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的一些閱讀:《如水赴壑》、《石牆生花》、《陳健民獄中書簡》、《元朗黑夜》、《我城存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因為香港作家盧斯達的緣故,閱讀了《如水赴壑》的書稿,後有寫撰了一篇書評為:「讀《如水赴壑》──名為民族國家史的「中國」故事」(連結:https://paratext.hk/?p=3769)主要論及當代民族國家的建構方式是以逆溯考古式的,相對於歷史學正流而下是對反,故而書中以自「中國」遠古向下敘說的方式,可說是對「中國」這個20世紀新生的民族國家的解構。
而出版本書的「山道文化」,在拜訪網站後對於數本著作皆有興趣進而購入閱讀,是為本文所提及的著作。
《石》一書為邵家臻議員於入監時所寫就,而對比於《陳》是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教授所寫,可見得各人所面臨對抗暴政而入監時的心境與實踐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前者致力於改革囚權,不因入監而有所更易此態,後者則以較為自得的方式,認以入監作為公民不服從的代價,並希以此和理非期望能產生改革,並以此寧靜的獄中生活補足平日所匱之閱讀。
任何一個地域中對於監獄生活的描述必然是困苦的,例如上開提及的作者都描寫到冬涼夏暖的監房與如同嘔吐物的伙食,不過同時也點出一個當代刑罰施行的矛盾:究竟我們是要威嚇(deterrence)還是期望復歸(rehabilitation)?那麼最重要的道德意義應報(retribution)又該如何擺置?且就前者以觀,要更多強要的禁制,或是加強囚犯與社會的聯繫?可或分別拿北歐的福利刑罰政策或美國的監禁政策對比,然而參雜在這之間的諸多國家包括我國或是香港,都是左支右絀不知如何是好,但將錯就錯只能上命下從。
這是一點。另一點是正好也讀完廖亦武《子彈鴉片》裡頭提到六四受難者的採訪,中國的監獄環境更是可怕,尤其令人驚恐的是疥瘡、疫病四散、毆打受刑人的日常,在相對的意義上,這絕對是比前述提到的監禁環境要更差的。雖然如此,這卻不是我們能去要求受刑者說:「想想看那些人,你已經很好了。」的這種廢話,這就像是對憂鬱症患者說你不要哭一樣的廢話。要不成為廢話,至少要先去思想過為什麼體制是如此?又「應該」如何?此後所言所行才或許不那麼廢一些。
從2014年港台的公民運動就已風起雲湧,例如太陽花運動或是佔中與雨傘革命,但是沒人能料到是「二零一九」這個數字是極權化的「magic number」,九七回歸所說的五十年不變,可能也是沒有錯的,所以「1997+50=2019」,這很難不讓人想到《1984》的「2+2=5」。而在這個年份的反送中運動以及其後的警暴,更是讓全世界恐懼,因為原本國家所代表的司法正義是對反於黑勢力的,國家固然是具有權力(power)中的暴力(violence)性質,但因其是唯一具有正當性行使該合法武力之組織而為國家,但當由此組織所宣布的價值標準變得能收納進「應」被判定為非法使用武力的組織,進而使得正邪合時,讓人恐慌之處正在於即便原先即非民主國家,但更可怕的是價值標準的消融使人變得無所適從。而這無所適從感更是在一國一制化的過程中,極權國家的恣意性(arbitrariness)彰顯。
尤其是七月的元朗襲擊事件,在閱讀柳俊江的《元》此書時,邊找尋那時的影片與圖片,兩年前所感到的恐懼又再一次經由網路的記憶而映入眼膜,在一個現代化的國家中的大眾運輸,卻充斥著明顯是黑社會的暴徒,在「無警時分」肆意橫行暴打市民,無論是身著黑衣的反抗者(非多數),或是路過僅為返家的市民,無論男女老少,都是這股喊著「光復元朗」的白衣人眾所暴打的對象,記者也不例外。然而警察與議員卻也都是同夥,無視、包庇也不作為。要不是人民的保姆成為掌權者的鷹犬,又或者這些「暴徒」不是「人民」涵攝的範圍。而所謂「暴徒」,更是在市民受暴之後被主流媒體給冠上的標籤,在面對這樣的超現實世界,如何不絕望?
我們實在很難去同理任何他人的處境,因為身歷才可能有所「經驗」,鏡像神經元並不運作那麼廣讓我們能去「設身處地」,這反倒可能成為矯情的作為。身處台灣真像是隔岸觀火,但只要去想像若我們待在大眾捷運出現大量流氓毆打乘車者,這所產生的恐懼就已足令我們畏怖,何況乎真實經歷的港人?
