形式上如電影中大都會城市地景的構成、刻意模仿的影像質地、默片常用的轉場調度、女主角蒂瑪的形象建立等;而內容上更有互文之處,默片時代的宗教、神話、政治、階級等意涵及符號也在電影中被重新展演。
《手塚治虫之大都會》劇照(來源:奇摩電影)
如同《Metropolis》,《大都會》的科幻想像是很古典的。多彩而矗立的建築是通往天際的爬藤,開出滿當繁盛的花,與當代一致思考的蒼白極簡、虛像浮躍的未來是兩遭錯開的時空。大都會的環境建構嚴謹且完整,自有一套鐵石規律,又有生發、靈動的生與死,有其獨特的表演性(Performativität)。大都會是分層的結構,用升降梯作為連結不同空間的大門,不同空間各有其固著、禁止流動的階級。在地面之上的大都會有高聳的濟古瑞塔為中心,收束國民仰望的視角,國民視線所不能及的高處是最高者、統治者的象徵,是權力運轉的核心,下位者無從亦不可涉入,隱然昭示著一種不可違逆的秩序。地下層的都市則沒有明顯的中心建物,城市的形象是破敗的。這一層是相對無序、貧苦且憤怒的,然而霓虹的暖光與色調又彰顯著活力,充滿動能。從如此的都市結構能看出一國的糾結矛盾,都市空間與角色的互動關係因而有趣——甚至可以說,整座大都會是隱藏在文本之中的另一位主角。
而另一項承襲自《Metropolis》的母題,便是機械與人——甚或是,與神——之間的關係。人類為何創造機械人?係因生命終將一死的焦慮。遠古的人類害怕死亡而創造信仰,而在文明的歷程中,人類用科技扭轉了許多不可能,但唯獨無法改變生死。神話與科技其實都指向了共通的憂鬱,機械與神是極近似的。人為了更接近不死的神,試圖以自己的形貌為本,造出了理想的神的機械擬態。但人類無法忍受自尊為萬物之靈的優越性受到僭越,於是為機械人設下許多禁制,機械人最終只能取代勞動的人類,作為一件件勞作的工具,神性被剝奪,亦不被允許有人性——《大都會》的機械無法擁有像人一樣的名字,亦必須遵守古典的機器人三法則。
《手塚治虫之大都會》劇照(來源:奇摩電影)
然而人與機械人是看似對立,實則互相參融的對位。在《Metropolis》中,是以不斷勞動、服從上位者的底層勞動者推演出人的機械性,在《大都會》裡,則是透過機械對人叩問,以情感與思考展現機械的人性(諸如重情義的機械人菲菲、疑問人類為何總以感性行動的機械警察皮羅等)。而女主角蒂瑪對健一產生模糊、尚未塑型的曖昧的情感聯繫,以及她始終疑惑的自我認同,都是專屬於人類的內在活動。
除了機械性與人性的對置,兩部《大都會》對神性的討論也是相互錯位的。不同於《Metropolis》將神性置於人(Maria)之中,作為最終毀滅兵器被創造、有著天使形象的蒂瑪自身便趨向神。蒂瑪是啟動濟古瑞塔的鑰匙,濟古瑞塔就是巴別塔,那座人類為了向神示威而令神震怒,招致天譴的野心之具現。縱使蒂瑪身上有機械、人、神三種格位交錯,但與健一若有似無的關係幻象一直讓蒂瑪認為自己是人類。於是當子彈擊破胸膛的假皮,蒂瑪流下了不像人類的黑色眼淚(然而眼淚也是屬於人性的)——她非肉身,而且不死。於是屬於人之格位的虛像崩毀,蒂瑪成為完全的機械。且因人觸怒了機械/神,她要降下懲罰——機械覺醒成神,兩者合一。機械有資格成為神嗎?那換成人類又如何呢?究竟機械是什麼而人又是什麼?
