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禪修到底是甚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象】
2017年去了一趟泰國,體驗著名的寺廟心靈之旅,其中monk's talk似乎已經是去泰國參觀寺廟一定會體驗的活動,顧名思義就是與寺廟裡的僧侶約定三十分鐘的時間對談,席間可以問任何問題由僧侶回答。由於個人沒有一定的宗教信仰,認為勸人向善的都是好宗教,所以也沒特別艱深問題可以問,只是想多了解現在很熱門到泰國寺廟禪修的活動,究竟為何可以吸引這麼多人前往。
【故事】
記得我問了一句:你享受目前當僧侶的生活嗎?
沒想到該僧侶的誠實回答讓我深思許久無法忘懷,他說,他從小父母就去世了,唯有到寺廟裡才能受教育和填飽肚子,所以他沒能體驗其他的生活,從小就被教義約束著要降低欲望、盡量杜絕外界干擾,甚至他說,僧侶也只是一般人會有欲求會有懶惰的時候,身為僧侶必須花更多的精神去降低這些念頭。而他沒有經歷過其他環境,所以沒法回答我這個問題,倒是感謝吧,感謝他現在擁有的忙碌生活(該僧侶每天排滿授課、講座、monk's talk)。最後,現場體驗短暫的算數禪修,拿一串佛珠閉上眼以非常緩慢的速度,數數到底有幾顆珠子,測試自己可不可以心無雜念。
【意義】
我在想,享受和感謝,確實是不一樣層次。我可以感謝上天給我一份工作,可以賺錢可以養家可以有收入。但是,不一定能樂在其中,也許同事難相處、也許長官難相處、也許庸庸碌碌當陀螺,也許聽命行事像行屍走肉。當個人沒法決定自己要甚麼生活或工作的時候,又如何去判定是否享受這件事呢?!
【反思】
唯有細細品嘗思考過才知道這其中的差別,回來台灣之後深思許久,在看了許多資料後才發現,該僧侶這種高度領悟力的表現,與內心最高層次互動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靈性。不同於宗教的外在無形力量,而是從內在的安定與堅定力量。我開始知道,修行不是學佛法知識而是培養靈性。而禪修,是在刻意規範的單純環境中,強迫自己降低對於外在物質的欲望與依賴。所以吃簡單、穿簡單、走緩慢、不語、不與外界聯繫,以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
所以個人認為,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也認為,擁有多少無須高調宣傳,參與多少禪修活動其實不代表擁有相同的智慧,我們同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降低物質欲望。

與自己對話,品味與感受不同層次的差別,

我想這才是寺廟心靈之旅的最高宗旨。

    0會員
    10內容數
    人生總在困難、困擾、困惑中成長,也總是遇到無窮盡的問題,要如何自處和因應呢? 無法總是依靠他人,就學學自我賦能吧~~ 沙龍中分享覺察、個人成長、療癒系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