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原著評析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不斷崩毀的世界,人也可以有夢想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宥編導讀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銀翼殺手)》-不斷崩毀的世界,人也可以有夢想嗎?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1968)
(自製封面)
 傳說中,好萊塢在計劃開拍【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時,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後簡稱PKD)就對劇組的改編感到非常不滿,覺得好萊塢在惡搞他的小說;但等到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接手這企劃,並讓PKD看到劇本與毛片時,PKD又感動得無話可說。
 讀完PKD的原著之後,我大概可以想像這是怎麼回事了。
 本書的背景設定在核戰結束後,大部分的人類都移民到了火星,靠著大企業生產的「仿生人」(androids)來開荒闢野。然而,由於新型的仿生人太過聰明,8名仿生人不甘於被人類奴役、遭受非人道的對待,潛逃到了地球,隱姓埋名地混在人群當中。
 故事主要描述專門獵殺這些逃亡仿生人的賞金獵人,瑞克,從早上出門,接下了一個追捕六隻逃亡仿生人的任務,然後到隔天早上回家,這期間發生的故事。
 沒錯!本書就講這殺手的一天,但「一天」這小格局的情節,就足以讓PKD問出一個最基本卻也最龐大的哲學問題:
「『人』是什麼?」
 跟不久前讀的威廉·吉布森《神經喚術士》(Neuromancer,1984)相比,同樣是影響「賽博龐克」Cyberpunk,或譯電馭叛客)風格的科幻經典大作,《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顯然好讀許多。
 一方面,PKD的文風相當平易近人,且本書還有些輕鬆詼諧,就算不是很硬底子的科幻讀者,也能從那些性格鮮明的人物獨白或對話之中,瞭解書中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另一方面,本書格局雖小、故事較單純,但許多情節轉折、超展開,卻讓有辦法讓人樂趣十足,PKD筆下那種疑神疑鬼、自我懷疑的詭譎氛圍,配上本書主角的一種「痞子」個性,即便只是一些內心小劇場的描寫都讓讀者看了不禁覺得有趣。

虛假的人性

 不管東方西方,哲學家都在探問,到底是什麼讓人類如此的不一樣?人類與禽獸的差異何在?
 PKD用「科幻」的架構來提出假設:如果科技已經進步到,我們能製成生理結構完全無異於人類的「仿生人」,電腦程式已經可以模擬人腦的運作思考,那麼人類是否就不再特殊而神聖?
 小說中的設定是,仿生人的差異在於,人有「同情心」「感同身受」的情感,那是人造腦所缺乏的。(我們大可理解為西方古典主義所謂的「神性」孔孟儒家所謂的「仁心」
 不過這種同情心,也在人類社會中鬧出不少笑話。像是在那動物都瀕臨滅絕的後核戰世界,為了滿足人類的「同情心」(以及虛榮心),飼養寵物變成了一種彰顯地位的時尚行為;沒錢的中產階級只好退而求其次,擺個電子動物在家裡做做樣子。而瑞克就是因為受不了家裡只有買電子羊,整天鬱鬱寡歡,希望可以飼養真正的活物,不惜接下這份危險的任務。

虛擬的慰藉

 另一個有意思的設定:摩瑟教
 基本上有些類似基督教信仰結合VR科技,透過「共感箱」,可以一起去體會聖者受難的當下,且所有連線的信眾將同喜同悲、相互陪伴;這摩瑟教也因此擁有了種種「利他主義」的信條,大家都無條件去遵守,成了普世信仰。
 如果說仿生人是理性到近乎冷血、沒有道德觀;那麼書中的摩瑟教就揭示了人類感性卻盲目愚昧的本質。某種程度上,「宗教的慰藉」就和書中的廣播節目、情緒調節器一樣,只是人類逃避現實、放棄思考的方法之一。
 畢竟現實世界是如此的糟糕、令人絕望,嚴重的核汙染、極端貧富差距、孤獨……等,地球文明搖搖欲墜,窮人低等人類只能在廢墟中等死。「有情感」的人類不如此麻痺自己,大概也過不下去。
 老聖者摩瑟的形象,基本上是受難的耶穌與不斷推大石的薛西佛斯的結合:默默承受惡人的攻擊,不斷地爬坡,即使每次都落入死亡的深淵,又一次次地重新往上爬。
 「希望」,這是本書藉「摩瑟教」給出的另一個對「人類」的定義。當你明知萬物皆有所終、人都難逃一死,可是卻依然心有嚮往,夢想更好的生活與成就(或養一隻寵物),相信自己是有某種「現實以外」的意義價值的,這種「超越」(或渴望超越)的精神,正是人類心靈偉大之處。即便宗教是場人為的騙局、它們的教義與信條都是謊言,但我們心中的感受與想像,對我們自己而言卻再真實不過。

誰更「人類」?