《手塚治虫之大都會》劇照(來源:奇摩電影)
在健一的努力下,阻止了蒂瑪的暴走。而最終蒂瑪毀壞,成了散落一地的零件。她以機械之身,達成了死亡。她最後的探問,被紀寫在一只深淵裡破舊的錄音機中:
「我是誰?」
不是「我是什麼」,而是「我是誰」。蒂瑪想知道的是,人與機械真的是不同的嗎?機械是不是也能是人?又或是,是人或是機械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我」能不能是超脫人與機械,在兩種定義以外的「我」?有沒有可能有一個世界,消彌萬物的邊線,允許一切的跨越與模棱?或許機械與人可以互相地捨棄並互相地成為,重要的不是你和我,是我們。
而蒂瑪呢?那擁有三種相位的蒂瑪,她還在這個大都會裡。她是最後的那陣錄音——聲音是精神、是靈魂的氣息,宣示了在場。蒂瑪的存在無關乎死或不死,而這是極其動人的——或許如此,蒂瑪才真的成為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25內容數
容納電影記憶的館藏有限,必須書寫,以防亡佚。 櫃上的記憶歡迎取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泰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受到高度關注的迪士尼真人化重製電影《時尚惡女:庫伊拉》,在受疫情影響而歷經延檔、撤檔,終於於八月底在臺灣的串流平臺上架。而繼《黑魔女:沉睡魔咒》、《黑魔女2》後,迪士尼再度將焦點放在高人氣的經典反派角色上,講述《101忠狗》系列中反派女魔頭庫伊拉的崛起。
藉著這趟瑪莉娜與她的作品返家的旅程,《凝視瑪莉娜2》逐漸解開、描繪出瑪莉娜對家的記憶與想像、拒絕與接受。「回家」在這部電影中有多重意義,不只是瑪莉娜身體上、心態上的歸鄉,更是她作品與概念的一次回溯,兼探她的創作與人生。她由何而來?又將向何而去?
EVA充滿各種神話、宗教、意識流及其他種種的象徵與符號,既陰鬱又晦澀難解,在此之上,或許也能說EVA是個要求觀者必須獨自進行解讀的作品。有太多關於EVA的討論,但沒有任何一種說法可以完美地詮釋整個故事,沒有人能夠真正看懂它。相反的,你看見什麼,那就是什麼。
《中央車站》是華特薩勒斯執導的作品,不僅當年連獲多項國際大獎,更被視為公路電影的經典之作。《中央車站》有著濃厚的宗教象徵意味,但宗教在本片中成為愛——或可說是希望、救贖、和解之類——的其中一種形式。
艾力侯麥的四季四部曲分別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故事,用季節環境與氣氛與片中人物的感情、心理狀態互相呼應。其中1992年《冬天的故事》與1996年《夏天的故事》是一組頗有趣味的對照。
《青澀夏日》是Netflix在7月剛上架的土耳其電影,故事發生在1997年,同樣座落在愛琴海畔的小鎮博德魯姆(Bodrum)。博德魯姆是知名的避暑勝地,正值青春年少的主角丹尼斯(Deniz,「大海」之意)與家人一同來到博德魯姆度過暑假。
受到高度關注的迪士尼真人化重製電影《時尚惡女:庫伊拉》,在受疫情影響而歷經延檔、撤檔,終於於八月底在臺灣的串流平臺上架。而繼《黑魔女:沉睡魔咒》、《黑魔女2》後,迪士尼再度將焦點放在高人氣的經典反派角色上,講述《101忠狗》系列中反派女魔頭庫伊拉的崛起。
藉著這趟瑪莉娜與她的作品返家的旅程,《凝視瑪莉娜2》逐漸解開、描繪出瑪莉娜對家的記憶與想像、拒絕與接受。「回家」在這部電影中有多重意義,不只是瑪莉娜身體上、心態上的歸鄉,更是她作品與概念的一次回溯,兼探她的創作與人生。她由何而來?又將向何而去?
