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書店與圖書館基本禮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讓有書的地方變成一個快樂天堂吧。Ondrej Bocek on UnsplashOndrej Bocek on Unsplash
書店或圖書館,理論上應該是愛書人士、或者至少是讀書識字者會去的地方,我總預設所有使用者都是,嗯,知書達禮之人,但很微妙的是,我老是觀察到各種沒禮貌兼沒規矩的現象。我不是禮儀專家,但我總以為這些規則是不言自明的,會不會誤解的人其實是我?我心目中的這些犯規者,該不會真的不知道這些很合理的基本禮儀?
好吧,那我就大膽地表現出我的自以為是,列出我心目中的基本禮儀(捲袖子)。很簡單,就三條。
  1. 請不要把你本人或者你的任何東西靠在/壓在書本上面。
我在我家附近的書店,老是看到來逛的顧客把自己的包包/食物/在別處買的商品,擺在新書展示平台的書本上。在這種時候,我腦中會忍不住很想這麼做:
(出現在預告片的1:10,影片應該會自動從那裡播放)
有一次我糾正了一位把自己買的酒(裝在紙袋裡)放在新書上的小姐(我沒有使用暴力,當然),她雖然把東西從書本上拿下來了,但她的表情顯示她覺得我很煩,無端找碴。可是小姐!如果妳在Prada旗艦店,妳敢把妳的酒放在他們的衣服上嗎!那是人家展示出來要賣的商品!妳隨便放東西在上面,可能會造成壓痕(甚至更糟),然後就沒有人要買了!那個東西是別人的財產——至少在賣出去以前是書店跟出版社的——妳這種行為根本就是在破壞別人的東西!妳會隨便去刮別人的車嗎?如果不會,妳也不該隨便把自己的東西放在書店的書上面!(以前還看過獨立書店抱怨,有客人竟然把飲料杯放在書上。這實在很恐怖。出現一圈壓痕或者水漬,這一本書就完蛋了,這輩子沒有被任何人讀過就要報廢了。)
另一方面來說,就算妳放的是一團輕柔的棉花,不會壓壞也不會弄濕任何一本書,還是不行。為什麼?因為妳妨礙到別人看展示出來的商品。(說到前面那位把酒放在新書上面的小姐,其實一開始我沒有直接請她不要這樣做,我只是表示我想看被壓住的書是什麼,所以那位小姐把酒拿起來⋯⋯放到另一疊書上去⋯⋯以至於我不得不直接說教orz。)
圖書館雖然不賣書,但那些書是給所有人使用的,所以基本上維護書籍狀況,讓其他人可以分享,應該是每個人的責任。而圖書館讓你使用的書,是圖書館的財產,你/妳當然也不可以在上面亂放東西、亂凹亂折。你/妳怎麼對待別人的財物,就怎麼對待書店/圖書館裡的書本。(這一點後面還會再談到。)
2. 請安靜一點,拜託。
書店這樣的營業場所,當然不可能也不需要不准人講話,但是⋯⋯有些人真的是⋯⋯我好想問他們,如果這麼想聊天,為什麼不去找個咖啡廳,非要聊給所有想看書找書的人聽啊⋯⋯?這麼熱愛在書本環繞的優雅環境下,分享你/妳自己毫無藝術性與文學性的私生活嗎?WHY?為了襯托出書本內容的精緻與美好嗎?真的,不用這樣犧牲自己。
當然,有些時候是家長在唸故事給小朋友聽,或者書店自己辦吵死人的活動,那⋯⋯也沒辦法,為了培育大眾對書本的喜愛,有時候是得犧牲一下。可是⋯⋯完全沒在控制音量,跟有努力節制,對其他使用者來說還是有差別的。我們可以期望大家彼此體貼一下嗎?我們聚集在此,不都是因為我們肯定書本的好處?讓每個人都可以安心享受,不是很好嗎?
圖書館的話,基本上就有不可以在裡面說話的規定,所有上過小學的人都該知道。如果你/妳不知道,現在我告訴你/妳啦。不過這也是最常被破壞的規定。我每次去我家附近的北市圖分館,都會碰到有人怡然自得地在閱覽空間裡直接接起電話。這分館很小,走出去只要十幾秒,但很多人連這十幾秒都不願意花,甚至不願意接起來以後邊講邊走出去(老實說,這不是有人會馬上來搶座位的狀況),所以⋯⋯又是強迫分享私生活⋯⋯你/妳不介意我很介意好嗎?
