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界,真的可以轉動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常形容一個人,空靈。
甚麼意思呢?
指有著超脫世俗的眼光和氣質;又或者我們形容一個人,有靈性:比喻對方單純、善解人意、聰慧、有悟性、感受力強,安靜卻又強烈存在。⚘⚘
有悟性、感受力強,正是佛家《心經》裡提及的五蘊皆空。倡導透過具體修行,以培養對一切事物看淡的態度,且強調所有物質都可以再微觀看成分子、原子、粒子,甚至回歸無形的空性。因為,一旦看透,便沒有糾結與執著;一旦體悟,便可以徹底的利益眾生。呼應《心靈能量》一書,當有超高頻率的人出現時,便會影響整個社會或國家,將整體平均頻率拉高,也可視為一種利益眾生。
用量子力學理論解釋,當粒子產生的能量場會彼此相互影響,甚至產生糾結,即可說明高頻率的人可以提升低頻率人的能量,使得集體平均能量的數值上升。量子糾結、或稱量子纏結,都透過研究驗證了,生命與生命的連接多麼微妙。不論距離多遠,情感上親密的人們,這一端的腦波變化同時影響著另一端的大腦神經元,正是透過量子纏結、能量場互相影響(電磁場互動) 達到溝通的目的。
尤其,量子力學發現,是否有觀測行為,也能影響電子的運動軌跡。意思是,當沒有觀測者時,電子以一種能量的狀態存在;而有觀測者時,電子以粒子的狀態存在。雖然物理界至今無法清楚解釋,但是,似乎說明了:宇宙的存在全然依照你個人的觀測角度,只有你觀測了,這世界才存在。
所以我說,「你的眼界,真的可以轉動世界」
【參考書籍】《當心經遇上量子物理》
作者: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 出版社:喇榮出版社 2011.12月
【關鍵字】量子力學、量子物理、心經、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用科學解釋無形
· 般若的分類:(一)實相般若,是作為內證的智慧般若波羅蜜多。本質是修持顯宗、密宗最後所證悟的境界與智慧。(二)文字般若:則是天天念誦、用文字表述的經典。
· 佛經的分類:第一種:佛陀自己親口說的佛經。第二種:佛陀加被的佛經。又可分為3種:佛身的加被教、佛語的加被教、佛意的加被教。第三種:是佛陀開許的佛經(指有些佛經之前,會出現緣起的內容,例如提及”世尊白言”等)。《心經》即屬於意加被的佛教。而釋迦牟尼佛指示弟子,心經便是最重要的一部經典。
· 本書由仁波切解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內文的意義,並說明文字般若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五蘊皆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每一句話代表一個空性,四種空性組合起來,形成了完整的空性,稱「四合空性」。利用量子物理理論來解釋所謂的”場”,也是心經所謂的”色法”。用科學解釋無形。
· 什麼是”色”,經典中提及”色”有三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其中十二處、十八界的”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物質形狀及顏色等。而五蘊的”色”有十幾種分類:眼、耳、鼻、舌、身五根。延伸五根感受到的對境,柔軟、香臭,稱五境。兩者合在一起稱”十色”。另外,大乘佛教認為,還有一種非常細微的色法,只有我們這個意識才能感覺到,其他器官都不能領略的,也屬於物質。這個概念跟現代物理所說的”場”比較接近。所謂的”場”,也可以是”能量”、”波”等等。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是眼耳鼻舌身所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東西。
· 另外,還有一種”色”,是通過修行所看到的現象。比如,長期修行不淨觀、白骨觀,最後就能將所有人的身體看成骷髏等。還有種修法,是將整個世界觀想成黃色或紅色。另,氣脈明點的修法中,修行人會看到一些有顏色、有形狀的特殊物質。另,小乘佛教修行人在禪定當中,也可以把眼前的物質看成水,並且可以在水中游泳;把牆看成虛空,然後穿牆而過。以上,總稱十一種色法。而我們現在說的光粒子(佛教很早以前,就已經把光稱之為粒子)、電磁波、真空當中的能量-零點能,全部都包含在色蘊之中。因為它們是可以互相干涉、相互起作用的,所以都稱為色法。
· 利用二十世紀的量子物理的理論,來證明佛教觀點。雖然不同層次,但是大家比較容易了解,大家也比較相信科學。量子物理的研究成果可以證明—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原來並不是真實的。
· 真正的佛法,就是智慧和慈悲的綜合體。其中慈悲,是指菩提心;而智慧,則是指證悟空性的智慧。要證悟空性,就要修行、還得要去聽聞。
· 目前,我們還是要把”空性”看成是唯一真理,是所有物質的基礎,才能把我們引向一條正確的光明之路。但是,當物質完全成為真正的”真空”之後,最終剩下的就是如來藏、光明、佛性、心的本性—這才是唯一的終極真理。佛教最終告訴我們的就是:所有的物質,包括有色有形的物體,與無色無形的能量等,都是從心的本性光明當中產生的,也叫做”大空性”。但絕對不是唯心主義的”心”。
為什麼高頻率的人可以利益眾生?為什麼體悟空性可以利益眾生?
作者用量子力學理論解釋,當粒子產生的能量場會彼此相互影響,甚至產生糾結,即可說明高頻率的人可以拉高低頻率人的能量,使得集體平均能量的數值上升。

