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的居家隔離,這個人生難得的體驗,終於告一段落。自己一個困在房間不能外出,沒有想像般令人難受,反而讓我對人生多了一些反思。
在大都市成長的我們,都習慣以「更多」去解決問題。想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要賺「更多錢」。想為公司帶來增長,所以要「投資更多」。為了這頭家,我要「付出更多」。為了在職場向上爬,我要工作多比人「更勤快、更不計較」。面對疲憊和令人窒息的生活,我需要「更多愉快假期」。
相信「更多」就可以解決問題,就像是相信「一醉可解千愁」。它只是一個easy exit,讓你可以暫時將眼前的難題擱在一旁,不去理會。若為了喘一口氣,當然無可厚非。然而,若你真的幻想問題能就此解決,而放棄不去探索問題的核心,你會發現「更多」最終還是無法為你帶來「更好」。於是你唯一可做的,就是渴望「再多」,無完無了。
關在這小小飯店房間中自我隔離15天的體驗卻是剛好相反。在這房間你根本無法擁有更多(還是有啦,如果你真的這樣堅持要的話)。而當你無法透過「更多」去解決問題,你的生存機制自然會引領你去探索其它可能性、其它出路,就是好好接受眼前的限制,然後善用眼前的資源,把它們的作用發揮到極端。
在隔離期間,飯店每天都包送三餐到房間,但吃甚麼卻不受你控制。直到你打開房門口,從旁邊的置物架拿起食物的那刻前,你根本無法知道你今天要吃的是甚麼。在「沒得揀」的這個設定下,你還是可以作出選擇。你可以選擇「吃」還是「不吃」,也可以選擇「吃得開心」還是「吃得不開心」。而我當然每天都很欣然接受眼前出現的食物。每次我把食物放進口中的時候,我就會想,生命大概就是如此:好好接受這軌跡上遇見的一切,喜歡不喜歡不要緊,好好體驗它就好了。
除了食物外,衣服也是另外一個難題。認識我的人大概也知道我的衣服只有那麼幾件,所以衣服必定要替換和洗晾。然而,在這房間中,平常可用的資源(抽濕機、晾衣架)已經不再存在了,那就唯有另想辦法。即使我已經帶備了掠衣繩,但在冷氣房間中掠乾,衣物還是難免會有一陣令人討厭的霉味。
最好的解決方案當然是太陽,但單面窗的飯店只能有短短數小時可以有太陽曬進來。比起食物,太陽更是你根本無法控制的事情。而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接受這個限制,早點起床把衣服掠在窗邊曬晾片刻(因為我不想衣服長期掛在窗邊阻擋視野)。你總是有選擇的。你可以選擇投降於這個限制,然後去調整出自己的方案;但你也同時可以選擇穿上發臭的衣物,整天怨天尤人,哭說這15天很難捱。
就像窗外的風景,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是無法選擇和控制的。然而,你可以選擇如何看待眼前這風景。請別誤會,我不是鼓勵大家做正向練習,看甚麼事情都要帶著光和愛去看它的美。這不是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無論你喜歡不喜歡,都好好在過程中觀看它,體驗它;唯有如此,你才能看見事物的本質,從而作出你的選擇。
看著窗外下著毛毛細雨,你可能更加確定自己討厭下雨,但也有可能這刻才發現雨天有著值得自己喜愛的部份。未走過的路只能是假設,唯有透過實驗,透過親身走一遍,你才能看見真實。這才是你的體驗,你的經歷,你的故事。
你或許已經發覺,我分享的這些例子只不是一些普通不已的日常事。然而,偏偏從這些小事中,我們最容易見微知著,看見自己如何看世界、看人生。
你又會否選擇好好觀看一下你接下來的15天人生,看看你看到甚麼?
或許你能夠看到跟你想像不一樣的視野,於是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呢。
現居台灣的香港人,擁有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經理人,也是官方認證的HUMAN DESIGN【活出您自己課程】引導師[LYDG]。
提供職場引導服務和開辦人類圖工作坊和課程。閒時喜歡到處旅遊,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