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勇氣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一次出走到台灣,讓我回憶起十多年前,獨個兒前往美國讀大學的日子。回想起當天剛下飛機、放下行李,便一馬當先的衝到湖畔大街上,去感受這個校園小鎮的脈搏。看著眼前不同的膚色與面孔,聽著人與大自然交集而成的背景樂章,呼吸著那屬於美國中西部獨有的清新氣色。眼前一切都是新鮮的,都牽引著我那渴望探索的心。
就像今天,我當日心懷著憧憬,心口一個勇字,走進未知。結果在接下來的四年間,遇上了一個又一個的不預期經歷。本來打算進商學院的我,對政治學產生了興趣,結果修讀了雙學位;在課堂外發掘了奇特的新興趣,學起了劍道和色士風;加入了幾乎只有美國學生參與的學生組織,第一身感受到美式House Party的狂野和他們的work hard play hard 精神;爬上過危地馬拉(Guatemala)的活火山和馬雅金字塔,漫步過在哈瓦那(Havana)感受著那被封塵的時光,也沉醉過在新奧爾良(New Orleans)Preservation Hall裡那令人無法忘懷的爵士樂旋律中。這些的一切美好回憶都彷如昨日。
和當天相比,最大的差別大概在於,或多或少我已經無法擁有當天的純粹。經過了多年工作的洗禮,和背負著照顧家庭的責任,始終無法像當天用爸媽的錢那樣瀟灑,那麼無後顧之憂。今天的內心總是有一股揮之不去的不安感與不踏實感。然而,沒有改變的是內裡那顆渴望探索的心,和那份敢於出走的勇氣。它們就像落在泥土裡的種子,而生活的種種就像冬雪。儘管冬雪會暫時把種子埋藏,但只要是你的真實,就無法消失。只要時候到了,養份足夠,在因緣俱足下,種子就會萌芽。
這剛好與我近日很喜歡研究的維京人歷史不謀而合。起初純粹為了打發時間,覺得反正這段歷史沒有看過;後來看多了,才發現自己迷上這段歷史的原因。我們往往容易被相近的事情所吸引,而維京歷史中根本就是一段有關「出走」的歷史。撇下主流歷史評價(暴力、野蠻、異教徒),單純一點去看,說穿了就是一群人,由斯堪的納維亞往週邊較繁華的世界出走。這跟五世紀的「日耳曼大遷徙」和公元前的「羅馬征服」,在本質上不存在著任何分別。唯一的差異只在於主客之分:先來者據地為「主」,把後來的「客」妖魔化,視他們為跟自己不同的野蠻人,卻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自己不久前也曾是那出走的一群。
這些「出走」不但在歷史上時常出現,是歷史的常態,甚至可以說,正正是這些「出走」孕育了歷史。清教徒由歐洲大陸逃避逼害,走到美國尋找新世界,而當新世界開始變得像舊有世界後,他們又前往開發大西方。華北草原的遊牧民遷徙到黃河流域,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新「中華文明」,驅使本來的「漢人」多次南遷;到了明清二代,長江之南人口飽和,最終爆發「新移民」和「舊移民」之間的土客之爭,也促成了往台灣、香港和南洋的出走。
從歷史中可以輕易看見,我們每個人都埋藏著一顆「出走」的靈魂。面對社會中的規範與限制,有人會嘗試改變既有機制,於是帶來戰爭或革命;也有人會嘗試出走,離開族群規範去活出自己的個體性,在新世界建立新秩序,繼而為世界帶來影響和突變。活於新世界的不安感,將化成凝聚的力量,讓群眾連結成家族或同盟(同鄉會或廟宇群體就是最好的例子)。隨著族群的成長,規範與限制再次出現,於是又會滋養出下一批的「反抗者」和「出走者」,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循環。
「出走」很容易令人有種錯覺,認為必須放下一切,必須宏大。幾年前,我也曾經幻想過要來一次這樣的「出走」,要去環遊世界6年。但因為各種原因,這「非自己」的計劃最後擱置了。然而,過了這些年後,我發現「出走必須宏大」只是一個頭腦的小把戲,企圖透過把它艱巨化,讓我們三思,令我們卻步。我發現自己心中真正所渴望的出走,並非身體要往哪裡跑,而單純是一場拒絕接受既有框架的探索旅程。
就像這一次出走,我真正想尋找的是一個生活與工作可以完美結合的可能性。城市人大多會說,這是不可能的,說到若喜歡的事情變成收入來源便會有所犧牲,兩者無法兼得,所以最好還是乖乖努力工作,然後在工餘的時候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然而,我拒絕未經過親身嘗試,便輕易相信這些所謂的定律,接受這些「未經考驗的真理」。
生活在凡事都追求效率的城市中,我們容易不自覺地,跟隨著一些彷似唯一答案的生活模式。而「出走」的心,正正是一種態度,一種「不滿足於標準答案」(not settle for an easy answer)的態度。你無須翻過千山萬水,也不用舉家移民,甚至不必強逼自己改變現在的生活;你只須好好在生命旅程中,盡情探索每一個你有力量探索的可能性,不要過早屈服於社會告知的規範與「不可能」。
獨立於社會的規條,去好好活出自己認為對的事。我想大概這就是「出走」的精神。
你又會否想在你的人生中好好勇敢出走一次?

