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2/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阿嬤的芋泥蛋糕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台灣氣候濕熱,我在台灣時一向偏愛薏仁湯、愛玉、或是白肉如玉的水梨,一入喉全身清涼。再者我自小怕熱,所以兒時的我並不喜歡味道渾厚、口感綿密的『泥』。凡舉烏豆沙、芋泥、棗泥、蓮蓉、芝麻餡,中式糕餅裡我喜歡吃的東西廖廖可數。
可是阿嬤喜歡芋泥。父輩人數眾多,每每幫阿嬤過生日,都得到餐廳包下好幾桌。但無論餐廳怎麼換,阿嬤的生日蛋糕永遠是芋泥蛋糕。就是街角巷口麵包店都有賣的那種:夾層中鋪滿罐頭水果跟芋泥,再一層是布丁,糕體表面裝飾著一層芋泥鮮奶油透著人工紫,最後再用罐頭水果、紅艷艷又飄著濃郁杏仁味的罐頭櫻桃點綴。
姊姊總是嫌棄的把蛋糕上的鮮奶油撥到我的盤子裡,我則是邊吃著雙倍芋泥鮮奶油蛋糕邊想著:怎麼又是芋泥蛋糕呢?好煩啊~ 後來,阿嬤在我18歲時過世後我也在海外流浪了好些年,家人不再因為阿嬤生日而聚在一起,自然再沒見過那樣的芋泥蛋糕了。直到許多年以後當我開始自己做烘焙時處理芋頭才曉得,原來真實的芋泥是這樣的色香味俱淡,若不加人工色素與香精,是上不了檯面的。
這幾年在美國工作,身邊遇見的台灣同事們都很迷戀芋泥,每每我要做小點心總被央求著做芋泥相關的甜食。在這裏的亞洲超市雖然經常有現成的豆沙可以買,但芋泥卻連個影子都沒見過,只好買去皮的真空冷凍芋頭回來蒸。 步驟很簡單:退冰後切片上蒸籠,蒸到筷子可以輕鬆穿透後就起鍋,趁熱倒盆裡,再加無鹽奶油、糖、鮮奶油、還有一兩匙的奶粉增加香氣,最後再用叉子壓成泥或用手持式攪拌器打成泥,粗細可以隨個人喜好調整。如果要做芋泥鮮奶油,那便把鮮奶油加糖跟香草打發,再把芋泥一點一點的切拌進去。這樣子做出的芋頭鮮奶油味道樸實而自然,但並不像在台灣會吃到的芋泥。我想,大約因為不是台灣芋頭的關係吧。又或許是因為沒有添加物,我的味蕾對這樣的芋泥並不討厭。 相同的事情發生在其他的『泥』上。 例如烏豆沙,我不喜歡吃到一星半點的紅豆殼也不喜歡日本超市賣的甜膩豆沙,只好自己動手洗。一點點將豆沙從布袋中洗出、晾乾、用花生油跟冰糖炒香、最後收乾成團。這樣製作出來的烏豆沙,雖不如商用的香甜,但味道真實濃郁不死甜還會回甘卻是商用烏豆沙所不能及的。
看著自己這幾年口味在變化,慢慢地喜歡這些從前不愛的『泥』,不曉得是因為住在寒冷地區體質漸漸不像兒時那麼燥,還是因為自己做的餡料去掉了添加物,反而讓纖細敏感的味蕾又發現了新世界!
年初開始在朋友引薦下加入了一間台灣食品專賣公司『島物送』我在版上潛水了幾個月又猶豫再三後才下訂,其中就有台灣的芋泥,營業用的一大包3公斤不知道要吃到何年何月(笑)芋泥是深一點的丁香色,撿一塊放在唇邊能聞見濃厚的芋頭跟糖的香氣。試了一口,果然是兒時的味道,還有⋯人工香精的香氣。一把翻到成份表,看見裡面主要用是白鳳豆跟芋泥,免不了大量的糖,還有許多看不懂的色素、香精。 雖然放了許多人工添加物,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芋泥是我不能複製的,所以才特別懷念。那些關於我的成長與對阿嬤的記憶都藏在這樣的芋泥裡,在口中化開、鋪陳、綿延。
阿嬤逝世十多年,我再沒有買過街角巷口麵包店賣的芋泥蛋糕。
孫輩裡我的排行比較靠前,幼時還曾被阿嬤照顧過,雖然許多時候她因為精神疾病而神識不清,但清醒的時候,對孫兒們的愛,都表現在飯菜裡了(笑)(有一種餓叫做..你阿嬤怕你餓)
我想人生是這樣的:一段記憶,有各式人、物、地的參與而成,當時的那些人或物,後來都變成開啟回憶的一把鑰匙。這鑰匙可以是一首歌、一瓶香水、一種飲料、一道菜、一種味道。
所以我想將把關於芋泥的印象都留給阿嬤,不想在芋泥蛋糕上堆疊更多的回憶,畢竟她都不在了,我只有芋泥蛋糕。我把芋泥分裝好放進冷凍庫,想她的時候吃一點,就好像又可以看見穿著印花襯衫撐著大陽傘的阿嬤,走在我很前面很前面的地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