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台老勞筆記|該不該來美國工作(下)

接下來聊一下錢以外的考量,因為我們就是考慮到錢以外的事,而不是為了薪水而來的。聊一下其他的優缺點吧!
工作是為了夢想?職涯發展?
説來這工作是為了夢想乍聽之下太天真了,不過我們都是在軟體業,軟體和科技業最頂尖的國家無庸置疑就是美國,所以我們是為了體驗在這些公司工作的氛圍而來的。如果考慮長遠的職涯發展或是單純開開眼界都很推薦來這裡工作幾年磨練一下,這也是很多學生願意投資大筆學費來美國唸書的原因。
在公司的時候,同事跟我說某某同事是MIT的博士,在業界很有名,還有出書,讓我有一種自己也能跟一流的人共事的成就達成的虛榮感。
公司裡面真的有機會遇到很多業界有名的人,運氣好甚至可以跟他們密切合作。雖然我就是個螺絲釘的角色,做的產品可能名氣很大,但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做的,是跟幾百幾千個人合作的成果。平常也沒有太特別的感覺,就算公司大的會議時,能看到世界前幾名的富人,例如蘋果的庫克或Facebook的祖克柏本人,身邊的人也都是說:內心也沒有波瀾。
有了在美國的經驗,之後去其他國家的分公司或是外商是相對有優勢一點,但也很競爭,因為也有很多美國人想要去其他國家爭取升遷的機會同時體驗其他國家的文化。簡單來說,累積在總部的經驗跟眼界,會對想要當更高層的人有幫助,但如果沒有喜歡當主管的生活,只是想回台灣繼續當一般的基層,或是換去台灣的其他公司,可能只會覺得回台灣薪水變低,公司名氣不夠,福利不好,大家對從美國回來的期待很高,各種不如預期,讓自己失去成就感......
但這裡工作會對職涯發展的負面影響是,要當主管的難度太高。美國的主管幾乎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或是印度人。
有人說美國種族歧視很嚴重,職場上也一直流傳著有隱形的”Bamboo ceiling” (亞裔天花板)。我自己是沒有特別有感覺是因為人種,因為公司內也有很多華人面孔的主管,只是都不是第一代,也就是都是母語是英文的人。
這可能是因為在美國的公司當主管,最注重的都是「帶人」,而不只是管理專案。你連聽懂跟清楚表達自己都有障礙時,要去輔導員工的心理,給他工作發展甚至是家庭私事的建議,都是很困難的。當然也有人靠著其他策略突破語言障礙,有聽過幾個成功的例子,但是很少數的人能到那樣的高度。
來美國創業也是很多人嚮往的,尤其是軟體業的人很多矽谷新創夢,感覺美國充滿著天使投資人跟變成億萬富翁的機會(實際上比例很低)。
對某些人來說,到美國是能大展身手的好機會。如果不是對工作這麼有企圖心的人,可以把重點放在這邊有不一樣的職場文化,能多一些新的體驗,還有更多不同的機會。

下一代的教育
這個因為小朋友的年齡太小,我的研究不多,不方便發表心得。看美國的媽媽社團,很多人是為了小孩教育來的,甚至先生在台灣打拼,自己跟小朋友住在這。美國基礎教育怎麼樣我不敢說,也聽過很多負面的經驗分享,但是多數人也只是為了讓小孩有流利的英文來的。如果來美國是為了英文的話,這目的是絕對能達到的,你只需要擔心他不再講中文了。
再來就是聽說美國的高等教育多厲害,但看人覺得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工作的準備,我的觀察是,身邊的人就算是Berkeley、MIT等以前唸書時覺得是神人念的學校,也不一定在公司一帆風順。我也有哈佛畢業的同事,確實聰明,但也不是升遷快速的人,最後升得比中國一般大學畢業的同事還慢。再者,念這麼多書也不如有個好的人格來得重要,看著最近的新聞,美國精英學校也是可以出很多敗類的⋯⋯
簡單來說,追求頂尖教育可以來,但要想想念一流學校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覺得教育只是就業的鋪墊,而不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或是對知識的熱誠,那可能沒有這個必要。