現居台灣的香港人,擁有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經理人,也是官方認證的HUMAN DESIGN【活出您自己課程】引導師[LYDG]。
提供職場引導服務和開辦人類圖工作坊和課程。閒時喜歡到處旅遊,探索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5天的居家隔離,這個人生難得的體驗,終於告一段落。自己一個困在房間不能外出,沒有想像般令人難受,反而讓我對人生多了一些反思⋯⋯
在我大學畢業的那年,我為自己安排了一趟難忘的背包遊,就是前往蒙古國去感受一下「逐草四方塞外奔馳,那懼雪霜撲面」的那份浪漫。在Couchsurfing的平台上我選了它們的蒙古大使。他叫 Begzuren,跟太太和小孩一家6口住在首都烏蘭巴托市郊的蒙古包⋯⋯
話說5-6年前的我對生活感到氣餒不已。工作彷彿進入了瓶頸期,而生活上也受困於某些原因而多年來無法外出遠遊。當時的我為了逃離這份納悶感,忽然有了一個奇特的想法:既然無法出國旅遊,那麼不如嘗試一下在香港旅遊。於是,不預期地,我就展開了一趟香港歷史文化探索之旅⋯⋯
食物是一個奇妙的載體,跟音樂、文字或甚它藝術創作一樣,皆會反映出作者的情緒。因此,吃進肚子裡的不只是食物本身,還有作者的喜怒哀樂(在分工明細的繁忙都市裡,大概更多是煩燥和髒話)。我特別喜歡光顧小店,就是因為這種情感的連繫⋯⋯
15天的居家隔離,這個人生難得的體驗,終於告一段落。自己一個困在房間不能外出,沒有想像般令人難受,反而讓我對人生多了一些反思⋯⋯
在我大學畢業的那年,我為自己安排了一趟難忘的背包遊,就是前往蒙古國去感受一下「逐草四方塞外奔馳,那懼雪霜撲面」的那份浪漫。在Couchsurfing的平台上我選了它們的蒙古大使。他叫 Begzuren,跟太太和小孩一家6口住在首都烏蘭巴托市郊的蒙古包⋯⋯
話說5-6年前的我對生活感到氣餒不已。工作彷彿進入了瓶頸期,而生活上也受困於某些原因而多年來無法外出遠遊。當時的我為了逃離這份納悶感,忽然有了一個奇特的想法:既然無法出國旅遊,那麼不如嘗試一下在香港旅遊。於是,不預期地,我就展開了一趟香港歷史文化探索之旅⋯⋯
食物是一個奇妙的載體,跟音樂、文字或甚它藝術創作一樣,皆會反映出作者的情緒。因此,吃進肚子裡的不只是食物本身,還有作者的喜怒哀樂(在分工明細的繁忙都市裡,大概更多是煩燥和髒話)。我特別喜歡光顧小店,就是因為這種情感的連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回顧了自己在歐洲和亞洲旅行的過程,深入探索了14個國家和近100座城市。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環遊世界夢想的變化,以及在旅行中積累的經歷如何影響了自我認識和對世界的看法。儘管旅行的心情依然激昂,但作者認為年輕時的環遊世界夢想過於天真,真正的幸福是能在雙腳可行的期間,慢慢欣賞未曾見過的風景。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我不時渴望出走,即使每次和陌生人交談前,仍有些膽怯和戒備;翻山越嶺前,仍會擔心體力不支;浸泡大海和溪流時,仍會害怕暗流滑石。我深知我是個如此膽小,卻又對一切充滿好奇的人,為了滿足不安跳動的靈魂,還是輕啟家門,勇敢前行吧!
Thumbnail
年輕時機會多,勇敢去嘗試才不會害怕。但實際行動需要更多勇氣,治安和物價也是考量。年老時才會更實際追求夢想和旅遊目標。旅遊選擇需審慎,應避免存在危險又昂貴的地方。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在台東過了將近一年一邊遠距工作、一邊衝浪的好日子後,我就打算要出國住一陣子。 一開始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好奇心:我想看看世界上不同角落的風景、過過和台灣不一樣的生活。如果幾個月後很喜歡,我想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以前在辦公室工作時,習慣用有限的時間旅行。一年年假多少天,就有多少天的玩法。一開始在國內
Thumbnail
回顧了自己在歐洲和亞洲旅行的過程,深入探索了14個國家和近100座城市。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環遊世界夢想的變化,以及在旅行中積累的經歷如何影響了自我認識和對世界的看法。儘管旅行的心情依然激昂,但作者認為年輕時的環遊世界夢想過於天真,真正的幸福是能在雙腳可行的期間,慢慢欣賞未曾見過的風景。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我不時渴望出走,即使每次和陌生人交談前,仍有些膽怯和戒備;翻山越嶺前,仍會擔心體力不支;浸泡大海和溪流時,仍會害怕暗流滑石。我深知我是個如此膽小,卻又對一切充滿好奇的人,為了滿足不安跳動的靈魂,還是輕啟家門,勇敢前行吧!
Thumbnail
年輕時機會多,勇敢去嘗試才不會害怕。但實際行動需要更多勇氣,治安和物價也是考量。年老時才會更實際追求夢想和旅遊目標。旅遊選擇需審慎,應避免存在危險又昂貴的地方。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在台東過了將近一年一邊遠距工作、一邊衝浪的好日子後,我就打算要出國住一陣子。 一開始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好奇心:我想看看世界上不同角落的風景、過過和台灣不一樣的生活。如果幾個月後很喜歡,我想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以前在辦公室工作時,習慣用有限的時間旅行。一年年假多少天,就有多少天的玩法。一開始在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