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1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MEmento·MORI》很雜的雜談

一樣是很推薦珂拉琪的專輯again,我真的忍不住了越聽越多想法……就衝動來一點小雜談,講些之前兩篇塞不進去的一些東西,可能會飛上宇宙等級的有點雜(?)。
因為對樂理、樂器使用還有音樂製作很不熟,大部分只會覺得「好好聽喔QQ」,所以依然從歌詞以及表達意涵,還有一點點形制的部分著手,想到哪裡講到哪裡。

1.不特別追隨本土、族群意識

在這篇專訪裡,夏子曾提過並沒有特別follow民族或本土意識,儘管乍看之下歌曲像在講台灣的故事,卻都是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原文可直接看專訪,能更貼近實際講出來的感覺)
以前看到這段時,真的是非常開心。因為這也從側面證實了,為何珂拉琪的作品可以這麼有感染力,因為那是自身體悟的生命故事,而用本土與族群的語言來訴說出來,就像用自己的舌頭說話,相當有說服力且自然;儘管一開始仍不夠成熟,但語言使用久了就是自己的,相信將來語感上也會越來越強大。
在寫作上也有一句話:句子越是看來簡單自然,越是經歷千錘百鍊。當作家能寫出一句看似「自然」寫出來的文句,讓人能瞬間理解意義、進入情境,那麼這個句子肯定是經過多次的推敲、或是作者本人擁有豐富的經驗,寫出好句子已經是本能反應,才有可能產生大家都看得舒服且認同的文章。
珂拉琪的歌詞就讓我有這種感覺。流暢自然,卻字字斟酌,每個詞句都有其用意,相信一定是經過大量思考、增減、置換,多重打磨,才能造就現在如此美好的聽覺體驗,那種「渾然天成」感並不簡單。光看第一版就曉得,到了第三版的歌曲,是他們多麼努力去修改,想用更貼近表達意涵的「舌頭」,來唱出他們的想法。
另一個開心的原因,大概是一種:當人能自由運用母親的語言,那麼也不會特別在意是用哪根舌頭說話了。也就是說本身就從自身文化出發,自然不會特別強調我是「什麼文化圈」,因為那就是在說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而這涵蓋在所認同的文化之中,從過去「尋根」進入到「扎根」的狀態吧。
而這樣訴說生命,或許也因為聽到了某些故事,產生而出的想法自然流露、在歌曲中迴盪,理所當然會與其他生命故事產生共鳴,進而觸動人心中不同的地方,延伸各式各樣的想像,卻也都是從各自生命出發,讓歌的種子透過不同的轉譯、想法傳遞與繁衍開來。
先前在採訪藝術家的時候,曾聽過一段很棒的話,我稍微擷取段落,以及融入自己的理解:藝術會給予人思想上的進化,就像科學家發明或發現新理論,讓文明與物質有所進境,並且都能通過刺激來讓人類不管思維或是生活產生突變,長遠下來能更適應未來的新世界。
我想也是種:藝術不能單純視作閒暇時的娛樂,更包含推動人類思想進步的使命。而透過珂拉琪這張專輯中收錄的音樂,確實讓人更去反思「我要去成為怎麼樣的人」這件事,為眼前的視界打開新的窗,帶來新的感受,進而改變對生命與未來的想像。當然單純聽歌也是很快樂,尤其歌又超級好聽,根本美好的體驗。喚起對美的單純感悟大概也是藝術重要的一環。
為這整段做個小結就是:創作不需要特別強調「族群認同、喚起本土意識」,因為已身處所認同的立場,就能自然用聲音說話。
