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教養有完美公式可循?面對未來,你「超前部署」了嗎?

眾說紛紜的教養時代,你,跟著誰走?當我們開始關注教育的話題,你會發現:怎麼大家的說法都不一樣?有主張應當像「虎媽」對孩子緊迫盯人,也有讓爸媽放手,快樂自由的放養孩子?有人喜歡蒙特梭利,也有人覺得華德福才是王道。也許對大部分的家長來說,我們還有其他的身份與責任,對於孩子教育的選擇其實很少,就算我想全心栽培孩子,但每天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就是那麼有限。我該做什麼?該幫孩子選擇什麼資源呢?
如果你期待在此文中看到一種「保證成功」的所謂教養秘密,抱歉,要讓您失望了。我也一直在找這完美教養的公式。過去十五年來,養了三個孩子,讀了一個教育博士的累積,我發現這樣的完美公式並不存在。

面對教養焦慮:定義你的起跑點與終點
近年來,有許多我身邊的父母長期處在資訊焦慮中。打開FB, IG,看到遠親近鄰的曬娃照,就開始進入無盡的焦躁循環:小明已經可以彈奏鳴曲了、貝貝又得了演講比賽第一名,或者怎麼同時出生的孩子,人家的已經在走路,我的還坐不穩?......「我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了!」這是讓為人父母晚上夜不成眠的惡夢。
但是「輸在起跑點上」是個模糊而虛假的概念。就算有「起跑點」,每個人也都不一樣。你能夠讓藍鯨和獵豹比賽嗎?培養一個運動員、和栽培一個天生的創業家,途徑能一樣嗎?當然不能。另外,「成功」又要怎麼定義呢?當律師、醫生算是成功?那為人師表算是成功嗎?還是只要能夠健康快樂長大,就算是...成功?(想一想,這好像是我們遺忘已久的初衷,是嗎?)
其實,這許多的焦慮,多半來自於我們對於「教養」的觀感。的確,我們確實能夠影響孩子,為孩子打好各種基礎、引導他認識世界。但是,孩子的發展、他以後會成為怎麼樣的成人,至少有一半不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你不是孩子的「程式設計師」
你聽過「蝴蝶效應」嗎?這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tz)提出的理論,意指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將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連鎖反應,是一種混沌的現象(取自維基百科)。最常見的例子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搧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南部的一場颶風。
一個人長大成為「自己的樣子」,是個漫長而有趣的過程。出生的家庭、父母與兄弟姐妹的性格、家庭經濟、氣氛、所在的社區,深刻地影響這個人的個性與習慣。但,家庭以外的影響亦巨:他所結交的朋友、遇見的老師、同學、居住的社區、社會氛圍、乃至於大環境的經濟與政治...每一個巨大或微小的因子,都可以帶來無法透視的連鎖反應,讓孩子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不曉得這對你來說是個好消息?還是壞消息?肩上的擔子輕了一些?但是不是也有些失落感?其實"Parenting"(教養)這個詞彙,是一個相對近期的觀點。在1970年代開始,學者們才開始為家庭對於孩子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命名。換句話說,四十年前,我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可沒我們這麼焦慮。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沒有人「教」他們要焦慮、沒有人期待他們把孩子成長與發展的責任,全攬在自己的身上。
重申一下,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於孩子們成長的發展,的確有重要的影響。但是,我們不是他們的程式設計師programmer,孩子們成長的軌道,我們可以陪伴,但無法主宰。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我記得我三歲的時候就去Yamaha音樂班。從團體課開始上,快快樂樂地在音樂教室裡唱歌、彈單音,老師說我有天份(?),爸媽就幫我找了鋼琴老師,開始接下來八年心不在焉的鋼琴課。我喜歡彈琴,但很討厭練琴。(誰喜歡?)學到國小六年級,幾乎每週上課,連小奏鳴曲都還沒有彈完。唯一支撐我繼續每週到鋼琴老師家報到的動力:老師家訂了「小叮噹」漫畫雜誌!就這樣,在升國中的時候,爸媽要我在鋼琴和跳舞兩樣選一個,當時的我,比起練琴的枯燥、更喜歡練舞、到處表演的風光,於是選擇了繼續跳舞,鋼琴,就這樣放棄了。
上了國中,我繼續學舞蹈,但也發現我其實沒有跳舞的天份,我喜歡的是舞團裡面那股濃濃的凝聚感。後來,受了嚴重的傷,舞也跳不成了。乍看之下,爸媽花在我身上讓我學才藝的大把銀子,全都落了空。我沒成為舞蹈家,更沒有成為鋼琴家。(我這才想起來,當時我住在鄉下,30年前我爸媽讓我每週叫計程車到城裡去上課。嘖嘖!)
有趣的是,上了國中後,我參加了一個詩班,一個禮拜學唱一首好聽的詩歌,老師還讓我們把譜帶回家練習。沒想到,這成了我重新開始彈琴的契機。國中壓力山大的時期,我回到家吃完點心,就會坐在本來已經塵封已久的鋼琴前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把所有會唱的歌都彈一兩次,甚至把以前不想練的歌譜,都重新拿出來溫習。對於中學時期的我,音樂,成為一種療癒。
終究,我沒有回到鋼琴教室裡面去,但是,現在的我在教會裡彈琴、錄製過音樂專輯、教我的小孩彈琴、還寫了三十多首歌。因為太喜歡音樂,還自學了吉他、找老師學了長笛,現在已超過一枝花的年齡,開始自學爵士鼓...我想,當我的父母幫我報名山葉兒童音樂班的時候,應該沒有想到這無心插柳的一片蔭涼。
作為父母、老師的我們,是否相信:Life finds a way.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呢?每個孩子都是有福的,他們不會因為我們的不足而被限制,也不會因為我們的計劃,就乖乖的照著我們的藍圖發展。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美麗的個體。

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安心陪伴他成長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變化球,我們自己作為一個成人,也在改變、他們在變、世界也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但後來我發現,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公式,而是一個可以前進的方向,有了學習的指標,就知道該如何取捨、怎麼安排、並且找到父母或者老師自己的強項,陪著孩子一起開心的學習。爸媽,第一步要做的是:安心,並且放心。
Life finds a way.
Dr. Mama的未來實驗室 Podcast可透過各大播客平台收聽 Apple Podcast Spotify and mor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