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之家|華麗大宅底下各自懷抱的傷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倖存之家書封
「她離去的時候,就已經殺了他們,讓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死去。」⁡
在年初就能遇到如此美好的書讓整個一月滿溢著想閱讀更多的慾望,天使企劃捎來書訊時說這是她進出版業以來最喜歡的一本小說,光是聽每天接觸書的人這麼說已足夠吸引人,知道是李靜宜老師翻譯之後更沒有不讀的道理,她的作品從追風箏的孩子到莫斯科紳士到正常人,讀了十多年都還是很驚豔她的文筆之美令人如此沉醉,讀完之後餘韻不斷迴盪。
𓍼內容介紹
原屬於范胡貝克夫婦的荷蘭大宅落入白手起家的康洛伊先生手中,裝飾過分華麗的大宅中還有著梅芙與丹尼姐弟、管家、廚師、保姆和已然不在卻又未曾離開的媽媽。梅芙執著於媽媽離開的原因而大病一場後堅強地擔任弟弟生命中的重要女性角色,而主角丹尼則幾乎沒有對母親的記憶全心依靠姊姊,這般危險又平衡的狀態在爸爸決定迎娶新媽媽後開始有了轉變。
⁡帶著兩個女兒再婚的安德莉亞急於取得女主人的權利,不僅對兩姐弟沒什麼好臉色更在新丈夫事故死亡後立刻將兩姐弟逐出家門,相依為命的梅芙與丹尼自此直到將近五十歲的數十年來,不斷地回到小時候住過的「荷蘭大宅」前,咀嚼從小到大的回憶並試圖拼湊出兩人心中失落的那一角。正當以為兩人會擁抱著回憶相互扶持到老時,故事堆疊到第三部出現了急轉彎,未曾想過的人物在他們的生活現身並引起巨大的改變。
𓍼閱後心得(防雷線)
大學住宿時的室友們包括我五人裡面四人都有弟弟,可能是我們那個年代的爸媽都流行一男一女恰恰好的關係,也可能是緣分使我們房裡的名言「誰無弟弟」逐漸用來詮釋姐弟間那難以言說的動力關係,與兄妹、姊妹、兄弟間都不相同,依據不同家庭型態姊姊所擔負的角色從手足到監護人不一而足。
「媽媽是衡量安全的標準,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就比梅芙安全得多。媽媽離去之後,梅芙為我擔負起這個責任,但卻沒有人為她這麼做。」
也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我對於梅芙的保護慾完全理解,家庭裡的分崩離析與不能言說的秘密她都知道的比弟弟更多,承擔的負面情緒和壓力也更多,面對爸爸的冷漠和弟弟的無助,她必須收拾起破碎的身心擔任家裡的女主人角色。
直到面臨喪父之痛又被繼母掃地出門,心裡一定也無所適從的她必須照顧尚在讀高中的弟弟,至此已不再有空間容許梅芙做自己,她不僅要當姊姊還要當監護人,那份失親的空缺致使她不斷拉著弟弟回到大宅外,或想像或窺視那棟宅子的一切。
「我也不想浪費這僅有的時間,坐在這棟該死的房子前面,但我們最後卻還是來到這裡:像燕子,像鮭魚,我們是受制於自己遷徙慣性的無助俘虜。」
這本書籍特別之處是以丹尼為出發點觀看他身邊的所有女人們,對早逝父親的崇拜令他對房地產業戀戀不忘;來不及與母親建立依附關係也影響了他與妻子之間的婚姻生活。成年的他在事業成功之後試圖想擺脫這棟大宅的陰霾,卻又無法抗拒梅芙的請託,不同性別不同家庭角色在處理生命傷痛的相異之處在車子裡的對話中再三展現。
丹尼最後仍然難以維持和妻子的婚姻,在協商離婚時才發現他苦心積慮送給妻子的房子也不是她想要的,無形之中複製了父母的婚姻問題,讀到那裡時真心覺得代間複製是最可怕的詛咒,再怎麼華美的屋子、再怎麼努力地累積資產,若不能真心面對自己的傷痛,它會隨著年歲漸次增長,最終還是會繞回自己身上。
「我們迷戀自己的不幸,甚至愛上我們的不幸。我之所以覺得厭惡至極,是因為我這時才發現,我們竟然讓這件事持續了如此之久,而不是因為我們決定放手了。」
兩人對過往的糾結與纏繞在後半部逐漸鬆開,卻是以對生命的告別來做交換,讀來不禁令人感到唏噓,有時捏著一輩子的強烈情感在生死面前皆蒼白無力,但不見棺材不掉淚之前要跨越心魔多麼不容易,追著逃著一生轉瞬來到下半場,要讓人生活成什麼模樣完全操之在己。