而每個人也有每個人詮釋的方式,因為這也跟個人的生命歷程有關,每一次聽歌或觀賞藝術所獲得的感動,就是屬於個人獨一無二的感受,與個人生命相呼應。

2.想簡單說說認同與觀點的事

這點就比較個人體悟,跟對珂拉琪的歌曲想法關係不大,可以跳過去沒關係,只是因為跟上文比較有關係,就承續下來。
一樣是因為看到專訪的關係,在夏子講關於自己的名字時,一瞬間我就有很多想法湧了上來,聯想到了很多事情。
一是關於現今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當初在就職典禮時,曾經因為名字的問題發生諸多事端,也有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何要用「日本名」,這是光明正大媚日嗎?這就突顯很多人不理解且不尊重不同文化的大漢人主義觀點(咦?)。
我也是在經過發言人講解後,才知道使用漢語音譯是要讓更多人比較好唸,是為了「溝通」而做出的選擇,不然誰都希望別人能正確唸出屬於自己的名字(光漢人唸錯佘或禤之類的少見姓氏,都會覺得不舒服了,一定會希望別人唸對的吧)。
而Yotaka則是Kolas父親的名字,因為阿美族採取親子聯名制,所以從名字就知道你是誰的孩子,有些部落則會採取氏族名,顯示來自哪個家族。
關於命名方式最最最粗略可以參考這篇報導:
順帶一提每次看到「每天來點布農語啊!」粉專,跟名字有關的漫畫覺得好笑之餘,又覺得文化強勢的漢人真的很沒禮貌……XD
說回正題。Kolas的父親會有Yotaka這個名字,跟家族曾經經歷過日本時代有關,讓文化印記融在名字裡頭,成為另一種紀念的方式。這樣的經歷是中性的,有些人不解其中的原因而會擅自賦予各種好壞分別(像是認為用日本名字就是崇洋媚日,卻不去追溯其源頭),才會造成觀點的差異與衝突。
就好比說吳鳳以德報怨也是杜撰出來的故事,但很多人會信以為真一樣。我也曾經在採訪時為了做功課,看了很多牡丹社事件始末的相關文章,以及《魁儡花》這本書。然而實際採訪當地人時,才發現自己所知的其實是錯誤的詮釋,是通過「漢人與日本人觀點」來看史實,然而對部落的人來說,光是理解族群的部分就完全不對了,斯卡羅並非當時的統治階級,而更接近一群外來者。另外像mamazangilan(頭目)或貴族也並非統治者,而是一個「分配糧食、讓大家都能過得好好」的角色;排灣族階級制度並不能用中國的封建來理解,而更貼近於「不同社會分工」的角色差異。
也是自那次訪問之後,我就盡量去小心分辨文章的立場,確認哪些是中性的敘述,哪些帶有「不同文化」的凝視與解讀,希望將來能以更廣闊的視野來去看待一件事情。
最簡單理解的文化凝視,就是男性或女性凝視,都是透過自身傳承自文化的刻板印象,來去模板化他人的模樣,以便達成自己「理想中」對他人的想像,卻忽略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旅程,有各種不同的樣子。有時候先入為主是人腦的通病,因為人本能會傾向不去思考太複雜的事情,將事物標籤化就能快速判斷屬性,進而讓自己更快去決策(像是討厭或喜歡某個食物),這卻也喪失了觀點的多樣性。
所以我也很能理解專訪中,夏子追溯關於自己名字的事情。無關乎受到什麼文化的影響,那名字就是跟自己生命有所連結的名字,跟阿嬤情感有所連結的名字,就像是「真名」一般的存在,是無可取代的珍貴。
