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與冒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因為新冠肺炎,我回到了台灣,展開了沒有預料的旅行。
由於跟人們的頻繁接觸,我發現了年齡與人生的奧秘--人呢,30~40歲之間彷彿是你最後的選擇期,不管你選擇了什麼,以後都要為此付出代價。

我的狀況

25~35這段時間,我在大陸度過了--伴隨行業成長的高薪,腳不沾地的作夢,想走就走的旅行,最後甚至還在北京有了一個穩定的好住處。
就在這個時候呢,公司裁員了,在我只想旅遊一趟之後,因為肺炎北京也回不去了。
北京:工作找不到,即使能找到也看不到未來
台灣:工作不好找,但能想想未來
對我來說,我現在面前是兩條路
台灣:
找一份穩定公司裡的工作,三萬五的薪水也罷,好好做;做到明年八月對保,開始為30年每月兩萬一的房貸堅持。
這樣至少到了我65歲能領退休金的那天,可能能有一份工作,有一個房子,沉默地活到閉眼。
至於成家我是想都不敢想,廣大的世界也離我遠去,就這樣吧。
大陸:這條路我根本想不到未來,即使能夠找到也是要拚,但我現在真的沒有一拚的動力了--也許在上海還有吧,但在北京真的是沒有了。
你看我這樣,是不是覺得很憂傷啊?但其實並不是很憂傷,只是有點淡淡的迷惘--前半生任性已經任性完了,我就要這樣踏進另一種生活了嗎?
但人總要活著,也總要有個開始,就這樣吧。
慘痛的教訓:
35歲的執行者是沒有公司要的,就好像婚姻市場上,超過25歲的女孩已經滯銷了。
優選大平台往上爬做高管,次選大平台資歷悠久的執行,再次選是降級做小公司的高管,最後是想辦法找門營生。

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看看身邊的人們,而我就看到了姐姐跟媽媽們--他們真的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媽媽們為了家庭可以擔負很多,而姐姐們開始追求自由。

姊姊們

從離婚與原生家庭裡掙脫出來的姊姊A,撕了一層皮之後,現在只想穩定度日,能在工作之餘追求自己的興趣就很好。
有願景的姊姊B,有著頂配的學歷,但因為台灣的機構環境惡劣,所以選擇前往北京重新開始。
在台北買房的姊姊C,他為了維持自己現有的生活--房貸與興趣的費用,所以很努力在工作上拚搏,一直往上走。
感覺單身的姊姊們,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論那個追求是願景還是喜愛--我現在內心已經燃盡了的,可能就是那種東西吧。

媽媽們

女人做了媽媽之後,似乎就會很堅強--不管怎樣都會忍,為了她的家庭。
比如說的媽媽,還有那個半導體高管出來作微商的夫人。
我現在知道現實的殘酷之後,更加覺得願意成家買房做父母的人得厲害--因為,那很難啊。
你的生活會因此很豐滿,但也要負上「不論春夏秋冬,我都要照顧好我們的屋子跟小崽」
那是真的很難,所以對主動做此選擇的朋友M,F,我現在覺得很敬佩。