而最後的《我》此書則是港大哲學教授所寫既,對照閱讀到陳健民教授的文筆內容,有時都會不禁想著像是在台灣有著「維持現狀」的人,香港則也有那些對「中國文化」仍然嚮往者,新儒家即如是。然而我十分對此種說詞不以為然之處正在於,似乎始終要去復興偉大的中國文化,明明是外來、後來的民主,卻仍能跟孟子的民貴君輕勾上邊,明明是儒教的權術祭奠,卻變成禮法的準規。
而這些對中國(華)文化所嚮往者,有些則會把中國與中共分論。但是極權國家把原子(atom)給消滅,而存「整體(total)」作為至高無上的存在,且將現代社會的「規訓(disipline)」技術予以及極致運用。所謂「,一為全,全為一」,在這裡的意思是:「我就是國家,國家就是我。」然而,若是出於對偉大「中國」概念的美好卻虛構歷史的想望,這點當然可以忽略,是共產黨文革、是共產黨屠殺的,概念上當然中國共產黨不等同中國人,但實際上呢?
「認同中國文化,不等於認同中國共產黨。」《我》的作者張燦輝如是說。
當然1979之後都沒有真正「共產」了,這裡的共產主義者(communist)指的是非共產主義的的獨裁而已。更精確來說,所謂的中國共產黨思想—或說,中國人性,即是反自由、反民主的。而這正是對於19世紀末華夷秩序失落之後,自卑轉自大的當代進化。
但正是對此的忽視,才會說只有那小小部分是壞份子,其他都是被牽鼻的美善真中國炎黃子孫。但這種性善論又怎麼排除那些「壞份子」的「人性」之惡?就像中國人的概念如何排除「中國共產黨人」的概念?
說到底這只不過是種一廂情願。
當然我們必須肯定《我》的作者作為知識分子在黑暗時刻,對於反送中運動的香港本土支持,但其言論中無不透露著對「中國」的悲嘆。尤其三句不離「吾師勞思光說:」,而這簡直像極了「子曰:」但這種儒家式的「師承」文化不正是迂腐的根由?難道共產黨搗毀傳統價值,再因為共產黨壞透了,所以就要主張復興儒術?但不正是這種「老師說」才讓思想逐漸萎縮而中國無哲學?
於是,就政治而言,道德勇氣值得肯定,畢竟願發逆言於恐世,實非眾人皆能輕易為之;然於知識而言,就難苟同。兩年後的現在,事情沒有變好,只有更糟,從反送中到一國一制,權力的收攏讓香港已經不再有自由的空氣。
距離2049的中共建黨百年,以及中國主席習近平任內的正當性危機(非民主正當性,而是取消任期而無從再形成權力分贓),將使得以民族華夏精神為號召收復失土的侵略行動蠢蠢欲動,位在前線的我島,實令我擔憂。
avatar-img
83會員
388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 https://paratext.hk/?p=3892 「我們才是人民。」 而不是:「我們也是人民。」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我是雞腿便當一定先把小黃瓜、三色豆(罪惡?以及各種雜七雜八配菜連同白飯先吃完的人,雞腿一定是最後吃,除非是滷的,因為滷的很難吃。近期看了數十本文學散文,但都沒啥動力寫什麼東西出來,要不是好到我無從評論與理解起,例如余華的東西或是王安憶,要不然就是爛到無病呻吟連想起都不想,例如,自己填空。
寇延丁在2014年底因佔中運動而被捕所撰寫成的《敵人是怎麼煉成的》這本見聞錄,深深影響著我,不只因為內容竟然以不那麼悲催的方式,更因其魔幻性卻間雜現實而讓人暈浮在裡頭,但面對著諸種不可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而要安穩的日子更不可能得像被抓捕那般日子一樣的穩定,
說到同性戀,沒有人能忽略掉邱妙津,尤其是《鱷魚手記》中的「拉子」成為九零後同性戀文化中的新概念,固然我們無法回到三十年前知曉那時的各種環境條件,但是我希望能試著不以後見之明地審看這文本。也就是說,在邱妙津是「邱妙津」之前(如果是英文的話,這個語詞我會加上大寫第一個字),在蒙馬特遺書是「蒙馬特遺
鄂蘭在《平凡的邪惡》一書中最常為人所引用的是邪惡的平庸性在於上命下從的不經反思行動。然而,相較於此俗濫的引用,更為重要的是她揭露了納粹在二戰時期引起的整個歐洲的道德墮落,尤其是指出尤太人對自身族群的迫害, 「...無論在阿姆斯特丹或華沙、柏林、布達佩斯,尤太領袖負責提供社區內尤太人的名單與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 https://paratext.hk/?p=3892 「我們才是人民。」 而不是:「我們也是人民。」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我是雞腿便當一定先把小黃瓜、三色豆(罪惡?以及各種雜七雜八配菜連同白飯先吃完的人,雞腿一定是最後吃,除非是滷的,因為滷的很難吃。近期看了數十本文學散文,但都沒啥動力寫什麼東西出來,要不是好到我無從評論與理解起,例如余華的東西或是王安憶,要不然就是爛到無病呻吟連想起都不想,例如,自己填空。
