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蜀漢的良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蔣琬的一生,相當是拿來映證,諸葛亮有識人之明且全無爭議的部分。

這個人在大家眼中,其實沒什麼八卦。
他的表弟劉敏大概已經是最八卦的部分了。

陳壽說他跟表弟「都很知名」,事實上,劉敏是太守之家,西漢王孫,阿公還在朝廷當副丞相。
光環一圈疊一圈,比較知名的人肯定是劉敏。

劉備也不過徵召蔣琬來當個小文書官。
拉進州牧底下,而非派任郡縣,這點其實表示了蔣琬是名士。

但劉備並不覺得蔣琬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佔領益州後,蔣琬領了一個成都南部小縣的縣長。
小是指面積,實際上就是跟基隆市差不多。

說它重要嗎?好像沒那麼重要。
說它不重要嗎?好像又沒那麼不重要。

倒是跟蔣琬原本的官職挺符合。
有點中央但又不那麼要緊。

重點是呢,蔣琬上任之後,一天到晚喝酒,什麼事都不做,公文堆得比人還高……所以現在是鳳雛傳還是什麼魚之類?
無巧不巧,咱們劉玄德大人微服出巡,想要去看看龜山島……對不起我鬼扯的太過頭了。

總之蔣公琰這個上班不幹事的問題,就被劉備發現了。

孤證不舉,劉備喜歡微服出巡這件事,簡雍傳也有提到。
更別說先主傳早寫了,劉備是個喜歡聲色犬馬的真男人。

如果是妹子陪喝酒,劉老闆笑笑也就算了。
你個縣長醉酒不上班,成何體統?

推出去砍了。

還好,我們劉備不是獨裁者,沒有把蔣琬就地正法,而是發給法務部處理。
有刑罰,必過孔明。

諸葛軍師一看到,馬上致信劉備:「這個人,大才,放在這裡小用。他看起來雖然沒做事,其實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安民為本。請主公三思。」
看到沒?咱們諸葛臥龍打選戰的本事,那可是一等一的。
誰要請到這種智囊,管你什麼咖要選上總統,也是手到拿來啊。

卻說,別人講請主公三思,那是懇求。
諸葛亮的請主公三思,跟下令就沒啥區別了。

劉備當然是好好好,三思……是說那個孝直,我們是不是該去打漢中了啊。
法正本來還在打瞌睡,被劉備一喊,立刻抖擻了精神:「據我觀察,兩年前曹操退兵,定是朝廷有變,此時出兵正是時候。」

「孝直所言甚是啊……那個蔣公……最後那個字怎麼唸?不管了,蔣公就別殺了,免了他的官就好。」

所以說,蔣公沒有死在四川,又能在後來做下一番大事業,正應感恩諸葛亮才是。

被下野之後的蔣琬,有天就做了個夢,夢見一頭牛全身血淋淋的出現在他家門口。
醒來之後,蔣琬當然覺得很不舒服。

牛跟劉不是音近嗎?難道劉公會再來賞我個血光之災?

蔣琬立刻請了占夢專家:趙直前來。
這個人在魏延傳也出現過,諸葛亮死前魏延夢到頭生角嘛。

這裡暫停一下,趙直基本上應該也是官員,蔣琬已為庶人,不可能隨便就叫官府方士專家來。
但對應到魏延,我想趙直跟他們倆都有私交,出身荊州的可能性較高。

沒錯,解夢這種事情,你總不可能去找公司人資吧?

