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9|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私法拘留》:掃毒戰前夕的社會預言

    《私法拘留》為菲律賓名導布里蘭特‧曼多薩2016年的長片作品,當年闖進坎城影展競賽片入圍,女主角賈桂琳‧荷西更勇奪當年的最佳女主角獎。電影以手持鏡頭拍攝,劇烈的荒動感與不時的失焦讓整部片都籠罩著巨大的不安,卻也充滿紀錄片的寫實感。劇情以雜貨店老闆娘羅莎因販毒被捕,卻在警局遭到鉅額勒索的事件,直指菲律賓民間嚴重的毒品使用問題,並對貪汙腐敗的警察體制作出嚴厲的批判。
    私下從事販毒事業的雜貨店老闆娘羅莎嬸
    猖獗的毒品問題
    《私法拘留》上映的2016年,現任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甫以39%的得票率當選菲律賓總統,隨即展開了長達5年多,至今仍如火如荼進行的掃毒戰,大量緝拿並處死吸食、販賣或是任何經手毒品者。
    若以拍攝時間來看,《私法拘留》事實上發生在更早之前,聚焦在底層人民與警察間的位階關係,看不見任何政府介入掃毒的痕跡,駭人程度卻不比掃毒戰場面來得低。同時也顯示菲律賓民間毒品氾濫,以及警察濫權的問題其實早在杜特蒂上台之前就積累已久,絕非法律制裁與高壓手段就能解決。
    貧窮在菲律賓底層社會是極為普遍的問題,而窮人為了在高工時、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保持精力,吸食馬藥、甲基安非他命、冰毒等毒品的狀況並不少見。這些毒品相比於安非他命、大麻等用藥更加便宜、能提神,同時也更不容易上癮(冰毒除外),與一般以成癮的快感的目的性有顯著不同。
    當然在電影中,人民吸食毒品的動機為何是難以判斷的。但從作為毒品交易商下游的羅莎嬸在社區內與鄰居的互動,三句不離代表冰毒的「冰」和錢的現象,就可以確知吸食毒品的普遍性。若要支持大量吸毒人口的需求,背後自然需要有一套縝密、系統化的毒品交易機制。從羅莎嬸家在與一般散客交易時,顧客必須出示指定的密碼以通過檢驗,且顧客的名單和交易細節更被完整地記錄造冊的現象便可察覺;甚至在警察內部,對於毒品持有之克數與可要求的勒索金額也有一套對應的機制。由此可見,毒品交易的網絡早已遍布社會各階層,並遵守著一套不言而喻的潛規則。而警察的涉入更顯示,負責打擊毒品的官員與政府,事實上也屬於毒品交易鏈的一環,甚至極可能是最頂端的供應商,這或許才是菲律賓的毒品問題無法被根治最重要的原因。
    私刑式正義:極度濫權的菲律賓警察
    由警察主導的掃毒行動,卻被命名為《私法拘留》,菲律賓警察不尋常的腐敗和殘忍,從片名的中譯便可嗅出端倪。2016年杜特蒂執政後展開的掃毒計畫,賦予了警察極大的權力,只要是持有毒品者,無論其為吸毒、運毒、販毒,意外或蓄意持有,都可以直接槍決。各種濫殺無辜、執法過當的新聞近幾年於是層出不窮。
    然而早在杜特蒂上台前,菲律賓的警政體制便已經開始崩壞。《私法拘留》對警察內部同流合汙、違法亂紀的現象毫不保留地進行揭發,從緝拿羅莎嬸時肆意搶走她女兒的手機、警局裡咄咄逼人的逼問態度、嘻笑怒罵地執勤方式。早在勒索的價碼脫口而出前,菲律賓警察的怠忽職守便已一覽無遺。一連串令人髮指的行為就此展開,基層的兩萬喊到組長階級的20萬,金錢勒索被執行地如此坦蕩;供出藥頭以換取自由卻仍有大小咖之分,一切的逼供都是為了獲得更鉅額的賄賂金。身為警察,對於金額的錙銖比較卻比商人還來得苛刻,看著羅莎嬸的孩子們徹夜籌得46000元仍毫無憐憫之心,警察的冷血似乎比種種施暴中的鮮血還要來得可怕。令人更加不齒的是,看似只存在於基層的亂象,卻在局長辦公室的門應聲關起的剎那,昭示著整個體制的沉淪。
    直到其中一名警員首次穿起警察制服前,所有的行動似乎都讓人難以想像他們真的是一名所謂維護社會秩序的「人民保母」。菲律賓警察打著法律與政策之名,卻行勒索與動用私刑之實,犯人可以藉由利益交換隨意釋放,人民的進出不會留下任何紀錄,若不是警局內有其他警員聽聞此案,或許羅莎嬸的兒女們將就此看著自己的父母消失在執法機關的手裡。五年過去,現役與退休警察持有槍械,濫殺無辜市民的事件仍時有所聞,死亡數不斷增加,吸毒人口卻不層減少,或許便已暗示著毒品的根本與市民無關,而是肇因於警察在體制內的濫權與為非作歹。
    社會的崩解:對殺人已麻木不仁的平民
    掃毒戰至2019年9月已有2萬名菲律賓人喪生,其中或有真正的販毒與吸毒者,卻沒有經過正當的審判,更多的是為了滿足政績數字而遭殺害的無辜市民。然而即使如此,杜特蒂在國內窮人階級的支持度卻仍然高達85%。
    為何杜特蒂能在掃毒戰的主要受害者-窮人階級內保有民心?則必須回到菲律賓人的民族性,在樂天、自由的思想背後,是深受西方社會影響的個人主義。即使窮人之間處境如此相似,當彼此有難時,為了自保而噤聲是人之常情。然而菲律賓人對於身邊入獄、遭濫殺的吸毒者或市民,卻似乎連一絲同情也沒有。麻木於警察的行動,比起害怕更多的是冷眼相待。
    《私法拘留》裡社會眼光的冷酷並未佔太大的篇幅,然而人民之間在警察的作威作福下的自相殘殺,卻意外成為了引起整個事件的開端。少年阿邦為了讓自己的弟弟被釋放,於是向警察告發了對自己有恩的羅莎嬸,羅莎嬸遭拘留後卻毫無任何歉疚之意;除此之外,羅莎嬸遭捕的消息全社區無不知曉,兒女四處募集營救母親的資金時卻鮮少有人伸出援手。都能感受到菲律賓人對於此類事件的麻木無感,以及冷酷無情。
    然而比起漠不關心或是避不見面,最讓人不寒而慄的還是面對殺戮與構陷時的那份若無其事。當羅莎嬸為了典當手機再度出現在街上,居民們的第一句話不是「你還好嗎」,而是「你出獄了喔」、「可以給我一點『冰』嗎」,問句裡頭暗示著的,是日常裡的無可奈何。即使被捕、即使遭勒索,花錢了事後一切都會重蹈覆轍:被捕、釋放、失去收入來源、再度販毒、再度被捕,惡性循環一再上演,沒有人能逃離那樣的深淵。
    小結
    歷史總是不斷地在重演,然而《私法拘留》比起歷史,似乎更像是預言。所有的拍攝與故事構思都在杜特蒂上台之前,卻與他執政後的光景有著驚人的相似。事實上《私法拘留》或許根本不是預言,而是橫貫了幾十年的現在式,真正需要立即解決的或許不是毒品交易網本身,而是明明身處其中,卻道貌岸然介入並殘害底層人民的無良警政體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