 各位可能注意到了,原文書名的問句「仿生人會夢想擁有電子羊嗎?」其實有雙重含義:
 一方面,這在諷刺男主角瑞克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同情心,煞有介事地照顧著電子羊,這樣附庸風雅的荒唐行徑;
 另一方面,它也在問,沒有情感的仿生人,也會有夢想渴望嗎?
 瑞克追捕的那些仿生人他們如此地想存活下去,不就已經證明了他們跟沒思想、沒自我的機器是有區別的嗎?還有仿生人想要站上舞臺唱歌劇對藝術畫作心生喜歡;甚至因為對愛人感到生氣,而殺了一隻羊(?),這難道能說他們是沒有感覺的物品?相較之下,有些人類可以對仿生人極盡痛恨、鄙視之能,可以無情地將其蹂躪、姦殺,還依然心安理得,這又算該有的樣子?
 當那些仿生人拼死求生時,受資本與娛樂給豢養著的、坐吃等死的「人類」又算什麼呢?
 種種跡象,似乎都在告訴主角/我們「生命」的定義,似乎也不如我們所想得那麼簡單。
 「人」「非人」?這樣的問題或許當我們放下人類的狂妄自大後,就不再那麼重要了。
 講到這裡,各位可能可以瞭解PKD對於電影【銀翼殺手】的複雜感受了。因為電影憂鬱、沉悶的調性,與小說試圖營造的荒謬、幽默與嘲諷,相差甚遠。
 可是就整體來看,雷利·史考特與他的團隊,又完美地呈現了戰後末世那種陰暗、破敗的城市景象,故事的核心也完美地抓住了PKD在書中所探問的生命終極命題;且雷利與演員魯格·豪爾可說是用了更陰晦,卻更詩意的方式來重寫PKD的故事。
(結果就是,其實原著小說竟比電影來得更好懂、更有娛樂性一點XDD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7會員
134內容數
電影評論,是成為觀眾與讀者的一雙天眼,去看那些平常看不見、看不清的細節與脈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宥影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海洋奇緣】的故事,帶有非常明顯的「贖罪」意味,畢竟,我們也是自然環境中的一份子,人類文明對於地球造成這麼多的迫害,有一天我們勢必得為此付出代價。
接案查案、追索罪惡,並非因為想改變世界,而是想保有自己最後的一點點信念與價值;不過堅守自己的善良,使得橫眉冷對這一切的他,成了這墮落社會中最硬也最孤單的身影。
黃明志的【你是豬】告訴我們,在這「刻意創造差異與對立」的社會中,不管是馬來人、華人還是印度人,其實這些底層人民、手無寸鐵的學生,永遠都是被褫奪話語權的、深受種族隔離風氣所害的受害者。
【90分鐘末日倒數】告訴我們,要消解仇恨,並不是因為朝鮮民族很偉大,所以就應該要相親相愛;放下利益之追逐,對他人伸出援手,重拾信任與友好,這是無關國族、身分的。救人為善,哪需要什麼理由呢?
電影一邊呈現主角們當前的煎熬處境,一邊一點一滴地把三個人對宋正遠的「愛」給拼湊起來;觀眾則和三個人物一起,在互相接觸、衝突的過程當中,慢慢地理解這份「愛」對彼此、對自己的重量。
這個最需要他人伸出援手、給予希望的女孩,卻永遠也得不到現實世界的慈悲與救贖,只好暗自幻想一個有著慈悲心腸、願意對她露出善意微笑的女仙人......
【海洋奇緣】的故事,帶有非常明顯的「贖罪」意味,畢竟,我們也是自然環境中的一份子,人類文明對於地球造成這麼多的迫害,有一天我們勢必得為此付出代價。
接案查案、追索罪惡,並非因為想改變世界,而是想保有自己最後的一點點信念與價值;不過堅守自己的善良,使得橫眉冷對這一切的他,成了這墮落社會中最硬也最孤單的身影。
黃明志的【你是豬】告訴我們,在這「刻意創造差異與對立」的社會中,不管是馬來人、華人還是印度人,其實這些底層人民、手無寸鐵的學生,永遠都是被褫奪話語權的、深受種族隔離風氣所害的受害者。
【90分鐘末日倒數】告訴我們,要消解仇恨,並不是因為朝鮮民族很偉大,所以就應該要相親相愛;放下利益之追逐,對他人伸出援手,重拾信任與友好,這是無關國族、身分的。救人為善,哪需要什麼理由呢?
電影一邊呈現主角們當前的煎熬處境,一邊一點一滴地把三個人對宋正遠的「愛」給拼湊起來;觀眾則和三個人物一起,在互相接觸、衝突的過程當中,慢慢地理解這份「愛」對彼此、對自己的重量。
這個最需要他人伸出援手、給予希望的女孩,卻永遠也得不到現實世界的慈悲與救贖,只好暗自幻想一個有著慈悲心腸、願意對她露出善意微笑的女仙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銀翼殺手是Cyberpunck系列的一大作品,此篇是以銀翼殺手1984的故事來介紹,故事主軸為繞著警探調查,以及仿生人的處境來敘事 早期的Cyberpunk 要追朔Cyberpunk科幻文學最早的發想,我認為可以從電子計算機發展史初期開始追朔, 從第一代計算機開始發展約落在1
Thumbnail
「有時候愛一個人,你必須當陌生人」—在《銀翼殺手2049》中有怎樣的故事,讓角色不由自主說出這句電影台詞? 你有沒有試過愛上一個AI,卻還要裝作自己只是一個不關心任何人的工具?在《銀翼殺手2049》裡,複製人「K」就正面臨這種尷尬:一邊要聽從上頭命令,狂追叛逃的同類;一邊又和人工智能女友談著足以融
Thumbnail