要是跟這個人沒交情,他把你的夢境上報扣你個反罪,那不慘了。
事實上,趙直幫魏延解夢的時候,就是跟魏延說一套,又跟別人說另一套……可見他對魏延的性格有了解。

不過蔣琬現在是個死老百姓,正是雪中送炭的好時候,趙直就跟他說:「大吉,日後富貴不可限量。等你當到三公的時候再來感謝我吧。」

不久,蔣琬果然恢復了官職,還升了半截當縣令。
誰升他?十有八九是諸葛亮趁劉備在漢中打仗的時候報的。

還記得這時候,諸葛亮報了楊洪代理蜀郡太守吧?
蔣琬的新治所,就在蜀郡隔壁的廣漢郡……這時候的廣漢郡比較小,因為劉備入蜀後酬庸重新分割過。

想必諸葛亮也提醒蔣琬,好好幹,拿點成績出來,等老闆出差回來我再幫你一把。
果然,劉備稱漢中王時,蔣琬就被調進尚書台了。

這時尚書令為法正,接下來劉巴、李嚴。
蔣琬一直待在尚書台。

有沒有一種諸葛亮埋心腹在政敵身邊的感覺?

劉備過世後,劉禪才賜予諸葛亮開府的權力。諸葛亮隨即打算把蔣琬徵召回來。
舉茂才,任東曹掾。
這個基本上是給丞相舉薦選拔人才的官職。

但蔣琬推辭,「廖化等人都比我合適。」蔣琬一連舉了四個人。
這很好笑,懂戲的就會懂。

丞相要你來舉薦選拔人才,你拒絕官職,但是馬上推舉了四個人。
你擺明了就有這個才能啊。

諸葛亮的回答,是這樣的:
思惟背親捨德,以殄百姓,衆人旣不隱於心,實又使遠近不解其義,是以君宜顯其功舉,以明此選之清重也。

我想過了,如果背離可靠的人,捨棄有德的人,百姓就會受到災禍,大家都不隱藏自己的才能,又容易讓朝廷內外不明白我的用意。
所以,你應該要明白,我必須選有功績的人。

這段比較難大概就是「不隱於心」,我的解讀是這樣。是從所謂「小隱於野、中隱於市、大隱於朝」推導出來。

親信有德行的人,其實就是指蔣琬……跟目前已經徵召的官員。
諸葛亮認為大家都很有才能,但一下放開手去做,全部給諸葛亮罩,那看起來就是孔明專權。

所以諸葛亮需要有更多確實有政績,不只是清名之士的人,來幫忙「背黑鍋」。
換成台灣概念啊,就是總統在組閣的時候,不宜找學者網紅來擔任行政院長,一定要有勞苦功高的官員來出任。

而行政院長底下,起用少數沒有從政經歷的學者專家,就是可以允許的。

原本的政府高級官員,並不宜轉入丞相府下。這也是很社會觀感的,倒不用去想是不是諸葛亮叫不動他們。
實際上應該也是叫不動沒錯啦。

蔣琬就答應了。
這從本傳看不出來,要看廖立傳:丞相掾李邵、蔣琬。
所以蔣琬確實有擔任過丞相掾,李邵就是西曹掾。

隨著丞相府體系確立,諸葛亮緊接著需要對南中用兵,就把蔣琬調動為參軍,參謀團的一員。
基本上算降官,但親信更增。

馬謖這個諸葛亮愛人等級的參軍,並沒有跟隨南征,但蔣琬有,請見費詩傳。

南征結束後,帶回了益州大老張裔,諸葛亮任命他為留府長史,並命參軍蔣琬輔佐。
接下來諸葛亮就去忙北伐了。
當諸葛亮收到姜維時,還特地寫信給兩位看家保安,說姜維比馬謖跟上面提到的李邵更棒。
不過寫信的時候,那兩位都掛了。所以其實也是某種「姜維可繼承大業」的暗示。

建興八年,張裔掛了,諸葛亮直接讓蔣琬接任留府長史,並致信劉禪:「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諸葛亮對蔣琬的信賴,可鐵了去。

四年後,諸葛亮陣前亡故。
劉禪果然按諸葛亮的指示,一點一點把蔣琬的官職層層往上疊。

其實也就是官職而已,那四年,蔣琬跟劉禪共事,本就是諸葛亮之外的實權第一人。

但諸葛亮的死亡,衍生了許多內部問題。
首先就是魏延跟楊儀。

蔣琬先判魏延反賊,可其實等到楊儀把北伐軍帶回來,就被費禕告死了。
這壓根不是判楊魏誰對誰錯,只是怕北伐軍權失控而已。

蔣琬這個人,對世俗的善惡不是那麼在意,大多時候總是一派漠然。
諸葛亮死後,亟需安定的前三年,蔣琬很冷靜。
有人說楊戲看不起他,蔣琬一派漠然。
有人說楊敏批評他不如古人,蔣琬也覺得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沒啥好說的。