EVA充滿各種神話、宗教、意識流及其他種種的象徵與符號,既陰鬱又晦澀難解,在此之上,或許也能說EVA是個要求觀者必須獨自進行解讀的作品。有太多關於EVA的討論,但沒有任何一種說法可以完美地詮釋整個故事,沒有人能夠真正看懂它。相反的,你看見什麼,那就是什麼。
《中央車站》是華特薩勒斯執導的作品,不僅當年連獲多項國際大獎,更被視為公路電影的經典之作。《中央車站》有著濃厚的宗教象徵意味,但宗教在本片中成為愛——或可說是希望、救贖、和解之類——的其中一種形式。
艾力侯麥的四季四部曲分別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故事,用季節環境與氣氛與片中人物的感情、心理狀態互相呼應。其中1992年《冬天的故事》與1996年《夏天的故事》是一組頗有趣味的對照。
《青澀夏日》是Netflix在7月剛上架的土耳其電影,故事發生在1997年,同樣座落在愛琴海畔的小鎮博德魯姆(Bodrum)。博德魯姆是知名的避暑勝地,正值青春年少的主角丹尼斯(Deniz,「大海」之意)與家人一同來到博德魯姆度過暑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港譯《汪汪夢裡人》是筆者近期大愛之動畫,。由細膩的表達和與大眾相關經歷的共鳴感,筆者在片尾一幕,《September》一曲奏起時,隨著激昂的音樂,但同時又哭到不要不要的,那畫面的確相當深刻,加上正藉失戀時期的時候,勾起許多不捨的回憶和思念。另一個大重點,如果你也是經典電影迷時,定必在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也挾帶思念看著回憶的泡影......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Thumbnail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天空之城》是1986年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由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本片描述一位礦工學徒,有一天接住了從天上掉下來的女孩,並跟她一起對抗海盜、軍隊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故事。 天空之城被認為是蒸汽龐克類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
Thumbnail
有些電影的畫面富於詩性,你很難分析拆解;語言不能抵達的地方,像是遺留在沙地上覆滿雪的夏日記憶。 《再見機器人》這部動畫電影,最大特色就是完全沒有對話、獨白、旁白,音樂是唯一的語言;也有別於以往的迪士尼動畫,沒有「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在一起」的結局。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紐約大都市裡,一段愛與創傷的故
Thumbnail
喜劇中穿插爆破槍戰、偶爾來點西部牛仔「天涯我獨行」的漂泊滄桑,最後歸於大螢幕的魔幻時刻,而「魔幻時刻」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簡單明瞭的動畫,宛若動物方城市(Zootopia)的紐約曼哈頓中,寂寞的狗先生與機器人間建立起一段深厚的情誼,然而夏日的某個夜晚,機器人意外地無法移動身軀,狗先生試圖搭救它,卻也無濟於事。 他們彼此幻想著與對方重逢的那一日,然而事與願違,機器人歷經風霜,最終沈寂在一間廢鐵廠。與此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港譯《汪汪夢裡人》是筆者近期大愛之動畫,。由細膩的表達和與大眾相關經歷的共鳴感,筆者在片尾一幕,《September》一曲奏起時,隨著激昂的音樂,但同時又哭到不要不要的,那畫面的確相當深刻,加上正藉失戀時期的時候,勾起許多不捨的回憶和思念。另一個大重點,如果你也是經典電影迷時,定必在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也挾帶思念看著回憶的泡影......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Thumbnail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天空之城》是1986年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由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本片描述一位礦工學徒,有一天接住了從天上掉下來的女孩,並跟她一起對抗海盜、軍隊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故事。 天空之城被認為是蒸汽龐克類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
Thumbnail
有些電影的畫面富於詩性,你很難分析拆解;語言不能抵達的地方,像是遺留在沙地上覆滿雪的夏日記憶。 《再見機器人》這部動畫電影,最大特色就是完全沒有對話、獨白、旁白,音樂是唯一的語言;也有別於以往的迪士尼動畫,沒有「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在一起」的結局。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紐約大都市裡,一段愛與創傷的故
Thumbnail
喜劇中穿插爆破槍戰、偶爾來點西部牛仔「天涯我獨行」的漂泊滄桑,最後歸於大螢幕的魔幻時刻,而「魔幻時刻」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簡單明瞭的動畫,宛若動物方城市(Zootopia)的紐約曼哈頓中,寂寞的狗先生與機器人間建立起一段深厚的情誼,然而夏日的某個夜晚,機器人意外地無法移動身軀,狗先生試圖搭救它,卻也無濟於事。 他們彼此幻想著與對方重逢的那一日,然而事與願違,機器人歷經風霜,最終沈寂在一間廢鐵廠。與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