就像有時候人會覺得自己的名字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樣。像我每次聽到別人叫自己的名字時,就彷彿隔了一層距離,不像是在叫自己一樣;我有個朋友很喜歡狼,覺得自己跟狼一樣,所以會喜歡別人叫他狼。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名字,也是一種自我認同的實踐吧。

3.豪放卻深刻的敘事詩

好了我要回到專輯了!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驚嘆珂拉琪的編排能力。覺得珂拉琪的原創作品中,有個與以往流行音樂作品不同的地方是:少了點反覆強調的主旋律、用強烈的副歌讓人印象深刻等作法,不像是過去台灣樂壇中常見的作品。雖然我接觸不是很多,但很多獨立音樂似乎也漸漸脫離過去華語樂壇的作曲慣性,蛻變出獨特的模樣。
顯現在珂拉琪作品裡的,不再只是講述一種情感、簡單的場景,而是一個個流轉的故事,伴隨音符緩緩流瀉而出。每一段相仿的旋律間加入不同的樂器來和聲,催生出相似卻不同的感情與想像;能隨著故事劇情的行進,而唱出不同的音調,就像聽見一名吟遊詩人,邊走邊唱響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曲調隨著經歷而起伏不定,編織起一首首讓人充滿共鳴的小故事。
小標題的豪放,是取自那種「心有所感、自然抒發、不受拘束」的創作方式,以及真實豪放(卻也收放自若)的歌喉。然而在說出故事的同時,亦考慮到觀眾的感受,進行適度的編排與串接,讓故事能存有更深層的意涵,引發更深刻的思考,進而讓每一個章節、段落都有其意義,每個詞彙與音律出來的時機,都是精挑細選的存在,能誘發與串連更多的想像。
而在編排嚴謹的地方,就小舉幾個例子。像是後來我在重新聽過一遍〈’ADINGO〉後,發現最開始那段族語單詞:
「花朵、眼睛、雨水
鞋子、黑色、船隻」
好像都有映射前面歌曲的詞彙,讓整張專輯的不同情感,彷彿在這首歌全部收束起來。雖然這裡可能比較藍色窗簾,但我想簡單對應一下。
花朵:
〈這該死的拘執佮愛〉「你的心 親像花」
〈萬千花蕊慈母悲哀〉「袂開的花 無欲轉來的人」、「風吹來 花落塗 點一欉香祈求」
〈傷心地獄芳花引魂〉「一生珠淚落塗 路邊紅花清芳」
〈MALIYANG〉「夏の花は黙して咲き続く」
花朵應該是一個很明顯的意象,就像之前講的,在珂拉琪的歌曲裡,花就很像是一個旁觀者,默默記錄著故事。而在每曲中,花朵亦是「生命」的象徵,從〈這該死的拘執佮愛〉講到心像一朵花,沒有人顧便凋落,這個「主角」應該值得更溫柔的呵護。
來到〈萬千花蕊慈母悲哀〉這朵花就跟主角的心一樣,因為重要的人並未回來,而不再開放,到最後風吹來花落土,顯示這朵代表心的花已然凋零同時也是那不會回來的人生命結束,於是悲壯地呼喊祈求。
彷彿對應到〈傷心地獄芳花引魂〉(連歌名都好直接),一生流過的淚水落入土中,反而滋養了路旁的紅花,暗暗散發著清香,我想也象徵著苦痛的淚水成為了新的花蕊的養分,傳承了新生一代的美好。由一開始柔弱易折的花朵,在經過死一般的絕望,卻催生了不同的新生命,展現生命循環的故事。
於是在〈MALIYANG〉裡面,存憶著這樣生命故事的花,在充滿風雨的背景中,依舊默默開放著,不再像一開始那樣不願開放,有了屬於自己的堅韌。
眼睛:
〈葬予規路火烌猶在〉「伊的目睭 閣擘袂金」
〈傷心地獄芳花引魂〉「火王爺現身 目睭擘金金」、「複製你的眼 複製你的靈魂」