等到楊敏犯事下獄,很多人都以為蔣琬會趁機報復。
可蔣琬根本沒把那當回事,該怎麼判就怎麼判。楊敏終是免於一死。

而最終,蔣琬也自承不如費禕跟姜維,從第一線退了下來。

乍看之下,蔣琬好像真的沒什麼本事,縣長當不好,北伐又打不動,還常常覺得自己不如人。
可他總是在後退的同時,展現他的知人之明。

說真的,以劉備剛定蜀的情況,法正都會被人家告了,你一個蔣琬在那邊擺爛沒人告?
要不是劉備親巡,還不會發現這裡有個鬼混縣長。

諸葛亮所說的:「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脩飾為先。
想必不是出於交情或私心。

北伐大業的一直演而不出兵,是否也是蔣公琰的安民之策呢?

諸葛亮實打實的戰了七年。
蔣公琰其實在前線演了五年。

諸葛亮從劉備過世,安定了蜀漢十二年,有八年都在打。
南中叛亂、北伐進攻、抵禦曹魏進攻……

蔣琬從諸葛亮過世,也穩定了蜀漢十二年。
期間南中同樣發生一次叛亂,比諸葛亮時的小很多。
一次廖化主動出擊。
一次防守的興勢之戰。

安民,為本。
大智,若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6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31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2024/01/31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2024/01/28
上一回,郤正吹捧了一下蜀漢的安定繁榮,同時也綿裡藏針,暗諷朝政敗壞的原因。 他不直接挑明罵黃皓,接著卻說,你們都那麼棒,我卻是個廢物,在朝廷數年,寄託在天子腳下…… 心,卻不在這裡。 郤正的心在哪呢?
Thumbnail
2024/01/28
上一回,郤正吹捧了一下蜀漢的安定繁榮,同時也綿裡藏針,暗諷朝政敗壞的原因。 他不直接挑明罵黃皓,接著卻說,你們都那麼棒,我卻是個廢物,在朝廷數年,寄託在天子腳下…… 心,卻不在這裡。 郤正的心在哪呢?
Thumbnail
2024/01/25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Thumbnail
2024/01/25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孟光跟來敏。就是上回跟許慈胡濟一起制定季漢禮法跟各種制度的人。 孟老先生是洛陽人,祖上也是三公之家。不過這個孟太尉不見於《後漢書》。事實上,以裴松之的考證,陳壽是故意給孟光長臉的。因為孟太尉其實是中常侍孟賁的弟弟。(不是古代勇士孟賁) 心裡一抽對吧?不要懷疑,就是漢末大宦官。
Thumbnail
孟光跟來敏。就是上回跟許慈胡濟一起制定季漢禮法跟各種制度的人。 孟老先生是洛陽人,祖上也是三公之家。不過這個孟太尉不見於《後漢書》。事實上,以裴松之的考證,陳壽是故意給孟光長臉的。因為孟太尉其實是中常侍孟賁的弟弟。(不是古代勇士孟賁) 心裡一抽對吧?不要懷疑,就是漢末大宦官。
Thumbnail
第二十一章 明主 巨城守將是個中年人叫“蔣睿”,他雖然武藝平平⋯可軍士皆訓練有素,如果硬攻恐怕拿不下來反而會傷亡慘重需要謹慎計畫!此時劉邦旁有人提到⋯蔣睿擁有一株千鳴草,屬於天材地寶之一!能養人受傷的天賦筋骨⋯到時候攻下城池一定要搶奪過來,他聞言還來不及深思⋯突然有人闖進營帳! 『報!』 「咯!」
Thumbnail
第二十一章 明主 巨城守將是個中年人叫“蔣睿”,他雖然武藝平平⋯可軍士皆訓練有素,如果硬攻恐怕拿不下來反而會傷亡慘重需要謹慎計畫!此時劉邦旁有人提到⋯蔣睿擁有一株千鳴草,屬於天材地寶之一!能養人受傷的天賦筋骨⋯到時候攻下城池一定要搶奪過來,他聞言還來不及深思⋯突然有人闖進營帳! 『報!』 「咯!」
