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被動ETF在近十年來的龐大買入資金持續湧入,造成大者恆大的格局。現如今的那斯達克指數其實已經長成前六大成份股的樣子了。也就是說投資人其實只要自己買入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臉書、特斯拉這兩家公司的股票,其實就能自組一檔QQQ(那斯達克ETF), 由於這六家公司股價穩如泰山, 當指數震盪時, 自組ETF的績效可能還略好於QQQ一些些。
2020-21年在在納指平穩上漲的海面底下,其實一眾高科技雲端網通股翻天覆地的暴漲暴跌。上圖顯示,至今年年初,納指已有1600家公司自高點下跌超過50%,創下13年來新高。
而2021年那斯達克指數幾乎穩如泰山,就是因為有這六本柱鎮在那兒,挺住整個納指。如今2022剛開年一個月,FB這第一根巨柱就倒塌了。
從第三張圖可以看到,橫軸是50日平均線,縱週是下跌幅度,圈圈大小表示市值。越往左下角表示跌幅越深,越偏離這條下跌軸線斜率,表示跌得越重越深。在今天以前,都是小市值的高科技成長股殞落下方。(唯一自我殞落的是中間下面的黃圈圈:阿里巴巴。)
而六個大圈圈(我只找到四個標註股票代碼,另外兩個可能被埋在右邊的頭部群)都直挺挺的在右上方紋絲不動。在今天之後,臉書也開始朝左下方的滑坡滾落, 跟隨在後的是亞馬遜。
財報後墜機26%的臉書,剛好碰到5年線的長期死多頭最後馬奇諾防線。也就是說過去五年買入臉書的投資人,今天算是黃粱夢醒,一切回歸重來。
「一鯨落,萬物生」
臉書成長不再,是否象徵著抖音短視頻世代已經成為當下社群媒體主流?
———————————-
預期貨幣緊縮下的市場先生,對於不再成長的成長股給予超嚴苛的本益比。對於2022接下來要逢低買入的投資人,要好好檢視手上的股票是不是披著成長股毛皮的價值股?
對了,美銀、摩根大通這兩支美國價值股典範的本益比可是11倍跟9倍喔。