有一次我碰到非常微妙的狀況。那是一個非常興奮的青少年,她很大聲在跟她朋友分享她覺得超有趣的事情。她是站在閱覽室外面,合乎規定,但是真的非常大聲,我在閱覽室內聽得超級清楚。館員已經習慣了,沒有要阻止的意思。我可以理解,如果館員要管這種事大概會管不完,而且會被日常使用者討厭,他們有的是別的事要做。所以拜託大家互相體貼一點好嗎。
3. 不要凹折不屬於你/妳的書,更不要畫線寫筆記!!!!!!
在書店裡,呃,應該不會有人在新書上畫線寫筆記吧?但就可能有人漫不經心地凹折不屬於自己的書。說真的,書店不禁止人在裡面立讀就很好啦,你/妳凹折書會害人家沒辦法做生意,實體書店經營已經夠困難了,不要這樣嘛,石虎懇求你/妳。(石虎:干我屁事??⋯⋯不是,讓我置入行銷一下,對我們大家都有利嘛!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由此去
在圖書館這樣幹的人就很多。可能因為圖書館的書看起來常常髒髒舊舊的,大家就不自覺地對它們很隨便,可是⋯⋯畫線?寫筆記?說真的,我從來沒看過畫得整齊筆直漂亮的線,也從來沒看過很有見地、讓我想要鼓吹原書出版社出註釋版的筆記。說到底還是,有些人自曝其短的衝動就是難以自控。拜託不要這樣!作者在跟所有會借閱到的讀者講話,你/妳把個人意見加上去,就像在強迫別人傾聽你/妳跟作者的對話,同時也在插入作者跟其他讀者的對話,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你/妳很失禮。凹折圖書館的書等於破壞他人財物,這點前面已經申述過,此處不再提。
最重要的也不過就是這樣而已,但就很多人不知道,或者做不到,為什麼?
大概就跟永遠有人在電影院裡聊天一樣吧。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拍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決定把我寫的同人文/衍生文都丟過來這裡!通通都是BL。偶爾會有不屬於任何地方的原創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請大家多多用行動支持書店,有生存空間才能百花齊放。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一位女作家在書店與一名男子發生爭執,後來發現他竟是她最喜歡的書店的老闆,也是出版界的重要人物。
先生熱愛閱讀,沒吃沒喝待在書店幾個小時不成問題。我老是取笑先生,書店明明不大,他一進去卻迷路了,總要花很多久才會找到門離開。逛書店難免買上幾本,日積月累書多成災,荷包與空間逐漸不堪負荷。我只得和先生溝通,書店多逛少買才是長久之計,好在他也認同。尤其這幾年我們盡量去圖書館借書,先生確實已較少買書。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所謂「年廿八,洗邋遢」,可惜時間太傖促,我想今年也來不及打掃房間,慶幸至少已整理好心愛的書櫃。 面對長期爆滿的小書櫃,我每年都會捉緊捐書的大好機會,緩和一下災情。隨著多年的經驗,我現在捐書的決定過程絕對快狠準。 基本上我對書本的去留只有兩大準則: 一、我會否重讀這本書? 二、我是否準備好與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請大家多多用行動支持書店,有生存空間才能百花齊放。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一位女作家在書店與一名男子發生爭執,後來發現他竟是她最喜歡的書店的老闆,也是出版界的重要人物。
先生熱愛閱讀,沒吃沒喝待在書店幾個小時不成問題。我老是取笑先生,書店明明不大,他一進去卻迷路了,總要花很多久才會找到門離開。逛書店難免買上幾本,日積月累書多成災,荷包與空間逐漸不堪負荷。我只得和先生溝通,書店多逛少買才是長久之計,好在他也認同。尤其這幾年我們盡量去圖書館借書,先生確實已較少買書。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所謂「年廿八,洗邋遢」,可惜時間太傖促,我想今年也來不及打掃房間,慶幸至少已整理好心愛的書櫃。 面對長期爆滿的小書櫃,我每年都會捉緊捐書的大好機會,緩和一下災情。隨著多年的經驗,我現在捐書的決定過程絕對快狠準。 基本上我對書本的去留只有兩大準則: 一、我會否重讀這本書? 二、我是否準備好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