閱讀這本書所帶來的心緒起伏超乎我的想像,作者平靜又理性卻隱隱蓄積能量的敘述方式在李靜宜老師的翻譯下更加有畫面,每個人對同一段歷史的詮釋皆不相同,在一次次反芻中記憶軌跡不斷覆寫或挪移,抽絲剝繭後呈現的是真相或想像也只有勇敢面對的人才能知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42內容數
嗨你好,這是Why Not Reading何不閱讀的沙龍! 這裡有一些書,也有一些政治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婚姻中的考驗從不簡單,小至兩人之間的情緒互動,大到擴及雙方家庭的紛雜意見,都有可能在某個瞬間成為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貧富、文化、階級、種族的差距可能使這個過程加速或減速,但其實都不是核心的原因。
從2020到2022,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故事舞台是一座普通的英國鄉間莊園,東尼與布蘭達育有一子約翰安德魯,無所事事卻身居大院的布蘭達漸漸對生活感到不滿足,結婚前到處參加宴會派對的她如今卻被關在一座醜陋破敗的鄉間大宅,恰好在一次不請自來的拜訪中認識了名為約翰・貝佛的年輕男子,幾次來往之下迅速墜入了愛河。
婚姻中的考驗從不簡單,小至兩人之間的情緒互動,大到擴及雙方家庭的紛雜意見,都有可能在某個瞬間成為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貧富、文化、階級、種族的差距可能使這個過程加速或減速,但其實都不是核心的原因。
從2020到2022,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故事舞台是一座普通的英國鄉間莊園,東尼與布蘭達育有一子約翰安德魯,無所事事卻身居大院的布蘭達漸漸對生活感到不滿足,結婚前到處參加宴會派對的她如今卻被關在一座醜陋破敗的鄉間大宅,恰好在一次不請自來的拜訪中認識了名為約翰・貝佛的年輕男子,幾次來往之下迅速墜入了愛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法省去開啟EXCEL檔,轉存為CSV檔之手動作業,縮短作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對象為複數個檔案場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本精彩的懸疑小說,從三個女性角色的故事出發,發展出盤根錯節的劇情,引導出意想不到的結局,也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她們的行為和人生選擇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PTT股板每半年、年度的對帳單潮,看久其實都了解,這是體現股市倖存者偏差現象最好理解的場所。 指數型、電子權值沸騰的今年上半年,相對默默垂淚就是傳統熱門存股,台塑四寶近年增加的這幾十萬股東。 一個公開的平台,使用者千千萬萬,投資、投機標的千千百百種,一段時期內總會有特定族群的參與者成果較為豐碩,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嫁過去就要聽公婆的話,順老公的意,知道嗎?”媽媽心有不捨的蓋起了新娘的頭紗。 那個年代,媒妁之言,女子,多半是奉父母之命出嫁。 明玲是家裡最小的女兒,也是最後一個出嫁的女兒,她不喜歡這個丈夫,不僅大她許多歲以外,她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私定終身的隔壁鄰居。 眼看,明玲就要出嫁了,他....依
Thumbnail