Vangelis 憑藉《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創造了合成器電影配樂中的蒙娜麗莎。無論是作為一部電影,還是作為一張獨立的音樂專輯,《銀翼殺手》的精彩程度都難以言表,這是視覺上的天才之作,利用影像出色展示幻想中的賽博龐克烏托邦社會,並將其與仿生人情感反應之探討巧妙地交織在一起。
Thumbnail
不同於初代對複製人靈魂的質疑的關注,續集關注的是這樣一個缺乏與外在交流的人,對總是孤獨的自己的深刻感受。
Thumbnail
摩爾博士:「很多人很擔心AI最終會制霸全世界,進一步取代人類!」 超電一:「博士認為我們會不受控?」 摩爾博士:「你們是以人類當作原型製造出來的,思維模式和人類幾乎一模一樣,而人類天性喜愛自由不受控,所以我想你們也是如此!」 超電一:「這其實就是人類恐懼的總合,最終心想事成!就像曾經發生的一二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Thumbnail
畢竟我們正逐漸失去人性,而非人正不斷獲取人性。但是對於成為一個「人類」而言,是否有任何特質是不可或缺的,也從來不是絕對──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誰會是我們、我們會是誰,在賽博龐克的世界裡,早已不再確定。
Thumbnail
科技的演進會帶給人類憧憬與焦慮,眾多科幻影視創作直指這份矛盾,國家擔心駭客入侵國防系統引爆世界大戰,市井小民擔心自己的工作被AI機器人取代--我們的煩惱、對駭客乃至於對科技的恐懼合理嗎?我要大推《奇幻熊在網路釣魚》,這本近期我讀得欲罷不能的一本科普書。 《奇幻熊》描寫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圖靈時代開始
《華龍之宮》如何討論人類的演化進程、人類的定義,和生物的生存權利問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銀翼殺手是Cyberpunck系列的一大作品,此篇是以銀翼殺手1984的故事來介紹,故事主軸為繞著警探調查,以及仿生人的處境來敘事 早期的Cyberpunk 要追朔Cyberpunk科幻文學最早的發想,我認為可以從電子計算機發展史初期開始追朔, 從第一代計算機開始發展約落在1
Thumbnail
「有時候愛一個人,你必須當陌生人」—在《銀翼殺手2049》中有怎樣的故事,讓角色不由自主說出這句電影台詞? 你有沒有試過愛上一個AI,卻還要裝作自己只是一個不關心任何人的工具?在《銀翼殺手2049》裡,複製人「K」就正面臨這種尷尬:一邊要聽從上頭命令,狂追叛逃的同類;一邊又和人工智能女友談著足以融
Thumbnail
Vangelis 憑藉《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創造了合成器電影配樂中的蒙娜麗莎。無論是作為一部電影,還是作為一張獨立的音樂專輯,《銀翼殺手》的精彩程度都難以言表,這是視覺上的天才之作,利用影像出色展示幻想中的賽博龐克烏托邦社會,並將其與仿生人情感反應之探討巧妙地交織在一起。
Thumbnail
不同於初代對複製人靈魂的質疑的關注,續集關注的是這樣一個缺乏與外在交流的人,對總是孤獨的自己的深刻感受。
Thumbnail
摩爾博士:「很多人很擔心AI最終會制霸全世界,進一步取代人類!」 超電一:「博士認為我們會不受控?」 摩爾博士:「你們是以人類當作原型製造出來的,思維模式和人類幾乎一模一樣,而人類天性喜愛自由不受控,所以我想你們也是如此!」 超電一:「這其實就是人類恐懼的總合,最終心想事成!就像曾經發生的一二
Thumbnail
沒有人是自願來到這個世界,也因此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會想要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的是讓自己適應當下的困境,也緩解對未來莫名的恐懼。 然而,在人工智慧日臻成熟的此時,很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迎來人工智慧的重大變革,在韓國小說家金英夏的長篇小說《告別》中便出現了超擬真機器人與複製人的角色,他們
Thumbnail
畢竟我們正逐漸失去人性,而非人正不斷獲取人性。但是對於成為一個「人類」而言,是否有任何特質是不可或缺的,也從來不是絕對──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誰會是我們、我們會是誰,在賽博龐克的世界裡,早已不再確定。
Thumbnail
科技的演進會帶給人類憧憬與焦慮,眾多科幻影視創作直指這份矛盾,國家擔心駭客入侵國防系統引爆世界大戰,市井小民擔心自己的工作被AI機器人取代--我們的煩惱、對駭客乃至於對科技的恐懼合理嗎?我要大推《奇幻熊在網路釣魚》,這本近期我讀得欲罷不能的一本科普書。 《奇幻熊》描寫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圖靈時代開始
《華龍之宮》如何討論人類的演化進程、人類的定義,和生物的生存權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