但願知道生活很難還是願意為之拚搏的人,都會有好的結局吧
avatar-img
5會員
11內容數
把之前的文章收進來,那時候寫內容沒有重點,但是一個歷程,所以收起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互聯網黃金十年,25歲~35歲,我如何完美錯過風口/產業/職稱/上岸的每個機會,直接撞上今年的疫情危機? 把反省放在樹洞裡,希望自己能打起精神往前走,也給後來的人做個參考--如果你認出我是誰,也希望你放在心裡,謝謝你
互聯網黃金十年,25歲~35歲,我如何完美錯過風口/產業/職稱/上岸的每個機會,直接撞上今年的疫情危機? 把反省放在樹洞裡,希望自己能打起精神往前走,也給後來的人做個參考--如果你認出我是誰,也希望你放在心裡,謝謝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在30歲這個關鍵時刻,許多人面臨著職涯和人生的抉擇,對於Thomas來說,這不僅是一個年齡的里程碑,更是一次重新探索自我的機會。Thomas的澳洲打工之旅充滿挑戰,也意外地描繪出更適合自己的一張人生地圖。
Thumbnail
當離開舒適的工作環境,踏上一段新的旅程,我感受到了一股混合著興奮和不安的情緒。作為一個33歲的女子,決定離開臺灣一陣子,飛往美國(其實是為了找男友)。這不僅是一次跨越國界的旅行,更是一場心靈的冒險,要調整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8歲,理應是奮⼒為事業打拼的年紀,⽽我正式開始自己的青春廿八。 為何想去⼯作假期? 畢業不久後,到了銀⾏上班,發現⾃⼰每⽇的⼯作都係重重覆覆,果陣就諗⾃⼰係咪成世都要過咁嘅⽣活,⾃⼰係咪會鍾意呢啲冇靈魂嘅⼯作。當⾒到⾝邊嘅好友分別去唔同嘅國家⼯作假期,漸漸都萌⽣出國⽣活的念頭,並打算在20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學會捨棄;但不代表要全然丟棄,只是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和平共處的位置。 在實習機構和一個姐姐聊天,得知她原來是念資訊類科系,甚至還是留學美國的高材生;但回到台灣後,她選擇花五年時間,一邊兼職考上公務員,做著和之前全然不同的事。
不論未來充滿未知,我依然是自己人生道路的主宰者,我能努力把現在的每一天過好,認真學習每一天的功課,讓自己在每一天的經歷中逐步成長。在看向遠方的時候繼續腳踏實地的前進,是對自己的一份期許。
Thumbnail
一位70幾歲的長者,回到老家臺灣度過晚年,思考著孩子們各自的生活選擇。他分享了生活態度與心得,包括對孤獨的打敗與對健康的重視。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在30歲這個關鍵時刻,許多人面臨著職涯和人生的抉擇,對於Thomas來說,這不僅是一個年齡的里程碑,更是一次重新探索自我的機會。Thomas的澳洲打工之旅充滿挑戰,也意外地描繪出更適合自己的一張人生地圖。
Thumbnail
當離開舒適的工作環境,踏上一段新的旅程,我感受到了一股混合著興奮和不安的情緒。作為一個33歲的女子,決定離開臺灣一陣子,飛往美國(其實是為了找男友)。這不僅是一次跨越國界的旅行,更是一場心靈的冒險,要調整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8歲,理應是奮⼒為事業打拼的年紀,⽽我正式開始自己的青春廿八。 為何想去⼯作假期? 畢業不久後,到了銀⾏上班,發現⾃⼰每⽇的⼯作都係重重覆覆,果陣就諗⾃⼰係咪成世都要過咁嘅⽣活,⾃⼰係咪會鍾意呢啲冇靈魂嘅⼯作。當⾒到⾝邊嘅好友分別去唔同嘅國家⼯作假期,漸漸都萌⽣出國⽣活的念頭,並打算在20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學會捨棄;但不代表要全然丟棄,只是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和平共處的位置。 在實習機構和一個姐姐聊天,得知她原來是念資訊類科系,甚至還是留學美國的高材生;但回到台灣後,她選擇花五年時間,一邊兼職考上公務員,做著和之前全然不同的事。
不論未來充滿未知,我依然是自己人生道路的主宰者,我能努力把現在的每一天過好,認真學習每一天的功課,讓自己在每一天的經歷中逐步成長。在看向遠方的時候繼續腳踏實地的前進,是對自己的一份期許。
Thumbnail
一位70幾歲的長者,回到老家臺灣度過晚年,思考著孩子們各自的生活選擇。他分享了生活態度與心得,包括對孤獨的打敗與對健康的重視。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