這本小說閱讀起來情節流暢,讓人捨不得睡一直看下去。充滿淚水的結局讓我完全著迷,期待下一章節的發展。除了主角的內心掙扎外,四姐妹與媽媽之間的連結也引起了我的興趣,父親的離世對於他們之間的關係帶來了影響。整體而言,我個人非常推薦這本書,給予五顆星的評價。
Thumbnail
在喜州,遇到一棟像明信片般的房子。 房子有藤蔓綠意攀爬著白牆,窗櫺是白色的,還是很歐式的格子窗,窗台上種著花,窗前停著一輛只有明信片中才會出現的腳踏車,忍不住上前拍下來,想著自己也可以搞一張明信片出來掛在家中的牆上,哈哈。
Thumbnail
《住那個家的四個女人》是三浦紫苑的小說中,描寫了四個女子在東京市郊的70年復古洋樓中同居的生活。這本小說探討了友情、家庭、以及女性生活的多重面向。展現了非傳統家庭結構的溫暖和幸福。透過彼此的互相關心和照顧,她們彼此成為家人,讓讀者感受到家的定義和溫暖。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龍安文藝》可說是戰後第一本運用鉛字印刷的校園刊物。這本小冊子誕生於政經環境仍動盪、威權陰影仍厚實籠罩的一九四九年,見證了四六事件前後的光景,卻也因四六事件而被迫灰飛煙滅。
Thumbnail
本法省去開啟EXCEL檔,轉存為CSV檔之手動作業,縮短作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對象為複數個檔案場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本精彩的懸疑小說,從三個女性角色的故事出發,發展出盤根錯節的劇情,引導出意想不到的結局,也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她們的行為和人生選擇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PTT股板每半年、年度的對帳單潮,看久其實都了解,這是體現股市倖存者偏差現象最好理解的場所。 指數型、電子權值沸騰的今年上半年,相對默默垂淚就是傳統熱門存股,台塑四寶近年增加的這幾十萬股東。 一個公開的平台,使用者千千萬萬,投資、投機標的千千百百種,一段時期內總會有特定族群的參與者成果較為豐碩,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嫁過去就要聽公婆的話,順老公的意,知道嗎?”媽媽心有不捨的蓋起了新娘的頭紗。 那個年代,媒妁之言,女子,多半是奉父母之命出嫁。 明玲是家裡最小的女兒,也是最後一個出嫁的女兒,她不喜歡這個丈夫,不僅大她許多歲以外,她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私定終身的隔壁鄰居。 眼看,明玲就要出嫁了,他....依
Thumbnail
這本小說閱讀起來情節流暢,讓人捨不得睡一直看下去。充滿淚水的結局讓我完全著迷,期待下一章節的發展。除了主角的內心掙扎外,四姐妹與媽媽之間的連結也引起了我的興趣,父親的離世對於他們之間的關係帶來了影響。整體而言,我個人非常推薦這本書,給予五顆星的評價。
Thumbnail
在喜州,遇到一棟像明信片般的房子。 房子有藤蔓綠意攀爬著白牆,窗櫺是白色的,還是很歐式的格子窗,窗台上種著花,窗前停著一輛只有明信片中才會出現的腳踏車,忍不住上前拍下來,想著自己也可以搞一張明信片出來掛在家中的牆上,哈哈。
Thumbnail
《住那個家的四個女人》是三浦紫苑的小說中,描寫了四個女子在東京市郊的70年復古洋樓中同居的生活。這本小說探討了友情、家庭、以及女性生活的多重面向。展現了非傳統家庭結構的溫暖和幸福。透過彼此的互相關心和照顧,她們彼此成為家人,讓讀者感受到家的定義和溫暖。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龍安文藝》可說是戰後第一本運用鉛字印刷的校園刊物。這本小冊子誕生於政經環境仍動盪、威權陰影仍厚實籠罩的一九四九年,見證了四六事件前後的光景,卻也因四六事件而被迫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