雖然,量子力學發現,觀測也能影響著電子的行為,雖然物理界至今無法清楚解釋。但,可以確定的是:

「你的眼界,真的可以轉動世界」。

avatar-img
0會員
10內容數
人生總在困難、困擾、困惑中成長,也總是遇到無窮盡的問題,要如何自處和因應呢? 無法總是依靠他人,就學學自我賦能吧~~ 沙龍中分享覺察、個人成長、療癒系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生自我賦能之旅 的其他內容
2017年底的泰國寺廟心靈之旅,讓我體會靈性禪修的意義。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於是,我找了幾個方向想更一步了解。 作者: 大衛.霍金斯 譯者: 蔡孟璇 3. 生活即意識:意識法則。
記得我問了一句:你享受目前當僧侶的生活嗎? 所以個人認為,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也認為,擁有多少無須高調宣傳,參與多少禪修活動其實不代表擁有相同的智慧,我們同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降低物質欲望。
2017年底的泰國寺廟心靈之旅,讓我體會靈性禪修的意義。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於是,我找了幾個方向想更一步了解。 作者: 大衛.霍金斯 譯者: 蔡孟璇 3. 生活即意識:意識法則。
記得我問了一句:你享受目前當僧侶的生活嗎? 所以個人認為,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也認為,擁有多少無須高調宣傳,參與多少禪修活動其實不代表擁有相同的智慧,我們同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降低物質欲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是嚴格的科學,另一個則涉及主觀體驗——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開始探索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邁向更為全面的宇宙觀,重新定義我們在這個多維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含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履行,淺見如下: 色即是空 "色" 在佛教中代表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物質的形體、現象等。而 "空" 則代表空性,即事物的本質是無自性的,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暫時現象。 "色即是空" 意味著,所有的物質現象雖然看似真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佛的心,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凡是有念頭,那個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荷負萬物,像水一樣滋長萬物,像火一樣成熟萬物,像風一樣吹拂萬物,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賢、劣、親、疏的分別執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古聖賢的主張與反應,覺察到「無為」與「四大皆空」的本質,原來一直都是擔心著我們怯懦的走走停停,說「無」講「空」,原來是在為我們的自我設限做準備。
孩子,潛意識就是一道門,引領你們進入內在的世界。而你們內在的世界,當你們透過冥想、靜心,或是任何屏除外界紛擾的訊息干擾時,在那個當下,你們進入的,是你們當下頻率所在的自己。而這個自己,便與你進入的頻率維度有關聯了。
Thumbnail
人的心念皆有能量,當你心念越正向能量更高,進而可以影響自己及他人,當你負面思考越多能量就越低,時時觀照自我心念正向思考。 意識的能量級別由振動頻率決定   科學早已揭示出,宇宙間萬物的本質是能量。宇宙中的一切都靠能量的轉變而運作。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說明:物質的本質就是能量。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是嚴格的科學,另一個則涉及主觀體驗——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開始探索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邁向更為全面的宇宙觀,重新定義我們在這個多維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含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履行,淺見如下: 色即是空 "色" 在佛教中代表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物質的形體、現象等。而 "空" 則代表空性,即事物的本質是無自性的,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暫時現象。 "色即是空" 意味著,所有的物質現象雖然看似真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同地水火風」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淨,一塵不染,跟虛空一樣,沒有分別。佛的心,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凡是有念頭,那個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荷負萬物,像水一樣滋長萬物,像火一樣成熟萬物,像風一樣吹拂萬物,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賢、劣、親、疏的分別執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古聖賢的主張與反應,覺察到「無為」與「四大皆空」的本質,原來一直都是擔心著我們怯懦的走走停停,說「無」講「空」,原來是在為我們的自我設限做準備。
孩子,潛意識就是一道門,引領你們進入內在的世界。而你們內在的世界,當你們透過冥想、靜心,或是任何屏除外界紛擾的訊息干擾時,在那個當下,你們進入的,是你們當下頻率所在的自己。而這個自己,便與你進入的頻率維度有關聯了。
Thumbnail
人的心念皆有能量,當你心念越正向能量更高,進而可以影響自己及他人,當你負面思考越多能量就越低,時時觀照自我心念正向思考。 意識的能量級別由振動頻率決定   科學早已揭示出,宇宙間萬物的本質是能量。宇宙中的一切都靠能量的轉變而運作。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說明:物質的本質就是能量。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