寇延丁在2014年底因佔中運動而被捕所撰寫成的《敵人是怎麼煉成的》這本見聞錄,深深影響著我,不只因為內容竟然以不那麼悲催的方式,更因其魔幻性卻間雜現實而讓人暈浮在裡頭,但面對著諸種不可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而要安穩的日子更不可能得像被抓捕那般日子一樣的穩定,
說到同性戀,沒有人能忽略掉邱妙津,尤其是《鱷魚手記》中的「拉子」成為九零後同性戀文化中的新概念,固然我們無法回到三十年前知曉那時的各種環境條件,但是我希望能試著不以後見之明地審看這文本。也就是說,在邱妙津是「邱妙津」之前(如果是英文的話,這個語詞我會加上大寫第一個字),在蒙馬特遺書是「蒙馬特遺
鄂蘭在《平凡的邪惡》一書中最常為人所引用的是邪惡的平庸性在於上命下從的不經反思行動。然而,相較於此俗濫的引用,更為重要的是她揭露了納粹在二戰時期引起的整個歐洲的道德墮落,尤其是指出尤太人對自身族群的迫害, 「...無論在阿姆斯特丹或華沙、柏林、布達佩斯,尤太領袖負責提供社區內尤太人的名單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我曾以為送外賣一定會收到貼士(小費),並以為貼士應該至少有10元,因為每次自己叫外賣,也會給至少10元(港幣)。 直至送外賣後,發現貼士是很珍貴的,做了超過100單外賣,實際上只有3訂單顧客曾給貼士,1單是20元(顧客在跑馬地), 1單是10元(那天下著大雨), 1單是5元,合共是35元(在不同日
Thumbnail
送外賣月餘,去過香港超過100幢大廈,也見過各式各樣的保安。 保安,即是安保,俗稱大廈管理員,職責不用我多說,保安的其中一個職責是為外來者登記。作為外賣妹,我都很樂意配合,當須要出示身份證明文件登記,我也很樂意提供。畢竟這是保安的職責,我只是送外賣,大家只是各司其職,做應做的本份,也沒必要為難雙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人的心態,試圖解釋中國人的奴性如何讓中共統治紥根於中國人之中。同時,它也觀察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看法和態度,以及現行教育如何影響中國人對現況的認識。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中華民國的死刑制度是一個受到爭議的議題,涉及更廣泛的人權問題。本文詳細探討了中華民國死刑的歷史背景、執行方式、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政府採取的政策。同時,本文討論了反對者和支持者各自的觀點,從而全面展示了中華民國死刑這一爭議性議題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我曾以為送外賣一定會收到貼士(小費),並以為貼士應該至少有10元,因為每次自己叫外賣,也會給至少10元(港幣)。 直至送外賣後,發現貼士是很珍貴的,做了超過100單外賣,實際上只有3訂單顧客曾給貼士,1單是20元(顧客在跑馬地), 1單是10元(那天下著大雨), 1單是5元,合共是35元(在不同日
Thumbnail
送外賣月餘,去過香港超過100幢大廈,也見過各式各樣的保安。 保安,即是安保,俗稱大廈管理員,職責不用我多說,保安的其中一個職責是為外來者登記。作為外賣妹,我都很樂意配合,當須要出示身份證明文件登記,我也很樂意提供。畢竟這是保安的職責,我只是送外賣,大家只是各司其職,做應做的本份,也沒必要為難雙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人的心態,試圖解釋中國人的奴性如何讓中共統治紥根於中國人之中。同時,它也觀察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看法和態度,以及現行教育如何影響中國人對現況的認識。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中華民國的死刑制度是一個受到爭議的議題,涉及更廣泛的人權問題。本文詳細探討了中華民國死刑的歷史背景、執行方式、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政府採取的政策。同時,本文討論了反對者和支持者各自的觀點,從而全面展示了中華民國死刑這一爭議性議題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