想要拿身份:當美國人比較好嗎?
有穩定工作要拿身份並不難,待得夠久通常就拿得到。但一樣要考慮的是為什麼要拿身份?綠卡是居留權,也是工作權,很多人也是期待拿到綠卡後可以隨時換工作,能有比較多選擇。拿到綠卡的速度因人、公司和當下的政治情勢而異,台灣人還算快,大多數聽到的是申請後2-3年可以取得,也有不到2年的快速的例子。拿到綠卡後做五年移民監就可以成為公民,也就是會拿到美國護照。
想要變成美國人的幾個常見原因看一輪網路上的論述就能略知一二,在此不贅述。很多人來留學或外派時把握時間「生一個美國公民」,我猜想可能是買保險的概念,覺得有天會因為政治因素需要有美國身份。以學業或是就業來說,如果小孩不在美國長大,以後會想到美國發展的機率也不高,如果來美國生子要特別付出成本,我個人的評估是不一定划算,可以考慮拿其他國家的身份。不過我是以這會花錢的角度來看,有錢當然是做什麼決定都好。
唯一想提醒的是,如果想要依靠就業取得身份,要注意公司願不願意幫忙辦綠卡。申請綠卡成本高,也有一些公司是不願意投資,或是要待幾年後才願意幫忙申請的。

工作的多元發展
美國是很重視勞力的國家,這一點跟台灣有點落差。當然不是每一個付出勞力的工作薪水都很高,只是這邊各行各業的薪水的差距沒這麼大,不會像台灣只有半導體產業或是職稱是工程師普遍薪水比較高的感覺。
在美國確實比較有「行行出狀元」的感覺。很多勞力但有專業的工作,往往比大公司的上班族賺得還要多。
我喜歡舉的一個例子,是身邊雙薪家庭常遇到的:疫情之後,有些職業很難找到人,例如保母,因為很多人不太願意送很多人的托兒所。同事跟我說,還有保母開價到一個月8000美金!加上保母大多收現金,如果他真的有接到工作,都賺得比大公司的工程師稅後領的多了!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還有非常多人是因為這個覺得「回不去台灣」的。因為美國工時真的短,這也是造成美國的不便利性的主要原因。例如美國的醫療服務為什麼要等這麼久?美國貨運為什麽慢?因為沒人願意加班呀!診所很多假日不開以外,平日也是4:30就關門了。物流也是很少傍晚還在送貨的。
美國整體工作氛圍都是比較輕鬆的,尤其軟體業因為彈性大,工時普遍也比較短,薪水又比其他行業高一些,所以這麼多人趨之若鶩。身邊同事一天工作時間大約5-7小時,當然每份職業都因人而異,只是在台灣的制度跟氛圍下,要有這樣的工時難如登天,或是需要打卡,就算沒事了也要一直撐到規定的時間才能下班。美國工作雖然比台灣競爭很多,因為你不是只跟美國人一起工作,而是在跟來自全世界的同事們競爭,但這邊的人比較不在乎別人眼光,也非常習慣為自己的權益發聲,工作文化比較放鬆,這也是我覺得在台灣非常難得的。
所以就算在台灣頂尖的公司可以有差不太多的收入,但實際上工時可能會差很多,時薪的差距就會拉很大。舉例來說,雖然產業不同,但以台灣之光台積電、聯發科年薪300到400萬的等級,大概等於美國在Google、Facebook年薪30萬的工作。只是在台灣工時可能是10小時甚至更高,在美國大概就是5-7小時,加上通勤時間或是休假,花在工作的時間甚至會差到兩倍!再者美國軟體業的工作自由度高,可以自己安排的空間大,今天沒有心情的話,可以一天只工作2小時,另一天再加一點班做8小時補回來,更不要說你想在家或想去公司都沒人限制你。
工作不是只考慮薪水或是CP值,是整體的滿足感。
我想這是美國的工作最讓我覺得值得的地方吧!在台灣一天醒著的時間16小時,有至少10小時在工作和通勤的路上,所以工作真的佔了很大一部分。在美國,每天9點開始工作,3點小朋友下課,就可以去接他們回家再悠閒地煮晚餐(當然你也可以多花點錢6點再接他們回家,你就有3小時的休息時間);或是同事說他們之前單身的就下午2點下班,大家約著一起去滑雪;或是敝公司的病假是包含「心理狀態」的,也就是你今天沒有上班的心情就可以請病假了。
美國人就是很注重下班後的社交或是家庭生活,如果要他們犧牲這個,他們寧可辭職,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說美國人被「寵壞了」。至於工作以外的「生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之後再來聊聊生活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