其實眼睛有很多地方都有提到,但因為我特別喜歡這兩段「目睭」的對應,所以想特別講......我第一次聽到「伊的目睭 閣擘袂金」真的是全身雞皮疙瘩,不只是象徵著死不瞑目、或是真的闔上雙眼不願面對真相,那些不願清醒的夢,都是很棒的做法。
所以在〈傷心地獄芳花引魂〉,眼睛張開的瞬間就讓我格外在意,尤其是複製你的眼的部分,也帶來繼承遺志、願意面對過往的意義在裡面,我個人很喜歡這兩個眼睛的對應,從未睜到睜開,從迷茫到清醒,都藉由眼睛來展現狀態。
而且許多南島語族的語言裡面,「meta」都表示眼睛的意思。這會讓我聯想到達悟族的「船眼紋」像眼睛一樣,能引導方向庇佑平安,阿美族星星也能撫慰人心、指引方向,我個人會覺得星星就很像天上的眼睛一樣(尤其靠海的民族來說),會引導方向,於是睜眼就有種「終於看見方向而不再迷茫」的感覺。
雨水:
〈這該死的拘執佮愛〉「會看著 暗淡的愛流成水」、「咱就會使 做伙搝彼陣落水的人」
〈葬予規路火烌猶在〉「我看著這條路 沃澹的塗跤」、「你恬恬仔看我 倒佇咧水底」
〈萬千花蕊慈母悲哀〉「西北雨 沃澹窗外的衫」
〈傷心地獄芳花引魂〉「複製你的淚 幻化阿修羅」
〈MALIYANG〉「夕立と共に鳴り響く」
覺得雨水的意象就相對比較單純。我會引申為水、湖水、泥淖,像是落入一個困境裡面,被水給淹沒而無法呼吸,也像因為痛苦而流出的眼淚。而且〈葬予規路火烌猶在〉這首開頭音樂就帶入了西北雨直直落的意象,展現了相當絕望的處境。
鞋子:
〈葬予規路火烌猶在〉「用我的雙跤 去寫你的溫柔無限」
〈萬千花蕊慈母悲哀〉「騎你的 白馬啊 行你欲行的路」
〈傷心地獄芳花引魂〉「頭犁犁的少年家 你欲越去佗位?」
覺得鞋子不會太複雜,我會將鞋子引申為腳、腳步,在歌詞裡經常出現各種要走的狀態,有時是向目標走去,有時是走過橋,有時又是迷茫的腳步,但都是一種「行走前進」的狀態。
黑色:
〈萬千花蕊慈母悲哀〉「佇這烏暗時代」
之前有說過黑色是阿美族族服傳統的顏色,但黑色我認為也是一種狀態,跟雨水一樣展現了某種情境,不過範圍會更大一點。
其實歌詞裡經常出現「光」的闡述,像是「天微微的亮」、「明王指引頭前光明」,都是相對於原先「黑暗」的處境而言。所以我認為這邊的黑色,其實可以延伸為在講那個「黑暗的時代」,因為在前三首中都是壟罩在黑暗之中的情景,到最後一首〈傷心地獄芳花引魂〉才看見光明的路,因此將黑色視為全景中的色彩,我覺得是可行的。
另外,黑色應該也是代表影子,按照歌名解釋,也引申為靈魂的意思,因此黑色或許也表示「影子流動、生命與靈魂走過的」的意涵在。
船隻:
雖然這個形象只有在這首才出現,但我覺得……用「擺渡」來解釋,或許是不錯的方向。對漢人文化圈來講,船從早期的捕魚印象、過黑水溝的先民在船上生死不明的情況,到地獄裡用來渡過冥河的「船」,船與生命死生有很深刻的連結,而我想一路從開頭,搖櫓來到這首歌,就是一個「擺渡」的過程。
再者,船隻對於阿美族、達悟族與噶瑪蘭族,這樣靠海生存的民族,肯定也存有更重要的意涵在裡面,這是與生命息息相關的重要事物,也是與瞬息萬變的大海接觸的主要媒介。
海帶來生命也奪走了生命,因此船是生命中重要的夥伴,我們才能看到達悟族是那麼重視船隻,連新船下水都有一套嚴謹的儀式;阿美族與噶瑪蘭族的海祭,都是與海裡面的祖靈對話、祭祀,祈求一切平安。
因此我認為,船就是一個:「帶我們一路來到生命的最尾端」的重要事物。
如果按照以上解讀與想像,將所有的意象串連起來,可以得到一個畫面:
載著代表生命的花朵,在眼睛與星星的照看下,在劇烈的風雨之下,一路用腳踏在泥濘蹣跚前進,通過了黑暗的隧道,船就來到了終點的所在。
〈’ADINGO〉
「それが花の名前だと覚えていただけ
花が落ちた頃に お互いに自分自身を知った」
「本來只記得那是某種花的名字
直至花落之時 才在彼此身上認識自己」
來到我最最最喜歡的一段歌詞。我真的很難表述聽到這一段時的心情,讓我有種說不出來的感動。
其實在〈’ADINGO〉裡面我會忍不住用佛教的概念去想。影子是投射在世上的表象,這是萬物和合而生的「結果」,也就是我們在人世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是這樣的投影出來的模樣。那麼本源在哪裡呢?自然是放射光的太陽本體吧,可以將其看過萬事萬物的本源。然而如果沒有影子的話,我們也不會知道光的本體真實的模樣;若是沒有光,那影子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光若是佛性本身的話,因為觸及到了地面,而露出影子這個「相」,所以執著著影子乃至於「著相」,就會看不清楚光的源頭,只會以為自己就是那個影子。
當然這樣想就會偏離整首歌所要表達的意涵(因為沒有要讓人體悟佛性的意思啦,是我自己多想),我比較傾向於將這段解讀為:
既然前面可以看到花朵能延伸為生命,那麼我們原本只知道那朵花的名字,屬於那朵花的樣貌,這些是外表的「表象」(表面的名字、表面的模樣),然而只有在花凋零過後,我們才能從乾淨而溫柔的死亡中,看見這個人真正的模樣,也從這個人身上,見識他曾活過的模樣,進而去檢視自己:是怎麼活著的呢?
Memento mori,拉丁語,意指「記住你終將一死」。
在〈Outro〉裡,夏子的聲音有提到這張專輯的名稱,並說在這裡面死者是跟你很近的,像是死者在跟活著的人:「我曾經是你活著的樣子。」(後面的回應聽不清楚QQ是在跟活著的人說「謹慎XX」什麼的嗎?QQ)
我一直很喜歡這種藉由死來看到生的隱喻,透過花朵不斷凋零、不斷開放的過程,來諭示屬於生命的哀嘆與綻放,呈現一種生死往復不止的無常,也提醒著人要把握著生命,去想要怎麼綻放得更值得、美好。有時塵埃落定或許也是一件好事,代表開了那麼久終於能好好休息,讓自己的價值成為別人的養分,去綻放下一回的花顏。
所以從〈’ADINGO〉中,真的能深深感受到,所有情節線索都匯聚在一起,展現生命一路以來的過程,讓人體會「終將一死」的感嘆與警醒,我覺得真的是非常巧妙與優秀的安排。
其他有很多獨特之處,像是將某一首歌的一段旋律,嫁接到另一首歌中,將那首歌的情感帶入,增添層次,讓每一次聽、每一次變化組合來聽都能有不同的感受。還有會重複出現的意象,像是火光與灰燼等,都成為連接不同歌曲的關鍵,在這方面珂拉琪真的處理得很獨特、優秀。讓每首歌都具有獨立的敘事、卻無時無刻出現「超連結」帶你到另一首歌,歌曲間激盪出更多的想像,並建構起完整的世界觀。
我會覺得聽著珂拉琪的這張專輯,聽起來很像在看NICO早期有些系列曲(七大罪系列或陽炎嗎?)的感受。那種拼湊著不同歌曲中出現的各種線索,進而統整猜測出一整條故事線的趣味,慢慢架構出整體的世界觀,真的是很特別的存在。
感覺講到後面有點歪,但我真的很喜歡這張專輯,每次聽都彷彿有故事浮現在眼前,加上複雜多變卻不會讓人迷失的節奏,都是一種聽覺與內在視覺想像的饗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