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台灣人在上海工作Q&A:差點活不下去

(以下文字好讀版)
2022年的1月2號,就是我來到上海正式滿3年的日子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我當初會選擇來到上海,為什麼又會繼續待在上海的一些原因,他們那時候就問了我很多,關於就是找工作,跟為什麼在這裡工作的問題。
我也羅列了一些,想跟你們來分享一下,總共有10個問題。

1、想離開台灣選擇上海的契機?

有三個點,剛好「有機會」、「趁年輕」、「還沒有家累」。
機會是來自於,當初我在台灣,那時候剛好是個自由業者,所以我可以比較自由去選擇,我未來想要朝的一個方向,他那時剛好說要不要跟他一起去上海工作,我那時候就同意了。
好吧!我就靠這一股傻勁,來到上海了。
第二個是趁年輕,我當時來到上海就已經要31歲了,我覺得31歲對於女生來說可能有點年齡大。
但我認為工作職業生涯是一個很長遠的,我當時就想正好還有點體力就來了,不然要是再過個三五年,就沒有動力、衝勁跟體力了。
第三個沒有家累,我那時還沒有男朋友,我父母那時候身體也蠻健康的,所以我就來到上海了。

2、當初在上海的工作是怎麼找的?

當初一來,就跟著我朋友一起工作,但三個月後,他工作上有些變動,所以我就決定不在他那裡繼續呆著。
所以我就開始自己在上海找工作,剛來上海時都沒有認識的人,也沒有任何資源人脈。
但我平時就是很喜歡喝咖啡、吃蛋糕的人,有次在咖啡廳遇到一個人,那個人就幫我介紹了一些人,借此這個緣分,我很幸運的找到,來上海的第一份工作。
我真的覺得我很幸運。
我認為即使你剛好到上海,雖然都沒有認識的人,但你可以自己主動踏出去,走出家門去這個世界看一看,或許就會有一些新機遇、新遇見。

3、為什麼不回台灣?

我跟剛來上海工作的那個朋友,三個月之後我就選擇跟他分開。很多人後來就問我,為什麼當初不選擇回去台灣。
我那時候覺得,既然我都來到上海了,為什麼我不挑戰自己,給自己一個挑戰,讓自己試看看能不能在這裡生存下去。
我想如果我當時回台灣,我可能就對自己完全失去自信。
因為只在上海三個月就回去了,好像就有種灰頭土臉回去的一個感覺,好像都沒有打拼什麼,然後就回去了。
我那時候抱持著我要在這裡生存下去的信念,事實證明就是我有找到新工作,生存下來了!現在也找到第二份工作。
我對於生存的臨界點,沒有要求一定要很高,我找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有正常穩定的收入,我就很開心了!

4、找到心中理想工作的難度高嗎?

這完全看你自己的心態跟你的期待。
不管我在台灣還是在上海找工作,對於職缺崗位,一定有自己的期待。
但是你實際進去之後,可能跟期待有落差,但這本來就是自己要去調節。
如果你覺得,一進去之後一個禮拜一個月,做事情都跟當初崗位說明不符合,這時你要用怎麼樣的心態去調和,就看你找這個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生存下去,但是我第二份工作就比較明確,我希望在這個工作上得到什麼。
即使現在我面臨很多困難或者一些挑戰,我都會去想回歸我的初心,是不是有相符,如果有相符的話,我就很願意去接受給我的一些挑戰壓力。
不管在哪裡找工作,一定都會遇到跟自己,期待有落差的,就看怎麼樣去調適。

5、工作上有沒有與預期是有落差的?

剛開始來上海找第一份工作真的是非常難度大,剛開始上了很多招聘 app,去投履歷,但是都沒有任何結果。
後來朋友牽線下才找到第一份工作,而第二份工作算是比較順利,因為我在上海已經累積快兩年的工作經驗,就可以很好的去寫我的履歷。
我覺得內地跟台灣在職場文化,對於工作能力上面的要求,我在台灣的經驗都是整合能力比較多,你每一個東西都要觸碰。
但是在上海對於工作的要求就是某一個能力特別專業,像我現在寫文案,就要專業要精深一點,即使我現在不一定寫的特別好,但現在是我的吃飯工具,當然我也想擴展我其他方面能力。

6、和在台灣工作的差異?適應or融入?

我覺得在上海工作大家重視的是效率,團隊協作能力是非常高、非常快,結果導向。
我以前在台灣比較多做B2B項目,執行期間通常都非常的長,但在這裡比較多接觸toC的消費者,所以執行步驟跟速度就要快,才可以跟上腳步。
我覺得最大的適應還是在我自己身上,文案的工作,很多網絡用語,背後的一些思維還是不太一樣。
現在對文字比較敏感,會思考以前和現在對每個字詞的想法會是什麼。
對於融入,在這裡不同的職場環境,你一定需要去適應融入職場文化,才能跟團隊的人協作,請放下自己心中覺得自己特別高傲之類的心態。

7、台灣人求職比較容易成功的方式?

假設你真的,就是沒有任何的經驗。也沒有像我這樣有點跌宕起伏的狀態,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台企在上海的外派崗位。
可以先來上海或是江浙這一帶,天氣比較舒服,飲食文化也比較接近的。
像是北京我一想到冬天很冷,我覺得自己會受不了,就打消這年頭了,我完全因為天氣考慮,北京就去旅遊就好了。
如果你是個學生,你可以看有沒有學校交換的機會,先來適應半年或一年。然後你覺得這環境,或發展是你喜歡的,你可以繼續考慮,留下來發展。
我也看過蠻多人,就在這裡讀書一路工作了,這也是個蠻好的方法。

8、如何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我個人認為,一定要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業才行。
專業上,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存在,你才能成為稀缺人才,這是職場老話了。
台灣可能會很流行π型人才,會的很多觸角很多,但在上海,你得先讓自己成為T形人才,某個專業特別的專精,會比較順利找工作。
當你的T特別穩固後,你再去發展其他線,讓自己漸漸像章魚一髮展會比較好。

9、在上海工作快3年,激發自己什麼能力?

激發自己蠻多能力,但最重要的是,我變得更勇敢了,我嘗試了很多我在台灣不敢做的事。
可能因為無拘無束,同時有一種從零開始的心態,所以我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嘗試。
如果別人說我要不要去做什麼的話,我就會想想三點:我該不該做?我要不要做?我做了會不會後悔?
即使在問這三個問題時,並沒有說百分之百的把握,沒有很肯定,但加起來60%的話,我就會去做了。
我覺得,都來到這裡無牽無掛,為什麼要那麼束縛自己呢?
如果你可以激發自己更多潛能的話,我覺得非常好,你可以認識一個新的自己。像我2021年開始學即興表演,也是突破自己的一個表現。
所以最重要被激發能力就是變得更勇敢,還有就是更願意去表達。

10、想告訴想來上海打拼的台灣人什麼?

說個大實話……
放掉你所有的刻板印象,然後就來吧。
你實際的來體驗來感受,你才會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因為很多別人跟你說什麼,或者媒體說什麼,然後就去害怕會怎麼樣。
那些都是別人告訴你的,你為什麼要去相信那些東西呢,與其去相信,倒不如自己實際來體驗
實際來體驗,才會有自己的看法,才會有屬於自己的洞見。
我剛開始來的時候,也有很多事情突破我的既定印象,然後我就突然有點慚愧,為什麼我以前會有那些想法。
與其去害怕,你倒不如就是實際來體驗這才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我為什麼會來上海工作的分享,我最初秉持著要在這裡活下來的信念,那現在已經活下來了,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想要活的更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