Thumbnail
劉敏,是蔣琬的表弟。 蔣琬傳一開頭寫到: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也。弱冠與外弟泉陵劉敏俱知名。 秦朝的時候,零陵只是一個縣, 到了漢朝,漢景帝有一次喝醉酒,上了一個侍女,一發就中了個龍胎。 於是命名為劉發。 封於偏遠的,南越與中國的進出口,長沙。 這個三國故事中的常客地名,我們又知道多少?
Thumbnail
劉敏,是蔣琬的表弟。 蔣琬傳一開頭寫到: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也。弱冠與外弟泉陵劉敏俱知名。 秦朝的時候,零陵只是一個縣, 到了漢朝,漢景帝有一次喝醉酒,上了一個侍女,一發就中了個龍胎。 於是命名為劉發。 封於偏遠的,南越與中國的進出口,長沙。 這個三國故事中的常客地名,我們又知道多少?
Thumbnail
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 李嚴沒有什麼在內政上的表現,大概就是編了蜀科,但軍事記錄算是相當多。 甚至有著「可敵陸遜」的後世評價。 原文出自三國演義八十七回:「李嚴在白帝城,此人可當陸遜也。」 可當其實就是「可擋」,也就是諸葛亮跟劉禪說,李嚴擋得住陸遜,不用擔心。 李嚴真的那麼強嗎? 是真的。
Thumbnail
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 李嚴沒有什麼在內政上的表現,大概就是編了蜀科,但軍事記錄算是相當多。 甚至有著「可敵陸遜」的後世評價。 原文出自三國演義八十七回:「李嚴在白帝城,此人可當陸遜也。」 可當其實就是「可擋」,也就是諸葛亮跟劉禪說,李嚴擋得住陸遜,不用擔心。 李嚴真的那麼強嗎? 是真的。
Thumbnail
在成都武侯祠文武廊中,楊洪被放在文官列,十四人中排行第十二。 說個有趣的,孫乾給排在武將第二,僅次趙雲。 (關張自有專殿,不入排行)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也。 犍為是成都南方,蜀漢重用的益州當地人,有相當大的數量出自於此。 身為當地大姓,對劉備政權來說,自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Thumbnail
在成都武侯祠文武廊中,楊洪被放在文官列,十四人中排行第十二。 說個有趣的,孫乾給排在武將第二,僅次趙雲。 (關張自有專殿,不入排行)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也。 犍為是成都南方,蜀漢重用的益州當地人,有相當大的數量出自於此。 身為當地大姓,對劉備政權來說,自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Thumbnail
三國志中,不管哪一國的記錄中,都有著叛臣大傳這個分類。 魏書在第二十八,以淮南三叛的領袖為主角,附帶鍾會鄧艾。 蜀書在第十,由劉備的兩個乾兒子開頭,終於魏延楊儀。 即使沒有一起看過蜀書篇章的朋友,只要對三國稍有了解,就會發現一個事實。 這些人雖然都被以「叛國罪」行刑,但他們並不是那麼罪證確鑿……
Thumbnail
三國志中,不管哪一國的記錄中,都有著叛臣大傳這個分類。 魏書在第二十八,以淮南三叛的領袖為主角,附帶鍾會鄧艾。 蜀書在第十,由劉備的兩個乾兒子開頭,終於魏延楊儀。 即使沒有一起看過蜀書篇章的朋友,只要對三國稍有了解,就會發現一個事實。 這些人雖然都被以「叛國罪」行刑,但他們並不是那麼罪證確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