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北故宮展出「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即使在疫情期間,依然引發大熱潮,三件北宋巨碑式山水合體,十年一遇,線上專業的導覽很多,各個諄諄教誨,恨不得讓觀眾熟記相關知識,終於抵達展場,擠在好幾層人海中,睜大眼細看,又看了「走入畫中」多媒體藝術和「筆墨行旅」動畫影片,經過地毯轟炸式的解析以後,果然對三張畫的每一寸細節和異同,有了倒背如流的「理解」,離開以後,卻覺得若有所失。
其實,三件國寶都分別看過,也許,初遇總是最難忘的,尤其偏愛「早春圖」的空靈,第一次邂逅的悸動,記憶猶新。
那是二O一六年,台北故宮在十月推出「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特展,精選宋元時期的書畫珍品,赫然出現了郭熙《早春圖》和北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等限展品,限展品不能公開展出超過四十天,所以分前後兩期展出,換展第一天迫不急待,一大早從台中趕到故宮,渴望一飽眼福。
認識《早春圖》是三年前 (2013) 在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當時寫下:
「小歇片刻,往步道東半部走,遇到樹林開闊處,恰如畫框,凸顯峭壁飛瀑的壯闊,想起北宋郭熙的《早春圖》,山林長大的畫家巧妙安排近、中、遠景,下臨深淵,中以松石昂然坐鎮,上隔雲霧仰望巍巍懸崖,左側溪流流入千里沃野,漁夫返家,妻小相迎,右側則是山坳瀑布奔瀉而下,整個畫面淡墨流動,刻意留白的優雅筆觸,呈現郭熙對春天生氣蓬勃的感受:『驕陽初蒸,晨光欲動,曉山如翠,曉烟交碧,乍合乍離,或聚或散,變態不定』。
相隔千年,畫家筆下的春天氣息,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瀰漫,緊鄰的環庫克草原步道,視野開闊,走到哨兵橋,著名地標半屏山倒映在莫塞得河上,沿木板鋪成的小徑穿越草原,眺望如利斧劈鑿花崗岩的冰河頂、哨兵岩、御弧岩及優勝美地瀑布,寒冬已過,茂盛夏季還遠,萬物甦醒,野花點綴綠毯,空氣中有積雪融化的涼意,觸目所見一片清新。」
在冰河地形遺留下來的北美原始山林,一天健行七小時,心中的感動難以言喻,透過網路找到郭熙的《早春圖》,一千年前的畫家,把春天萬物甦醒的生氣勃勃視覺化,中國山水畫「氣韻生動」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
果然,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大早趕到故宮,《早春圖》面前瞻仰的人牆還未湧現,獨享這幅魂牽夢縈的鉅作─近看遠看都好,墨色層次豐富細膩,墨染靈動,光影變化萬千,構圖平衡大器,山體圓渾多姿,雲氣虛實自然,樹木姿態橫生,點景的人物細膩寫真,愈看愈能體會畫家心中的浩然之氣,橫出紙面。
圖片遠遠不如真跡,太多細節必須親眼目睹,與其它同年代模糊暗沉的作品相比,感謝品相完整,修護人員功不可沒,而且真跡才有「靈光」,透過眼前的作品與千年前的藝術家交流,超越時空。
一整個上午,盯著這幅畫,流連忘返,當人潮開始聚集,看到一位盛裝的日本小姐和同伴,怕擋到後面的人,兩人跪著看畫,一個輕聲解說,一個認真傾聽,對畫痴心的程度,心有戚戚焉。
想起程代勒老師在課堂上說:
「現代水墨使用半自動技法作畫,創造新的皴法,但是要去看傳統山水的構圖及處理方法,例如三遠─高遠、深遠、平遠,以及近景、中景、遠景,偷傳統的東西來用。」
他說的是溫古知新,藝術家是叛逆的,要質疑過去,但是對傳統一無所知,就是井底之蛙,不能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更上一層樓。
這幅存世千年的真跡,繪於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左方署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站在前面,感受到一股靈氣,傳承源源不絕的中華文化,宋代山水,是中國書畫藝術的高峰,尤其是英明有為的宋神宗,亟欲改革積弱不振的國力,新舊激盪,蘇東坡的《前後赤壁賦》和《寒食帖》也是這段時間的作品。
帶著郭熙筆下千年前的雲霧水氣,回家,念念不忘,後來,不知不覺流入畫中,在分秒必爭的數位時代,開拓一個可以靜心、沈思和冥想的心靈空間。
- 心靜是作家 / 藝術家 / 抱雲齋人文藝術空間創辦人【江心靜的記憶維度】是一場跨領域的寫作實驗,結合文本、水墨、裝置,希望重塑數位時代被剝奪的沈思、冥想和開悟的精神自由。別忘了按下追蹤跟免費「連擊」下方【5個讚】以及訂閱支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